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書迷正在閱讀:高嶺之花食用指南(女尊)、這火葬場說跳就跳、認錯四個爸爸后[穿書]、黑化騎士攻略手記、盛世書香、掉馬后,我成了頂流、紈绔世子寵妻如命(重生)、大佬們都想當我爸[穿書]、當男主擁有鑒渣系統、全世界都知道我在撩你
想明白這些,馮賽身心頓時清爽許多。對于李棄東,心意也隨之而變,想探明因由之情,隱隱勝過了捉他歸案之念。 薛尚書府離得不遠,在皇城東面的界北巷。這一帶都是京中貴臣府邸。當年,薛尚書典買這院宅子,還是馮賽從中cao辦。 這薛尚書名叫薛昂,元豐八年得中進士及第。那一年三月,神宗皇帝病薨,不到十歲的哲宗小皇帝繼位,由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重用司馬光等舊臣,驅逐新黨,盡罷新法。 薛昂當年應考,所學是新學,輕進求銳,只看策論,不重學問。幸而那年他考中后,神宗才病薨。他曾歷任太學博士、殿中侍御史、給事中兼大司成。由于學問根基淺,但凡見士子文章中引用《史記》《漢書》等古史語句,便要黜退。甚而奏請罷除史學,被哲宗皇帝斥為俗佞。 薛昂后來能升任尚書左丞,官至副相,全憑巴附蔡京。他舉家為蔡京避諱,菜不能稱菜,稱蔬;京城不能稱京城,稱皇都。家人一旦誤犯,便要笞責。他自家有時不慎口誤,也要自掌其嘴,因而京城人私下里都喚他“薛批口”。 不過,薛昂也有自知之明。八年前,官封尚書左丞后,明白才不稱位、高處難安,因此主動請罷,出知應天府。任滿歸來后,這幾年便在京城領閑職、享厚祿,恬然無事。 馮賽來到尚書府門前,時近二更,府門已關,只開了一個側門。燈籠下兩個門吏守在門邊。這宏闊院宇他曾進過幾回,這一次心境卻大為不同。其中一個門吏以前見過,恐怕也已得知他的遭遇。他下了馬,走上前,提振起精神,微微笑著說:“能否請劉虞候進去稟告崔管家,馮賽有要事求問?!蹦莻€姓劉的門吏瞅著馮賽,目光閃了幾閃,顯然認出了他,只是在揣測馮賽現今身份處境。見馮賽坦然無事,便含著猶疑,點頭哼了一聲,轉身進門去了。半晌,才出來,臉色卻略松活了些:“跟我進來?!?/br> 馮賽忙跟著那吏人,像前幾次那般,進了門,穿穿繞繞,經過幾層庭院門廊,來到邊上一個院子。一進院門,眼前情景讓馮賽不禁一愕:院子中央一座銅鶴燈架,掛了三只白絹碧繡的燈籠,崔管家坐在燈旁一張錦墊竹榻上,只穿了白絹汗衫內褲,披了條黑錦道袍,散著頭發,褲腿挽在膝部。他身側一只檀木小幾,上擺著官窯白瓷酒瓶、酒盞,一碟油煎脆螺。他正拈著一顆脆螺,在嘬吸。 而他腿前,是一只雕花木桶,冒著熱氣,那雙胖腿伸在里頭,一個翠衫侍女蹲在一旁,正在替他搓洗。另有一個紅衫侍女則站在他身后,拿著把象牙篦子,正在替他細細篦頭。 抬眼見到馮賽,崔管家立即丟掉螺殼,笑瞇了眼,抬起胖油手連連招呼:“馮二,快過來,快過來!滿城的人都在說你遇了事,成了喪家犬,我瞧你好端端的,并沒蛻皮掉毛呀!你湊近些,我仔細瞧瞧??” 馮賽只得走到近前,躬身施禮拜問。 “嗯,還是那個溫雅雅、從容容的馮二,好!我還跟人爭,我這雙眼看了多少山高水深,哪里能看差了人?好!好!不過,聽他們講,你如何凄慘狼狽,全都片片段段,從沒聽全過。你給我細細講講!抬把椅子給馮二,點一盞去年御賜的那龍鳳英華!” 馮賽聽了,雖勉強笑著,心里卻極不自在,自己竟成了眾人的笑談。但隨即一想,眾人事,眾人說;不說你,便說他。如今正巧輪到自己而已。與其讓人胡亂語,不如自家照實言。而且,經歷了這些,余悸猶在,不若敞開說出,方能云過淡看、煙散笑憶。 這時一個男仆端出一把檀木椅,馮賽便坐到崔管家對面,將自己這些天的經歷講了一遍,說到刺心難堪處,心里仍一陣酸接一陣痛。崔管家卻聽得不住咋舌瞪眼,馮賽知他最愛奇事異聞,只當有趣,并無惡意,便也盡力笑著,像是說別家的舊事一般。說罷之后,心中果然輕暢許多。 “茶都涼了,再點一盞熱的來!痛快,痛快!這比京城瓦子里那班講小說的王顏喜、蓋中寶、劉名廣輩,勝過多少去?”崔管家聽得面熱耳紅,伸出胖手將頭發撈到耳側,“人都笑你落魄,他們都是陰溝里的蛤蟆,豈能知曉,不經些大山大水,哪里能得來千里平川?唯一只看,人被大浪卷了,能不能攥口氣浮出來?!?/br> 馮賽聽此一說,心里越發沒了陰翳。 “雜劇之中,末泥為長。沒想到你這出大雜劇,末泥乃趙棄東,他竟是我替你選的。你今天來,是問此人吧?” “嗯?!?/br> “哈哈!我便知道。我頭一回見趙棄東,是政和三年,扳指一算,竟已八年了??咦?我頭一回見你,也是那年!對不對?那年我家相公升轉尚書左丞,官階榮耀到了極處,門宅也該配得上,因此才尋你物色到這處宅子。除了門宅,家下人吏自然也得添些心端貌正、濟得事的。尤其是宅里賬目,每日進出比江南溝汊還繁亂,得尋個極精細的人才理得清。本朝崇寧三年興學,新設了算學,也照三舍法取士。這原本是樁大有益之事,只可惜,人人都只瞅著科舉正途,極少人肯投這條寒徑,因此十來年后,算學漸漸荒廢。我卻不管他荒不荒,通算學之人,自然善理賬目,于是我便去太史局算學尋人。那時算學里通共不到百人,上舍更只有六七個,其中肯用心向學的,只得三個。那三個里頭,一個四十來歲,卻已缺齒禿頭;一個三十來歲,生了一雙斗雞眼;另有一個便是趙棄東,那年他才十七歲。我到那齋舍里時,外頭聽著靜悄悄沒一個人,走進去一看,只有他一人坐在桌邊,盯著桌上一堆算籌,一動不動,悟道的羅漢一般,模樣又生得清雋。我連咳幾聲,他都沒聽見。那時我便立即相中了他,過去拍醒了他,問他愿不愿去尚書府。他聽了,低頭想了半晌,才說了兩個字:‘也好’?!?/br> 馮賽聽到這里,有些茫然起來,如此靜獨之人,為何會變了性情? 崔管家飲了一口酒,繼續講道:“大定之人,才做得出大驚人之事。年青一輩中,你定力已是上等,趙棄東比你年輕,定力上卻更勝你不少。他跟我到了這府里,仍似在算學中一般,每日只在后頭那間書房里,極少與人言談。見了人,只是笑一笑。交給他的賬目,卻記得極仔細,從來都分毫不差,各項開支用度理得清清楚楚。我見他如此得力,便漸次將外面各處的田產、房宅、錢貸、店肆、貨賣??也逐一交給他來照料,他一樣樣都能料理好。不但我,連薛相公都極愛他,還替他在府里挑了個出色侍女,打算替他完婚?!?/br> “他為何離開尚書府?” “至今我也不清楚其中緣由。他在這里前后處了三年多,有天他將賬本抱到我這里,說家中有些急事,必須回去。也不愿說緣由,便走了。前年臘月,我去唐家金銀鋪替府里幾位小娘子選新春花冠,才發覺他竟在那里做經紀。他一見我,便躲開了,我也裝作沒見。此事若讓相公知曉,恐怕不會輕饒他,我便也沒有說出來。哪里知道,他竟做出這等事來?!?/br> 馮賽聽了,越發覺著此人根本難以揣測。 “你若想查他的底細,可去他舊宅問問。從我這里辭工后,他便搬離了那個住處。不過,從他鄰居口中,應該能問出些身世來由。他那舊宅在酸棗門外青牛巷??” 三、失聲 梁紅玉見過許多譚琵琶這等人。 這等人越卑弱,便越盼著能欺辱他人。從那欺辱中,才能找回些自家原本便沒有的自尊。 那天,她被譚琵琶玩辱后,丟在岸邊,若非附近一對船家夫婦相救,恐怕已凍死在那雪泥里。她原本當即便要去報仇,殺了譚琵琶。但一想,落到這煙花窟里,這身子便再由不得自己,這等玩辱不知還要遭逢多少回。若受不得這命,想保住身體之潔,眼下便該自行了斷。若不愿死,便得忍著挨著。兩條路,前者痛快,后者難。選哪一條? 她思尋良久,終于還是選了后一條:父兄已背了怯戰罪名而亡,我不能再臨陣脫逃。我得讓天下人知曉,我梁家不論男女,皆非怯懦之輩。至于這身子,能惜則惜,能潔則盡力潔。若實在無能為力,且由它去。畢竟只是個皮囊,暫寄其中,終將還去。到頭來,終歸塵土,只余一把枯骨。 至于譚琵琶,自然得狠狠懲治。但她不再怨恨。如同糞蠅,哪里配得上恨? 于是她開始細心留意,卻沒想到,這機會來得這般快。前兩日她到前頭見客,仍是上回那幾個貴要子弟,卻不見譚琵琶。那幾人說譚琵琶騎馬扭到了胯骨,這幾日在西郊莊園里休養。她聽了梁興的計策,立即想到譚琵琶。與梁興商議好后,他們便各自趁夜離開了紅繡院。 她剛跳下墻,便覺到對面暗影中躲了個人。她裝作不知,朝巷口走去,那暗影也悄步跟了上來。走到巷口,她一眼瞧見楚瀾的貼身護衛管豹,獨坐在對面茶攤上,便停住了腳步。身后那人也倏地躲到了路邊一棵柳樹后,看來和管豹并非一路人,應當是摩尼教徒。正好,不必費力兩處去尋。 她便招手喚過管豹,將他引到那柳樹附近,讓管豹傳話給楚瀾,明晚到金水河蘆葦灣船上交接紫衣人。柳樹后那人自然也聽到了。 說罷,她便望城里走去。走了一陣,發覺身后又有人跟來,聽腳步仍是剛才那暗影,似乎是個女子。這女子聽到了那些話,恐怕是立即傳信給附近同伙,自己又緊忙避過管豹,繞道追了過來。梁紅玉心想,且讓她先跟著。 到城里時,天已微亮。她有些困乏,想到今晚還有一場惡戰,便在御街邊尋了一家客店,挑了間宿房,進去一覺睡到了傍晚。醒來后,到窗邊偷偷一瞧,見街對角有個提瓶賣茶的布衫女子不時朝這邊瞅望,看身形正是昨晚那女子。雖然衣衫破舊,滿臉汗塵,衣領下卻露出白皙皮膚。梁紅玉不由得笑了笑,這女子恐怕是摩尼教那個明慧娘。 她回身開門,出去討了盆水,隨意洗了把臉。出去到街上尋了家胭脂店,買了些上等胭脂水粉。那賣茶女子一路都在跟蹤。她心中暗樂,裝作不知,回到客店里,先吃了碗素面,后叫店家打了盆水,借了面銅鏡。細細梳洗過后,勻臉、描眉、畫唇、貼花黃,換上包袱里一套朱衫紅裙,將自己裝扮得明明艷艷,而后出去讓店家替她雇輛車子,店家見了她這新貌,驚得說不出話。半晌才回過神,忙跑去喚了輛廂車來。上車時,她見那賣茶女子躲在墻角覷望,心想,你也累了,接下來便不能再讓你跟著了。 她在車中吩咐那車夫,先往東快駛了一段,又向北穿進巷子,連拐了七八道,確認甩開那賣茶女子后,才下了車,拿出七八錢一塊碎銀,讓車夫繼續往北,到景靈宮東門等候。自己則穿出巷子,另尋了一個車馬店,又雇了一輛車,坐著趕往西郊譚琵琶那莊園。 到了那園子時,天已黑了。她從懷里取出一個小瓷瓶,將里頭的藥粉倒在左手手心,握住拳。右手拎起包袱,讓車夫在此處等候。下車走到院門前,讓門人進去通報。半晌,一個仆人引著她穿庭過廊,一路走到后邊花園。只見樹上池邊掛滿各色燈籠,一片牡丹花叢中,擺了一張錦屏烏木繡榻、一桌酒菜。譚琵琶穿著雪白衫褲,斜歪在枕上。七八個艷色女子環侍左右。 梁紅玉一見譚琵琶,頓時沖起一陣憤辱。她強力抑住,將包袱放到地上,上前拜見賠罪。 譚琵琶悻悻盯著她:“你拿什么來賠罪?” “崔mama吩咐,無論譚指揮有何吩咐,都不能違逆?!?/br> “又是崔mama吩咐?她若不吩咐,你便要違逆?” “紅玉不敢。紅玉出身將官之家,不通行院禮數,冒犯了譚指揮,有罪本自當罰。譚指揮已懲戒過紅玉,紅玉也已痛心悔過。懇請譚指揮海量寬宏,饒過紅玉。譚指揮若不嫌紅玉粗顏陋質,從今以后,紅玉必會甘心誠意服侍譚指揮——”說著她從榻邊桌上取過一只汝窯天青蓮花酒盞,趁勢將手心里的藥粉抖進盞里,隨后拿過酒壺,滿斟一盞酒,走過去跪到榻前,雙手恭呈給譚琵琶。 譚琵琶卻并不理會,仍盯著她,半晌才懶懶問:“這杯酒,仍是崔mama吩咐的?” 梁紅玉情知譚琵琶是在有意戲辱。若順了他意,他定會加力羞辱;若逆了他,則會勃然發怒,絕不會吃這盞酒。她心中急忖,忽閃出一個主意,忙抬眼望向譚琵琶:“這一盞,并非mama吩咐,也不是敬給譚指揮——” “哦?那是敬給誰?” “這一盞酒是敬給令尊大人——譚節度使,唯愿譚節度使在江南運兵如神,及早平定亂賊。父子連心,請譚指揮代為飲下這杯降賊得勝酒?!?/br> 譚琵琶果然立即坐起了身子,猶豫片刻,伸手接過了那盞酒,分作三口,飲了下去。 梁紅玉忙趁機取過酒壺,又替他斟滿:“這第二杯,是敬令尊大人福壽康安、鴻運常吉?!?/br> 譚琵琶只得又一口飲盡。梁紅玉不容他思索,忙又斟滿:“這第三杯,是敬譚指揮,子承父志、家業恒昌?!?/br> 譚琵琶聽了,不覺露出笑,又一飲而盡。三杯酒落肚,藥性隨即發作。他剛要開口說話,面色忽然一變。梁紅玉忙裝作去接酒杯,用身子遮住。那酒里的藥喚作“戟人咽”,服下后,能令人喉舌腫脹、胸促氣緊,不能言語,重者甚至能窒息而亡。梁紅玉沒敢多用,卻也已經見效。她湊近譚琵琶耳側,輕聲說:“酒里有毒,若想保命,就點頭?!?/br> 譚琵琶忙點了點頭。梁紅玉有意放聲笑起來,高聲問:“譚指揮要她們全都退下?”譚指揮又點了點頭。梁紅玉轉頭對那些侍妾說:“你們都退下吧?!蹦切┦替行┥?,卻不敢多問,只得紛紛離開。梁紅玉見她們大半走遠,又大聲說:“譚指揮這么性急?這就要回房里去?”譚琵琶連連點頭,梁紅玉趁勢扶起他,拎起包袱,轉頭喚住一個使女:“你在前頭引路,譚指揮要回房歇息?!弊T琵琶腿傷未愈,走路仍有些跛,梁紅玉便攙住他,跟著那使女繞過花徑,走進一間布置繁縟奢麗的臥房,扶到了錦帳雕花大床上。 梁紅玉讓那使女出去,閂上門,回頭卻見譚琵琶滿臉驚惶,掙扎起來要逃。她走過去,一把將他推倒回床上,輕聲笑問:“欺凌羞辱女子,很快活?”譚琵琶口中嗚哇,慌忙搖頭。梁紅玉繼續說:“不過,我不殺你,由上天來斷你生死。你老實聽命,才得活命?!弊T琵琶滿眼驚惶,連連點頭。 梁紅玉解開自己那包袱,取出一根粗針,在譚琵琶兩耳耳垂上各刺了一針,扎出兩個耳孔。譚琵琶疼得嗚哇怪嘶。梁紅玉忙嬌聲高喚:“譚指揮,你慢一些!輕一些!”邊喚邊在譚琵琶耳洞上抹了些金創藥止住血。從旁邊衣柜里翻尋出一件紫錦衫,給他套上。她一直納悶紫衣人為何要穿耳洞,頑性忽生,將自己那對紅瑪瑙耳墜摘下來,戴在他兩耳上。又找了兩根衣帶,將他手腳都綁了起來,用錦被遮好,先輕聲說了句:“乖乖等著?!彪S即又放高聲量,“mama吩咐,不許在外頭過夜。譚指揮好生歇息,改天紅玉再來侍奉你?!?/br> 她轉身見墻上掛了把寶刀,便摘下來裹進包袱,吹滅房中幾根巨燭,出去帶上了門。那個使女竟還守在門外,她便悄聲說:“譚指揮已睡下了,莫要驚動他。你送我出去?!?/br> 那使女引著她出了院門,車子停在墻邊。她走過去正要上車,心口忽然一抽,想起自己剛才屢屢與譚琵琶近身相觸,再受不得,忙奔到旁邊樹叢里,彎下腰嘔吐起來,嘔得肝肺都要吐出,淚水也奔涌不止。已不知是在嘔吐,還是在痛哭。良久,才漸漸歇止。 她扶著樹平息了一陣,掏出帕子拭凈臉,才回去坐進車子,低聲吩咐車夫:沿著河岸向西?? 四、欠情 冰面吳沒想到龐矮子竟找見了自己。 他那兩個兄弟跟在后頭,前矮后高,斜肩著一根扁擔,挑了只麻袋。龐矮子悄聲說里頭是作絕張用。冰面吳一聽,忙揮手叫他們進去,趕緊關上了院門。他瞅著那麻袋,犯起愁來。 銀器章雖曾叫他綁劫張用,但幾天前,在那金水河莊院里,天工十六巧發生那一連串兇殺后,銀器章已經畏罪隱匿??不過,他迅即想起臨別時,銀器章給了他一個沉甸甸的包袱,望著他,笑著說:“這些年叫你辛勞了,今后恐怕再難相見,你拿了這包銀子,趕緊尋個安穩去處,一心一意,相伴妻兒,好生度日,莫要再生二心。哪怕偶爾欠了人的情,也只當前世債今生收,莫要執念?!彼犃嗣τ昧c頭,險些掉下淚來。望著銀器章坐車走遠后,他才離開那莊院。 回到家打開包袱一看,里頭不是銀鋌,而是金塊,齊整整、金閃閃壘成一摞,足足三百兩。他眼淚終于大滴滾下,落在那金塊上,心里不住念嘆:又欠了,又欠了?? 冰面吳原名吳欠,父親之所以給他起這名兒,是望他一輩子莫要欠人的,時常告誡他:“我這一生盡虧在薄面皮、直腸肚上。人給好處,不敢推辭,勉強受了,心里不得不念著還情。一來二去,便被人情纏陷住,再休想清靜脫身。何況,這世上除了至親至善,有幾人能平白給你好處?給你好,都是放債,都得加利還。我為官半生,自家何曾起過貪瀆之念?盡被這些人情債拖困住,不知不覺間,便落到罪中,罰銅丟官倒也罷了,背著這污名,終身難洗,才叫大恥大辱。兒啊,萬莫欠人,萬莫欠人!” 他父親受不得恥辱,最終投河自盡。吳欠也從此心灰,不愿再登仕途。他別無長物,因通曉律法,便做了訟師,替人寫訟狀、打官司。他一向只照價收錢,從不多要一文。與主顧相處時,連笑都不愿多笑,生怕笑出情分來,人因此都喚他“冰面吳”。他卻不以為意,反倒越加冷起來,僅有的幾個相熟朋友也漸漸疏冷,每日只獨來獨往,冷冷清清度日。 后來,在母親催逼之下,他娶了親,幸而那婦人也是個冷淡人,兩人之間極少搭話,彼此連稱呼都省去,一個喚“哎”,一個叫“嗯”。一年后,妻子生了個兒。產婆歡喜喚他,他一眼瞧見那嬰兒,舞蹬手足,張著乳口,呀呀啼哭,冷了多年的心頓時軟活。他想,無論如何,自己不會在兒子這里欠什么。于是他便全心全意疼惜這兒子。這些年省下的話語,全都柔聲說給了兒子。 就在那時,他認得了銀器章。銀器章有樁買賣爭執,經人引介,來請他相助。他見銀器章占理,便引據律條,替銀器章告贏了官司。此事訟錢原本只須給他三貫,銀器章卻另備了羊酒謝禮。他照例只收了三貫錢,其余的全都退還回去。銀器章雖有些愕然,卻也并未多言。此后有訟案,都來尋他,知悉他脾性后,也只照價付錢。 兩下里原本干凈分明,除訟案外,并無其他粘扯,直到兒子四歲那年春天。他見滿城人都去金明池看爭標、賞水戲,想起幼年時,父母也年年抱著自己去那里游耍。兒子卻從未去過那里,也該帶他去開開眼。那時,他夫妻之間因這兒子和暖了許多。他便雇了輛車,攜妻兒去了金明池??吹侥侵T般水戲,兒子果然歡叫連連,妻子也露出了笑,一家人從未如此歡悅。爭標散后,三口人都未盡興,他索性租了一只小船,去游湖賞春。到了湖中間時,一不留神,兒子竟落進水中。他夫妻兩個都不會游水,那艄公又已老邁,雖立即跳下水去救,自家卻扭了筋,看看也要沉沒。他正慌急欲死,旁邊一只大船飛速駛來,船上一個人飛身跳進水里,救起了他兒子和那老艄公。 那人竟是銀器章,他等不得招呼船工,自家跳進了水里。吳欠雖感激至極,心里卻明白,自己不但欠了銀器章,這恩怕是天下最重之債,一生都還不盡。 自那以后,銀器章再來尋他辦訟案,他執意不肯收錢。銀器章卻只說一句話:“你若不收錢,我也再不敢尋你辦案了?!彼坏谜绽障?,一文錢都不能短。 半年后,銀器章又說:“我這里生意越來越大,訟事不斷。不若你莫再接他人訟案,只專一替我料理官司?!彼犃?,猶豫半晌,想到別無報恩之途,便點頭應允。進到章家,事頭其實少了許多,酬勞卻增了不少,銀器章又不許他推辭,欠的恩反倒越來越重。過了兩年,銀器章更叫他做宅中管家,他仍推辭不得。就這般,漸漸變作銀器章心腹之人。 那時,他才發覺,銀器章做了許多不法之事。他想起父親,頓時怕起來。銀器章卻說:“一個利字,重過世間所有,便是官家也強不過它。有利必有爭,我倒情愿時時都只在正道光面上爭??蛇B朝廷都不住變著法兒侵奪民利,律令今日出,明日改,何曾有個長久準數?莫說別的,你只看這些年官鑄的銅錢,變了多少回?越變越輕,越變越劣。錢乃利之根本,錢輕劣,世道人心能不逐輕逐劣?我們這些人脖頸上全都被官府勒著根繩,四面又皆是虎狼般爭食的對頭,若只循著本分,怕活不過三個月。我做這些事,也只為自?!?/br> 他聽了,似乎也有道理,何況心里存著報恩之心,只能裝作不知。銀器章卻越發大膽,竟至于開始殺人。銀器章雖未讓他染指,他聽到后,再不能坐視,忙去勸阻,銀器章卻反問他:“我之命,和此人之命,只能活一個,你叫我選哪個?”他答不上來?;氐椒坷?,不住想,這里再留不得了??擅康姐y器章面前,卻總說不出口。銀器章仍繼續暗中殺人,他不清楚究竟殺了幾個,也不再勸止,反倒漸漸習以為常,不再驚怕。 去年底,十一歲的兒子從童子學回來,問他《易經》里一句文字,“履霜堅冰至”。他一聽,心里猛然一驚。這句話不正在說自己?這些年全忘了父親告誡,一步步踏進霜雪之中,直至如今心如寒冰,連殺人之事都不再介意。 他憂悶了許多天,才終于狠下心,去向銀器章辭別。尚未開口,銀器章已先察覺,笑著嘆了口氣:“我知你心意,你留在我這里只為報恩,從沒跟我同過心。我也得講明一條,我留你這些年,也并非挾恩相迫,只是覺著滿京城并無幾個如你般可信之人。到如今,你我兩不相欠。我只再留你三個月。我有樁大事要辦,辦完此事,清明過后,你我便各行其路?!?/br> 吳欠沒想到,這樁大事竟大到這地步。他也才發覺,銀器章恐怕并非尋常商人。工部那個宣主簿發覺隱情后,竟也被銀器章殺害。吳欠中途屢屢想逃,銀器章卻不斷提醒三月之限。直到十六巧發生那一連串兇殺后,銀器章才終于許他離開。 吳欠原本以為終于解脫,可看到那三百兩黃金,心又被債捆了起來。以銀器章的本事,不論自己逃到哪里,他若想再用我,恐怕都會尋見。他正在愁悶該如何償還,龐矮子帶了張用來。 他心里暗想:張用該足以抵得過三百兩黃金?? 五、幽濁 陸青前往營繕所,去見那艮岳花木監官杜公才。 據薛仝所言,元宵節那夜,王小槐在皇城宣德樓前,曾與杜公才說話??磥硗跣』眮砭r,已預備了三層計謀:先假意答應拱州知府,將他舉薦給天子。這只是個幌子,只為散布自己行蹤消息,好誘出敵人;再拿錢驅使他舅舅薛仝,召集幫手,趁夜助他潛出李府,用病猴假轎為餌,引動那些人來殺他,好尋出殺父仇人;最后又與杜公才約好,在燈會見面,自然是為了投靠林靈素。 王小槐此舉,恐怕是心有成算。拱州知府薦舉他到御前,雖是莫大之榮,卻無法確知天子能否賞識。即便天顏歡悅,也不過賜他一個虛名,再賞些銀帛。百余年間,被薦舉的神童不少,真正得享尊榮者,唯有太宗年間的晏殊。而晏殊當年已經十四歲,是以神童之名應試,得中了進士,才登入朝廷,終至宰相之位。 王小槐幾年前便曉得,天子最信道教神仙,因此才日日記誦道藏。他投靠林靈素,能化身仙童,一舉升天,比晏殊應舉更加超拔驚世。 不過,無論他如何天賦靈透,畢竟只是一個小小幼童,又在那皇閣村中,不知是如何識得杜公才這等人,又是如何得近林靈素? 陸青一路打問,尋到艮岳南門邊,一座小小公廨。門兩邊卻圍滿了人,瞧衣著,盡是農夫。兩個文吏在那里選人,看來艮岳園林尚未完工,仍須雇募許多人力種花植樹。 陸青擠過人群,走到廳前,向看門的一個老吏問訊,求見杜監官。他知杜公才自然不會輕易見人,便違了本意,報上名字時加了“相士”二字。那老吏先仰著下巴,不愿睬他,聽到“相士陸青”四字,立即轉過臉盯住他:“你莫非是那個相絕?好,好,我立即進去通報?!?/br> 不久,那老吏便出來賠著笑,請陸青進去。穿過前廳,來到一片寬闊后院,院里擺滿了各色盆景,花果百態,株形千變。一眼望去,恍然如站在山頂,俯望一片奇林秀野。一個男子身著綠錦公服,正站在階上吩咐幾個吏人:“東邊這三百來盆是精篩過的,趕緊尋人搬進園里去。擺在哪里,盆上都掛了紙單,你們盯好了,萬莫要看差了——”幾個吏人忙答應著各自走開,那男子轉頭過來,一眼瞅見了陸青。 雖隔了幾十步,那目光仍讓陸青心生厭拒。正是此人,為攀貴求榮,想出那括田之法,引得萬戶愁怨,天下sao動。杜公才這等目光陸青其實見過不少,多數來自中低階官員。暗沉之冷、憂悶之憤、陰絕之狠、污濁之俗,混作一處,泥沼一般,不同只在于遮掩與變化。見上時,掩作軟媚恭伏;平級時,諸般揣測計算;對下時,無限傲冷刻狠。 陸青緩步走過去,抬手拜揖。杜公才用那雙泥沼眼打量著他,目現猶疑。陸青知道,他所猶疑者,是不知該以何等姿態對待自己,便抬眼平視過去。這平視讓杜公才有些羞惱,卻忍在眼里,并未外露。 “你是相絕?” “不敢?!?/br> “不知陸先生尋我何事?” “來問一個孩童,王小槐?!?/br> “王小槐?他不是已死了?你要問什么?” “元宵夜,宣德樓前,金字牌下,王小槐曾與杜監官說話——” 杜公才臉色頓變:“我不記得!” “有人記得?!?/br> “大膽!” “抱歉,在下自幼失教,不通禮俗,便是見了宰相、樞密,也是這般說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