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對家頂流養的貓了怎么辦、萬人迷穿成惡毒炮灰后、穿書后我和反派he了[娛樂圈]、白月光切黑之后[重生]、每天都在演戲[快穿]、掌教現代日常[古穿今]、愿承此生,解你千惆、招堯撞騙、黎明之后的黑夜、致命風流[重生]
說完,她毫不猶豫轉身離開,漠北王這才反應過來,想要挽回,卻只是觸摸到了美人的衣角,最終望著那月白色的背影,悵然若失。 宴會結束,何星洲回到棲鳳宮,方正心在床上百無聊賴擲骰子玩,見他進來,眼睛頓時亮了,要撲下床。 “哎喲,主子您慢著點,當心肚子里的小公主?!?/br> 包嬤嬤在一邊著急,見何星洲把方正心穩穩接住,這才安心。 何星洲招了招手,下人們退了出去,房間內只他們兩個單獨相處。 “今天怎么樣?那漠北王可說什么胡話了?” “來我的主場,他倒也不敢不自量力,倒是提出想娶穆欣,被我擋了回去?!?/br> 穆欣雖然是太后帶大,但性子出奇不錯,與廢太子形成了天然對比。她和方正心的關系也很不錯,時常進宮給他帶來點宮外的新鮮玩意,或者時不時和他講點趣事給他解悶。 方正心時常和她溝通,算是比較了解她的想法,聽到漠北王想求娶,生氣道:“他那是癡心妄想,咱們穆欣多好,可配天下間最優秀的男子,憑什么跟著他去漠北受苦,陛下可不要一時糊涂答應了?!?/br> “怎么會呢?你的心思和我是一樣的,漠北王說想降低關稅,我都沒同意?!?/br> “就該這樣!”他坐回床上,有一搭沒一搭揉著肚子,沉思道,“如今漠北王進宮,趙府竟然還沒有動靜,之前我們借著違制一事,已經將他們府邸搜查過一遍,為何沒有收獲呢?” 趙佩瑤的事,一直被他惦記著,讓何星洲給刑部下了搜查令,說是接到人舉報,趙府存在大量超出品級的寶物,是為藐視圣上,派人將他們府里里外外都搜了一遍。 收獲倒是有,不少貢品和珍品被翻了出來,不過被趙大人推到了他弟弟身上,最多判個不敬之罪,就算是將人砍了,對整個趙府都無傷大雅。 一番動靜之下,方正心想要的證據沒有搜查出來,反而打草驚蛇,叫他郁悶了許久。 何星洲倒是沒有多意外,那位趙大人一向謹慎,緊要的東西絕不可能放在自己的老窩里,而且,宮里估計也有他的內應,提前得到消息并轉移東西,對他來說并不難辦。 他知道方正心不甘心,只能安慰道:“咱們宮里沒有秘密,不知多少眼睛盯著,一有動靜,該知道的,便早就知道了?!?/br> 他們不是不想整頓一番,但宮里住的又不是他們兩人,太后的意見也格外重要,她老人安排過來的宮女太監,在那人沒有錯處的情況下,誰還能當面拒絕不成? 何星洲撫摸著他的后背,眼神一沉:“所以,要想解決此事,還得從源頭上下手,只要漠北王那邊出現破綻,被我們的人拿到證據,就算趙光濟有一百個族人拉下水,也和他撇不開關系?!?/br> 方正心促狹一笑:“那就是你說的秘密武器?她今晚表現如何?” “總歸是沒有出錯?!?/br> 他當然不會完全相信越白安,所以一直派人在暗處盯著兩人的一舉一動,宴會結束,就有人把亭子里發生的事,還有兩人的對話都告訴給了他。 “漠北王還是年輕,稍加美人計便上鉤了?!?/br> “不是誰都能請來丞相嫡女來設下陷阱的?!狈秸挠迫灰粐@,“你就不怕事后丞相老大人來找你麻煩?” 叫好人家的女兒去做魅惑之事,雖說是于國有功,但總歸不上臺面,與舞姬歌姬有何區別?要是被丞相知曉,估計殺人的心都有了。 何星洲聳聳肩,無奈道:“丞相之女義薄云天,為國獻身,她堅持如此,朕只好勉為其難同意。一切都是越白安自愿提出,丞相怪不到朕身上?!?/br> 第65章 暴君的白月光皇后(18) 原定的天命之女一出手,效果是立竿見影。 漠北王對那晚的美人戀戀不忘,后來拜訪丞相府,和她隔著門聊了一會,更是覺得此女不僅容貌出眾,才學更是不凡,堪當漠北王妃人選。 在經歷湖邊散心,客棧偶遇,英雄救美等等事件后,越白安成功將此人迷得險些失了神志,她這個沒有心的女人,深諳蠱惑人之道,就是要若即若離,讓他心痛才好。 只有付出得多了,才忍不住越沉越深;只有為之心痛,才會格外珍惜。 十天之后,何星洲收到一封密信,忍不住笑出聲來,轉過頭,對方正心道:“看看!朕就知道她是個有本事的,這才幾天,所有的證據都到手了?!?/br> 方正心湊上來,匆匆掃了兩眼,也是一臉驚訝:“不止是趙大人,原來朝堂里竟還有十數人,是漠北王安排的眼線?!?/br> 越白安心細,打聽事情都是旁敲側擊,加上漠北王對她并不設防,很快,她不僅套出了具體官員的名單,連他們之間相互來往的信件,也被她偷了出來。 說起來,之所以那么順利,也是她用了計。 漠北王來京時,帶著貼身侍女,那侍女頗有兩分姿色,所以對漠北王一直戀慕在心,見越白安和他如此親密,自然是又恨又妒。 越白安也敏銳察覺到了這一點,于是,她將計就計,估計派人到侍女面前碎嘴諷刺,激得她喪失理智,想偷偷把越白安弄死。 原本她是想下毒,可越白安才不會如她所愿,一直沒讓她找到機會。后來又故意獨身到書房里,還遣散了明面上的下人,燈盞全數亮起,照得滿屋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