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清歌荀令_第162章
“記下了?!?/br> 笑意盈盈應了一句,對于那個待自己如同本家后輩一般的當世大儒,荀彧一直以來都多留心了幾分。 在昌邑留了這么多年,近來又在書院同學子們待在一起,蔡公心情甚好,連身體也硬朗了幾分,還多了些小孩子脾氣。 荀彧和戲志才旁若無人的說了幾句,崔琰是早就習慣了這二人的相處模式,但是初來乍到的司馬懿不一樣。 他知道兩位先生的關系好,但是沒想到會這么好。 總感覺有些地方不對勁,但是看著崔琰習以為常的模樣,再看看那兩位先生坦蕩自若的交代著什么,司馬懿又有種自己想多了的感覺。 兩位先生皆是男子,怎么可能會和他家中爹娘相處的樣子相像,一定是他想多了。 戲志才留在家里接著處理沒處理完的公務,崔琰那里也還有事情要做沒法和他們一起前去書院,因此最后只是荀彧一人帶著司馬懿前去郊外。 在親兵前去準備車馬的時候,司馬懿悄悄拉住想要離開的崔琰,“季珪兄長,戲先生和荀先生是住在一起的嗎?” 崔琰愣了一下,仔細回想之后有些猶豫的點了點頭,“文若與志才自幼時的交情,如今卻是都住在這里?!?/br> 沒人問他們還都沒注意到,志才府邸就在不遠處,有事情也費不了多少時間,怎么偏偏就懶到直接住在文若府中。 也幸好文若脾氣好,平日里管著一個想一出是一出的郭奉孝也就罷了,連表面穩重的志才私下里也有他們不知道的一面,真是難為他了。 也就他們自小的情誼才能無所畏懼的干出這些事情了。 唏噓了一句之后,崔琰難得合司馬懿講了一下荀彧和戲志才的感情有多好,看旁邊荀彧收拾好出來才拍了拍這一臉茫然的年輕人轉身離開了這里。 聽到崔琰感嘆了一番荀彧和戲志才的關系之后,雜書沒少看的的司馬懿心中剛壓下去到底念頭便再次冒了出來。 季珪兄長,昌邑這么多人,難不成都沒有覺得荀先生和戲先生之間太過于親密了嗎? 司馬懿知道崔琰是個嚴謹正經的人,畢竟他們家大哥也是這樣,如若不然這倆人也不能成為至交。 但是季珪兄長看不出來也就算了,他不相信昌邑全都是這么正經的人。 神色有些恍惚看著崔琰走遠,司馬懿甩了甩腦袋將亂七八糟的念頭甩了出去,算了,他到這里來不是為了這些,而是為了歷練自己。 至于兩位先生之間的事情,他還是不要管這么多了。 先不說他想的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這兩位先生站在一起也是難得的賞心悅目,一眼看去竟然十分般配。 微微睜大了眼睛,司馬懿看著馬車之上一身青衣清潤俊朗的荀家文若,然后想著旁邊站著同樣風采無雙的戲志才,真的覺得這倆人就該這個樣子。 人生得一知己不易,聽聞兩位先生至今皆未娶妻啊...... 感覺自己發現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司馬懿在心里告訴自己要保守秘密,既然現在所有人都不知道,那他也就裝作不知道了。 不知道站在外面面色如常的司馬懿心里都想了些什么東西,荀彧揮手讓人上來,然后一同前去書院。 這個時候,書院之中的學子應該都在學習,他們過去也不會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然而,到了書院之后,荀彧卻發現里面和他想的不一樣,本該都在學習的學生們都圍在一起,就連教習先生們也站在旁邊,里面一陣陣喧嘩聲傳出來,仿佛不在書院,而是在外面大街上一般。 皺著眉頭看著眼前的景象,荀彧抿了抿唇,示意司馬懿跟著他然后走到了人群外圈。 因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里面的幾人身上,所以站在外面的荀彧和司馬懿并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看荀彧皺著眉頭沒有要說話的意思,司馬懿悄悄走遠了一點,然后詢問一旁看熱鬧的青年學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學子看司馬懿和他年齡差不多,以為這是來晚了不知道事情經過的同窗,二話不說便將剛才發生的事情說了一下。 “里面個子高的那人是今日想要進書院之人,聽聞咱們書院對擅長機甲木工方面的能手頗為看重,于是便拿出了他自己做的一些東西想要試一下?!?/br> 語速極快的說著,青年學子指了指被里面高個子拿在手里的東西,然后接著說道,“那玩意兒叫連弩,據那人說可以一個發十箭左右,威力非常大,就是現在只能看看不能真的用于作戰而已?!?/br> 津津有味的聽著,司馬懿看了看被圍在里面的滿臉通紅的少年,“那又怎么會起爭執呢?” 詫異的看了一眼司馬懿,青年學子眼中有些不解,“馬鈞可是咱們書院之中最擅長此道之人,正巧今日路過便說了一句此物到他手中至少還能增加五倍威力,不巧被那人聽到了,于是就是這樣子了?!?/br> “那少年也是書院學子?”有些驚訝的看著里面窘迫到說不出話的少年,司馬懿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自然!” 原以為憑他的本事在書院之中應該也是佼佼者,沒想到一來到就發現事實并不是這樣。 一個比他小了好幾歲的少年人都比他出色許多,他又有什么資格傲氣? 被打擊到不想說話的司馬懿扯了扯嘴角,然后一步一步挪回荀彧身邊。 他現在有些擔心入學考核能不能通過了怎么辦? 聽到連弩二字,荀彧心中一動,直接問了身邊人這來書院疑似鬧事兒的青年叫什么名字。 果不其然,諸葛孔明,旁邊還跟了個徐庶徐元常。 深吸了一口氣,荀彧正了神色看著四周嘈雜的樣子,直接喊了親兵過來將所有的學子趕回去上課。 而里面起爭執的三人,全都跟著他走。 身經百戰的士兵在學子之間格格不入,氣勢一顯出來立馬鎮住了場面。 終于注意到站在不遠處的修長身形,看到那人背后標志性的長琴,所有的學子都吸了一口氣,然后乖乖的低頭回去背書。 一旁的教習先生面上也有些尷尬,看荀彧沒有問罪的意思也都迅速離開了這里,短短一個呼吸之間,原本雜亂的場地之中便只剩了沒搞清楚情況的諸葛亮徐庶以及認出了荀彧快要急哭了的馬鈞。 對荀彧的性子有些了解,認出了這人就是前兩天在雅集上見到的那位先生,少年馬鈞急紅了臉,本來說話就不怎么利索,這么一來更說不出話來了。 如果不是荀先生,他們這些寒門學子根本沒有可能有如今的機遇,這是他們所有人心中最崇敬的存在,怎么能讓先生看到他這么個樣子! ——先生,荀先生,你聽我講,事情不是這樣的! ——我沒有擾亂書院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