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百鬼寵物店、執筆裁音GL、皇后難為(H)、王女攻略紀實GL、今晚月色真美、配角也要刷愛意值 完結+番外、少爺,快上我【簡】、他只是想睡我(H)、再世仙妻 完結+番外、[綜]黑魔王日常
但最糟糕的事還是發生了,太子并沒有給予他們太多時間商量脫身之計! 臨淄王使了不少錢財,才終于在來傳令的宦官口中打聽出申適也獲傳召,這當然不是他家父皇動了惻隱之心,終于愿意聽他辯解,而是太子要當著皇上的面,鞠問他與申適! 乾清門外,同樣獲召而 來的鄭秀和洛崆,顯得倒是沉著幾分,不過相比之下洛崆的沉著細看自然還是很為勉強的,像這般秋高氣爽的好季候,他卻滿額頭的虛汗,只強自鎮定罷了。 “魏國公承恩伯請入?!睂m門前相迎候的卻是蘭庭。 洛崆一言不發便往里走,鄭秀卻站住腳步打量蘭庭,微微一笑:“今日是趙都御擔當主審?” “趙某無非經辦人員之一而已?!碧m庭還以微笑。 兩雙眼睛互視,并無火星四迸,只當鄭秀在和蘭庭擦肩而過時,似留一聲微不可聞的嘆息。 “可惜了?!?/br> 蘭庭不知鄭秀在可惜什么,他只忽然想到今日清晨,春歸執意送他到大門口,勾著他的脖子在他耳畔輕輕的說:“今日必將凱旋而歸”。 那是必然的。 他準備了這么久,直到今日才有望打贏此場戰役,臨淄王雖是他的敵人但不是他的對手,蘭庭很明白只有證實鄭秀的罪行才能算作大獲全勝,他也知道在時月回流之前他并非沒能戰勝鄭秀,不過為時已晚,且到底沒能識穿鄭秀的全盤陰謀,令秦王成了漏網之魚,且最終坐享漁翁之利。 后來的社稷崩亡、天下大亂他趙蘭庭確然是該承擔罪責的。 但今日的博弈,結果必然不同當時了。 時事已在悄無聲息間發生了扭轉翻覆,如太子還活著,如春歸仍平安,如岳丈終于能和他們團聚。 遠遠的,蘭庭再見一人走來,他眉眼低沉,笑意冷褪。 鮑文翰。 “鮑公請入?!碧m庭仍然率先持禮。 “趙都御今日可真是意氣風發啊?!滨U文翰貌似寒喧,實含譏諷:“只有些事,怕沒有趙都御想的這般容易,鮑某做為長者,好心提醒后輩一句,網撒得太開,小心自己反而被網繩所縛?!?/br> “就如鮑夫人曾提醒內子那話一般么?”蘭庭淡淡回應一句。 鮑文翰當然聽出了話外的譏諷,他拍拍蘭庭的肩頭:“年輕氣盛,是件好事,不過鮑某看來,趙都御著實是氣盛過度了?!?/br> 蘭庭不再還以厲害。 因為他看見了幾位內閣大學士也昂首闊步前來。 人既然都到齊了,戰事也旋即揭幕。 第752章 唇槍舌箭 自從弘復帝下令太子監國,乾清宮的正殿便幾乎沒有啟用過,而有關顧濟滄疑為倭國細作,沽水行刺兩件大案雖然并沒有交給三法司察辦,但因為沽水行刺一案調動了京衛,且與三百刺客間展開了一場勝負雖然并無懸殊,過程卻也相當激烈的斗殺,這件大事自然不能夠被瞞得滴水不漏,朝野之間也早有了議論紛紛,甚至不少人都已察覺到這起大案極有可能是皇族的闔墻之亂。 如許晉、沈決明等等內閣,冷眼看著臨淄王、成國公黨已經有如喪家之犬自亂陣腳,他們其實也早有預料弘復帝早晚都會召見重臣——謀弒儲君之行罪同叛亂,且受到牽涉者不僅僅只有皇子,有多少文臣武勛恐怕都不能置身事外,便是不由三法司審斷,但為了糾正視聽平息物議,弘復帝召行這次殿議是在所難免的。 內閣大臣做為事實上的宰相,出席殿議便是理所當然,自不代表獲召即為涉案。 “朕今日召集眾位愛卿,是為幾件要案,尤其幾位閣臣務必留心案情,如何決斷,朕需要聽取諸位意見?!焙霃偷圩允蔷嵊趯氉?,除了他這君王之外,眾人皆是站立于云臺之下,然這場殿議的時間不短,所以弘復帝格外體恤那幾位比他還要年長的閣臣,下令賜座。 一顆心幾乎懸在嗓子眼的臨淄王,先是暗暗安慰自己:也許事情沒有想象那么糟糕,父皇并沒有聽信秦詢的一面之辭,剛才那番說法,無疑告之眾人他尚未下定決心,所以才特意強調會聽取四閣臣的意見,又雖則許晉、沈決明甚至那李乾元或許會偏向秦詢,可只要秦詢拿不出確鑿的罪證,他們總不敢執意要將皇子郡王定罪處刑,還有郭犁……他而今在那三人的壓制下權力幾乎被架空,雖并沒有答應為我效命,然則數月之前他的老母親九十高壽,成國公府的賀禮他卻并沒有拒絕! 說不定這一仗,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不過臨淄王當然也留意見鄭秀、洛崆今日竟然也獲召見,還捎帶上他的三弟秦諳,心頭不由又犯起了嘀咕:梁師砦若非鄭秀指使,那么鄭秀便應置身事外才是,父皇也沒說今日會聽他們幾個的建議,可為何召令他們也來參與殿議呢?抑或說梁師砦果然是得鄭秀指使,不過鄭秀早已投誠秦詢,和秦詢商量好的計劃便是先誤導我以為鄭秀是想見風使舵,逼得我孤注一擲? 要真是這樣的話,鄭秀也不該暴露才是???否則他收買錦衣衛也犯心懷不軌之罪,他這個老狐貍,總不至于將他自己獻祭助陣秦詢大功告成吧!他必然會提出條件,讓秦詢包庇于他,承認是秦詢指使的梁師砦,干脆瞞著父皇這事還有鄭秀參與。難道說,是秦詢反悔了,認定鄭秀投誠是假,圖謀之心不死,打算一石二鳥? 鄭秀可不好對付,那么必然便會站在我的陣營,調轉矛頭對付秦詢,因為唇亡齒寒,我今日若敗,還有誰能阻擋秦詢的勢頭? 臨淄王便更增幾分底氣。 “太子,先陳述案情吧?!彪S著弘復帝這聲囑令,今日的殿議正式拉開序幕。 太子身著孝服,手持玉笏,先是恭身推笏示禮, 以告遵旨,方才轉身,面向眾人。 特意先把一雙眼睛,看了一看面皮繃得像面牛皮鼓般的臨淄王:“大約月余之前,我耳悉訊報,內容是弘復六年舉人顧濟滄,也即趙都御岳丈,本應在多年前亡于福州倭亂者,竟突然為靖海侯逮獲,且涉嫌聽令于倭國大名行細作之事,不過靖海侯卻將顧濟滄交給了臨淄王秘密看押,我當時便懷疑靖海侯溫驍心懷不軌,意圖嫁禍于本宮,故而稟知御前請旨讓錦衣衛徹察此案。 怎知錦衣衛主辦此案的鎮撫使陶嘯深尚未有任何進展,倒是千戶董貫儉先逮拿了一名倭寇,從此倭寇身上搜出密信一封,寫明交顧濟滄拆閱,經審問,倭寇承認他乃東瀛大名遣派,負責聯絡通信,也證實了顧濟滄為其名主家臣,又吐露顧濟滄是躲藏在懷柔紅螺湖畔一處莊園。 本宮為慎重起見,自然不會輕信倭寇一面之辭,于是先行遣人暗察顧濟滄是否當真藏身在懷柔,然則讓本宮詫異則是那處莊園的確突然住入二、三十人,不過看防甚嚴,且雖都作普通下人裝扮,然個個身手不俗,又不見顧濟滄出入,一時也不知是否有詐。 又未隔兩日,本宮再收到一封密信,更奇異的是信雖送來了慈慶宮,收信人卻是太師府的內眷顧夫人,顧夫人閱信,證實乃其生父顧濟滄親筆,內容乃是相約顧夫人于相隔密云縣十里之外沽水之畔會面,但顧夫人也看察得顧濟滄這封親筆信另藏玄機,用暗筆提示‘危險勿往’?!?/br> 太子說到這里微微一頓,示意蘭庭將顧公那封親筆信交給諸閣老審閱,蘭庭也早已經將暗筆之處圈出。 四位閣老一邊傳閱那封信,一邊聽太子繼續說道:“本宮當時就更加懷疑此件案子內情復雜,必然有詐了,試想顧濟滄如若當真是東瀛細作,又被溫驍逮獲交臨淄王看押,連錦衣衛都尚且不能察實顧濟滄被關押何處,那名倭寇又怎知顧濟滄人在懷柔紅螺湖莊園?而如果倭寇是說謊,顧濟滄并不在懷柔,但那處莊園又分明是被不明武士嚴加看守。 顧濟滄的親筆信更加表明他不得自由,否則怎會用暗筆提醒顧夫人危險切勿赴約?那么臨淄王究竟為何要引顧夫人往沽水之畔?本宮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一邊籌劃調動暗衛往沽水踩點察探,佯作赴約,一邊囑令錦衣衛指揮使梁師砦趁懷柔莊園那些武士不備,趁夜襲拿,讓本宮想不到的是顧濟滄竟當真是被關押在紅螺湖畔莊園! 而三日之后,本宮佯作赴約,途中卻悄悄潛回宮中,而當日,沽水之畔究竟發生了什么事相信諸卿皆有耳聞了,更讓本宮想不到則是,欽天監監正孫崇葆,當日竟在皇上面前直言他通過觀測天象及察閱內檔,篤定經他卜算,本宮當日必定亡于沽水之畔,且本宮之所以遭此噩劫,是因德不配位,諫言倘若要讓君國社稷免受更多天譴殃亂,當立長為儲君?!?/br> 太子這時已經踱步至臨淄王面前:“孫崇葆乃臨淄郡王舉薦為欽天監監正吧?他能說出這番話,必定是明知臨淄郡王會在沽水設伏,襲殺本宮,且嫁禍于顧濟滄暗通倭寇伏擊我中華國儲,又將這些禍殃歸結于天命,為臨淄郡王 謀獲儲位掃除障礙?!?/br> “太子,這是血口噴人!”臨淄王外強中干的反駁。 成國公趕忙助拳:“皇上明鑒,倘若真是臨淄王意圖謀弒太子,利用顧濟滄豈非無稽之談?顧濟滄乃趙都御之岳丈,并非太子殿下親長,太子殿下何至于為了顧濟滄親歷險境?且太子殿下聲稱那倭寇供認紅螺湖莊園乃顧濟滄藏身之地,試問臨淄郡王要真將顧濟滄關押在此,怎會有倭寇能夠察知實情,且這么巧便被太子逮獲?!太子這番陳述分明是前后矛盾,分明是用杜撰之說嫁禍臨淄王殿下,請皇上明鑒!” 成國公用這說辭狡辯,無非是認定太子不敢承認他覷覦春歸甘愿替個臣子之婦出生入死的荒唐行徑,再者那倭寇的確不是臨淄王黨安排,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倭寇存在,所以認定太子杜撰,分明是早已察明了顧濟滄是被關押在懷柔,編造出一個倭寇的供辭來在皇帝面前自圓其說。 “鮑都御,卿雖未得令旨察辦此案,不過畢竟職任都察院長首,以看來,本宮這番說法是否杜撰之辭?”太子沒有搭理成國公,轉而卻問鮑文翰。 從顧濟滄被救至今,鄭秀為防落下罪柄雖不曾和諸多黨徒聯絡,鮑文翰聽完太子這番陳述后也已經得知事態的嚴峻已經大出他的預料——顧濟滄雖然不知有他牽涉其中,連溫驍、申適等人或許也不知道他乃魏國公的同盟,不過倘若魏國公被牽涉而不能自保,他當然也不能獨善其身。 目前的局勢,也只能先和臨淄王合作了。 “殿下既問,臣不敢不答,在臣看來,殿下陳述確然有矛盾之處,成國公質疑并非沒有道理,臨淄郡王乃殿下兄長,同為龍子,不能只憑殿下這番陳述便定謀逆大罪?!?/br> 成國公聞言頓時底氣大增:“皇上,太子污陷郡王殿下謀弒儲君,是欲陷郡王殿下于萬劫不復之地??!太子殘害手足不仁不睦,已失德義,豈有圣君之品?豈能承祧復興盛世之責?臣請皇上,處太子罪責,宣之于民,方能維護國之禮法,維護綱紀倫常,讓天下臣民共誡,于君應當盡忠,于父應當盡孝,于手足兄弟應當親睦?!?/br> 情勢已如魚游沸鼎,生死更系千鈞一發,今日不是臨淄王身敗名裂便是太子一敗涂地,成國公也干脆果斷的提出了廢儲之諫。 而臨淄王既然有成國公替他代言,蘭庭當然也不能讓太子殿下孤軍作戰,他持笏,先向弘復帝及太子示意,再行至成國公身旁。 “成國公府僚客黃荃迎,便是向成國公出謀劃策者,亦為黃荃迎告之臨淄王及成國公,太子冊封大典上,皇上因輕信小人讒言,曾經誤解太子殿下竟然對內子有違逾禮法之情,大典之后,內子為圣德太后相留于慈寧宮,實則是為皇上監禁,徹察此事,后因圣德太后阻撓,內子終得寬敕。成國公,黃荃迎剖析此事,篤定太子確然有此悖犯倫禮之情,所以堅信太子會為營救內子生父犯險,黃荃迎相佐成國公多年,成國公一直視其為心腹,雖沽水之計敗露,也未生殺人滅口的想法,黃荃迎既為活口,成國公真有自信他在詔獄之中,還能守口如瓶?” 第753章 真相驚人 成國公當然沒有這樣的自信。 他再是如何愚蠢,也知道蘭庭在此時此境竟然能夠斷定是黃荃迎出謀獻策,說明黃荃迎根本就不是對他死心踏地——如此機密的計劃,除臨淄王之外,只有他和他的長子知道是黃荃迎提議,這件事絕無可能被其余人察知,除非黃荃迎已經背叛了他。 成國公說不出的懊惱和窩火。 他之所信任黃荃迎,是因黃荃迎對他有救命之恩! 那還是皇長孫踞東宮之位,高瓊仍然位高權重的時候,他收受地方官員賄金的把柄為高瓊掌握,且已經發動黨羽彈劾他貪贓枉法想要置他于死地,多虧了黃荃迎獻計才讓他有驚無險脫身,正是因為黃荃迎救他于危急關頭,他才把黃荃迎當作第一僚客,對黃荃迎的種種建議信任不疑。 而蘭庭點出黃荃迎的名姓,趁打了個成國公措手不及的先機,緊跟著又道:“黃荃迎怎么說成國公怎么信,卻不曾料到事實根本和成國公耳聞的不一樣,皇上從來沒有懷疑過太子殿下,之所以暫時將內子扣留宮廷,不過是想引出幕后中傷殿下之人,所以殿下根本不會為了營救家岳丈身犯險境,但臨淄王與成國公卻信以為真?!?/br> 蘭庭并沒有詳述珍瓏殺局的始末。 陶氏已死,這件事的真相已經不再重要,不過為了揭露臨淄王的罪行他必須提及這件舊案,然而又當然需要顧及弘復帝的體面,不可能直言弘復帝當真懷疑過太子,最為重要的是,不能讓春歸再被這件舊案牽連,讓春歸再受誹議,所以蘭庭才強調弘復帝的英明睿智,同時也將珍瓏殺局坐實是栽樁陷害無稽之談。 但蘭庭的進攻并沒有就此止?。骸澳敲量?,當然并非臨淄王及成國公安排,所以臨淄王才會毫無防范,并沒計劃將家岳丈再從紅螺湖畔的莊園轉移,導致梁指使順順利利解救人質,至于倭寇究竟是怎么回事,稍后臣自然會向皇上及諸位閣老闡明,現下,請皇上允準傳令家岳丈上殿陳述?!?/br> “準?!焙霃偷蹖⒊蓢痼@的神色看在眼底,心下不由冷沉十分,這個時候他也再不會心存僥幸了,一揮衣袖允準了蘭庭的請諫。 而 已經在外恭候多時的顧濟滄,也旋即被高得宜親自引領入殿。 突然一陣秋風起,卷進了乾清宮的正殿大堂,偏是今日站得稍后的申適頓覺這秋風似有刮骨的寒意,尤其當顧濟滄與他擦身而過的時候。 申適還記得這個曾經被他口口聲聲稱作“世侄”的人。 那時他在汾陽為官,因為長子申羿因先天缺撼不能入仕,他著實是對嫡次子申翃的學業關注十分,幾乎將家門寄望都壓在了申翃身上,所以才讓申翃跟他赴任,好親自督促申翃的學業。顧濟滄在汾陽州學里算是佼佼者,說起來申翃和顧濟滄相交不無他的鼓勵,當然他那時萬萬沒有料到顧濟滄會成為福州申最大的威脅。 他當然也未曾預料顧濟滄竟然還活在世上?。?! 申翃從來沒有說過他放了顧濟滄一條生路,直到顧濟滄回到中原,便被聽聞風聲的溫驍逮獲,申適還是聽臨淄王說起,才曉得臨淄王竟然意欲利用顧濟滄伏殺太子于沽水,他為了自家滿門的安危,不是沒有勸說臨淄王干脆將顧濟滄殺人滅口,但臨淄王卻沒有聽從他的建議,臨淄王稱為防萬一,伏殺太子得手之后再將顧濟滄滅口不遲,屆時把顧濟滄的尸身棄于密云一處倭商秘密據點,顧濟滄死于當日,才能證死太子是為他所誘才死于倭國細作謀刺,然顧濟滄原本便為倭國派遣死間,所以物盡其用后,自己也遭倭寇滅口。 臨淄王事事求全,到頭來卻是滿盤皆輸,申適如今自然是心驚膽顫之余,又難免追悔莫及。 他而今站在乾清宮的正殿,聽顧濟滄侃侃而談多年前的舊事,怎么被申翃盛情相邀前往福建,怎么目睹申羿與東條大名的部屬面會,怎么在福州那處茶樓上再次巧遇東條部屬,怎么窺聽得那部屬商量刺殺蕭讓、魏謙,怎么向申翃坦言,怎么被申家拘禁,怎么被轉移去別苑,怎么被擄往海外…… 申適手里的笏板止不住直晃悠,視線所及的色澤沉黯的金磚,仿佛突然有了刺目的寒光以至于讓他眼冒金星頭腦里一片渾沌。 顧濟滄已經說起在東瀛的經歷。 “草民被擄往東瀛,為了爭取回國,為了爭得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只好佯作投 誠東條大名,終于也算能贏得東條大名幾分信任,的確一度被任命為東條家臣,后來草民因機緣巧合,救得東條大名另一親信家臣水野暗香于危難,才從水野暗香口中聽聞了當年福州兇案的真相。 刺殺蕭御史及魏統領的刺客,實為東條大名遣派,我當日在申家及那茶樓見者,實乃東條大名家將東條雪暴,他為福州暗殺計劃指揮官。當年蕭御史巡察福州,接觸魏統領,實則是因魏統領掌握了靖海侯里通倭寇的情報,兩位大人暗中收集證據準備彈劾靖海侯,豈知走漏消息被靖海侯察覺,于是串通東條大名,將蕭、魏二位大人刺殺于鬧市,栽陷于孟公,東條雪暴之所以接觸申羿,是因奉東條大名之令向申羿索要鐵礦,申家實則一直暗中走私鐵礦往東瀛,這其中當然也有靖海侯大開方便之門,所以福州兇案,申門亦為幫兇之一! 水野暗香當年之所以愿意告之草民實情,一則是因感念草民救他于水火,再則也是因為認定草民終生不能重返故國,不過后來,水野暗香過世之后,水野家族漸失東田大名信任,又被裹挾于島內爭權奪利,最終敗落,不過水野暗香的女兒為東條大名姬妾,在水野姬爭取下,水野暗香的小兒子溯拾還保留了家臣的職位,草民正是在水野溯拾的幫助下,才得以回國,不過初登故國立即便被逮獲,草民雖不能確鑿是被何人擒獲,但曾經被困于紅螺古剎左近莊園,受逼寫下告小女往沽水之畔相見確為事實。 更有一點,草民務必向皇上闡明,草民這些年于東條大名府上,察探得知福州申、漳州徐,更有建寧桑氏,福建三大名門望族實則都一直向東條勢力走私鐵礦,他們為東條勢力提供戰需,靖海侯卻為東條家將劫掠沿海百姓大開方便之門,實則是以我朝百姓之利,豐三族私囊,靖海侯剿滅之倭寇,實為東條勢力之敵對,溫、申、徐、桑四門,敵通外族卻能名利雙收,唯有東南沿海百姓及商賈,深受倭寇殘害,望皇上明鑒,重懲叛國之賊,為無辜百姓爭求安寧!” 這也是他一定要堅持回國,一定要力求告發舊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朝廷命官勾聯倭賊殘害本國百姓,這樣的罪惡為所有忠君愛國之士萬萬不能容忍! 第754章 溫驍脫罪 “一派胡言!” 率先怒斥出聲的當然是臨淄王,他大步向前,“砰”地一聲跪倒,高聲疾呼:“皇上,顧濟滄為趙蘭庭岳丈,趙蘭庭又為太子近臣,這分明是太子、趙蘭庭、顧濟滄串通一氣誣陷兒臣,望皇上明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