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節
嶸親王早間得知活捉祝照的消息失敗后,又聽到明覃被人刺殺死在周漣營中的事,頓時氣血上涌難以遏制,噴出了一口血,當場暈了過去。 在場除了嶸親王之外,還有幾名大臣,眾人眼見這嶸親王被抬了下去,又聽到明覃被殺這件事,更加手足無措起來。 如若明覃沒了,那即便嶸親王登基,豈不是皇位后繼無人了? “諸位莫慌,陛下又非只有一個兒子,明大公子雖死,但至少周漣那邊沒有可以要挾陛下的籌碼,我們還有明二公子,明二公子足智多謀,不失為未來儲君的人選?!碧K昇見眾人嘀嘀咕咕,又見嶸親王不在,才敢大膽開口。 他這話一說,頓時叫眾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蘇昇道:“你們這么看著我做什么?難道我說的不是實話?明覃已經死了,死者不能復生,明二公子就在殿外,正是有為之時,怎么當不了儲君了?” 眾人一時間啞言,蘇昇又道:“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方才陛下吐血,你們可都見到了,陛下今年……五十有六了吧?自然,陛下萬歲!但我們身為臣子,可不能不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世道已經亂了,則明主才優?!?/br> 蘇昇的話的確是大逆不道,若是嶸親王在場,恐怕他早就人頭落地了。 只是他的話卻不無道理,方才嶸親王因為得知明覃已死的消息,吐血暈厥,加上他五十六的年紀,的確算是年老了,若是再傷心過度,恐怕日后也沒幾年活頭。要是有人在這個時候火上澆油,推波助瀾,嶸親王早幾年去世也是大有可能的。 相比之下,明闡才二十多歲,正是青年有為的時候,若是他們此時站好隊,日后還能在明闡跟前討了好,要是他們現在還不知輕重,將來明闡登基,嶸親王許諾給的官位就一文不值了! 蘇昇道:“這么大的事兒,陛下也倒下了,我們總得有個人拿主意不是?明大公子畢竟是陛下長子,周漣如今沒了人質方寸大亂,我們不趁著這個時候將他們一舉拿下,還等何時???” “那……那就請明二公子進殿?”吏部尚書頓了頓,小聲開口。 蘇昇一笑,眾人連忙明白過來,應和道:“對對對!該是請明二公子入殿的!” 明闡早早就到了乾政廳,但因為嶸親王說他與諸位大臣有事相商,并不打算讓明闡旁聽,故而明闡就在外頭等著了。明覃之死,明闡早嶸親王一步得知消息,明覃被周漣抓走的消息是蘇昇給的,蘇昇又是個識時務的人,一定會幫他說話。 果不其然,嶸親王才剛被人抬下去見大夫,蘇昇便來請明闡入殿了。 明闡望著眼前的乾政廳大門,又瞥了一眼里頭站著的官員,在此的官員全都是嶸親王這么些年的心腹,明闡抿嘴笑了笑,一步跨入殿內,迎面而來的風瞬時叫他神清氣爽。 今日所見的官員,來日都將成為他的臣子,這其中最大的功勞,當數禮部尚書蘇昇。 明闡望著皇位,一步一步靠近,但他知道自己此時可不是坐在上面的時刻,等到嶸親王何時咽氣,他才能真正掌握所有權勢。 故而明闡只是停在了皇位邊上,望著臺下朝臣,笑了笑道:“周漣的兵就守在城門外,我們不能總龜縮在京都不為所動,京都城內的兵共一萬五,周漣的兵有五萬,硬碰硬我們不是對手,但我亦可調兵?!?/br> 嶸親王養私兵的地方,明闡都知道,只是那些人大多只與嶸親王聯系,明闡曉得聯系的方式,并不怎熟悉罷了。 嶸親王說私兵不能全都調入京都,免得他們沒有退路,可如今再不將周漣解決,城門外的人終將成為禍患。 明闡道:“這兵嘛……大約還有三萬人左右,就在五百里之外的渠江等候差遣,我父親本想讓他們攔住周漣,不過周漣卻繞路入京,沒與他們碰上。這回正是個好機會,我兄長帶一萬兵馬入京被截,周漣前兩日已經與邊關來的一萬兵馬打過一仗了,他們尚未調息好,如今又沒了我兄長作為人質。這個時候我將三萬兵調入京都,聯合城內一萬多人,來個里外夾擊,我不信不能將周漣拿下!” “如此行徑,是否太過冒險???”臺下有人不太贊成。 明闡朝那人瞥去,道:“那如何做才算不冒險,還穩cao勝券呢?就這樣登基?就這樣稱帝?就這樣當個被五萬兵馬困守京都城的皇帝?大丈夫怎能沒有膽量?況且地勢對我們有利?!?/br> “其實我們可以再等等,等周漣那邊將糧草用盡……”臺下人的話還沒說完,蘇昇便開口了:“那不如也等著我們將糧草用盡如何?城門被鎖,京中百姓不敢出門,城外田野都是糧食卻也都是周漣的!沒有一粒米可入京都城,劉大人,你說是我們糧草用的快,還是周漣的糧草用的快?” 那人頓時無話可說,明闡也道:“蘇大人說得對,我們不能等!再等,天都該入冬了!便就按我的吩咐行事,若你們再有異議,便自行領罰去!” “陛下那邊……”還有人的話未說完,明闡已經不高興,頓時道:“若你想聽我爹的安排,那就在病床邊上陪著他,等他醒!” 言罷,明闡便遣散了眾人,只留蘇昇一人在殿內。 明闡見了蘇昇便高興,下臺階走到蘇昇跟前拍著對方肩膀道:“蘇大人,如今我可得好好感謝你了?!?/br> “明公子說的是哪兒的話,下官也不過是良禽擇木而棲,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罷了?!碧K昇笑道。 明闡又開口:“以前我總覺得你膽小,朝中誰也不敢得罪,在我爹跟前也跟個鵪鶉似的從不開口說話,近幾日你的行徑卻叫我刮目相看??!” “時勢不同,下官也得學得聰明點兒不是,我也曾想攀陛下的親,可陛下身邊人才濟濟,瞧不上下官,明公子也算是下官的伯樂?!碧K昇道。 “不不不,你是我的伯樂!”明闡笑說:“若非是你,我也不會知曉明覃被捉,明覃如今死了,也是你讓我今日在殿外守著,給我出了這個主意。我知道你是想讓我在他們跟前立威,但我也想過,等我爹醒來,恐怕還得痛罵我一頓呢。他總是如此……我做得再多,做得再好,也入不了他的眼?!?/br> “若這雙眼,再難睜開呢?”蘇昇微微抬眸,撞上了明闡震驚的雙眼。 蘇昇道:“您是聰明人,得會為自己做打算,這天下眼看便唾手可得,朝臣認了您的身份,您又何必非得委屈自己,求得陛下理解青睞。他醒來必知明覃為你所殺,又怎會正的認同你的所作所為,倒不如……” 蘇昇話就止在這兒,明闡沉默片刻,再沒發言了。 蘇昇拱手退下,讓他自己好好想想。 明闡是個貪心且自私的人,這種時刻,極容易被人左右,京都城內的造反,眼看氣勢洶涌,好似成功,其實如一盤散沙,根本就是個笑話。 蘇昇離宮后,腰背挺直,又笑著對身邊駕車的人道:“那第三只信鴿,可以放給文王了?!?/br> 第一只信鴿,為嶸親王造反之時,第二只信鴿,為明覃入京之日,第三只信鴿,就是明闡弒父之心。 狂風將止,京都很快就會回到往日繁榮了。 作者有話要說: 補上了。 第113章 奪回 也不知是不是那一夜飛竹林小屋被嶸親王的死侍刺殺的原因, 又或者是慕容寬對祝照說的那番話的確起了些作用, 總之從那之后,祝照倒是肯老老實實喝藥吃飯了。 但她太長時間沒有主動進食, 吃的東西仍舊少量,林大夫道:“她肯吃就已經是好的開始了, 金石藥損身也損腦, 怕是前段時間想不開, 現在想開了?!?/br> 小松聽到林大夫這話, 總覺得有些刺耳,霍海蹲在一旁看著藥爐子笑, 若是沒有求活之心的人,他師兄是沒耐心救的,祝照若再不吃不喝, 要不了半個月林大夫恐怕就得買一頭毛驢騎回杏風山了。 慕容寬道:“許是前面我們送進去的飯菜都不對她的胃口呢?!?/br> 他這話一出, 三人同時朝他看過去,慕容寬伸手摸了摸鼻子, 也知道自己這話沒有多少信服度,先前的祝照,是真的覺得了無生趣, 想要把自己餓死了。 不過慕容寬的話,也戳中了她心中唯一柔軟的地方, 只要她還有疑慮,哪怕那疑慮只是一絲,她也不能任由真相隨著自己身死而埋進土壤。 慕容寬說, 暗夜軍是慕容侯爺親自設立的,慕容侯爺當年深受明璟帝的信賴,整個兒大周的將領至少有一大半都在慕容侯爺手下,如今那些戰功赫赫的將軍,也有大半曾是慕容侯爺的麾下軍。 慕容侯爺已經退隱深林,早不過問朝事,慕容家對行軍打仗有興趣的慕容長子戰死沙場,次子又對仕途無意,于是從了商,倒是占了以往打仗所經的地段都對慕容家有些忌憚的便宜,慕容家的外交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慕容寬的爹是個癡情的人,祝照的姑姑因為生慕容寬難產而死后這么長時間,慕容寬的爹也沒有再娶,慕容寬一直都是慕容家的獨子,若慕容家在他這一輩都不想入朝為官,恐怕日后也再難當官了。 慕容侯爺辭官隱退也不過是十幾年前的事兒,究其原因,祝照不知,但她隱隱覺得,或許就與暗夜軍有關系。 慕容寬說,十一年前暗夜軍的指揮權并不在明云見的手中,祝照靜下心來細想,撇除那些情情愛愛的,倒是通透了一些,被恨意和自責淤塞的腦子,也稍稍通了幾分思路了。 她原就是有些聰明的人,冷靜清醒一段時間后,若真要將事情一步步理下來,沒有暗夜軍指揮權這一件事,到真如明闡所說,也如她后來猜測的那樣,明云見就是殺害她一家的兇手。 但,祝家與慕容家是親家,祝照的爹娘是慕容寬的舅舅舅媽,慕容寬若知曉其中實情,不可能還替明云見說情。 他若想讓祝照活著,大可叫她吃飯喝藥,等身體養好了,再動用慕容家在京都的余威,替祝家報仇。 如今明云見被嶸親王鎖在京都城外,慕容家若肯出手,憑著慕容侯爺往日的面子,大周不少兵隊說不定都會站在明云見的對立面,他孤立無援,就更難攻下京都城。 但,慕容寬好似從未懷疑過明云見的人品。 暗夜軍既然不是替明云見行事,又是慕容侯爺所創,這么多年來,這支軍隊從未在正史上出現過,祝照也從未聽過京都各軍中,有個暗夜軍的存在。 隱藏在夜色中的,并非只有夜旗軍。 十一年前,暗夜軍不受明云見所控,又不被歷史所記,祝家出了這么大的事后,大理寺調查多年卻一無所獲,最終祝府的事便不了了之無人再提。那日祝照在破廟內問過明云見,問他究竟是不是他害了祝家,明云見說不是。 假使他這句話不是謊言呢,能讓他明知實情,卻幫著隱瞞的人,除了皇家,還能是誰? 皇家里能讓明云見閉口不談的,不是親王,不是公主,而是萬人之上,九五之尊。 若祝家當真如眾人所說的那樣,曾是嶸親王安排在皇宮里的眼線呢?就連明闡自己都這么說,他將祝盛說得忠心耿耿,祝盛跟了嶸親王十多年,從他入朝為官以來就一直在替嶸親王辦事,祝曉甚至還替嶸親王畫了一幅百人朝拜圖。 若非是極信任的人,嶸親王又如何會將那些臣服于自己的官員們一一拉到祝曉跟前,叫祝曉替他們作畫? 祝盛是秘書監,專門記錄宮中重要人員的活動與生活,看守大周重中之重的典籍,他的存在,對于先帝明天子而言,便是嶸親王手下所有走狗之中,最大的威脅。 明天子要除去祝家,除去嶸親王安排在宮中的眼線,又因為祝盛平日里的所作所為挑不出任何問題,所以明天子只能暗自下手,調動從未在京中出面的暗夜軍,連夜屠殺了祝家滿門,意圖找到祝曉所作的畫。 祝照不過是……在帝王刀刃下意外被明云見救走的幸存者。 當時的情況,送祝照離京,便是對祝照對好的保護。 或許他知道一切,他知道明天子終要對祝家動手,他知道暗夜軍的存在,因為暗夜軍便是依靠著夜旗軍的外皮存活,他也知道當夜明天子的所有計劃,所以他才會‘剛好’出現在祝家。 殺人不是他的主意,他知曉,卻也無力改變。 祝照這幾日一直在想,或許這就是明云見為明天子隱瞞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不愿對自己說出的真相。沒有人愿意承認自己的爹與兄長一直在助紂為虐,祝照也不敢相信她信賴的親人卻被皇帝視為眼中釘,rou中刺。 若祝家當真是因為這個原因死的,站在旁人的角度,祝家死得并不冤枉,試圖搬弄權勢,妄圖控制帝王的人,終究不會有好下場。 眼下卻是,祝照能整理出來的……最合邏輯的故事,若非如此,她也實在想不出來還有什么理由,能將她所知道的都完整地拼湊在一起,卻不違背事實的。 祝照難以言喻自己究竟是什么心情,在確定自己的爹娘都是惡人的情況下,她都不知道要不要怪罪當初明天子的殘忍。 罪惡,與親情,人性和道德,卻成了她心中最難以融合的兩座山,互相折磨著。 九月初,白露未至,嶸親王因為明覃之死,病倒在床榻上奄奄一息,京中所有權利全都落在了明闡的手中,明闡也按照自己原先下的調令,將嶸親王養在外頭的三萬私兵全都調回京都,意圖里應外合,圍攻周漣的兵隊。 京都一萬五千軍,大駙馬吳少彥的三千軍守在城內,明闡親自上了城墻,率領一萬二的將領于晨起天未亮的時候出城,直接攻入了周漣的軍營中。 兵將浩浩蕩蕩地去,踩踏聲便讓京都城的老百姓心中不住顫抖,但這一場仗其實嚴格說并不算打起來了,因為明闡的兵剛闖入周漣的軍營沒一會兒,便察覺軍營之中空無一人,而他們早已被人包圍在內,形成了單方面的屠殺。 明闡站在城墻上聽探子來報,他們中計了。 先前明闡與嶸親王的三萬私兵聯系,對方都有回應,也說了到達京都周漣軍隊后方,必會支援,但探子前去才知道,其實根本就沒有三萬私兵,他們聯系的,一直都是周漣手下的兵馬。 一萬二的將士沖入原先就做好埋伏的軍營中,面對五萬兵馬,根本無力反抗,周漣是用兵上的高人,知曉以什么方式最快結束這場戰役。 就在明闡剛收到他們的兵馬被圍困絞殺的消息后,還沒下城墻,便見幾萬金門軍已經入城。原先的金門軍本就在城外訓練營中,京都就剩下吳少彥的三千軍和少部分被他們控制了的軍隊,否則那夜嶸親王造反也不會輕易成功。 嶸親王私下聯系過許多次古樊,便是想要說動古樊投靠他,不要做無謂的掙扎,只是古樊并未拒絕也未答應,讓嶸親王放松了警惕。 明闡哪兒有嶸親王這只老狐貍聰明,初生牛犢不怕虎,當真以為自己控制了嶸親王的生死,就控制了整個兒大周的命運。 金門軍將明闡圍困在城墻周邊,他甚至都不是自己走下城墻的,而是被人一腳踹入了金門軍的人堆里,直接被人五花大綁架著走的。 在真正的金門軍和古樊面前,吳少彥的三千軍又算得了什么,如今就連明闡都被他們抓住,吳少彥更是無處躲藏。嶸親王大勢已去,那些答應要替嶸親王謀一番天地的朝臣們,全都樹倒猢猻散,不是求饒,就是逃跑。 京都百姓見又要變天,只是不知道這回闖入京都想要當皇帝的是誰,正在眾人疑惑,也不敢徹底放心時,又聽到了一個消息。 天子未死。 文王明云見似乎料到嶸親王會造反,在嶸親王闖入宮中前夕將小皇帝明子豫救出宮并且送出京都,這才保護了小皇帝一命。而此番明云見與周漣聯手,帶兵攻入京都城,也是為了清君側,將逆賊嶸親王與其黨羽一一收押,還明子豫天子位。 不過明子豫回京,是在金門軍入京的第二日,街道上的血跡都大致被人清理干凈之后,他才坐著馬車,在古敏的陪同下一起回到了皇宮。 原先安排在皇宮內的所有看守全都換成了古樊的手下,小皇帝畢竟受了驚嚇,不敢輕信他人,不論走到哪兒都牽著古敏的手。 古樊是古敏的爹,又是此番幫他重奪京都城的忠臣,小皇帝自然是信古樊的。 小皇帝回到宮中第一時間便去看了太后,索性太后這些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一些,但至少還活著,身體差了些許,不過見到小皇帝高興,臉色也好轉許多。 又過兩日,周漣將兵馬留在京都城外,只帶了幾個近衛入京受賞,此番除了他領賞,最該獲得嘉獎的,便是從頭至尾制定了如何徹底扳倒嶸親王計劃的明云見。文王的功勞,只在知情人的口中相傳,并未弄得人盡皆知,對于京都城的眾人而言,真正領兵打仗獲得勝利,將他們從嶸親王手中救出的,還是封易郡王周漣。 故而周漣入京那日,不比小皇帝入京那日的排場小,百姓知道天下安寧,甚至捧著花上街,周漣走過的地方,還有女子擲送花瓣,歡呼聲中夾雜著幾人的吶喊,喊的大致都是:將軍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