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愛豆全家調戲了、七零俞貴妃馴夫日常[穿書]、歐皇訓寵指南[星際]、愛豆和我,全網最火[娛樂圈]、重生八零學霸小神醫、冷酷戰神奪命仙妻、和薄少撒個嬌、九千歲家的小女兒、高智商大佬穿成豪門廢柴、親一口他的小可愛
一通忙亂下來,不要說吃飯了,只要能完成工作就該偷笑! 溫室殿的宮人緊張,宣室殿上地位尊貴的王公、大臣也不輕松!寬闊宏大的宣室殿是未央宮最重要的宮殿之一,朝會等重要場合都在這里召開。 莊嚴、肅穆、壯麗、豪華,在這個時代,這絕對是全世界最具有存在感的政治場所。 在宣室殿中,承重的是梁柱而并非墻壁,所以整個大殿可以做的寬闊高大,身處其中無一不感到自己的渺小。此時王公大臣們分坐在大殿兩側,連枝燈的燭火微微跳躍,昏黃的燭光映在他們緊繃的臉上,眾人心里都直打鼓。 似乎站在宮殿內儀仗、守衛的武士都比平常更加面沉如水…實際這都是錯覺,武士們按照宮廷禮節本就不可能有一絲一毫的嬉笑。大漢幾十年了,這些武士一貫如此。 不怪這些貴人們如此誠惶誠恐,只因最近皇帝陛下的脾氣難以捉摸啊…. 劉家天子很親民,但劉家天子對于朝臣、貴族來說也極不好伺候!做的好了不見得能記得,但一旦有個不好,能記上好幾代! 說起來也是多事之秋,去年天子陛下死了親弟弟梁王——按照大家的理解,這應該是好事??!畢竟就連太后也說出了‘帝果殺吾子’這樣的話,顯然是覺得皇帝巴不得梁王死的! 太后當年一直想要小兒子梁王劉武能接著大兒子做皇帝…這本不奇怪,老太太都喜歡小兒子嘛。只是皇家之事哪有那么簡單!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當年吳楚七國叛亂的時候為了穩固朝廷屏障,讓親兄弟劉武拼死用命,對于皇位繼承的事情天子是打過馬虎眼的。 甚至借醉承諾了天子之位…雖然后來說是喝醉了不算數,但依舊弄得梁王心癢癢。那可是九五至尊之位,誰又能淡然處之呢?只要有一絲一毫的可能性,也是輕易不能放手的??! 當年給了這么一點希望,梁王便一直記在心里了。造反那是萬萬不敢的,但不安分確實是有的。每次看到梁王,天子也是如鯁在喉。 但怎么說人家也是親兄弟,少年時代是在偏遠代國一起長大的,做兄長的帶著弟弟讀書、騎馬,曾經親密無間過。人死了,一切不好的事情會逐漸被淡忘,好的事情則會被時常想起。 天子與梁王兄弟二人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一對兄弟,也是最無奈的一對兄弟。他們早就不能毫無芥蒂地面對對方了,但不能毫無芥蒂地面對,不代表著他們內心深處對對方沒有感情。 終于,人死了,曾經的忌憚、芥蒂、利用…種種都隨風而去,對于普通兄弟來說最為輕而易舉地情感表達這個時候才遲到。 令人扼腕嘆息。 當時天子的咳疾就加重了幾分,直到今年春季過去,這才漸漸好轉。然而夏五月就出了上庸地震二十二日的事情,這一次地震破壞極大,朝廷只能趕緊著手治災。 這時候事情還不算難,畢竟大漢疆域遼闊,即使是海晏河清的時候也免不了有個別地方鬧一些災害。這一次、這一次也就是地震地久一些而已,又不是長安、臨淄、洛陽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破壞程度再大、社會影響再壞,也有個限度。 問題是之后的七月開始,大漢政壇就進入了波詭云譎的階段。 天子免了軍功卓著的周亞夫丞相位,雖然此前已經隱隱有了天子不滿周將軍的苗頭,但作為百官之首就這樣被免掉了丞相位,還是一時讓朝堂眾人風聲鶴唳起來。 須知道,朝堂上的事情向來沒有那么簡單,各個派系之間關系微妙。周亞夫作為丞相屹立于朝堂,他的事就不是他一個人的事,這往往意味著一個政治集團的事! 而后事情發展迅速,天子在宮中設宴賜食,唯獨周亞夫的rou沒有切,也沒有準備筷子。這當然不是小事,事實上這和‘禮’有關,說的嚴重一些,這是有人故意輕視周亞夫,不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周亞夫出身侯門,后來又做的是大將軍,脾氣自然不會太好——即使不會直接發作,神態中也會帶出不恭敬來。 天子這一急速轉冷的態度是再明確不過的政治表態,誰還看不清呢。 之后以‘私購甲兵’、有謀反之心之類的借口將周亞夫收押至廷尉也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了…周亞夫可是當過大將軍的人,若真是要造反,哪里會這樣幼稚! 周亞夫生性傲慢,怎可忍受廷尉小吏折辱,入廷尉之后絕食五日而死。 皇帝在剪除一些功勞大卻不夠聽話,可能會為日后天子帶來麻煩的臣子,有人已經回過味來了。 這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政治動蕩。 但問題是,殺了周亞夫天子的心情就會好了嗎?劉家天子心狠,對別人心狠,對自己也足夠心狠!當今天子當年何等信任晁錯,但七國之亂時袁盎上書,殺晁錯給天下諸侯王一個交代…人都以為天子不會做,但他偏偏做了!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諸侯王打出的旗號‘誅晁錯,清君側’都是借口,所以天子殺了晁錯也沒什么用。 但天子還是動手了,是因為天子在政治上面幼稚嗎?當然不是!劉家的子孫大都很有政治敏感度,劉啟本人也絕不是什么昏庸天子。他就是看的太透徹了,所以才非要如此不可。 “不如此,如何名正言順發兵,名正言順召集天下共誅反王?”劉啟淡淡道。 “晁錯…可惜了?!?/br> 動手殺晁錯的時候漢天子沒有手軟,事后也不曾后悔。但不后悔不代表他會高興,更不代表他不會可惜!他是真的欣賞晁錯的,不然也不會當年給予晁錯那樣大的權柄! 至此,晁錯成了大漢政壇一個禁區,說好也不行,說壞也不行。說他好,那殺了他的皇帝成了什么人了?誅殺賢臣的昏君嗎?說他壞也不行,無他,天子不許。 如今的周亞夫也是一樣的道理,天子動手何等輕易,就連一個體面一些的理由都不肯給這位老將軍!刻薄寡恩到了極點!但真等到人死了,天子的心情也不會太美妙——當年吳楚七國叛變事前,天子心有不安,還是去周亞夫駐軍的細柳營一趟,這才內心安定。 有這樣的將軍、這樣的軍隊在手,總算是有底氣做事了! 曾經也是君臣相得的…人死了,也就只剩下一些好處了! 但是這個話天子不能說,甚至不能對外表達他對周亞夫的贊賞,不然之前表示處理周亞夫豈不成了笑話? 好不容易一場朝會散去,朝臣們總算松了一口氣!其中熟識交好的也會在宣室殿外臺階上寒暄一兩句,或約著宮外見面。 “說起來天涼了,上計吏也該來長安了吧?今年有輪到青徐之地么?”有官員隱晦發問。 說是問上計吏們什么時候抵達長安,實際上是想問去青州度夏的不夜翁主什么時候回來。 本來天子就夠難伺候的了,天子心愛的嫣翁主還不在長安,感覺隨時都有可能步條侯周亞夫的后塵啊。 可怕。 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哇! 事實上,真要說的話,哪怕不是冬日,西漢人民的餐桌也很貧乏。能吃的蔬菜就那幾種,還大多是未經馴化的野菜。沒有經過優選優育,這個時候的蔬菜可沒有后世超市里的美味與個頭! 再加上烹飪手法的缺乏,調味料的單薄…… 以這一頓饔食為例,上午吃這么多烤rou真的好嗎?擼串這種事情偶爾吃吃宵夜也就夠了,當飯吃恐怕沒有人吃得消。就算是陳嫣,她已經很注意攝入量了,但還是覺得自己要上火。 看看大漢尊貴的皇太子,大概是因為正處在青春期,飲食又太油膩,多得是煙熏火烤。即使有太醫幫助調理,也不可避免地長了一些痘痘…長青春痘的漢武帝,敢信——就是這種事太多了,所以陳嫣才沒辦法對這位未來的傳奇帝王有崇敬之心。 “記下阿嫣說的訣竅,讓少府的人多制一些黃卷,送到各宮。哦,先送到長樂宮?!碧熳臃愿阑鹿?。 推廣黃卷是推廣黃卷,但也不是什么著急的事情,況且也不可能天子手把手地教人,天子吩咐一句自然有下面的人辦事。倒是先讓宮廷中的人嘗嘗,也是天子的恩賞,順便讓他們記記阿嫣的好。 宮人記下來才道:“翁主已經著人往長樂宮送過了?!?/br> 天子笑了起來:“阿嫣是孝順?!?/br> 其實不只是長樂宮,陳嫣還給館陶公主府、堂邑侯府送了。 不只是天子滿意,太子劉徹也謝了陳嫣一句,一半是因為老爹這樣給面子了,他當然也要跟上。另一個,他是真的覺得陳嫣挺聰明的。之前的綿被他也知道了,用了也覺得不錯,再加上現在的黃卷——可能是她手下的人幫著做的,但那又如何? 天底下身邊有奴仆的人多了去了,比如未央宮里其他的皇子公主,誰又能鼓搗出這些新花樣?這足以說明陳嫣本人聰明,至少能督促身邊的人搞這些。 劉徹很喜歡聰明人,也很喜歡什么都不想,只知道聽話的蠢人,介乎于兩者之間的,那還是去死吧。 用完饔食,劉啟劉徹父子兩個就相對而坐,劉徹說一些關中巡視所得,劉啟聽的居多,偶爾也提點一下政治上的小菜鳥。陳嫣則是作為一朵壁花,在一旁鼓搗她的手工禁步,天子不覺得她應該避開這個場合,自然也沒有人會多嘴請陳嫣出去,又或者讓她稍微‘嚴肅’一些,至少別做小手工。 天子也很滿意——寄予厚望,作為接班人的兒子在政治上表現越來越好,寵愛的‘小女兒’乖巧孝順,這大概就是民間男子之樂罷! 正這樣想著,有宦官稟告:“陛下,太子洗馬汲黯求見?!?/br> 這個時候來打擾的都是討厭鬼! 然而又有什么辦法呢,天子展現了一慣的演技,相當和藹道:“正說起太子巡視關中的事情,汲黯來的正好?!?/br> 汲黯官職為太子洗馬,這是太子屬官中很重要的一個,是教導太子的人之一。這一次劉徹巡視關中,無論是太子少傅王臧還是太子舍人鄭當時都沒有跟著去,去的只有汲黯,要說問什么事的話,當然只能找汲黯。 之所以太子秘密巡視關中會讓汲黯陪同,這也是有考量的。 汲黯性格耿直忠心有原則,雖然有時候顯得迂直了一些,但道德水準確實沒的說。太子乃國之儲君,敢于規范太子的人可不多!就以太zigong如今的一把手王臧和二把手鄭當時來說,王臧是忠厚長者還好一些,鄭當時卻是沒有原則的… 太子這次出門說不定就遇上什么事了,身邊有一個可以直言上諫,規勸他、約束他的人是很有必要的。 不一會兒汲黯到了。 陳嫣以前沒有見過汲黯,主要是她的活動范圍太小。此時有點好奇這位漢代名臣,便望過去,于是看到了一位身穿黑色大袖深衣、一絲不茍,面貌清癯的男子,年紀大約在四十歲上下。 只看樣貌的話其實很普通,不過氣質倒是特別好,一眼看過去就讓人想起冬日雪松,筆直挺拔,自有一種風骨。 這倒不奇怪,據陳嫣所知,這位汲大人出身硬要說起來比劉家要有歷史多了!他的祖上深受衛國國君寵信,自那之后到他連續七代都在做官,他的父親就做到了文帝一朝的卿大夫,也是因為有這一層關系,他才能一出仕就是太子洗馬! 官職高低先不說,光是親近太子就很難得了!等到將來太子登基,太zigong的舊人就是從龍之臣、天子心腹,等閑不能相提并論。 俗話說‘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這位汲大人都到了第七代了,自然有一種大家子弟的氣度與風骨。 “臣汲黯見過陛下、太子殿下?!?/br> “平身吧?!碧熳幼屓嗽谟疫呄率值奈恢娩伭讼?,陳嫣正好在左邊,和汲黯算是相對而坐。 汲黯才坐下就注意到了對面的小姑娘正捧著臉笑瞇瞇地看著他,不用猜也知道,這位正是傳聞中‘獨霸未央宮’的不夜翁主了。 汲黯從沒有見過陳嫣,她的事跡也是道聽途說。不過在宮外他是見過漢家公主們何等囂張跋扈!說起來漢家天下,至少西漢中晚期以前的漢家天下,王公貴族們在長安是不敢造次的。 因為太多求上進的酷吏想要靠他們刷聲望了,天子也對這樣的王公貴族從不手軟。所以大家在長安基本上是夾著尾巴做人…漢初一百多位功臣分封列侯,這個時候只剩下一半了,倒不是傳聞中高皇帝愛殺功臣(大家只記得韓信被殺,于是有了相當程度的錯誤印象)。其中絕大多數其實都是犯了各種各樣的事,然后被幾代統治者免去了徹侯爵位。 王公貴族們夾著尾巴做人,可是卻有一個特殊群體過的驕橫跋扈,那就是公主們! 公主說是‘位比諸侯’,但她們又不做官,也不參與具體事務,純粹就是榮譽性的爵位而已。但因為地位尊崇,血脈高貴,由此便超然無忌起來了。 她們真的做出一些不妥當的事情,酷吏能怎么辦呢?告狀,就算告到天子頭上,天子也不好對自己的姑姑、姐妹、女兒如何嚴厲。同時,因為她們是被排斥到主流圈外的‘女人’,就算告倒了她們,也不會讓同僚們豎起大拇指。 在大漢官員們眼里,公主不就應該驕橫無忌么?真要是謹言慎行、樸素淡雅,那才真是教人大跌眼鏡! 在汲黯的想象當中,不夜翁主大概就是一個加強版的大漢公主了。雖然沒有公主之實,但她可以說是萬千寵愛于一身。對此他的觀感大概就如后世圍觀群眾對‘熊孩子’一樣,沒辦法打一頓,那就敬而遠之吧。 第387章 鹿鳴(1) 對于陳嫣的賺錢能力, 想來天下無人有質疑。但對于陳嫣參與到這一次的談話之中,在場的人并不一定滿意。有的是出于私心,覺得有被冒犯到,有的則是出于公心, 覺得她難當大任。 到底作為一個商人賺錢, 和作為朝廷官員為朝廷找錢, 這是不一樣的。 如果只是找一個會賺錢的商人就能取代那些精于財務的官員,做出不俗的成績來, 朝廷上下也就不用為了錢的事情總是發愁了。 但是不管心里怎么想的, 大家都沒有直接表現出來。在場的都是眼明心亮之輩,怎么可能看不出劉徹和陳嫣的‘默契’呢!也就是說,陳嫣如此自然地插話,本身就是劉徹默許, 甚至配合的。在這種情況下,直接跳出來反對, 怕不是智障哦。 反正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唄。如果做的不好,到時候不用他們說話, 陳嫣自然就會退位,這畢竟不是可以當作兒戲的事…要是做的好,那就只能認了。就算他們其實并不想一個女人顯得比他們還能干, 更不愿意陳嫣有可能瓜分他們的權力。 只能說, 財政困難這一重困擾不是懸在某個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是懸在每個人頭頂上, 不得不解決的麻煩。這個前提下,陳嫣能夠解決問題,他們心里多少會有些慶幸。 如果能解決財務問題,他們自身的工作也會好做很多。 如果不能解決財務問題,回頭天子還是得找個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來,同樣得瓜分權力——而陳嫣女子的身份在這個問題上反而成了有利于他們的存在,這一性別在男權社會就是天然的天花板。 陳嫣因為和劉徹的特殊關系,可以直接進入頂級決策層,同時也就是如此了,不存在更進一步地可能性!她的權力并不來自于規則,而是來自于劉徹,不存在上升空間,也沒有立足的基本。 想到這一點,所有人心里都舒服了不少。 陳嫣并不知道這么短時間內自己的‘同僚’們就想了這么多,笑了笑,接著道:“關于財務之事么,如今有算緡與告緡,一時倒是不用發愁了。不過不謀一時者不能謀一世,做長遠打算的話,還是得做一些事的?!?/br> “臣妹這兒有兩策,一者賺錢快,還可一直賺下去。另一者來錢多,只可惜是一錘子買賣,不過改善民生、功德無量,也頗可做得…臣妹初回長安,貪多嚼不爛,先做這兩件事算是起個頭吧?!?/br> 陳嫣過去并沒有‘臣妹’這種自稱,和劉徹講話是很不合規矩的。要么‘你’‘我’,要么姐夫、表兄之類。就連‘陛下’這稱呼,也只是陳嬌廢后之后才用上,這并不是她開始講禮儀尊卑了,而是她當時在刻意疏遠劉徹。 這個時候用‘臣妹’,倒不是想要疏遠,而是定位不同了! 她現在也算是入伙劉徹的智囊團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定位要向boss和下屬靠攏,用這個自稱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醒。 在場其他人,包括劉徹在內都挺意外的。 朝廷想要找錢,法子其實挺多的,這個時候收稅又沒有日后的‘固定性’,有的只是‘強制性’而已!所以劉徹說加稅就能加稅,說要開創‘算緡’這種財產稅就能開創…所以說,大家并不缺賺錢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