第79頁
制造方面就更多了,用她粗淺的小腦瓜想一想就能想到:工業設備、農業設備、采礦設備等等,研究明白了這些能直接壯大嶺南的各方面實力,實在是一舉幾得。 齊老先生自然也能想到這些,他捧著生物分類法如獲至寶:“此法大善!老夫現在就召集大家開會確定每一級的劃分,盡快推動各項目執行!” 老人家行動能力太強了,半個時辰后技校的各個校舍里已經擠滿了專業人才和學子們。 侍衛們先給大家各發了一張調查問卷,確定大家的專業能力和研究偏好,然后再將相同志愿的人以及專業人才調動到一個屋子里。 此時才可以開始進行往下的細分。 這一分,鐘萸才看出來這三千人還是太少了,明代的《永樂大典》也是這么一本百科全書,由內閣官員牽頭都編了整整六年。 以此類推,即便是鐘萸放棄了浩如煙海的文學類,只專注于文獻偏少的科學,也至少要編上幾年才行。 事實也確實如此,齊老爺子耗在技校整整一個月才把百科全書的粗綱弄出來,接下來還要確定文體以及各種詳細的行文規范,以便后人能根據這些續寫下去。 就在她以為秦王大大和楚見辭已經搞定了西南王,打仗只是虛驚一場時,禹州前哨發來消息,而且周邊郡縣城內也開始出現探子。 西南軍真的來了。 真到了這一刻,鐘萸汗毛都聳了起來,不是害怕而且莫名的激動。 本以為西南軍會直接大軍壓境,畢竟以她對這位王爺的粗淺認知來看,他實在不算有耐心搞諜戰的人哪! 但轉念一想,秦王的外在形象還是個老實人呢?真老實嗎?白切黑一個。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君:歡迎來到嶺南戰場,敵軍還有5秒到達戰場,請做好準備,全軍出擊! 第四十六章 據前哨來報, 西南軍東進大部隊約有十萬,而秦王府里的智囊團估計西南王手里最多二三十萬人, 除去必要的戍邊軍,能拿出手的也就這個數不會再多。 此次出征嶺南,西南王可謂是下了血本。 沈夕與陸戰眼里冒出熊熊的戰意, 不是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是靠山太靠譜。 葉老將軍快馬加鞭送來親屬時附贈了因為戰斗力過于強大而被迫歇業的葉家軍精銳三萬,其中光是高級將領就有十一人,除了葉老爺子坐鎮京城, 葉家七虎將因為打仗折損三人外, 其余四個大將軍全數打包送了過來。 如此豪華夢幻的陣容,區區一個見血次數不多的西南軍,南征北戰過來的葉家軍還真不放在眼里。 沈夕與陸戰兩個親眼見到自己崇拜的戰神們騎在高頭大馬上, 帶著三萬全身覆蓋銀色鐵甲的葉家軍緩緩步入城門, 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鐘萸和秋姑娘也沒空嘲笑他倆不爭氣, 因為大家都被這種內斂而又磅礴的氣勢震驚到無法言說。 這些人里頭,也就從小到大看過多次閱.兵的鐘萸對這場面稍稍有些發言權。 不過講道理,大閱.兵給她的震撼是通過電視傳播的,更多是自豪,但這種從靈魂深處給人的威懾力, 只有那時眼前沉默前進的葉家軍能做到。 大部隊進城后, 按慣例在外城扎營修整。四方臉的葉將軍沉默地將一封書信遞到沈夕手上,信是秦王寫的,他的意思是將嶺南本地的城防軍以及他本人的“私軍”打散混入葉家軍里。 這些私軍從何而來?咳咳, 就是那些倒霉催的山匪水匪加流民,不過經過一個冬天的嚴酷訓練,已經有了大頭兵初步的輪廓。 葉將軍聽到這消息時眉毛微微往上揚了一個很小的幅度,似乎是詫異秦王對他們竟然如此放心,在他們到嶺南的第一天就把家底全部掏空給葉家軍。 說實話,他們都已經做好了葉家軍打散混入嶺南軍里頭的結局,雖然無疑會削弱葉家軍的戰斗力,但這無疑是最快取信于人的辦法。 秦王的信任著實讓他們開了眼。 鐘萸倒不意外,如果秦王不是一個敢信人的大佬,她和楚見辭也不會那么快進入嶺南的核心。畢竟對任何一個掌權者來說,他們一開始只是看起來好用罷了。 有秦王本人的親筆信,加上沈夕與陸戰的絕對支持,葉家軍在嶺南的整編工作進行得極為迅速。葉老大,就是那個方臉將軍,還在那幾個后備役草莽英雄中挑出了幾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 這也算是對秦王信任的回饋,若是投了別的心存質疑的當權者,他們絕對不會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甚至會威脅到自己地位的附加工作。 整編完畢后,全新的葉家軍往嶺南道邊境開拔,一切準備就緒,只等西南軍來試刀。 三月初,仍是春寒料峭時節,春雷炸響之時,西南王與秦王兩兄弟的首場正面交鋒在禹州打響。 西南王果真繞過興縣放棄最近的西門,親自率軍三萬連夜趕來,預備在人最沒有防備的清晨時分突襲南門,同時城內果真潛伏者不少內應,幸好處理得及時,沒讓他們在內襲擊城門把門打開。 禹州刺史捧著守城指南眼睛都快瞪了出來,西南軍的進攻方向、預計人數、是否有突襲、重點防守地點竟然幾乎分毫不差! 幾乎是在發現軍隊之時,他腦子還沒反應過來,嘴便自動按指南上的內容讓手下點起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