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愛豆全家調戲了、七零俞貴妃馴夫日常[穿書]、歐皇訓寵指南[星際]、愛豆和我,全網最火[娛樂圈]、重生八零學霸小神醫、冷酷戰神奪命仙妻、和薄少撒個嬌、九千歲家的小女兒、高智商大佬穿成豪門廢柴、親一口他的小可愛
那些曾經信任的、寄予厚望的臣子,留到如今已經少了!考慮到將來太子執政,剩下的也得打壓,不然養出驕嬌二氣,日后太子年輕,如何駕馭? 于是對于那些不用考慮那些顧慮的故人,天子都愿意優待。 “奴才定會好好—好好侍奉嫣翁主—!”朱孟確實是最了解劉啟的人了,知道天子需要他做什么。 劉啟凝神半晌,再次細聽著殿外的雨聲,好像根本沒有聽到朱孟在說什么一樣。好一會兒才忽然道, “如此便好了?!?/br> 第90章 風雨(3) 伴隨著一場初冬雨, 天地間好像一切都不一樣了。之前雖然也覺得冷, 但也就是清寒的程度而已?,F在則不同,如果不是有必要,即使是穿的暖暖的、不用自己走路的貴族也不愿意出門了。 長安城寬闊的街道上幾乎看不到什么人,偶爾有來來往往的, 都是為了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平常尚且如此,遇到雨水綿密的時候更加難以見人…這時可沒有雨傘、雨衣之類的雨具, 淋個雨在如今的醫療條件下是有可能出人命的! ‘淅淅瀝瀝’中, 有一輛行的不緊不慢的馬車正緩緩地向未央宮西邊宮門而去??幢砻?,馬車挺低調的,沒有什么過于夸張的裝飾, 趕車的奴仆也沒有豪門奴仆的光鮮與跋扈。但看趕車人的技術,以及馬車的細節就知道了,車里乘坐的絕對不是普通人。 到了宮門口, 檢查過‘宮籍’之后,武士放行。 從馬車里走出一個穿深灰色繞襟深衣和玄色大袖罩衫的中年男子,認識他的宮人紛紛請安問好。 “魏其侯…” 來的正是魏其侯竇嬰。 竇嬰走過再熟悉不過的宮道, 因為下了馬車之后一路都是有著屋檐的游廊, 倒是不用擔心淋雨的問題了。 抵達了溫室殿外, 早有等候的宦官上前:“魏其侯可算是來了,陛下久候多時了!” 竇嬰是受天子召見而來, 自然不可能遲到,但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辯解這個。所以也只是笑了笑:“勞煩內官了?!?/br> “不敢不敢?!被鹿僖膊豢赡茉诟]嬰這樣的重臣、外戚面前擺譜兒,立刻領著人往殿內走:“魏其侯請隨我來?!?/br> 等到往里走的時候, 左右看了看,這才壓低了聲音道:“陛下今日心緒、精神看著還好?!?/br> 聽到宦官這樣說,竇嬰臉上的神色也沒有什么太大變化。只是在單獨入內殿的時候朝著這名宦官拱了拱手,若不是早知道這位魏其侯是怎樣人,甚至會覺得這前后根本沒有關系。 竇嬰在內殿外最后整理了一次衣冠,這才邁步進去。等到入目能見到天子了,這才深深拜倒在地:“臣,竇嬰,參見陛下!” 劉啟原本是在吃藥的,放下了藥丸,對送上蜂蜜水的宮人擺了擺手,只要了一碗清水。喝完后才道:“竇嬰啊…你來了?起來吧?!?/br> 見竇嬰站起了身,又向自己跟前指了指:“過來一些?!?/br> 等到竇嬰跪坐在了自己跟前,劉啟微微睜著眼睛看了他一會兒,點點頭:“你近日可好?” “賴陛下之福,臣近日還好?!备]嬰忙道。說話的時候終于抬起了頭…天子真的瘦了太多了。 自從天子病重,他也曾在最開始的時候見過天子一兩次。這一兩次都是跟隨太后來的,至于這個時候來未央宮拜見?他只和在朝為官的同僚一起上過奏表,因為天子拒了,也就沒有然后了。至于主動單獨來未央宮?他就算不算是個‘和光同塵’的人也做不了這樣的事。 這個時間,所有人都想確定天子的實際情況,可是又沒有人想要冒出頭來,也是為難了! 這么長一段時間沒見天子,他才恍然間驚覺…天子確實大限將至了! 此前雖然他早就對這件事早有預料了,這甚至不是天子這次重病開始之時!早在幾年前,天子身體不好的時候就有準備——這有什么奇怪的,天子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生老病死! 這些年天子一直注意平衡朝堂,解決了不少功勞很大,然后又不夠謹慎的重臣,為的就是不給日后的年少天子帶來麻煩!這本身就是一個再明確不過的政治信號了。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竇嬰已經心中有數。 但心中有數是一回事,真正地對一件事有實感,那又是另一回事了。直到見到這個臉色蒼白,精神不濟,就連正常坐臥也成問題的天子,他才明確感受到,這個天下真的要換一個主人了。 過去支撐漢室江山長達十六年的皇帝,本以為還會支撐很久很久,久到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的一個,現在也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階段。 竇嬰的一生是和當今天子聯系很緊密的,等到他登上政治舞臺,天下之主已經由文皇帝換成了今上。也就是說,他的政治生命一直都是在當今天子之下。當今天子的一舉一動,都深刻影響著他的從政生涯。 更進一步,他的政治生命說是當今天子賦予的也沒有什么問題。 不同于現代人,現代人總會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自己的天賦、努力這些東西,而忽視了客觀條件的存在。古代人則是容易走到另一個極端,將自己的一切所得當成是他人的賦予。 一個臣子,憑什么能夠出頭?被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天子簡拔!日后諸葛亮一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算是完美概括了古代對于君臣關系的位置劃分。從一開始,天子就是施予者的地位!而臣子,的確有才沒錯,可是如果沒有天子慧眼識英雄,那就什么都不是了。這份恩情,在華夏古代有個專有名稱,叫做‘知遇之恩’。 對于有著這樣恩情的天子,臣子如何效忠也不為過!所以華夏改朝換代的時候,其他人都可以投效新朝廷,如果前朝無道,稱之為棄暗投明也沒什么問題。唯獨那些受過前朝恩惠,前朝天子對他們有過知遇之恩的臣子不一樣! 他們的這種‘識時務者為俊杰’落到其他人眼里,更多時候也是一種嘲諷,甚至對于統治者來說也難免有這種心情。 畢竟,當他們位置轉換,站在一個統治者的立場上后,很多事情就不一樣了。他們理所當然地也會想到那些自己提拔才能上位的大臣,希望他們能夠學會忠誠。 所以說,竇嬰表面上多么傲慢的一個人啊,實際上他對當今天子是從心底里感激的。當今天子曾經希望他能改改自己的脾氣和政壇風格,行事更加‘謹慎’,他自知做不到,于是以一種‘無聲抵抗’的方式應對天子。 而真正這樣去做,由此‘堅守本心’的竇嬰就真的高興了嗎?當然不是!辜負了天子的期待,這本身對于他來說就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自我折磨了。在面對天子的時候,他始終是有一些愧疚的。 閑話了一會兒,劉啟忽然笑了一聲,然后又看了看竇嬰:“你和朕其實差不多大,如今看著卻比朕好太多了!” 他們從親戚關系上算是表兄弟了,年紀確實差不多,劉啟略大,但也大不了多少。劉啟細細地看竇嬰,搖頭道:“朕仿佛是一株朽樹,外面看還好,其實是搖搖欲墜。你則不同,還生機正旺?!?/br> “陛下——”竇嬰擰緊了眉頭。 如果是別的臣子聽到這樣的話,說不定就要滿心惶恐了。畢竟天子現在的情況特殊,誰也不摸不準他現在的心思。萬一天子現在是心情不好,看不慣每個比他長壽的呢?聽起來很無厘頭,可對于掌握著天下偌大權勢的天子來說,當他們失去控制的時候,多無厘頭的事情都干得出來! 歷史上不少有為之君到了晚年就晚節不保,干出不少荒唐事來!此時的人不見得有那么多先例以供參考,但這種明擺著的事情,竇嬰這種聰明人又怎么會想不通呢。 但竇嬰并不擔心這些事情,他對他這位陛下有著足夠的了解!年輕時候或許還有年少氣盛之時,可年紀漸長,就真的沒有什么太過出格的事情了。所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是經過考慮的,若是有些事看上去令人不解,那也是別人看不透罷了。 就如同當初對待周亞夫,多少人不解,甚至心寒——心寒的是這樣的功臣最終只能有這樣一個結果! 當初七國之亂,換做一般人誰敢帶兵平叛?又有誰能夠帶兵平叛?誰都不敢去,誰都不能去,最終還是周亞夫去了。不僅去了,還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只這一件事就是能吃一輩子的功勞!不說一輩子靠這個加官進爵,至少也要能保君臣善始善終吧?然而沒有。 可是竇嬰知道,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當今一朝的好臣子,到了太子那一朝不一定依舊是好的,所以就得把這些人揀擇出來! 這沒什么可抱怨的!天子又不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做這件事,他是為了漢室江山!當時處在那個位置上的人不是周亞夫,而是別人,比如說他竇嬰,要面對的是一個結果。 對事不對人罷了。 對于天子忽然說出這樣的喪氣話,竇嬰更多的是不解、是擔憂!當今天子這樣的人都忽然說出這樣的話了,為什么?到底發生了什么? 劉啟伸手示意打斷了竇嬰即將頭口而出的寬慰,目光越過內殿的屏風,看的很遠。過了好一會兒才嘆了一口氣,悠悠道:“竇嬰啊…你這輩子最喜歡的孩子是哪一個?” “…?”這個問題其實有些問倒了竇嬰,雖然按照理論來說,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在他所處的那般大家族里,親情其實會被壓的很淡。這并不是特例,而是真實情況。 都說天家無親情,這話說的有些絕對,但的確有其道理。而放到公侯之家,也是有共通之處的! 公侯之家,父子親人之間以禮來進行約束,父親一天之內和孩子接觸的機會有多少?而且大多數富貴人家孩子還很多,其中不少不是一個母親生的。多少父愛被分成很多份也就沒多少啦! 沒有什么交流,也沒有什么精力,孩子還那么多,父親和孩子之間能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呢。也就是嫡子、長子,或者母親受寵的,這才能多得一點兒關注。只不過這種的話,又能稱得上真正的‘喜歡’嗎? 竇嬰本人就是一個典型的貴族侯府家庭的家長,家中有夫人照料一切,包括教養孩子!也就是嫡長子他算是用了心的,時時看顧。只不過這種看顧很多時候也是沒有溫情成分的,就和班主任關注班上優等生的學習情況差不多! 至于女兒們,那就更是她們母親的事了。 甚至竇嬰本人是個天才這件事,讓這一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了!竇嬰足夠聰明,聰明人很多時候具有的壞毛病他都有,所以在孩子身上他其實并不是一個特別有耐心的人,他教導陳嫣的時候表現出了非凡的耐心,堪稱有求必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那是有特殊原因的。 一個,教導陳嫣也算是天子安排的任務了,自然不同!這就像是工作,是不想做就能不做的嗎?再就是陳嫣又不是一個真正的小孩子,學東西、領悟道理什么的都很快,還沒有觸及到竇嬰的忍耐底線。 而這些條件對于他府中的兒女,那就是沒有的了。 仔細想了想,最終也只能苦笑:“臣家中諸兒,大約最重的是夫人所出長子,然要說喜愛與否,這卻說不上了?!?/br> 嫡長子當然不同,日后要繼承家業、肩挑門楣的!再者說了,當初等到嫡長子出生,這才有了第一次做父親的感覺,多少也有些切實的父子之情吧。 劉啟大約也是預料到了,臉上神情并沒有因為這個令人吃驚的回答而有分毫變化。 就當世的人看來,父子之情、骨rou至親,怎么可能這樣‘平淡’!但讓此時的貴族之家的家長來說,若都說真心話,十個里頭有八個都是這樣的。 “朕原本同竇嬰你一樣的?!闭f到這里,劉啟忍不住摸了摸陳嫣寄回來的書信。這些東西最近他都是放在床頭的,就算已經爛熟于心了,還是時不時地要拿出來看一看,“直到撫養了阿嫣,才知道做父親的感受?!?/br> 聽到天子提起陳嫣,竇嬰這才恍然…如果是和阿嫣有關,那么天子的一切反常就說得通了。 “做父親的人,總是希望能看顧孩子的,最好能看顧一輩子…再長大,也是自己的孩兒?!眲⒃俅蜗萑肓俗约旱那榫w當中,語氣飄忽道:“更何況阿嫣還這么小…她還是個女孩子,朕如何能夠安心!” 竇嬰看到天子眼中似乎閃了閃,再也不敢看,立刻低下頭了。 “所以朕才說羨慕你們這些人,還能再活十年二十年…朕若是還能再活十年、不再活八年也是好的,至少能看著阿嫣出嫁。再不然五年三年的,可以看著阿嫣長大一點點,也能安心一些??!”說到這里,天子的聲音里已經沒有了任何笑意,有的只是一個父親的椎心泣血。 于是每一個字都染上了血色鮮紅。 竇嬰本不是一個太過關心兒女的人,這個時候也心中發酸。如天子這樣的人,他們一生中確實擁有很多很多,足夠讓世界上所有人羨慕。但在無比接近皇家的竇嬰看來,天子也是近乎一無所有的那個人。 天子,稱孤道寡,所以叫寡人! 這種事在生命走到終點的時候才更加明顯,因為人這一生生來離去的時候都是赤條條的,什么外物都帶不來,拿不走。想來想去,人生的最后一刻,能夠陪伴一個人的也就是一點兒記憶了吧。 可對于天子來說,他們的記憶里除了自己治理的這個國家、權謀、戰爭等等等等,這些冷冰冰的,根本讓人沒有回憶、惦念的必要的存在,溫情的東西少的可憐! 竇嬰所侍奉的這位君王性格剛烈,學不會妥協,所以當年才有了削藩,所以如今給太子收拾朝堂格局才會這般手起刀落,沒有猶豫。而這樣的人此時卻軟弱了,猶猶豫豫、瞻前顧后,連一點兒決斷也無!正是這樣的前后大相徑庭,才更加讓人心酸地說不出話來。 說到底,天子也是凡人!是人就會有軟肋,一旦擊中那軟肋,他們并不會比其他人堅強多少。 而當今天子的軟肋大概就是他的那個孩子了,即使那孩子甚至不是他的親生女兒。 劉啟說著說著,自己也覺得無話可說了,嘆了一口氣道:“有時朕也曾想,撫育一個孩子真是天底下最難的一件事了,比治理一個國家還難!若是當初沒有看顧阿嫣的事情,如今會不會心里好過許多?!?/br> 聽到天子這樣說,竇嬰下意識地就搖了搖頭:“此事不是這樣的?!?/br> “對啊,此事不是這樣的?!眲⒁哺?,“朕也仔細想過了,若真是那樣,朕如今該少了不少煩惱??缮倭诉@些煩惱就好了嗎?若真的二者擇其一,朕也寧愿如今這般,滿腹心事?!?/br> 這聽起來有些自虐了,但現實就是如此?,F在的煩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讓人不安的同時,其實也是讓人幸福的。心中有一個要一直掛念、一心關愛的人,即使是為了這個人輾轉反側,也好過回憶起過往,甚至沒有什么能裝在心里,攥在手中吧! 竇嬰其實不能對天子的心思感同身受,但他是個聰明人,所以對這種事有著一雙慧眼,以至于能輕而易舉地看穿。 他回憶起了自己那個短暫教過一段時間的學生…說實話,有些時候他也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真的是命運選擇,命運安排,命運決定。 如果當初那個抱進未央宮養大的嬰孩不是陳嫣,而是別的哪個孩子,也不會是如今的樣子——抱進未央宮只是一個開始而已,若是這孩子如普通孩子一樣從小哭鬧,天子也就不會親近了。 天子親近陳嫣,然后陳嫣的聰明、真誠、乖巧、善良,等等特質展現,這才讓天子真正將這個孩子抱的越來越緊。這樣說或許會有些功利,因為在很多人眼里,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論這個孩子是好的還是壞的,他們都愛著自己的孩子。 只不過現實總和想的有一些出入,如果沒有看到陳嫣身上那些很好的特質,天子也就不會那樣親近她了,更加不會有后來的‘當成是自己的孩子’‘當成是自己唯一的孩子’。 然而在無數種可能里,陳嫣真的就是那種一萬個里也挑不出一個的孩子,恰好她來到了天子身邊,最終造就了現如今的局面。 這是好事嗎?當然是好事,至少竇嬰是這樣想的。就算天子如今會因為這份對孩子的愛而傷懷與不甘,但相比真正的孤家寡人一輩子——他比自己的父親要幸福,比自己的伯父要幸福,比自己的祖父要幸?!@對于一個帝王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 “竇嬰啊?!碧熳咏K于還是調轉了目光,重新投在了竇嬰身上,說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日后太子當政,朕也沒什么話留給你…反正你也不聽——你不是不知道那些道理,那些聰明,只是不愿去做而已,這就什么辦法都沒有了?!?/br> 天子的話讓竇嬰只能深深地低下頭,這種對話并不是第一次發生在他和天子之間。 然后又聽天子繼續道:“劉徹那孩子鋒芒太露…這當然是好事,劉氏天子向來如此,就連我當年也是那般!只不過這樣的話難免要吃些苦頭,受些磕碰。你們這些人輔佐他,也記得要多一些擔當!” 聽到這里竇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這就差不多是托孤了…最后一次叮囑身邊人而已。就算天子還能靠著太醫續命一段日子,這樣的話也不會說第二次了。 “是,陛下?!背聊艘恍?,竇嬰這才恭恭敬敬伏在天子榻旁,這是行大禮的姿態。 劉啟很滿意竇嬰的這個反應,他最不喜歡的是都這個時候了還勸他不要多想,安心養病云云。他難道不知自己是什么境況?事情都明擺著了,和別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