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混在三國當神棍_分節閱讀_268
書迷正在閱讀:嬌嬌(H)、姐(abo)、一覺醒來孩子都有了、愛后課余(1V1H)、九日皇帝、高枝(H)、[綜]世界不打馬賽克、寵婚、就醬、鎖妖
結果卻是不出半月,據地而守的張燕就被沒日沒夜率兵沖陣攻城,還詭異地一身刀槍不入,只聽鏗鏗鏘鏘的響動,根本就有天助的呂布給打得哭爹喊娘,士氣潰散。 干脆連輜重糧草都不要了,來個棄車保帥,帶著剩下不到一半的三萬多人果斷撤退,浩浩湯湯地縮走,將傷痕累累的空城丟給了呂布。 戰果一明,天下皆驚。 呂布這回是拿出了百分百的本事,還把一向懶得動的腦子都拿出來琢磨計策了——光依賴郭嘉那些神機妙算,也比不上戰場上隨機應變來得高效。 確定已經將張燕的膽子打破之后,他也不瞎追,只慢悠悠地將散了一地的好東西撿了,仗著沒有新的軍令下達、他就是最高主帥的這一空檔,他連鄴城都不想返回,就直接往南撤。 還因心情太好,做了回散財童子,學著燕清的做法,以燕清的名義,給這些他瞧不上的玩意兒給了沿途看到的窮苦冀民,接濟一下晉江教眾…… 這份‘老子終于要回家看媳婦兒了,叫你們也陪著高興高興’的好心情,在聽得一條傳得有頭有尾、煞有其事的‘燕仙君娶了鳳縷仙子為妻’的傳聞時,才哐啷一聲,摔得稀爛。 第150章 紹得天助 燕清暫還不知帶著大軍高高興興地凱旋到半路的呂布,因得知他要娶仙女之事而氣得快要嘔血。 他的全副心思,都跑到一樁突發事件上了。 且說這年秋天,屯田制度落實得最到位的豫州,在萬眾一心的努力下,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豐收,兗州稍遜色些許,卻也稱得上碩果累累,收獲極佳。 尤其和大多數還停留在“饑則寇略,飽則棄余”,得過且過的諸侯一比,兩地盈滿的糧倉,就特別招人眼紅了。 軍糧和軍餉,是撐起一只強悍軍隊的基礎所在,甚至比精良的兵器和馬匹更要緊。 燕清的軍隊本來就強勢得很,這下豐衣足食,更是如虎添翼,難有人敵了。 諸侯們看著自家那可憐巴巴的糧倉,再看著餓得在河里撈河蚌,往樹上摘桑葚的兵士,惶惶然地被喚起了危機意識。 怎么會這樣呢? 燕清最初組建聯盟時,雖響應的人不算少,可依然是不被人看好的。 他們普遍認為,燕清遠征無疑是不自量力,絕對會鎩羽而歸,之后因傷亡慘重,而實力大跌,那么被人趁虛而入,一舉擊潰,也不無可能。 就算是為保全聲名,去赴了此盟的勢力,也不乏出工不出力,純粹懷著看熱鬧的心思的。 誰知燕清靠這么一支人心不齊的隊伍,自個兒慷慨解囊,出糧出人的情況下,不僅大獲全勝,叫惡名昭著、能征善戰的董卓折戟沉沙,還運氣絕佳地救出了亂軍中的落魄天子,然后精明地選擇了不去干涉‘帝位’這個燙手山芋,退居一步。 他奉了天子,天子自然投桃報李,這下讓他的面子也全有了——以剛及冠不久的年紀,就得封天下目前獨一份的尊貴公爵! 再往他大后方看,略地,募兵,屯田,招賢,竟是樣樣不落。 也不知這一寒門出身,憑氣運一步登天的燕司空,究竟是如何獲得潁川名門荀氏和陳氏的青睞,還被前者近乎死心塌地地追隨的。 旁的不說,荀家那對出了名的芝蘭玉樹,荀彧和荀攸,竟然選擇了投入到他帳中,為其效力,就讓人很是難以置信。 一為謀主之一,隨軍出征;一為其居中持重,無不盡心盡力…… 這些眼高于頂的簪纓大族,明明應該對燕清和他身邊聚集的一干庶族不屑一顧的,偏偏在荀彧的大力控場下,燕清的巧妙制衡下,雙方達成了一種難以言喻地微妙默契,詭異平衡,竟然能相安無事,而沒有他們樂見的鬩墻反叛。 他們再感郁悶,也別無他法,只有跟幕僚們匆忙合計一番,決定明年仿效燕清的屯田制度,也要招募農民去耕種失地。 同樣大力實施屯田的,其實還有一人,便是一早看出這項舉措的益處,借盟軍之便,頻頻向燕清請教的渤海太守曹cao。 他手下不乏能人,自身又才略出眾,在齊心協力的奮斗下,也迎來了豐收,充盈了一通糧倉,被看到這情形的人痛罵狡猾。 這閹宦之后,難怪當時老沖著燕村夫逢迎拍馬,原來是得了這么大的甜頭! 在忿忿之余,他們是刻意將燕清從未對這種做法藏私,甚至隱有鼓勵之意,只被他們不以為然,嗤笑而棄的舊事忘得干干凈凈了。 這收留流民,恢復農耕的風頭一盛行起來,最高興的自然是一些四處游蕩的黃巾軍了。 他們跟隨張角起義時,就完全不和‘正規軍’搭邊,人數飽含水分,其中大半是家眷,武器也是農具居多。 能被各地官員‘既往不咎’,可以光明正大地回歸本行,對每日擔驚受怕,總愁著哪日會被官兵清剿了去的他們而言,無疑是個天大福音。 燕清不是不知道,自己被不少人羨慕嫉妒恨著,便不疾不徐地給朝廷獻去了一批貢賦,解了對方的燃眉之急——被董卓那么不知輕重地一禍害,又得養皇甫嵩這幾萬京兵,早要捉襟見肘了。 在確保不能被人挑出差錯來后,他有條不紊地增多了駐軍的數量和巡邏的力度,加強了邊境的防范。 這些人再聲勢浩大,折騰得紅紅火火,等起效果,起碼也得等到明年才知了。 誰知他們存糧幾何,而餓暈了眼的人,會不會聯合起來搶奪豫兗兩州的糧庫呢? 別的不說,聚集在揚州的黃巾殘黨,就對日益富饒的豫州虎視眈眈已久了。 燕清當時在聽完趙云匯報后,便將這條重要信息加在給揚州刺史陳溫的信里,叮囑他小心防范。 陳溫收到信后,只有苦笑了。 他并非不知道有黃巾賊在治下作亂,叫百姓苦不堪言,也知燕清忠告得句句在理,是出于一番好意。 可他自己麾下,絕無似威震天下的呂布那樣難覓的將才,肯聽他調度的軍隊,滿打滿算不過一萬人,還多餓得面黃肌瘦,裝備大多破損陳舊,能算什么可靠戰力? 對燕清接下來所提出的駐軍提議,他錯愕之余,便只剩喜出望外。 燕清不出意外地得到了他的爽快應允,還有真心感謝。 陳溫窩窩囊囊,卻能坐穩長江一線三州的揚州刺史的位置,絕不是什么無能草包,只是燕清將局勢算得清楚,他身在局中,同樣也看得明白。 容許燕清的軍隊屯駐在揚州境內,清理他斗不過的那些敵人,看起來是開門引虎,日后怕難送走了,可他從始至終就沒有過要逐鹿中原、另謀發展的野心,只要能守住一畝三分地的安穩,也算不錯。 況且燕清聲譽越高,就越會愛惜,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對他這曾經傾力相助過的盟軍來個背后捅刀,奪他地盤。 陳溫得了這橄欖枝后,心里也不慌了。 就這么神閑氣定,好整以暇地等著燕清的軍隊過來,幫他肅清這些棘手的作亂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