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節
第六百三十二章 宋都督 “真好看,”徐清歡笑著看嫻姐兒,“我就繡不出這么漂亮的?!?/br> 嫻姐兒不禁紅了臉,大嫂真是個好人,見到她就夸贊,她見過安義侯府送來的針線,個個都繡得好,各種的針法讓人眼花繚亂,她還從來沒見過會這么多針法的女眷,當時她就覺得大嫂定然是個神仙般的人物,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大哥哥命真好。 嫻姐兒說著看了一眼宋成暄,大哥成親之后也和以前不一樣了,雖然仍舊在那里正襟危坐,但是不再那么的讓人懼怕,這就是家里長輩們說的好親事。 她心中隱隱有些期望,等她成親之后,只要有大哥、大嫂一半的好,她就心滿意足了。 “怎么不見那扒墻頭的哥哥?!比亟銉簩⑽葑永锏娜丝戳艘槐橹笥行┦?。 屋子里本來其樂融融的氣氛忽然一滯。 “扒墻頭的哥哥?”宋三太太看了一眼女兒,“蓉姐兒不能亂說?!?/br> “我沒亂說啊,”蓉姐兒道,“我和嫂子在屋子里說話,后來跟著阿娘一起出去了,我看宴席上的點心不錯,想要拿給大嫂吃,于是趁著阿娘不注意我跑出來,就看到那扒墻頭的哥哥。 我看那哥哥八成是醉了,好像想起了什么傷心事,坐在那里掉眼淚,說他家白菜丟了。 為了安慰他,我就將點心給大哥哥了,我問大哥哥是誰,大哥哥說,他是……他是……” 蓉姐伸出手指頭:“我二叔哥哥家的堂姐的表弟……”蓉姐有點轉不過來了,后面的話好像是表弟媳婦的哥哥。 總之是他們的親戚,可親戚怎么今天沒來認親啊。 大家靜靜地聽著蓉姐兒說話。 蓉姐兒卻沒說清楚就停下來。 宋三太太忍不住道:“然后呢?” 蓉姐兒看向了宋成暄:“然后那扒墻頭的哥哥就被大哥拎走了?!?/br> 這回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宋成暄臉上。 宋成暄施施然地放下手里的茶碗,眾目睽睽之下淡然地道:“是寧王世子爺喝醉了,以為身處寧王府所以迷了路,我正好路過,將世子爺帶了出去?!?/br> 成親宴席上,寧王、順陽郡王帶著幾個皇室宗親拿著酒杯輪番敬宋成暄,最后這幾位皇親國戚都是歪歪斜斜被人扶著離開的。 如果被人知道寧王世子爺做了這樣的事,那寧王府真是要顏面掃地。 宋三太太想到這里,立即看向蓉姐兒:“以后這話不準出去說了?!?/br> 扒墻頭,又在一個女孩子面前哭,還被暄哥拎走了……宋三太太想想都覺得臉紅。 屋子里片刻的寧靜,然后很快恢復歡聲笑語。 徐清歡看向宋成暄,宋成暄目光清澈,一臉正義不容侵犯的模樣,他怎么好意思說出這種謊話,她不用猜都知道,那扒墻頭的是哥哥,宋成暄會推在寧王世子爺身上,八成是因為……宗室子弟灌醉了他,讓他新婚之夜不慎落馬的冤仇。 這梁子結大了,寧王世子爺也真可憐。 …… 不遠處的寧王府。 寧王幾個孩子正在西席教導下讀書。 寧王世子爺忽然打了個哆嗦,然后“阿……嚏……”壞了面前寫的一篇好文章。 …… 宋家的宗祠在泉州,要等到回到泉州之后再去拜祭,所以大家說完話就準備宴席。 “大爺,”管事快步進門道,“朝廷來人了?!?/br> 宋成暄看了一眼徐清歡微微點頭,然后起身迎了出去。 徐清歡攙扶著宋老太太跟在后面。 前來傳旨意的是馮順。 “大將軍,”馮順笑著道,“咱家這里給您道喜了?!?/br> 等所有人到了之后,馮順拿出圣旨,宋家眾人立即跪下行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宋成暄原任泉州招討使一職,屢立戰功,有德尊以爵,有功報以祿,封為正四品宣威將軍,前往常州衛所任左都督?!?/br> 宋成暄上前領旨。 馮順從內侍手中拿起另一道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宋成暄之妻徐氏,相夫宜家,恪盡乃職,封為恭人?!?/br> 徐清歡起身上前接旨。 宋家眾人這才站起身來。 馮順笑著看宋成暄:“恭喜宣威將軍,徐恭人,今日是雙喜臨門,皇上有旨,明日兩位再進宮謝恩?!?/br> 不等宋成暄說話,馮順道:“咱家還有公務在身,就不久留了?!?/br> 宋家人送來喜錢,馮順命小內侍收下,然后讓宋成暄陪著走出宋家。 宋老太太看向徐清歡:“這兩道圣旨你收好吧!” 徐清歡輕輕頷首,吩咐銀桂暫時放在正房的堂屋上,將來回到泉州再供去宋家宗祠。 “這么說,我們很快就要啟程回東南了,”宋老太太拉起徐清歡的手,“原本想著讓你們再在京城住些日子,沒想到旨意來的這么快?!?/br> 這是徐清歡意料之中的,宋成暄養傷在京等著成親,常州衛所不但沒有總兵上任,連左右都督的人選都沒定下來,常州這爛攤子勢必要落在宋成暄身上。 皇帝將沈從戎喚進京中,徹查沈從戎的身世也是這個道理,宋成暄在常州,沈從戎穩住福建,就算宋成暄和薛沉想要做些什么,也有沈從戎從中牽制。 為了不想讓宋成暄做大,也沒有直接委任總兵一職,換句話說,如果不是這些日子西北的戰局不穩,大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才堪堪守住邊陲幾座城池,皇帝實在沒有心力再去動東南,皇帝說不定連左都督也不愿意給宋成暄。 皇帝這些心思在京中還有些用處,一旦他們回到東南……三、五年功夫,整個東南就會煥然一新,皇帝再想要動宋成暄,就要嘗嘗互相牽掣的滋味兒。 大家去花廳的路上,徐清歡看向宋三太太:“聽蓉姐兒說,嫻姐兒得婚事已經定下來了?!?/br> 宋三太太一臉笑容:“是啊,也是我們泉州人,家中做些小生意?!碧峒皩淼墓脿?,三太太十分滿意。 “年紀輕輕就跟著父親一起走商隊?!?/br> 徐清歡有些好奇:“有商隊豈非要四處奔走?” 宋三太太點點頭:“而且是從東南到北疆,”說著她也有些憂慮,“希望成親之后,就在泉州開個鋪子,這樣也少了奔勞之苦?!?/br> 從東南到北疆。 徐清歡仔細地想著,難道嫻姐兒與李家是這樣牽連上的?再仔細想下去,徐清歡面色一變,她想到了一件不好的事。 那件事致使她與李大太太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第六百三十三章 疑惑 大周與北方奴兒干都司有貿易往來,最重要的貨物自然離不開衣食住行,對于不會利用鐵礦的韃靼來說,鐵鍋這樣的東西是他們最喜歡的物件兒。 大周朝廷生怕韃靼將這些鐵鍋融了用于制造武器,于是動了些手腳,用于燒制鐵鍋的鐵礦很差,就算用這些鐵去打造武器也不能堅韌耐用。 這些內情大家都知曉,平日里邊疆安穩時,大家心照不宣,后來大周邊疆處處動亂,韃靼也起了擾邊的心思,于是借口“周人jian詐”販賣次品給他們,就要率軍前來攻城。 北疆重鎮的守軍知道韃靼的心思,不可能真的來攻打要塞,很有可能聲東擊西,前去攻占些小城。 時值隆冬,那年格外的冷,海面上結冰,東北處有許多小島失去天險,如果真的起戰局,韃靼必然去攻打那些島嶼。 果不其然,韃靼突然攻島與大周軍隊交兵。 當時衛所馬都督前往救援,與守軍一起浴血奮戰,誓不投降,馬都督次子戰死,將長子送出來向李家求援,馬家官聲不錯,頗受百姓擁護,可惜在李煦向東擴張時,馬家一力阻擾,成了李煦的絆腳石。 馬家效忠朝廷之心不能動搖,李煦如果不加理睬,借著這樁事也算除掉了眼中釘。 可李煦不是這樣的人,不能以百姓和將士性命為代價壯大自己,日后定然會被人質疑。 李大太太讓她去找那些商賈的家眷,讓她們四處敘說冤情,朝廷讓商賈送來的鐵,原本并非次鐵,而是被衛所的人調換了,衛所的官員從而中飽私囊,現在被韃靼發現,不但關押了她們的親人,還因此引發戰事。 當時的情形復雜,原本因為韃靼突然發難,許多商賈都被韃靼抓走,若是能對商賈的女眷善加利用,正好能攪動局勢,李家也可以借此不用去幫忙馬將軍。 出主意的是李大小姐,李大太太托辭不懂這些找她前去商議,她自然不贊成,如果馬都督真的是貪生怕死之徒,敵軍臨城時舍棄百姓,或者他貪心、昏聵平時多行不義,對這樣的人用些手段她也不會太反對。 但是,馬都督死守城池,為的都是島上的百姓不被屠戮,真的這樣去對付一個忠臣良將,與那幕后之人有什么不同? 不但不能在此時落井下石,她覺得李煦還應該出兵救下馬都督和百姓,如果馬都督因此對李煦改觀愿意效忠那是意外之喜,若是馬都督仍舊一如既往,那也是他的本分。 她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李大太太沒有主意,轉頭去看李大小姐。 李大小姐冷聲問她,是不是因為馬都督與父親當年麾下的幾個副將有來往,她想要用馬都督牽制李煦,讓李煦明白沒有她,不能成就北方的大業。 她沒有向李家女眷屈服,而是直接去勸說李煦。 她知道謀略和城府都是大功告成的必要手段,但是卻不能沒有自己的堅持和底線。 那時候的她對李煦很有信心,覺得李煦與她的想法應該一般無二。 李煦一路追查那幕后之人,也是因為厭惡幕后之人的手段。 她連夜趕到了邊疆衛所,一直等到李煦從中軍大帳出來,那時候她的心情有些焦急又有些忐忑。 好在李煦與她的想法一致,決定出兵救援,她也因此深深地松了口氣。 可當她再次回到李家時,李大太太抱病不見,她在小廚房里熬藥侍奉,李大太太的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 李家女眷雖然沒有再提及此時,但她知道她與李家女眷之間生了一層隔閡。 之后她離開李家去為李煦籌糧,因為李大太太病重,李家又有許多事都落在她頭上,她兩邊奔忙,身體不堪重負。 此戰結果還算不錯,李煦得勝而歸,這一戰救下了島上的百姓,不過韃靼卻殺了那些抓起來的商賈。 庾三小姐在邊疆帶著商賈的女眷救治傷兵,一時名聲大噪,許多商賈女眷就此留在了北疆追隨庾三小姐。 徐清歡之前無意去回想這些事,可查到了孔家與簡王有關之后,她就開始思量前世和孔家、李大小姐有關的那些過往,想要從中找到些線索。 雖然簡王已經伏誅,可簡王的案子還有許多她沒有弄清楚的地方,譬如簡王在西北、東南都有布置,在北方就僅限于一個孔家嗎? 孔五是個什么樣的角色? 北方只查到了一個孔五實在太過草率,而且孔五本來就是簡王準備用來犧牲的棋子。 等到宋三太太走遠,銀桂上前道:“雷叔說孔家那邊出了事,孔家管事mama要害孔二奶奶,衙差發現之后前去阻止,結果管事mama被衙差失手打死,雖然還沒有傳出孔二奶奶的死訊,但雷叔向人打聽,孔二奶奶小產失血太多也要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