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2
被這個笑氣壞了,頓時憋了一肚子氣要撒。 臺上的歐文大獲全勝,司鐸紅著臉從側邊下來,萊茵率先給歐文鼓起了掌,立馬有幾位貴族跟著萊茵的舉動,也附和著鼓掌。掌聲一開始還有些稀稀拉拉,后來逐漸響成一片。平民被擠在最外面,也看不清里面是什么情況,只能等消息一層層從里邊傳來,聽一個滯后版的辯論,現下聽見這鼓掌聲,一個個都著急起來,不知道結果是誰辯贏了。 歐文漂亮地贏了那位司鐸,此刻正在臺上做一個總結,剛剛臺下整齊的掌聲讓他此刻興奮得面紅耳赤。他不知道這些貴族鼓掌是不是真的認可了他,但他知道,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歐文的總結便是他最開始準備的演講稿改成的,那是一份萊茵都覺得慷慨激昂的稿子,事實證明,演講效果確實很好,給這些本來只是來湊個熱鬧的貴族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等歐文也從臺上下來,這場辯論算是徹底結束了,教皇起身,想要帶頭走人,卻被萊茵攔住了。 教皇對萊茵的一舉一動都十分敏感,見狀還以為萊茵要動武了,連忙往后面推了幾步,讓身邊的騎士能夠上前保護他。 萊茵及時在旁邊的貴族誤會之前伸出了手,做出一副要和教皇握手的樣子,省得這些貴族因為誤會也動起兵來,到時候場面失控,真的打起來,可就得不償失。 萊茵的這一下伸手相當關鍵,差點有所動作的貴族們按捺回去不說,還襯得教皇大驚小怪,小家子氣。 教皇今天簡直就是來受氣丟人的,他心情壞極了。但現在這樣,他還不能不搭理萊茵。 萊茵的手已經收了回去,教皇只好行個禮,順便夸贊了一番今天的辯論會如何精彩。 萊茵露出一個在教皇看來極可惡的笑,道:“既然教皇閣下也覺得今天的辯論會大有益處,我們以后應當多多舉辦這種活動,將世間真理都辯的明明白白才好?!?/br> 是的,萊茵就要搞事。他光打教廷不夠,還要逼教廷和他搞辯論賽,踩著教廷的尸體宣揚各種學科,可以說是殘忍至極。 教皇笑的臉都僵了,怎么也說不出一個不字,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萊茵說到做到,又調了很多數學、物理一類學科的學生來,要和教皇搞辯論。 教皇還不好反悔,因為萊茵這人無賴的很,你要是不和他搞辯論,他轉身就拿起刀劍要打仗。真打起來教皇又打不過他,在爭取到強有力的外援之前,只能萊茵說什么是什么。 于是交戰區就因為這幾場辯論會陷入詭異的短暫和平之中。萊茵要來的這些學生都是精英,將教會的這些人唬的一愣一愣的。教廷只能眼睜睜看著貴族和平民一點點倒向萊茵,教會的威信蕩然無存,他們甚至連反抗的刀劍都不敢拿起。因為一旦動了第一刀,便是開戰的信號。 萊茵知道他們這么乖巧是為了等待反擊的機會,但他仍要開展這樣的活動。因為覆滅教廷并不是說砸光修道院,殺盡死心眼的教皇和司鐸就可以,既然要覆滅,便要連思想上都清除得一干二凈。 最重要的一步,便是開民智。 第94章榮光復蘇(二十六) 萊茵充分利用了修道院的財富,幾乎不需要消耗自身過多財產。一邊清除教廷勢力,一邊建立學校以及進行各種制度的改進。因為有坎諾珠玉在前,其他地方的管理完全可以參造坎諾,倒顯得不是太難。 希爾·德里克也開始做起相同的事情,兩人一南一北,相互呼應,聲勢一下大振。希爾·德里克因為身份敏感,一舉一動都被眾人放大,反倒比萊茵這里更引人注目。 眾所周知,希爾·德里克的母親,舊王后布里吉特是因為教廷才被驅逐回國,乃至于病死。因為這點,雖然希爾王子自身沒有表現出對教廷的反感與抵觸,但教廷是堅定站在新王后瑪麗所出之子身后的。先前因為教廷勢大,雖然希爾王子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喬治又對希爾疼愛有加,但大家對于希爾能否繼位還是有所保留的。他們甚至不知道這位王子能否健康地活到喬治去世的那一天。 而現在,希爾·德里克似乎和萊茵有了默契,一起加入征伐教廷的行列。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位一向低調的王子終于明晃晃地露出了他的野心,要踩著教廷的尸體確立自己的繼承人地位?又或者說這是喬治的指示,想要借這個機會徹底鏟除教廷? 如果說只是萊茵,這些貴族不會明目張膽地站隊萊茵。但換成希爾就不一樣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投資機會,錯過便很難再有。而且萊茵對戰教廷,一往無前的氣勢也給了這些貴族很大的信心,他們有很大把握,自己會站在勝利這一邊。 一時間,征討教廷的聲浪便遍布整個弗蘭王朝上下了。 萊茵這里卻有些擔心希爾,按希爾先前的打算來看,他不會這么早與教廷撕破臉,因為他不想把他和教廷的矛盾赤/裸裸地暴露在喬治眼皮子底下,然后牽扯起讓人肝腸寸斷的舊事。 希爾這樣做,一定是因為發生了什么。 萊茵的信還沒有送出去,北方的消息便傳來了,喬治一世病逝,教皇伍德拒絕為希爾·德里克加冕。 算算時間,希爾起兵的時候,應當是喬治一世病重之時。應當是窺見了之后的危機重重,希爾才最終做出了提前攻打教 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