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節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陰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時日走的緩慢,又行的飛快,轉眼間,已是四月晚春天。 隨著氣候逐漸轉暖,衛珩一行人在路上行了將近一月,眼瞧著就要入京了。 卻偏偏今日傍晚,車馬路過京城遠郊一座村莊時,迎面撞上了出京接應他們的人。 是宣正大夫郝子騫,年歲二十有三,就坐到了正五品的官職,手里還確實握著兵權,足可見皇帝對他的信重。 換句話說,皇帝能派自己的親信前來接應衛珩,也足可見他對衛珩的信重。 當然,衛珩并不在乎就是了。 他再世為人,不論是前世亦或是今生,從來都不是風平浪靜,順風順水地長大成人,經歷了不知多少波折動蕩,心早就已經冷硬的不成樣子。 宣帝這樣討好式的小恩小惠,衛珩不僅不在乎,還嗤之以鼻,不屑的很。 “你何必要這樣當面給他臉色瞧呢?!?/br> 宜臻抱著一只手爐,蜷縮在暖融融的羊皮絨毯里,不知是語重心長的勸,還是純粹好奇,“我看他恭敬的很,忙前忙后的,還帶了整整一車的糧食衣物來,顯然是用心準備了的,并不是迫于圣上的命令敷衍了事呢?!?/br> 郝子騫確實熱心的很。 見到衛珩的第一面,就瞬間調下了馬,行一大禮,只差沒屈膝跪下了。 而后確實也忙前忙后,又是吩咐人扎營駐地,又是拿出滿車的行糧準備膳食,從頭至尾不用衛珩的人插一點手,他一個五大三粗的武將,能做到這樣的地步,著實已是十分難得了。 要么是真心實意地想要巴結這位少年權臣,要么就是忠心于皇帝,把宣帝的命令當做佛言,一絲一毫也不敢懈怠。 但不論是宜臻還是衛珩,都瞧得出,他對衛珩的恭謹過于熱切了。 此刻正是要用晚膳的時辰,天色暗的很,雖說此處是京城遠郊,但離京城其實還有好些距離,再怎么趕路也無法在天黑之前到達城門口。 恰好接應他們的人也到了,衛珩干脆就吩咐在此處扎營暫歇一晚了。 宜臻因這幾天小日子來了,精神頭不是很好,懶散倦怠,又畏寒,便沒有下馬車正兒八經地用晚膳,只讓紅黛熱了一碗杏仁羊奶,而后蜷縮在毛毯里小口小口地喝著。 馬車不隔音,她能清晰地聽到外頭的熱鬧,感受著小腹的酸漲感,心里又忍不住羨慕衛珩,想她若是個男子有多好。 男子沒有小日子,日后更不必生孩子,行路在外,也可騎著馬拋頭露面,大大方方地見識沿途風景,觀賞山川湖海,大口吃rou大口喝酒,瀟灑似神仙。 “下輩子進輪回投胎之前,我定要求判官閻王爺,讓我投身到男兒身上才好,也不曉得衛珩......” “也不曉得衛珩什么?” 耳旁忽然傳來一聲熟悉的清朗男聲。 宜臻手一顫,差點沒把手里的杏仁奶給打翻了。 她一抬頭,果然—— 衛珩已經掀開了馬車車簾,長腿輕輕松松一跨,就邁上了馬車板。 他人高馬大的,一鉆進車內,原本還顯得極為寬敞的馬車廂瞬間就逼仄了許多。 身影擋住車外的光,整個視野都暗了不少。 “你怎么就直接進來了!” 宜臻被他的行為唬了一跳,忍不住往后蜷了蜷,“外頭好多人呢,要是看見了怎么辦?” 其實他們也沒做什么,方才從頭至尾只說了兩句話而已。 但是小姑娘慌里慌張的神情,讓衛珩都以為他自己是過來偷情的了。 男人往后懶洋洋一仰,隨手撿起毯子上打到一半的絡子把玩:“瞧見了就瞧見了,爺又不是出來偷人的?!?/br> “衛珩!” “嗯哼?!?/br> 他揚了揚眉,唇畔笑意淡淡,“行了,沒人瞧見,四周都有暗衛守著,別說人了,麻雀也飛不過來。小崽子,你是光明正大隨嫁同行,又不是私奔出來的,就算你半夜里非要上我的馬車與我共寢,他們也拿不了你怎么樣?!?/br> 什么私奔,什么共寢。 宜臻又是羞又是惱,臉都氣紅了,撿起手邊的一只靠枕,就用力砸了過去。 “衛珩,你再這樣瞎胡說,信不信我真惱了?!?/br> 男人微微側身一避,懶洋洋地倚著車窗:“我只是告訴你,膽子大些莫怕事,自己的人,怎樣也不會往外瞎傳,旁人要是瞧見了,挖了眼珠子灌了啞藥,或是直接抹了脖子,難不成郝子騫還真能與我計較不成?” “.......” 宜臻發覺自己竟然一時不知道要說什么話去反駁。 但她也發覺了,許多時日未見,她在黎州這兩年,衛珩也不知經歷了什么,身上的戾氣竟然越發重了起來。 明明之前也不曾這樣的。 這一月她與衛珩同行上京,遵循的是遠地隨嫁的舊禮。 照著禮數來說,還未成婚的未婚男女,在行路時,一個要行在最頭,另一個則行在最尾,中間須得隔至少兩車三馬,才算是避嫌的正理。 而他們這一行人,確實也是最前頭一輛馬車,最后頭一輛馬車,中間隔了不知道多少車馬,在外人瞧來,就是一對極其守禮的未婚夫妻。 但壓根兒就不是這樣的。 衛珩這樣不羈又反叛的人物,怎么可能會老老實實按照規矩來。 更何況把祝宜臻小崽子安排在車隊最尾,他也不會放心她的人身安全。 所以那兩輛專門掛了紅繩的馬車,里頭裝的都是行李。 宜臻現在坐的這輛馬車,就緊緊跟在衛珩后頭,甚至若不是衛珩受了傷無法騎馬,他可能就直接駕馬行在宜臻馬車邊上了。 “不論如何,讓外頭的人瞧見了總是不太好?!?/br> 少女攪了攪碗里的杏仁奶,語氣里帶著幾分安撫,“反正再怎么樣,過一兩日也總要到京城了,郝子騫主動請旨來接應你,也算是多添了幾分保障,好處多過于壞處的,不是嗎?” 衛珩極其敷衍地哼了一聲。 這一下,宜臻就覺著有些奇怪了。 方才郝子騫剛下馬給衛珩行禮時,她微微掀了車簾瞧,就敏銳地發覺衛珩對他的態度并不是太好。 郝子騫熱切的很,噓寒問暖,鞍前馬后,但衛珩就是一副極冷淡的表情。 從頭至尾也沒與他說幾句話。 照理來說,宣正大夫是圣上信任的臣屬,手里還握有實權,在如今惠妃和太子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應當還算是衛珩的盟友才是,怎么衛珩竟然如此不耐煩? 難不成這郝子騫私底下還有什么見得不人的謀劃和**事兒不成? 總而言之,衛珩本來是見她沒用晚膳,特意過來噓寒問暖順便打情罵俏培養感情的。 但宜臻問著問著,又拐到了朝堂政事上。 男人半微闔眼,嗓音極懶散:“他再恭謹又如何,左右也不是沖著我來的?!?/br> “不是沖著你來的是沖著誰來的?” 宜臻好奇了,“難不成你身邊還跟著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不成?” “我之前有沒有與你說過齊瑗的身世?” “......說過?!?/br> 齊瑗。 就是之前衛珩受傷時,在衛珩房門口端著一盆血水向宜臻橫眉冷對的那個姑娘。 當時她的每一句嘲諷都毫不客氣,宜臻全部聽進心里去了。 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小氣還自私的姑娘,尤其是在衛珩的事上。 所以不論后頭觀言怎么跪地求饒,那位齊姑娘怎么被她奶娘壓著來道勤,她心里都毫無波瀾,甚至還有些反感。 “你說過她是忠國公府養在外頭的女兒,因她的雙胞胎jiejie沒了,這才被接回京里?!?/br> 忠國公府的世子齊修為,年紀上要比衛珩大許多,但性情上卻算是和衛珩極相投的一位好友。 宜臻知道衛珩一向自傲眼光高,他能瞧上并稱一句“好友”的人,絕非池中之物,也絕非只憑脾性相投就能被他這樣看重。 想必這其中定經歷過什么曲折,就如同當初的季連赫一般。 而這齊瑗就是忠國公府世子齊修為的嫡親meimei。 為何堂堂國公府嫡女,會被送至江南去養,是因為當時國公夫人生的是一對雙胞胎。 兩個閨女天生體弱,一天天的不是這個病就是那個喘,眼瞧著都是活不長久的模樣,不論請哪個大夫來看搖頭嘆息,國公夫人痛心斷腸,簡直要哭瞎了眼。 直到這時有位道婆經過,說這雙胎不能放在一塊兒養,須得送出去一位,一南一北,這才能各自安生。 國公府死馬當活馬醫,竟然真的就遵照那道婆的話做了。 將雙胎中的meimei,也就是齊瑗送去江南外祖家養,留了她jiejie齊瑜在府里。 也是齊了,往后幾年,姊妹倆的身子竟然越來越康健,一日好過一日。 只是可憐了齊瑗,孤身一人住在外祖家,不得常見姊妹兄弟,更見不得父母雙親。 唯有齊修為,曾在江南做過兩年官,和自己的嫡親meimei有過兩年的來往,許是愧疚作祟,又許是本就血緣情深,短短兩年,他們就培養出了極為深厚的兄妹情誼。 年節時齊瑜不幸染病去了,齊修為一連拜訪了衛珩好幾回,求他此番去黎州,路過江南時能帶上他那妹子,照管一二,將她帶回京來。 他懷疑齊瑜的死有蹊蹺,許是太子那邊的人發覺了什么動的手。 他怕太子和惠妃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齊瑗要是再出什么意外,他母親就真的要撒手人寰了。 衛珩應下了這個請求。 這也就是為什么,宜臻從前從來沒聽衛珩提起過齊瑗這個人,她卻能在衛珩的身邊有那樣大的體面。 大抵就是看在她哥哥的份上的。 “所以,那位宣正大夫郝子騫,是因為齊瑗的緣故嗎?” “差不多?!?/br> 衛珩想了想,“郝家想和忠國公府結親,國公爺有此意,但郝家除了郝子騫,還有一位嫡少爺,兩個人為了家業斗的你死我活,這樁婚事,極有可能決定往后家業要傳給誰?!?/br> “......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 “以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