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問得還是關于遠墨的問題。 “錚哥,我知道的關于遠墨老師的消息真的只有這么多了?!?/br> 這句話真的是最近他重復的最多的一句話了。 可方錚不信他,“你可是把婚約事情瞞了我三個月的人?!?/br> 信譽度為零的陸林無語凝噎,他也不想啊,畢竟他也是云煙的好朋友。 他不想失去云煙。 可他馬上就要面臨失去方錚的情況了。 掛斷電話后,錢星緯和陸林同時感慨:“人生啊,如此艱難?!?/br> 他們不過是來考個數學競賽,容易嗎? = 一家人出門后,方爸爸去公司,mama拉著云煙出去買衣服。 做母親的很喜歡把女兒打扮的漂漂亮亮。 尤其是在閨女小時候。 可方家情況特殊,云煙小時候沒有這些機會,現在打扮起來也是一樣的。 方mama問她:“要不要換個發型?囡囡的劉海有些長了,咱們先去做個頭發?!?/br> 云煙根本沒有拒絕的權利。 她甚至都來不及說以前都是自己剪劉海的,就聽到方mama讓司機先開去理發店。 捯飭完成后,云煙饑腸轆轆。 她看像鏡子里的自己,很想說一句話—— “發型有變化嗎?” 甚至,劉海的長度有變化嗎?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女生三千塊做一次頭發,跟做之前一毛一樣? 理發師在后面跟方mama說,“方夫人,小姐的劉海不需要剪短,因為她額頭很漂亮,完全可以打方的露出來?!?/br> 方mama喜歡聽別人夸自己閨女,她笑了笑,“我也覺得?!?/br> “所以,我只是在發尾處給方小姐調整了一下,等以后劉海長長,扎個馬尾,效果會非常好?!?/br> 在云煙聽來像是天方夜譚的話。 方mama卻頻頻點頭,“你說的對?!?/br> 云煙:“……” 云煙不信邪的轉過頭,她才發現自己發梢什么的都被剪短了。 云煙以前是編繩子的。 對曲線、角度、錯落層次還算有點審美。 她把頭發用手攏起來,果然,馬尾下垂的層次感更加鮮明。 云煙想,是挺好看的。 但這還是改變不了跟剪短之前沒有多大變化的情況啊。 沒想到,等到周一開學去了班里。 童秋居然對她的馬尾居然贊不絕口。 云煙恍惚的問:“你真的能看出來差距?” “這不是很明顯嘛,長度好像也有點變化?!蓖镎f得一本正經。 云煙:“……”長度變化那幾厘米都能看得出來? 而她們倆的后桌方錚和程里也一臉懵逼。 云煙甚至聽到程里小聲問,“錚哥,云煙的頭發有什么變化嗎?” 方錚語氣中也滿滿的不確定,“沒有吧,跟以前一樣?!?/br> “我也覺得?!背汤锏?。 童秋膽子大,回過頭評價。 “直男審美?!?/br> 云煙感覺這句話把自己也包了進去。 果然,她距離真正的軟妹子,還差了那(…………)么大一截兒。 中午吃飯時候,云煙小聲跟方錚說這件事。 方錚沒忍住,唇角勾起,他說:“誰說你是軟妹子了?你這個小倔脾氣,還能當軟妹子?” 他現在還記得最開始自己軟磨硬泡、威逼利誘,云煙都不肯叫哥的事情。 云煙:“……”我生氣了。 哄不好得那種。 = 三月二號,《符號邏輯雜志》(journal of sybolic logic)發布了一篇中國學生為一作,并單獨完成推導過程的文獻。 不出兩天,就在國內引起轟動。 當然,主要還是數學界。 葛宋作為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在學問方面極為敏感。 不止是他,很多頂尖高校的老師們都會時刻關注著自己研究領域方面的雜志。 有什么新的科學動向,他們都會拿到第一手資料。 “西塔藩猜想?真的有人做出來了?” “這年頭怎么還有人研究它,都接近哲學方面了,對應用數學也沒有什么幫助?!?/br> “你這句話我可不敢茍同,每個學科再冷門,也有它的優勢。你這么說,自己研究一個我看看?” “老葛,你針對我干嘛?我要是有時間,我也去研究啊?!?/br> “我沒針對你,我就是說你這個態度。二十年都沒人推導出來的邏輯,怎么到了你嘴里就不值一提?” 再說了,就算再怎么沒有幫助。 這種對科學嚴謹的態度,也比自視甚高、把什么不放在眼里的人強。 清華大學數學系的老師們花了兩天的時間,討論這份推導過程的嚴密性。 真正討論完后,再也沒有人說‘這都哲學的東西了,對應用數學有什么用’的話。 因為—— “這邏輯,真的讓人佩服?!?/br> “有這份邏輯思維,以后在研究路上絕對能省不少力氣?!?/br> “來來來,看看一作到底是誰,估計是哪個退休的老教授,不然沒空推到驗證這么多?!?/br> 葛宋老師說:“好像是個學生?!?/br> 他當時收到遠墨發來的郵件,只看了研究的主要標題,就把人轉給了錢賢。 雖然沒仔細看,但還是有稍微那么一點點印象。 作者好像是個學生,而且年紀不大的那種。 他這么一說,大家查看一作的速度瞬間加快了不少。 “學生???” “哪個大學的?咱們申請把學生吸納進來,專心搞研究?” “這可真的很有潛力了??!一個學生,就能推導出這么嚴密的邏輯?!?/br> 查了查,整個研究室突然安靜下來。 葛宋教授還在看那個推導過程,就算他是數學邏輯這邊的門外漢。 但也能看懂里面一環扣一環那清晰的演算步驟。 真的太清晰明了了。 葛宋疑惑道:“你們怎么都不說話了?” “……說?” “……話?” 葛宋教授:“……?” 一個年輕的老師見氣氛越來越凝滯,趕緊開了口。 “這居然是高中生推導出來的!啊,說完了?!?/br> 這下輪到葛宋教授趕緊去查看這個高中生的情況。 緩了好一會兒,他才念出作者介紹那一行字。 “方云煙,來自海省一中高二年級?!?/br> 短短十三個字。 大家翻來覆去看了不止十三分鐘。 半小時后,辦公室的畫風陡然一變。 “給咱們學校招生辦打電話,對,快點?!?/br> “保送、必須報送,獎金、獎學金都得有?!?/br> “這才高二??!高二就能研究出這些,以后何愁做不出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