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節
顧曉玲只覺得有些意外,仔細想想,好像也有點奇怪,畢竟夏云和小韓看起來也沒那么熟。 不過年輕人的事,顧曉玲也管不了。 ***** 四年一屆的菲爾茲獎今年就要舉辦了,在數十名入選人員的名單里,最終會選出一個獲獎的最終名單。 不過最終名單還在評選當中,美國的馬丁先生,是一名業界內頂尖的數學家,他在過去的幾年里,解出了不少數學界的難題,所以也是今年很有希望摘得菲爾茲獎的。 起碼,他自己認為自己很有希望。 馬丁因為人脈比較廣,他認識美國數學聯盟的一名員工,所以他特意找到了這名員工,想問問今年的情況。 在電話里,馬丁說道:“我明年就40歲了,這會是我最后一次奪得菲爾茲獎的機會,因為菲爾茲獎只頒發給40歲以下的人,所以這一次我能不能獲得菲爾茲獎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因為人生就這么一次機會了?!?/br> 對方答道:“我理解你的渴望,可是這還是需要具體評出來才知道,不過根據內部消息,今年的獎項很有可能會頒發給瑞典的賽斯和巴基斯坦的卡梅隆,以及那個19歲的夏云,而且今年的想法是控制在三名獲獎者的數目上?!?/br> 這個說法,似乎擊碎了馬丁最后的念想,他覺得自己無法接受這個結局,“我都要40歲了,其他那幾個每個都比我年輕,他們未來還有機會,可是我……” 對方安慰道:“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這不是我說的算的,是評委們的想法,所以我只能透露些內部消息給你。其實本來如果沒有那個夏云,你是穩進的,現在,你的名額就被給她了?!?/br> 馬丁在掛了電話之后,心情非常抑郁,他過去的四年,自認為為數學領域做了很多貢獻,完全不亞于其他三個,為什么最后的結果是沒有他? 況且,那三個還都較為年輕,其中那個夏云,更是只有19歲。 那個夏云,未來還會有好多好多次的機會,頒獎委員會應該考慮到這點,而把自己和夏云進行對換。 讓自己先拿到獎,未來再給夏云機會,也可以是補償性質的下一屆再給她。 這樣就很完美了不是嗎? 馬丁很是絕望,他覺得自己不能就這么放棄,畢竟這是自己這一生最后的一次機會了。 既然不能在評委會身上打主意,那么他是不是可以去其他幾名獲獎者身上打主意呢? 譬如那個夏云,才19歲,菲爾茲獎的截止年齡是40歲,她……能不能給自己點機會呢 馬丁在思考,自己是否可以說服夏云,讓她把這次機會讓給自己呢? 雖然感覺不太可能……但是馬丁無論如何想去試一試。 當天晚上,馬丁就買了飛往夏云所在國度的機票,他想去找夏云聊一聊。 …… …… 美國數學聯盟總部,菲爾茲獎的評選已經基本確定了,雖然離對外公布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只要這三名獲獎者不臨時取消自己的申報,那基本就是這三個人了。 評選委員會的評委們正在討論這件事,“那個夏云,作為19歲的女孩獲得菲爾茲獎,這是創造歷史的?!?/br> “這是當然,這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獲獎者?!?/br> 一名內部員工,也就是那名馬丁的老朋友,他雖然不是評委,卻也是員工,也有參與討論的權利,他忽然開口了,“我倒是覺得,這個夏云太過年輕了,她未來還有無數的機會,而被她擠掉的馬丁先生明年就40歲了,以后再也沒有機會了,這實在是太可惜了?!?/br> 其他人也忍不住嘆了口氣,“確實很為馬丁可惜,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擇優而選,這就是結果?!?/br> 接著,那名員工出于認識馬丁的私心便說道:“那有沒有可能,給馬丁一個機會呢?畢竟他這些年貢獻也挺大的,夏云畢竟還年輕,可以在下一屆給她補償一下這個獎,不是嗎?” 此話說完,其他幾個評委倒是陷入了沉思,畢竟這個世界上,只要是靠人選出來的獎,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公正可言。 其中是一定會摻雜評委個人的感情因素的,可能是同情分,可能是粉絲濾鏡分,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因素。 所以這個員工這么一說,其他評委們也確實覺得,馬丁似乎挺可憐的,就這么錯過一次等于要錯過一生了。 員工見自己的說辭好像有些打動評委們了,他正準備再說點什么。 卻看到一個評委擺了擺手道:“夏云雖然年輕,但是她沒有理由平白無故讓出這份榮譽,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作為一個19歲的創紀錄獲獎者,本身就是可以將我們獎項的核心觀發揚出去的?!?/br> 其他幾個評委也立刻附和道:“沒錯,夏云必須要拿這個獎,她不但不應該因為太過年輕而謙讓獎項,反而,她太過年輕就獲獎,正是為了告訴世人一個道理,也是為了鼓勵那些有才之人?!?/br> “——有天賦,就是可以為所欲為?!?/br> 第135章 夏云這幾天經歷了一件比較意外的事,自己的郵箱里竟然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一位數學家的郵件。 那名數學家叫馬丁,夏云對他是有所耳聞的,這位馬丁過去四年在數學界做了不少的成績。 可是,他找自己干什么? 夏云一直懷著這個疑惑,直到她見到了這位馬丁先生。 這馬丁先生一開始還是很客氣地,他和夏云寒暄了半天,也明里暗里都在夸贊夏云,不過兩個人畢竟都是搞數學的,還是有很多話題可以說的。 就是夏云實在不懂,對方到底想和自己說什么,漂洋過海飛到這里找自己,就為了和自己聊聊數學? 果不其然,很快,馬丁先生就說出了自己的真正意圖,“我申報了今年的菲爾茲獎,這將會是我最后一次贏得菲爾茲獎的機會?!?/br> 夏云一只手隨意抵著自己的下頜,眼神帶著含笑的尊重,“馬丁先生,你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我覺得你今年有可能會獲獎?!?/br> 馬丁抿了抿唇,“我能不能獲獎,其實與你有關?!?/br> “我?” “沒錯,其實我聽我內部人士的朋友說了,你今年會獲獎,并且占掉原本是我的那個名額,別誤會,我一點兒都不生氣?!?/br> 夏云心想,你一點兒都不生氣?那你跑到這里來做什么?難不成是來祝賀我的? 馬丁先生忽然有些苦口婆心地說道:“你還年輕,才19歲,未來還有那么多的機會,而我已經沒有機會了,我想懇請你把這個機會讓給我,如果你能取消自己的申報,那么今年最終的獎項,就不會把你考慮進去了?!?/br> 而后,馬丁還接著說了一些。 比如,他為了爭取到這個獎項,花了多少努力;他等這一天多久了;他是多么渴望這一切。 他的人生過得相當不順,這會是他的一次新生。 總之,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夏云讓步。 夏云想著,這個人好歹也是一個數學家了,為什么不能想一些更積極的辦法呢? 想讓自己把名額讓給他? 這明顯是不可能的,想必這個馬丁先生自己也知道,她大概率是不可能讓出去的。 所以他是走投無路,死馬當活馬醫了嗎? 夏云看著對方一臉誠懇的樣子,竟然也覺得挺惋惜的,馬丁先生為了一個一生的渴望,竟然低聲下氣地和別人懇請這件事。 她抿著唇,思索著該怎么處理這件事。 片刻后,她慢慢說著,“很抱歉,如果真的如你所說,這份榮譽會屬于我,那么我不可能取消自己的申報,把榮譽讓出去?!?/br> “就像您說的我還年輕,我承認,但是,年輕不代表我會一直擁有這樣直面菲爾茲獎的機會?!?/br> “不是我不自信,而是我沒有理由平白無故這么做?!?/br> 她也沒說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私人的理由,她相信對方能理解。 而且,這馬丁應該大概率猜出會是這樣的結果的。 果不其然,這位馬丁先生也沒有繼續為自己說情,他其實也就是死馬當活馬醫而已,說不通才是正常的。 隨后,他便最后和夏云說道:“夏云,沒關系,是我的問題,我祝福你前程似錦?!?/br> 他說這話的時候,神情倒是有些抑郁,就是夏云覺得他整個個人忽然間就有些不對勁了…… 就是那種心中唯一的期盼被抽空之后的行尸走rou的感覺。 但是夏云也不能多問,便結束了和這位馬丁先生的這一次談話。 這位馬丁先生在回去的路上,還接到了自己那位在數學聯盟工作的員工朋友的電話,對方告訴他,最終的名單肯定是沒有自己的,那個名額是屬于夏云的。 馬丁很頹喪地掛了電話。 …… …… 之后的一段時間,學術界都在關注著新一屆的菲爾茲獎的動向。 畢竟這可是學術界四年一屆的大事,即使不是數學領域的,只要是和理科相關的人,都會關注菲爾茲獎。 夏云呢,心情是比較奇怪的,一方面,她好像被劇透了? 就是那馬丁的意思,好像是自己一定會拿到菲爾茲獎,那她是不是可以提前高興起來? 可是一方面,她又不敢確定,沒到最后誰知道結果呢。 不過在外界來說,很多人都已經在提前預測獲獎名單了,“今年肯定有夏云的,另外可能還有賽斯和巴基斯坦那個流亡的數學家?!?/br> “哎?怎么預測沒有馬丁先生呢,這可太慘了,馬丁都沖這個獎沖了多少年了呀,就算加同情分也該有了啊?!?/br> “馬丁明顯不行,今年夏云異軍突起啦?!?/br> 就在菲爾茲獎頒獎日期到來的前幾日。 這一天,原本應該是所有人萬眾期待地等待菲爾茲獎揭曉的時候,忽然,一個噩耗在學術界一下子蔓延了開來。 “美國的數學家馬丁先生,在自己的公寓服藥自盡了?!?/br> 一下子,學術界各方言論全部炸鍋了。 “什么?開玩笑的吧,還有幾天菲爾茲獎就要公布了,馬丁先生竟然自盡了?” “馬丁先生不是為了沖擊菲爾茲獎努力了幾十年了嗎,怎么會在菲爾茲獎的前夕自殺,這不科學啊?!?/br> 很快,警方就出示了調查的初步結果,“馬丁生前一直患有抑郁癥,這一次也是因為心事郁結,所以自殺,已經排除他殺的可能?!?/br> 大家就更覺得不可思議了,“天吶,馬丁看起來很健康的一個人,沒想到竟然有抑郁癥?” “不會啊,肯定有什么原因吧?” 馬丁自殺的消息,很快就擴散開來了,夏云當然也立刻就知道了。 當她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她整個人仿佛都懵了,因為她理所當然會想到,馬丁自殺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關系 是因為自己沒有答應他的請求,所以澆滅了他最后一絲希望以至于讓他自殺了? 雖然那時候她也確實覺得馬丁的精神狀態有一絲游離,但是沒想到結果竟然是這樣。 夏云不知道到底和自己是不是有關系,如果真的有關系,她還是會有些愧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