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節
書迷正在閱讀:備用戀人[娛樂圈GL]、良宵難得、霍先生,你是我的言不由衷、此仇不報非教主、總裁說他想復婚 番外完結、秀靨(重生)、終身囚禁、收到校草情書后,我把自己掰彎了、我家愛豆的馬甲又掉了、娛樂圈女魔頭失憶了
以上據不完全統計,清代福建共有45個縣設有育嬰堂,其時福建總共不過56個縣而已,所以,我們可以說:清代福建各地普遍存在嚴重的溺嬰問題,因此,有必要在各縣遍設育嬰堂。 三、民國時期福建人口的自然構成 民國時期,中國建立了早期的戶政制度,每家每戶都有戶口簿,官方登記在冊。應當說,這一戶口制度比中國以往任何一個朝代的戶口制度都更為嚴密,這是因為,民國管理戶政的工作比清代有很大的進步,清朝是考里甲長登記人口,而民國時期有一支龐大的警察隊伍,這支隊伍雖然不像歐洲那么有效,但它的實行,將戶口登記轉為日常工作,畢竟是較為有效的人口登記。因此,雖說民國時期無處不在的官僚制度使人口清查工作打折扣,但畢竟使中國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戶政制度,而其對人口的統計,也就比清末要可靠得多。 民國時期的福建人口檔案迄今仍保存在福建省檔案館。該館的副研究員李少詠整理了民國時期的檔案,將其編成《民國福建各縣市(區)戶口統計資料19121949》一書,今摘錄其中有關人口構成的資料: 該表清楚地說明:其一,民國時期福建長期存在男女性比例失調問題;其二,民國時期福建性比例失調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緩和之勢,之所以發生這一轉化,是因為福建在民國時期經歷了十年紅白戰爭、八年抗戰、三年內戰,男丁大量死亡許多國家在經歷了長期戰爭之后,女性所占比例都大大超過男子,而福建仍然以男子居多數,這表明福建性比例失調之嚴重是不可低估的。此外,民國時期男女性比例失調漸趨緩和與溺嬰習俗的改變有關。 四、育嬰堂、童養媳、高聘金與福建溺嬰習俗的終結 我們知道:自清代中葉以來,官府便在福建大力設置育嬰堂,自廣設育嬰堂后。溺女之風有所戢斂。如德化縣:"至于溺女惡習,前雖有之,自同治初年遍設育嬰堂,此風遂息" 。又如永安縣:"若夫溺女惡習,自道光十年新建育嬰堂后,屢經示禁遍諭,近亦漸少"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倘若有辦法,事實上,沒有一對父母愿意溺殺女嬰。因此,隨著育嬰堂的普遍建立,溺殺女嬰的習俗逐漸緩解。不過,育嬰堂養育的女嬰有一個出路問題,于是,童養媳制度逐漸興起。 童養媳。童養媳制不知起源于何時,在明代的史料中我們看到個別的童養媳例子,例如《明史》記載胡貴貞"生時,父母欲不舉,其鄰曾媼救之歸,與子天福同乳,欲俟其長而配焉" ??梢?,胡貴貞是一個典型的童養媳。但明代這類例子不多見,而在清代的福建, 由于婚嫁開支過高,窮人家難以成婚,于是,清代民間開始流行童養媳之風:"小戶人家多養苗媳于室中,俟長婚配,費少則事易集" 。事實上,各地育嬰堂所撫育女嬰的出路,不外是送給人們做童養媳。如政和縣:"城中及東平各設育嬰堂,收養棄孩,乳養一二年,即由堂給錢與人抱養為媳" 。童養媳之風在清末民初最盛,如長汀縣:"城廂生女者多于分娩后與人撫養,外鄉則"多抱新產女孩撫為兒婦。此童養媳之所以獨多也" ??梢?,在歷史上童養媳制度對保全女嬰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不過,由于它根本不尊重女性自身的權利,而且往往使童養媳淪為事實上的家庭奴隸,因此,它在民國時期受到有識之士的批判,逐漸被淘汰。 高聘金。福建古代盛行厚嫁之風,誰家嫁女的嫁妝最多,誰就最有體面。清代福建最重視的是聘金,誰家的女兒收到的聘金最多,誰就最有面子。因此,女家往往是無限制地索取聘金,造成聘金象脫線風箏一樣上升。如長汀縣農村:"聘金昔僅有百十千錢,今則動輒數百元。此外尚有豬酒魚rou米糍等類。多則千金,少亦數百金。非家資殷富者莫辦" 。道光時期的詔安縣:"中戶娶妻聘近百金,下戶五六十金,其余禮物不貲" 。與聘金高漲的同時,厚嫁之風卻稍有衰替。人們對嫁妝的看法是:有當然好,沒有也無所謂。許多女方的嫁妝實為男方付錢所購。自從這種風俗盛行后,女孩從"賠錢貨"變成了"賺錢貨",人們再沒有理由溺嬰。如民國《永春縣志》記載:"百數十年前聘禮無過百金者,生女過多者輒溺之。雖經慈善家之勸戒、育嬰堂之救濟,然不能免。近則聘禮動至數百金,無在百金下者,而妝奩之厚薄轉未過問,雖窮鄉僻壤,女孩均得保全矣"。 總之,由于各地大建育嬰堂及童養媳和高聘金之風的流行,清末民初,福建的溺嬰之風逐漸消失,當然,這一消失也是不平衡的,沿海發達區早一些,內地山區遲一些。由于風俗的變化,導致出生的女嬰受到保護,因此,民國時期福建男女性比例失調的現象逐漸受到控制,迄至共和國時期,出現了正常的女多男少狀況。 人口節制并非是現代社會才有的新觀念,人口膨漲的壓力對古人來說同樣是存在的。比較起來,由于古人生產力低下,節制人口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不過,古人缺乏科學的避孕技術,本來是很好的人口節制思想便轉化為不人道的行為─一溺嬰。溺嬰是一種殘忍的、不人道的人口節制方法,它在福建歷史上存在很久,造成宋元明清以來福建人口結構的失衡。我們對中國人口史的研究,不能忽略這一狀況。 第145章 十四阿哥胤禎聽到這里, 上了心。 這才是重點, 一個普通的漁民, 是如何從葡萄牙人手里搶到火器還找到目標開槍? 首先,他會開槍? 十四阿哥胤禎的目光定定地看著他,黑沉沉的嚇人。 年輕的漁民沈阿五,腳上一雙草鞋, 一身窮苦漁民的短打裝扮,土褐色的衣服縫縫補補洗得發白, 不用靠近就能聞到他身上的魚腥味。 他察覺到這位十四爺的目光變化, 不由得瞳孔一縮,咽咽唾沫。 但他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說出來下面的話。 他自己搶了葡萄牙人的槍支,還打傷了那位害得他meimei身亡的葡萄牙人。目的,一個是為報仇, 一個是為了驚動皇上引起皇上的注意。 他愿意承擔傷人的罪行,只求皇上處罰惡人, 給當地人做主。 十四阿哥胤禎樂了。 仔細地打量這這位漁民,五官普通,臉上是常年打漁的風吹日曬,身體健壯, 有一股子義氣和血性,卻是一眼就能看出來他毫無武力。 “爺沒有時間和你空耗下去。你若不說實話,爺就把你送到香山知縣那里……” 沈阿五果然害怕。 “十四爺,那縣令和葡萄牙人一伙的?!焙薜靡а狼旋X,眼里還有懼怕。 十四阿哥胤禎一愣, 待要說話,發現他四哥走了過來。 “四哥,要動身了嗎?” 四爺看一眼十四弟,順著說下去。 “即刻動身?!?/br> 哪知道沈阿五完全沒有十四阿哥胤禎“意料”中的反應,而是愣愣地大著膽子看向四爺。 一看就是靠得住的人,和他鄰居告訴他的一樣,年過三十比二十歲的人還年輕,沈阿五激動大喊。 “四爺,你是四爺?” “四爺,你是小四阿哥的阿瑪?” 四爺臉一板。 他兒子又牽扯進來? 十四阿哥胤禎則是哈哈笑。 “是不是有人告訴你,見到小四阿哥才能說實話?” 沈阿五一愣,覺得十四爺神機妙算。但他又聽到這句。 “你今兒見不到小四阿哥了,爺心情不好。有話趕緊說。爺時間緊。信不信爺派兵下去挨家挨戶問一問?!?/br> “我說我說?!鄙虬⑽逭J為剛剛的混亂中小四阿哥一個小孩子肯定受到驚嚇,心里小小的愧疚不安。想起鄰居的交代四爺最是為民做主的,這次是真說了。 “我鄰居大約五十歲,有幾個徒弟。他們幫我搶來火器,幫我打槍。他讓我說,他是原來天地會的一位堂主,前些日子奉命來我們這養老?!?/br> 四爺臉一黑,十四阿哥胤禎更樂呵。 他們的這位陳都司,還真會“進諫”,與眾不同。 “證據那?” 沈阿五趕緊從懷里掏出來一個小紙團。 蒼勁有力、筆勢雄奇的小楷字跡映入眼簾,完全不同于當世流行的雍容古雅、圓渾妍媚。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的切語也是對的。 十四阿哥胤禎遞過去,四爺接過來一看,直接問道:“還有什么?” 沈阿五趕緊再從懷里掏出來一樣東西。 瞧著破舊不起眼,但保證遇水不濕,丟了沒人撿的安全。 王金接過來打開,一個賬冊一樣的書本,四爺心里一動,展開一看就是面色一變。 “沈阿五,事情重大,你既然牽扯進來,和我們走一趟?!?/br> 說著話,四爺就暗示王金帶沈阿五一起上船,自己和十四弟回轉大船來。 十四阿哥胤禎很好奇這賬本里頭都寫了什么,回到船上父子三個碰頭,就迫不及待地打開。 然后他就被氣得半死。 皇上臉一黑。 “拿來朕看看?!?/br> 十四阿哥胤禎稍作猶豫,遞給他汗阿瑪的時候,還很孝順地說一句,“汗阿瑪您別氣?!?/br> 皇上冷哼一聲。 然后皇上果然是氣得要砍人。 這個賬本里面,記載的,就是濠鏡澳變成今天這個模樣的所有經過。 明朝正德年間,西方進入大航海時代,航海界的先驅葡萄牙于二百年前占領馬六甲海峽,自此順東而行,到達廣東,打算在廣東開辟一處貿易地,做起來以廣東為據點殖民大明王朝的青天大夢。 皇上眼里殺氣一閃。 屯門海戰,當時的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將士抗擊葡萄牙人,盡管葡萄牙水師裝備勝過明朝還是慘敗,還是三下五除二就被打得丟盔棄甲而逃。 皇上面色凝重。 果然,葡萄牙人沒有死心,當時的大明朝廷要求戰船見到懸掛葡萄牙旗幟的船只就將其擊毀。雙方此后又在新會縣茜草灣發生戰事,葡萄牙人依舊慘敗。 經過兩次慘敗,葡萄牙人仍未放棄,不時侵擾沿海地帶,直到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發現根本無法戰勝大明軍隊,便以船遇風暴,貨物被水浸濕為由,向當時的明朝官員求救,希望官府能放他們上岸晾曬貨物,明朝官員答應。 葡萄牙人軟磨硬泡,賴著不走,還重金賄賂海道副使汪柏,廣東地方政府對葡萄牙人的態度大變,允許葡萄牙人到廣州等地進行貿易,定居。 皇上的臉黑如墨汁。 葡萄牙人用“租用土地”的方式留下來,每年給地方政府交納“地租”,與地方官保持“良好的關系”,然后就很快打造一條通向東方的國際貿易航線,商人和傳教士紛紛來到這個“黃金之地”…… 皇上的怒火騰騰升起。 再看到后來明朝滅亡后,南明政權之一的永歷政權還曾與葡萄牙人有過合作,葡萄牙人居然還成功的幫助永歷政權擊敗一次滿清軍隊。因為這件事情,葡萄牙商人的定居權差點被滿清強制取締,幸得傳教士進行調和,才使得葡萄牙人繼續居住。 傳教士……皇上連傳教士也遷怒上了。 皇上不用看也知道下面的內容,無非就是繼續賄賂當地地方官,但皇上看了一眼,直接氣得蹦起來。 葡萄牙人選擇濠鏡澳作為居住地,主要看重的是濠鏡澳偏僻的地理環境,是一個良好的貿易支撐點,當地官員對葡萄牙人貿易也不進行任何管轄,甚至沒有任何稅收! 大量葡萄牙海商居住于此處,葡萄牙國王大力鼓勵葡萄牙士兵和傳教士與本地居民通婚,以此增加葡萄牙后裔人口比例,夢想以此最終獲取殖民權…… “查!讓刑部來人給朕查!” 皇上大吼一聲,拍桌子的聲音“啪啪”響。 皇上怎么也沒想到,在他的大清國里頭,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他還天天沾沾自喜大國上邦,天大的諷刺。 怒火燒胸的皇上氣得面色青紫,殺氣畢露。打定主意要把大清入關這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凡是牽扯到這件事情的人,甭管活著還是死了,都查他一個底朝天。 這還不算,皇上還將他準備回京后才做的決定提前。 “張廷玉擬旨,蘇州知府施世綸調到刑部,正四品下,刑部尚書殷特布名下左侍郎,此案的調查,有施世綸全權負責……” 皇上的情緒沉下來,面無表情,只有語氣低沉沙啞,里頭帶出絲絲的殺意。張廷玉大人聽得明白,皇上這不光是對廣東歷任官員不滿,還對盤踞于小琉球島的施家也不滿了。 張廷玉大人奉命擬旨,只能感嘆一聲,幸虧皇上還念老臣的情分,對施世綸能力的欣賞。 皇上的船隊,浩浩蕩蕩,威武輝煌。難得的,這次沒有相送的人群,只有一個個在自己家里墊腳翹望的人們,目光期待,臉上熱淚滾滾。 漁港恢復它的安靜。日落時分的安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家里燃起來一道道炊煙,即使是剛剛經過一番小小的混亂,也沒有打擾到它天然的安寧靜謐。 太陽的余暉照耀著海面波光粼粼,一艘艘小船??吭跐O港的臂彎里,和它們的主人一樣開始一天的休息。一切都是這般美好,唯有那和葡萄牙人的華麗建筑截然不同的,屬于閩南小石橋的破舊臟亂,突顯出這個地方的蕭索和滄桑。 一個年老,兩個年輕的身影出現在其中的一艘小破船上,步伐矯健有力,一看就是練家子。 都是普通漁民的短打裝扮,三個人一起望著漸漸遠去的大船隊,長長的影子和海邊的數目融為一體,和海浪上涌的聲音融為一體,好像變成三尊雕像。 好一會兒,其中一個年輕人開口打破這份安靜。 “師父,沈阿五的這艘小破船,還能修好嗎?徒兒看著,就像是一個年老耗盡所有力氣,一陣風就能吹散骨架的老人?!?/br> 師父的眼睛還看著大船隊的方向沒有回答,另外一個年輕人也說道:“師父,我也覺得不好修了,看著它就覺得,讓它靜靜地躺著就是最大的慈悲。它實在是太疲勞了?!?/br> 師父終于回神,看一眼這艘小船,黝黑的臉堂上露出一抹笑。 “既然你們都束手無策,那就給沈阿五打一艘新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