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書迷正在閱讀:青山看我應如是、極限傳說[全息]、我所欲也、[清穿]佛系八福晉、為她心動[娛樂圈]、穿成反派霸總的嬌氣包、重生后我的駙馬換人了、如果寵妾想逃跑、我靠分手致富[穿書]、穿成萬人迷的炮灰竹馬
說話間,程彥看到李淑從正殿走出來,便連忙放下茶杯迎了上去。 李淑帶著三人去拜訪丁太后。 丁太后許久未見李淑,拉著李淑絮絮叨叨說了好一會兒話,臨到晚上,才放李淑出來。 李淑一年多未回宮,今日回宮,找她的朝臣世家們絡繹不絕,李淑并不避著程彥,讓程彥陪在一旁,讓她學著處理朝堂之事。 程彥見李淑揉了揉眉心,便放下紙筆,讓小內侍別再帶人過來,自己去給李淑揉肩。 程彥道:“娘是不是準備對北狄用兵了?” 以往拜訪李淑的人雖然多,可沒有近日這般頻繁,且來的都是些掌兵馬調動糧草的官員世家。 李淑頷首,問道:“你這里還有多少糧草?” 她與程彥都有封地,封地里的糧食稅收無需上交國庫,全歸自己所有。 這些年來,她常駐邊關,封地是程彥在打理。 程彥想了想,道:“前些日子幫著舅舅賑災用去不少,如今滿打滿算,只夠十萬大軍吃用三個月?!?/br> 世家們只顧自己利益,其他藩王公主們更是一毛不拔,她不愿看著舅舅去買高價糧,便給舅舅送去許多糧食。 李淑秀眉微蹙,程彥便道:“娘需要多少糧草?我想辦法幫娘籌了來?!?/br> 李淑道:“糧草倒還不是主要的?!?/br> 大夏不缺熱血報國的將士,更不缺精甲強弩,缺的是糧草與戰馬。 糧草尚還能解決,但戰馬便有些棘手了——十年前鎮遠侯戰死邊疆,北狄趁機南下,占據了大夏的天山馬場,自此之后,大夏再無可以與北狄媲美的良駒。 若想與北狄開戰,必要先奪回天山馬場。 李淑的聲音剛落,小黃門一路小跑進來,弓著身子道:“殿下,凌虛子仙長過來了?!?/br> 李淑鳳目微挑,合上戰書,道:“這個老道,我不去尋他的麻煩,他倒自己上了門?!?/br> “讓他進來?!?/br> 李淑對程彥道:“你先去休息?!?/br> 程彥只得出了殿。 小內侍一路引著凌虛子向正殿而來。 凌虛子歷經五朝,地位尊崇,在長公主那里是“老道”,但在世人眼里,卻是活神仙。 小內侍頗為殷勤,侍女們忙不迭捧來凌虛子愛喝的老君眉。 凌虛子一身青衣,鶴發童顏,湛然若神,他捻著白色胡須,道:“一別經年,殿下風采依舊?!?/br> 李淑抿了一口茶,道:“七年前,你與我說天命在謝不在李,我只以為你是為了保住李斯年性命才這般說,如今看來,似乎有些道理?!?/br> 凌虛子淺笑。 李淑又道:“當年你許我三卦,今日我要你幫我算這第二卦?!?/br> 凌虛子道:“殿下請講?!?/br> 李淑鳳目輕瞇,聲音微冷:“天命在胡,還是夏?!?/br> 凌虛子笑了起來,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只看殿下何時放下心中芥蒂?!?/br> 李淑不置可否,凌虛子從袖子里取出一幅圖。 那是一張有些年頭的圖,略微泛著黃。 凌虛子推給李淑,道:“我大限將至,不日便要閉關,此圖為天山地圖?!?/br> 李淑眸光微閃,凌虛子繼續道:“愿天佑大夏,殿下武運昌隆?!?/br> ........ 次日清晨,程彥被紫蘇搖醒了,紫蘇道:“長公主殿下請翁主過去?!?/br> 程彥連忙梳洗換衣。 李淑見程彥過來,揉了揉她的發,開門見山道:“你覺得李斯年此人如何?” 程彥面色有些古怪。 此人如何? 得罪他的人,無不死狀凄慘,死因成謎。 謫仙面容修羅心,除卻臉和智商沒有任何優點。 還特么是母親最恨的謝家人生的孩子。 程彥道:“他長得好看,很聰明,除此之外,一無是處?!?/br> 李淑挑眉:“只有這些?” 程彥摸不準李淑的脾氣,便問道:“娘想知道哪些?” 李淑道:“凌虛子昨夜過來說,要他去贖謝家滿門罪孽?!?/br> 程彥嘴角微抽,有那么一瞬間,她覺得凌虛子是年齡大了,著急起來病急亂投醫——母親恨毒了謝家人,當初留李斯年性命是因為凌虛子作保,如今李斯年不僅不安分,且用番薯勾搭她,母親脾氣一上來,必然留不得李斯年的性命。 可用這個借口給李斯年保命,怕是不行。 李斯年看上去飄然若仙挺能唬人的,終歸是個瘸子,讓他去擺攤算卦尚可,可若讓他去上戰場,怕不是千里迢迢給北狄送人頭,禮輕情意重。 但轉念一想,凌虛子好歹活了將近兩百年,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李斯年又是跟在他身邊長大的,指不定真有能克制北狄的地方。 程彥斟酌道:“要不,娘見見李斯年?” 李淑手指輕扣桌面,道:“再說吧?!?/br> 程彥有些意外。 母親這般說,是對李斯年消了殺心。 李淑道:“你近日仔細些,若是無事,便去清河郡尋你表姐,莫在華京待了?!?/br> 程彥猶豫道:“還沒到那種地步吧?” 她知道她與李承璋解除婚約會引起朝堂震動,朝臣世家們伺機而動,可也不至于遠走華京吧? 再者,她留在華京也有要事,她不懂兵,只能幫母親去籌糧,世家們雖然都是鐵公雞,但她以新培育的苗子做交易,想來他們也會愿意的。 程彥這般想著,留在了華京,如此又過了幾日,李泓的一道圣旨,讓很多持觀望態度的世家紛紛站隊——李承瑛與李承瑾封王了。 大夏祖制,皇子不加冠不封王,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天子崩逝,新帝為收攏人心,分封未加冠的諸位兄弟為王。 可盡管如此,封的也只是一些邊陲小郡,說白了,只是沒甚實權的王爺。 李泓顯然不屬于這一種。 李承瑛封為英王,克定禍亂曰英,大慮安民曰英,李承瑾封敬王,執禮敬賓曰敬,廣職勤政曰敬,這兩個封號皆是上上封,大夏只出過一位英王與敬王,最后登基為帝,故而便不再以這兩個字封王。 若只是封號,倒也罷了,可兩人的封地全是軍事重郡,下屬縣近二十個,人口過百萬。 饒是如此,李泓仍覺得不夠,特令二人開府治事,跟著將軍們習軍政。 而作為太子的李承璋,至今仍居住在皇城,并未開府治事。 李泓的圣旨剛頒下,便在華京城掀起軒然大波,隨后傳至九州,世家們紛紛遣才俊來講華京恭賀兩位新王。 作為剛與太子退婚的程彥,此時門檻也被踏破——其中李承瑛與李承瑾的母族來得最多。 李承瑛與李承瑾雖然沒了母親,但舅舅與姨母們仍在,便cao辦起二人家事,有事沒事便往程彥府上跑。 沒幾日,便傳出太子李承璋當廢,安寧翁主與哪位王爺定了親,哪位王爺便是未來的儲君的流言。 二月初二,程彥生日,李泓在宮中設宴,眾人紛紛來賀,席上有一世家子弟借著酒意,笑著打趣英王與安寧翁主站在一起委實是一對璧人。 此話一出,喧鬧的宴席靜了下來,李泓瞧著神色各異李承瑛與程彥,捋了捋胡須,笑道:“阿彥自小便與老三要好?!?/br> 程彥心頭一驚,后悔沒有聽從母親的話出京避“難”。 第21章 周圍附和的聲音不斷,又說青梅竹馬,又說天造地設。 程彥低頭抿了一口茶。 她與李承瑛確實要好。 仔細想想,可能是李承瑛占了“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原因。 李承瑛自小便不省心,她沒少跟在李承瑛身后擦屁股,次數多了,自然生出幾分“親密”來,可這種親密,無關風月。 這種感情舅舅并不懂,舅舅只是見她與李承瑛玩鬧到大,覺得他倆關系甚好,指不定在旁人的撮合下,真能亂點鴛鴦譜給他倆賜婚。 可舅舅到底是天子,這么多人的情況下,她不能拂他的面子。 程彥眨了眨眼,甜甜一笑,道:“三哥是我的嫡親兄長,我當然與他要好?!?/br> 此話一出,夸贊她與李承瑛的聲音頓時少了許多。 李承瑛松了一口氣。 程彥再不開口說話,他就要頂撞天子說他倆不是了——今日是程彥生日,宴席雖設在宮里,但也邀請了程家的人,程大姑娘就在一旁坐著呢。 當然,程大姑娘不在場,他也不能讓父皇把他和程彥湊成一對。 程彥在他心里就是一個脾氣不大好的小meimei,白頭偕老舉案齊眉的事情,還是要與程大姑娘一起。 李承瑛飲著酒,斜斜向程怡莊看去,程怡莊面色如舊,似乎不大在意剛才發生的事情,只是手指無意識地握了握錦帕。 李承瑛笑了一下,放下酒杯,搖搖晃晃站起來,指著剛才打趣他與程彥的那人說道:“你說本王和阿彥像一對,本王還瞧著你和妹子是夫妻呢?!?/br> 那人的臉登時便紅了起來,宴席上的賓客忍俊不禁,程彥笑道:“三哥又醉了?!?/br> 李承瑛道:“我才沒醉?!?/br> 一邊說,一邊拿著酒壺去找李泓,醉醺醺對李泓道:“父皇,您不是說我性格太野太胡鬧嗎?那您就給我找一個端莊賢淑的,好好管教我?!?/br> 程怡莊聽他意有所指,面頰微燙,垂眸看著杯中的果酒。 李泓皺眉道:“今日是你meimei的好日子,你又胡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