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在御,寵辱兩忘_分節閱讀_8
書迷正在閱讀:[綜]這個游戲不科學、半闋晴辭賦誰知、【韓娛】今天在南韓出道、我變成了前夫家的狗 完結+番外、我們教主有特殊的追妻技巧、[綜]審神者擇偶要求有點高、和影帝的新婚日記、團寵錦鯉在七零、專業白蓮花小能手gl、廚子有個紅包群
李朗酒酣耳熱,困倦之意襲來,既然一時話不投機,便倒向帳內的行軍床上,到底年輕,不多時竟真就入了夢鄉。 趙讓早前已被李朗叫起身,低頭垂首,等了好一陣,直到聽見皇帝呼吸聲漸沉漸悠長,抬頭看去,不禁啞然。 盡管知道這位皇帝自幼便少有皇子的養尊處優,少年時又經戎馬生涯,沙場出生入死過,如此歷練,不受天家繁文縟節的束縛也情有可原,然如此放浪形骸的行徑,是不是太過? 與歸降叛將同處一室,縱使趙讓確信,無論于情于理于利益,自己絕無可能傷害皇帝,但皇帝全然不顧自身安危,就這么大剌剌地在他面前睡著了…… 趙讓好氣又好笑,甚而有種被輕視的微妙不滿,要不是冷靜猶在,他真想上前嚇一嚇那旁若無人的皇帝。 終是把這份荒唐沖動壓制,趙讓見皇帝只是大半身躺在床上,兩腿仍有半截掛于床外,他轉望營帳入口,帳簾絲毫不動,看來是都得了嚴令,里面不喊不能擅入。 又猶豫了一陣,趙讓硬著頭皮上前,小心翼翼地搬起皇帝的雙腿,平放在床上,再把套在腳上的長靴除去。 幸好皇帝睡得極沉,并未中途醒轉。想著自己竟成了帳下專職奔走服侍將官的小校,趙讓也不由好笑,后退至主案前,面向入口,席地盤腿而坐。 閉目思索歸降至今的事,以及入金陵后的可能遭遇,趙讓卻覺心難安定,皇帝適才那堪稱親密的舉動,他如今方后知后覺地心中涌起波瀾萬丈,五味雜陳。 當年那個在他懷中瑟瑟發抖,童稚小臉上掛著驚懼淚水,卻在回神之后首句便用關心切切的口吻催促他去向二皇子請罪的孩子—— 長大成皇帝,還記得他們曾有過這段短暫交集? 他從胸前拉出懸掛的配飾,青線上吊墜的正是當年那孩子贈他的佩玉。 佩玉大小僅如鴿蛋,玉體通透,色澤均勻,正面雕畫“魚躍龍門圖”,背面則用大篆刻著兩字:御賞。 將玉置于掌心,輕輕摩挲,一笑之后,又將其藏回衣物遮掩之下,即便皇帝真還記得,趙讓也不敢奢望皇帝會饒他不死,但若能死得痛快些,不至于身首分家,懸頭示眾,令祖宗英名少蒙受些羞辱,總是樁好事。 趙讓出身東楚武將世家,先祖曾是東楚王朝大興時屯兵邊地,抗擊狄戎的將軍,所謂“六郡良家子”中一員。 之后東楚分崩離析,不得不退守江南。為擴疆域,安置避亂投奔的漢人,獲取更多的人口資源,既然無力征北,東楚便選擇了往南拓展,吞并閩越,而趙讓的先父,便是平南主將。 然到了南越之后,趙父受不得濕熱之氣,起先是腹瀉不止,體虛多疾,最后竟至病入膏肓,藥石罔效,未滿兩年便歿于任上。趙讓子承父職,不上十年的時間便讓南越氣象一新,雖因地處邊陲,不及金陵等地富庶繁榮,百姓也算享得太平,安居樂業。 漢蠻之間,雖說嫌隙猶存,但市集經商,互通有無已屬常見,偶有通婚之事,趙讓也是樂見其成,畢竟他的正妻,正是以漢家女兒難見的豪邁,毛遂自薦,“蠻女愿嫁漢家郎”。 他深知此道不易,卻不愿學他父親,將閩國人強行南遷,驅趕如牲畜,以中原漢民充實其地。 如今眼見大業小有所成,王命要收歸,趙讓本人并無芥蒂,只是深怕接任者恃強而傲,漠視人心,信義若毀,再建則難,比鄰而居,卻互視如寇仇,則不知血流成河到幾時,多少人要家破人忙了。 雖不愿明言,但那密信本意,就是不欲開罪東楚,令其大軍無屠戮之由,一點可憐、可鄙復可嘆的心思罷了。 這番取巧,如何能在皇帝面前坦言相告?其間還有一層深意,那更是不能為皇帝所知。 南越閻閭漢蠻各占一半,軍隊將官更多是原東楚南征大軍的舊部,趙讓即便相信這些人的忠心耿耿,也不好真率他們與東楚軍血戰到底。 但以五溪蠻為首的百越蠻夷部族可不作如是想,他們并不認為這些氣勢洶洶、殺氣騰騰的東楚大軍與十數年來在此地開荒耕種、挖河修渠甚至建都的東楚漢人是同類。 來犯者,必除之。兩敗俱傷而已。 趙讓長嘆口氣,這便是為何東楚大軍一定要兵臨城下,他才可平安歸降之故,若無此條件,他只消流露出愿臣服金陵的念頭,都極有可能被身邊人大義滅親。即便事態并不如此嚴重,然光是正妻與她五溪族人反對,他也不好招架,到時候鬧個漢蠻決裂,自相殘殺,便是南越重歸王土,也成了個亟待收拾的爛攤子。 他愿以一身之死,一家之辱換南越干戈不起,國泰民安,就怕…… 皇帝不知是否真天子圣明? 如今的皇帝,真與當年所知,相差太遠。 思緒過處,趙讓起了懷戀之念,不由轉頭,試圖從那張熟睡俊逸的青年臉上找到昔日痕跡,哪料他目光一掃到皇帝面上,赫然驚覺皇帝不知何時竟已醒來,目不轉睛地看著他,若有所思。 兩人不及開口,帳外曹霖求見,李朗翻身坐起,趙讓也重站于案前。 曹霖進來見李朗斜靠在行軍床上,仿佛酣睡初醒,不由瞥了眼立在不遠處的趙讓,對皇帝居然在此人面前呼呼大睡倍感不可思議。 再瞅一眼,竟見趙讓臉露尷尬之色,曹霖心中更是驚疑,聯系此前種種,實在令人摸不透這趙讓究竟什么來歷?不過皇帝此時發問,他也只好暫將此事拋諸一邊,稟告道:“陛下,車駕均已備好,何時啟程?除魏頭領所領禁軍之外,臣另加派一團護送靈柩?!?/br> 李朗點頭,看向趙讓,微微皺眉,沉吟著道:“他還是不宜與眾不同。你去讓魏一笑取件禁軍服甲來。那輛囚車就不上路了,全都騎馬為好?!?/br> “但……” 趙讓見曹霖為難之色甚于言表,也不禁暗自苦笑,這皇帝行事確實荒唐,要他假扮禁軍騎行上路,是要他這個戰俘自己押送自己么? 李朗見兩人都露出不以為然之意,輕笑道:“為將之人,有利方動,朕并不擔心。你說呢,趙將軍?” “罪臣……”趙讓囁嚅,不知何以應對。 曹霖轉念一想,心下了然,只要趙讓沒有愚蠢到自尋死路,皇帝并不打算要趙讓的命。南越地處南陲,與交趾、滇國等地接壤,趙讓苦心經營多年,若能借用他之助力,對東楚的疆域擴充是大有好處的。 果然,曹霖伴李朗出了主營帳,夜色漸退,微風習習中,李朗倏爾笑道:“曹卿是不解我的用意?” 曹霖遲疑了一下,語氣恭敬中有些微的不贊許:“陛下,南越既歸,天子恩沐,何愁蠻夷人心不服?留下此人,未必有益?!?/br> 李朗不答,面上卻無惱怒之色,曹霖大膽地再道:“此人是背主叛君的無恥之徒,他與南越蠻夷牽連甚多,子女皆有五溪蠻血統,臣確是不明陛下非留此人的用意?!?/br> “曹卿,”李朗忽道,“你留了多少兵力駐守南越?” 曹霖聽得莫名,這明明是皇帝與他商議過后共同決定的兵數,怎么反來問這一句?不過天子問起,他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稟陛下,統共兩萬五千人?!?/br> “是了,”皇帝一笑,目光灼灼,“南越兵力近四萬,聽聞這趙讓為君為將皆算得上公正明德,民心趨附,兵士用命,他若真要與東楚拼個玉石俱焚,你這帶去的十萬人馬——不知幾人能回啊?!?/br> 這話倒是實在,曹霖辯駁不能,城池從來易守難攻,如今兵不血刃就取南越,站在東楚立場,若說趙讓本人功勞居首,也不為過。 但曹霖仍覺有不妥之處,還待再爭辯,李朗又壓低了聲音道:“趙讓不殺謝吾,我也不欲殺他。如今他惹了謝家,我還得保他……待到勢不兩立的那日……” 皇帝沒將話說完,在曹霖眼前展開左手手掌,右手食指緩緩在掌上寫了個“調”字。 曹霖看罷,如醍醐灌頂,碾磨細思,對皇帝的深謀遠慮連連稱是,但仍是直言道:“依臣遇見,即便不留趙讓,此計也未必不成?!?/br> 這回輪到李朗搖頭,他知曹霖速來謹言慎行,話說三分,“未必不成”的實意則是八成勝算。 但要殺趙讓的念頭卻讓李朗不快抵觸至極。 卻說留在營帳內的趙讓,同樣對李朗異乎尋常的舉動而莫名其妙,直到將送來的禁衛服換好,仍是沒想出個所以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