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云海間_第196章
書迷正在閱讀:我是主角前男友[快穿]、[西游]被佛法耽誤的吐槽大帝、誤入狼窩(NPH)、你怎么撩不動、崽佬的小菜園[星際]、[綜]職業英雄薩菲羅斯、不搞事當什么大佬、原來我才是男主[穿書] 完結+番外、琴瑟在御,寵辱兩忘、[綜]這個游戲不科學
張柊坐在屏風后道:“你也退下吧?!?/br> 人離開后門被合上,他雙眼凹陷,面色憔悴,緊緊盯著圓桌上的幾樣東西,指尖緊緊攥著掌心,卻并不覺得痛。 也是,他聽聞阿金去的消息時已經痛過一次了,那種撕心裂肺的痛令他拖著殘破的身體茍延殘喘到如今,若是人心死了,那每日活著,與行尸走rou也無兩樣。 他只當自己死了,隨著阿金一同埋進土里。她并未做錯什么,到頭來,卻落了個從家譜除名,墳塋不得入鄧家祖墳的下場。 隔著火光他仿佛又見到那日,她從府衙歸家,興沖沖地拿著一樣東西獻寶般捧到自己面前:“你瞧,這可是我自己編的!” 他還笑她,這繩結上少了一個,是做不得同心結的。 張柊眼中簌簌落下淚來,他來不及抹去,仍由淚水濕了臉頰。 轉眼又是他今日去大昭寺為阿金上香,在殿中見到的那女人。 “……我主人說,若是郎君愿意,她自然有辦法能還鄧大人一個清白……” 他握緊了那截已經褪色的繩結,眼中浮現出狠厲。 . 欽天監將黃道吉日呈上新帝桌案,道新正之際,乃是這年中最好的日子,加之恰逢新年,正是萬象一新,最為合適。 眾所周知,新帝登基必要大婚,但又趕上先帝孝期,雖說天子以日代月,不必如平民百姓那樣服孝三年,卻也是件棘手的事情。 楚晙批完奏折后召來禮部尚書進宮垂詢相關事宜,禮部尚書溫天福年逾五十,卻不顯老態,只是人有些發福罷了。楚晙知道這人是個地道的老好人,坐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多年,一直不溫不火,縱觀六部,還沒有哪個尚書能由著別人插手本部內務的。唯獨她執掌禮部開了這個先河,禮部的官員被調來調去,其他五部戲稱‘萬金油’,想用哪里用哪里,禮部尚書是個地道的好人,和稀泥一樣隨意糊弄著,這是早年在官場當久了,被越王齊王兩黨嚇出的毛病。 如今朝中少了惡勢力,這位溫尚書卻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了,大約是沒了要防備的人,一時覺得落差十分巨大。此番被新帝召進宮來的時候,還是搞不清究竟是來做什么的。 楚晙心底嘆了口氣,一時半會又不能把她給罷免了,只能頭痛地問道:“溫愛卿,禮部的折子朕已經看了,登基大典籌辦事宜怎么都是戶部在弄?” 溫天福嘆息道:“陛下不知,去年禮部罷黜了好些官員,如今人手已經不大夠用了,臣想著到底倉促,不如與戶部一同協辦……啊,自然,其他部也出了些人,眼下是夠用了的?!?/br> 畢竟是老臣,和起稀泥來的功力十分不一般。楚晙聽她念了會懷念先帝的話,只覺得頭痛的更厲害了,忍不住出言打斷道:“溫愛卿,不如讓吏部查查,看看還有什么人能調任到禮部來?!?/br> 溫天福行禮道:“多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所托。只是吏部調人,就要重頭將官員的履歷再查一遍,實不相瞞,陛下,上上個月吏部文書房走了水,燒了一架記載著官員履歷的文書,這時候吏部還在查漏補缺呢?!?/br> 楚晙袖手微微一笑,這場火本就是她派人放的,她便道:“如此,趙愛卿是要辛苦些時日了,年關將至,吏部主職百官升調,恐怕有些忙頭的了?!?/br> 溫天福察覺到皇帝話中有話,想了想主動道:“禮部職位尚有空缺,不知陛下有何示下?!?/br> 楚晙道:“人選朕還需再看看,愛卿也多多留意,若是有了何時的人選,便一并舉薦上來?!?/br> 溫天福有些明白這次皇帝叫她進宮的意思了,皇帝要在六部中安插自己的人,禮部最好下手,就從禮部開始。溫天福在禮部多年也沒什么拿的出手的政績,連這次準備登基大典的功勞都要被人分去一半,好在她沒什么好斗之心,也不求什么官拜一品,聞言應道:“臣遵旨?!?/br> 登基大典固然重要,但畢竟只是一個形式流程。六州州牧已經到了長安,周乾也在回來的路上,天璇那里也有了些消息。近日來宗室大臣都異常乖覺,沒出什么亂子,一切看起來倒是往好的地方發展。楚晙對著桌案沉思片刻,召來天樞吩咐道:“朕要出宮,安排好人,務必小心些?!?/br> 天樞有些詫異,附身應了,退了下去。 第139章 緣由 清平在書房中枯坐了幾日, 將前塵舊事翻來覆去地想了不知多少次, 依然猜不出這其中謎底。 她幾日不曾休息好, 從桌邊起身的時候眼前一黑, 頭暈目眩好一會才緩過來,便有下人來請示, 是否要去廳堂用飯。 她想了想問道:“郎君身子可好些了?” 從大昭寺上香回來后,張柊也生了場病, 為了不讓病氣過給清平, 這幾日來兩人都是各吃各的飯, 叫下人把飯菜送到屋里。清平掐指一算,好像有七八天沒見過他了。 雖說男女之妨要多多注意, 這樣不理不問也不是辦法, 她便道:“叫廚房做的清淡些,若郎君身子好些了,請他一并出來用飯罷?!?/br> 下人應了, 自是去傳話。 清平看著桌上一摞高高疊起的書籍以及散亂的紙張,她煩躁地收拾了半天, 到處依然是亂七八糟, 她站在桌邊, 手旁就是未收的硯臺,毛筆啪嗒一聲滾落下來,墨漬污了一張新紙,清平怔怔立著,卻不知該如何是好。 往事紛沓而至, 在這個寒冷黑暗的冬夜,清平忽然生出心灰意冷之感,原來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她依舊無可奈何, 草草收拾了一會,下人來請她去用飯,外頭已經全黑了,雪花落在地上、房檐上,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讓人感覺不那么孤獨了。這冰冷的熱鬧卻讓人陷入更加無法言語的孤寂中,清平穩了穩心神,去了廳堂,下人已經在布置碗碟了,見了她紛紛行禮。 張柊面色蒼白,一絲血色也無,發怔一般地呆坐在那里,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有些魂不守舍地道:“你來了……吃飯罷?!?/br> 清平道:“你這幾日生病了,身子可好些?” 張柊手里動作停了一拍,好像沒想到她會這么問:“請醫師瞧過了,不過是長安天氣太冷,一時未曾察覺,受了些風寒……” 這頓飯吃的索然無味,兩人各懷心思,因為種種復雜的緣由貌合神離地坐在一起,清平只覺得累,張柊顯然也心中有事,他遲疑地瞥了眼清平,似乎思量著要如何開口。 兩人平日里的交集也就這飯桌上的時間,清平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強打起精神問道:“怎么,是有什么話要與我說么? 張柊舀湯的手一歪,熱湯澆了一手,險些就燙到了自己。下人忙取了濕布過來擦拭,又是兵荒馬亂一陣收拾,桌上的飯菜已經涼了大半,清平沒有吃飯的心情,等了張柊一會,被這事一打斷,張柊低聲道:“無事?!?/br> 清平轉身就走,回到書房里,順手取了本書看,好巧不巧,正好抽到一本新買的話本《慶嘉異志》,乃是本朝公認的話本大家墨衡所著,其中記載的都是些奇聞軼事,經戲班子排演流傳甚廣。只是這書起初并不為人所知,承平帝在時,為了給熙沅帝君慶生,召了當時最為有名的曲合班進宮獻技,其中便排了《慶嘉異志》中的一節《狐女救父》,博得滿座宗親大臣稱贊,墨衡就此名動天下。只是此人身份成迷,所著唯有這么一本書,后人尋訪不得,任由各大書局翻印再翻印,賺了個盆滿缽滿。 此書問世較早,加上后人穿鑿附會,流傳到現在已經不知道第幾版。其中在賀州廣為流傳的“宸鶴結”的故事泰半也出自這里,于是有人便懷疑,這墨衡就是賀州人士,至于究竟是何許人也,至今都沒個定論。 清平翻到講述衛宸與許鶴兩個好朋友從山匪手中逃生的故事,序言所言,此書從慶嘉年間流傳至今約有兩百余年,在建興年間險些成了付之一炬的禁|局被迫刪去書中一節,才得以再版。其中的故事幾經后人刪改修飾,已經不知原書究竟是何模樣。 清平合上書,傳言在建興年間不知哪里傳出幾首童謠,其中暗喻朝廷無道、帝王得位不正之類種種,刑部緊急查辦此事,還牽扯出了許多官員,最后繞來繞去發現這些謠言都是從一些小話本里傳出的,當時在位的景宣帝著刑部并大理寺徹查此案,并查封了幾家大書局,連累了幾位禮部的官員,一時間人心惶惶。 這本新書有些薄,想來其中的一些故事應該已經不見了,清平想了想,還是決定去書市去找找,的人,能看看這本書在建興前的版本。 她這么想著,忽然門被人敲了敲。 這聲音只是一下便停了,清平以為只是風吹動門,便沒太在意。 敲門聲停頓了一會,又堅持不懈地敲了起來,三下一停,十分有節奏的樣子。 桌上蠟燭已經快燃到末尾了,屋中漸漸暗了下來,這情形著實有些詭異,清平低了低頭,并不打算去理會門外是什么人,敲門聲停了一會又響了起來,她忍了會,終于忍不住去拉開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