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感覺語氣好像太嚴厲,沈寅初頓了頓,又講:“也是我考慮得不周到,你天天坐柱子叔車去上學,嗆風冷氣的,過去是沒那個條件,現在有條件也得把你接市里頭來了?!?/br> “哥!用不著!咱村誰不是這么天天上學,再說就半個點兒,吹點冷風有啥的?” 砬子山、三中和沈寅初家里頭正好是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從砬子山到三中稍微遠了點,不過村里頭天天都有到市里頭賣菜拉東西的,一個月給個兩三塊錢意思意思,就能給送到三中。 “行了,你快回去吧,爐子別整滅了,記得壓煤泥!不然半夜把你小子凍醒嘍可沒地兒哭去?!?/br> 回了電話,他回到家,臉上倒是有點笑模樣。 “寅子,咱媽咋還沒到呢,這天都要黑了,你去迎迎去?” “這沒法兒迎,誰知道她從哪條道來?別著急,先等會兒?!?/br> 他屁股還沒坐下,就聽見有人敲門,蘇鯉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走過去拉開門,才擺開個笑臉就僵在臉上:“大丫,這晚了你咋還來了呢?” “我聽小丫說了,我在這等著,等會兒就直接把她帶到租房那邊住去?!?/br> 大丫當年沒出嫁的時候,家里頭方方面面都是一把好手,老沈太太當時光顧著跟孩子奶奶斗,小丫老四幾乎都是大丫帶大的。 出嫁幾年,在老張家待得不如意,回到上岡市之后大丫人沉悶了些,不像是過去說話都跟嚼豆子一樣嘎嘣脆。但是真要是有點什么事兒,她可還是那個辦起事兒來嘁哩喀喳的沈家大姐。 “哥,你不用說啥,咱媽這些年了啥樣咱姊妹兄弟幾個誰不知道?她要想來市里頭住,行,就去租房那邊跟大興嫂住一塊堆。有床有暖氣,干凈立整,有啥不能住的?她要是想管這攤子,就叫她管做飯,我嫂子她媽還三不五時來中午給送個飯,她咋就不行?” 大丫這口氣也憋了好些天了,她離婚回來,她媽嫌她丟人,要找人把她說給村里的老光棍,氣得她當天就回城里頭找她哥來了。 當初她打電話給村里頭拜年的時候,老太太接電話問都沒問她一句過得咋樣,還不是她哥聽見她聲音不對、大年初五趕到鋼城把她給領回來的? 這邊說完,那邊門又響,沈寅初開門,小丫怯生生地探頭瞅:“大姐,我在家待不住……我也來看看……” 小丫記事兒晚,但是她也記得,大哥還沒回上岡市的時候,雖然每個月都給老太太寄錢,可是那錢她們可吃不著喝不著。老太太說著要給老四攢錢,自己全掖在炕柜被褥垛里頭,一年到頭連個葷腥都見不著。 她可不愿意再叫老沈太太管起來! 沈寅初又是感動,又是覺得有點好笑:“你瞅瞅你們幾個,那是咱媽,又不是啥外人,怕啥?” 他一把把小丫拽過來,使勁兒呼嚕了一把頭發,又捏住臉捏了下:“小臉蛋凍冰涼,趕緊進屋!” 蘇鯉趕緊給兩個小姑子倒熱水,又切梨剝橘子,小丫坐不住,先脫了衣裳把手焐熱,進屋帶兩個侄女玩去了。大丫坐在沙發上,一開始還有點緊張,坐了一會也放松下來了,看蘇鯉正勾個桌布,拿了鉤針教她怎么接線頭。 又過了一會兒,老沈太太這才進了屋。 她好容易找對樓,拎著好大個包進來,沈寅初接過包把老太太讓過來,老太太一眼就看見沙發上大閨女在那坐著。 “媽,我接你上租房那邊住去?!?/br> 大丫一看老沈太太來了,里面按照事先想好的說:“那邊鋪蓋我都給你拾掇好了,天天一早上我就過去?!?/br> 老太太不干:“你別瞎cao心!我進市里來看我兒子來,還用得著住外頭?這么大房子,我擱哪不能???” 這話一說出來,蘇鯉有點坐不住,趕緊起來:“我去給咱媽倒點熱水?!?/br> 大丫還想說點啥,沈寅初趕緊給她打眼色。 說句不好聽的,他可以不拿老沈太太當媽,只當成是個老太太,但是大丫小丫想得再好,也不可能這么想。 所以,這個家里頭要說誰能治老沈太太,還真得沈寅初來。 他不拿老太太當媽,所以才看得更清楚——這老太太突然起興進城,肯定是奔著小攤子賺錢了來的。要說她有什么壞心倒也不至于,但肯定是想管一管賬目的。 “媽,要不你住我屋,我今兒打個地鋪睡這瓷磚上得了?!?/br> 老沈太太趕緊攔著:“那哪行,涼!” “沒事,反正我四點就得起來,今天聽見你要來,零錢和賬目都放在租房那頭還沒收拾呢,明兒早早就得過去?!?/br> 大丫反應過來,也跟著幫腔:“沒事兒,哥,大興嫂咱處了那么長時間了,錢就算沒查也沒事兒!” 老沈太太聽著話里頭的意思,兒子今天出攤賣的錢還都沒數呢?就放在那頭,那邊還有個大興嫂? “這咋能不查查呢!”老太太的心里頭頓時跟有幾百只小耗子抓了似的,“那大興嫂,看著是個老實人,以前路過咱家墻根底下黃瓜揪了就吃!你咋能錢都不查就放那?” 她頓了頓,又問她兒子:“我聽咱村里頭的人說,你真給大興嫂一個月開一百塊錢?” 過去她兒子還在礦上的時候,一個月也就給她寄二百多塊錢! 沈寅初點了點頭:“本來說好供吃供住,后來就叫她自己做飯,咱給買菜,一個月再給她二十塊錢?!?/br> 老太太這心疼的喲,本來還打算來氣勢洶洶地搶一把財政大權,這會兒聽見有外人從兒子這里拿了這些錢,立刻就不干了。 “給她那錢干啥?!我做飯!你們擺攤不也得吃飯嗎,買菜我來買,一個月給她一百塊錢都是高的了,她在村里頭地里刨食兒一年才能掙幾個一百塊錢?” 剛剛怎么勸都不走的老太太,這會兒倒是想過去了,自己把包拎起來:“我上那邊住去!你們吶,真不叫人放心!咋把個外人放那去?將來她要是偷了咱家做法,自己出去賣去可咋整!” 第二天開始,大興嫂突然覺得,市里頭的生活也不像過去那么輕松愜意了。 做飯的活兒是歸老沈太太了,可是老沈太太買菜光挑有蟲子眼兒的白菜蘿卜,做菜不放rou就不說了,連油都不舍得放。 而且,這老沈太太一來,倆人住一個屋不說,還天天有事沒事地看著她。沈寅初在廚房里頭腌雞排,這老沈太太恨不得搬個小板凳坐在門口看著不讓人進去。 看了兩天,小丫算發現了,他哥治他媽真一套一套的。就一個大興嫂,一下子就把老太太的注意力都轉移走了。 “哥,咱媽這兩天咋這好說話呢?就是做的菜也太素了……你不是一個月給她一百塊錢菜錢嗎?” 大興嫂做飯的時候,她哥還三不五時買點rou加餐,現在老太太把買菜錢把在手里頭,省下的都歸她,可勁兒地省著菜錢。 “下回你到小店這頭來吃來,哥給你炸個大雞排下飯?!?/br> 他把買菜錢給了老太太,讓她“名正言順”地貪污,這老太太成天跟大興嫂斗得不亦樂乎,哪還有空管別的? 一覺著老太太閑下來了、又動心思想問這攤子的賬目了,沈寅初就往老蘇家跑兩趟,嚇得老沈太太破天荒買了個肘子,烀了給閨女兒子分著吃了。 大興嫂分了根沒什么rou的棒骨,在心里頭跟老沈太太翻白眼。 “媽,你真不回村里了???那咱家大黑咋整,長貴嫂能喂好嗎?咱家大黑多嬌氣呢?!?/br> 老四也接到市里來了,暫時住大丫租的房子里頭,天天晚上看著他背英語,成績總算從二十分鐘考到了四十多分。 “瞅把你惦記的,你是怕豬到時候瘦了吧!”老沈太太在市里頭住了幾天,手里頭又留了幾個買菜錢,也去燙了個卷,“我回村里頭干啥,咱家地早就不種了,在這還不是為了給你們做頓飯?省得把那錢給外人……” 大興嫂撂下筷子回屋聽收音機去了。 沈寅初起勁兒地捧著老太太:“是!要不是媽你在這做飯,我中午少賣多少份煎餅果子?丫,吃肘子,一會兒中午再做點醬香餅?!?/br> 一晃兒,老太太也來市里頭倆月了,跟大興嫂天天吵吵鬧鬧的,倒是一直沒怎么添亂。 吃完飯,老沈太太又忍不住跟著沈寅初進了廚房,提了想了那個無數遍的問題:“寅子,你那錢……現在是誰管著呢?” 這倆月下來,她每次一想問就有各種各樣的事兒岔開,好不容易逮著個機會,到現在才問出來。 沈寅初回頭看老沈太太:“媽,啥錢?” “還能是啥!”老沈太太急得,洗了手直接在褲子大腿上蹭了蹭,“你掙的那錢??!你不會連掙多少錢都沒數,都叫蘇鯉管了吧?” 憋了兩個月,可算是把這句話問出來了,老太太心里頭一松快,下一句聽她兒子一問,這心吶,就又提溜起來了。 “媽,啥錢吶,我買了個冰柜,明兒就送到這邊。還買了個大發,過兩天就可以去開個分店了,我準備再借點錢盤個門市房下來?!?/br> 沈寅初看著老太太嘿嘿一樂:“哪還有錢啊,我還跟劉大胖借了五千呢?!?/br> 作者有話要說:莫怕,婆媳矛盾這種事兒,主要還是看男人立場夠不夠堅決。 41章修改了一下,大概在百分之二十三的地方,改成了女主反擊小方~ 第43章 對老沈太太來說,五千塊錢的外債可以說得上是天文數字了。 望山屯蓋個紅磚大瓦房,才兩千塊錢! 見老太太一瑟縮,沈寅初趁熱打鐵:“媽,你不知道,現在做生意,別說親戚朋友借點錢了,貸款做生意的那都老鼻子了,我看看生意要是好,沒準還再找人借點呢?!?/br> 老太太思前想后想了一宿,把縫到大棉襖里頭的存折拆開看了兩遍,看著上頭兩千多塊錢,最后還是放回去了。 可不是她不心疼大兒子,這錢都拿出來,也還不上那錢吶! 不過, 第二天開始,老太太做的飯菜更素淡了。小丫的嘴早就叫沈寅初養刁了,天天晚上偷摸給自己整個炸雞排吃。 “媽,你整這么素干啥啊,八零年時候咱家吃飯還有個雞蛋呢!” 老太太端著碗下去準備刷,連熱水都不舍得用了:“你倆天天張個手光吃,還想咋的?沒聽你哥欠了那些饑荒么?這市里頭燒個熱水都得花錢……還不如在村里頭種地呢!種地干啥能欠那么老些饑荒吶!” 她看著小丫過來翻東西,沒好氣地問她:“又翻啥?” “我翻個火腿腸吃!” “我看你像個火腿腸!”老太太幾下子把倆丫頭推出去,“你哥都出去干活去了,你倆還擱這疙瘩干啥,趕緊出去!” 沈寅初出去,是等賣冰柜的來送貨。 這冰柜還是跑盛城買的,加了五十塊錢才給往上岡市送。新飛牌兒的,最新款,等到分店這頭騰開手把劉大胖的錢還上,他還準備再給家里頭也添置個冰箱。 即時通訊不發達的年代,人們的時間觀念通常都比較強,還差十分鐘到下午兩點的時候,沈寅初就看見白色的小貨車慢慢開了過來。 “這邊!師傅,看這兒!” 小貨車穩當地停了下來,司機驗收了沈寅初的票據,倆人一起穩當當地把冰柜搬到了客廳里頭。 這房子還兼做廚房,廚房里頭東西很多,只能暫時把冰柜放在客廳里。潔白嶄新的冰柜,上頭是可以掀起來的蓋子,連老沈太太都來看熱鬧了。 司機跟沈寅初交代了半天使用注意事項,包括要過幾個小時再通電等等,又留了個聯系方式給沈寅初。 “下回你再買啥,喊我給你拉也行!我下班就自己拉點私活,比商場里頭價格便宜!” 沈寅初謝過司機大哥,不過卻沒把這話當回事:他駕照都考下來了,就等過幾天的大發車到了! 這面包車拉人多不說,去上貨當個小貨車都夠了,冰柜這樣的大件拉不了,買個新電視還是夠的。許多飯店的小老板,這年頭都開這個,連拉貨帶拉人。 等到面包車真的到了那天,連老沈太太也不嘮叨那五千塊錢的饑荒了,這樓里頭平常不走動的人家也過來看車。 “小老板,你這生意做得行啊,bp機挎上了,現在連大發都買了?過些日子是不是都要改夏利了?” 沈寅初一邊熱情地遞煙,一邊打著馬虎眼:“哪有那說法!這還借了饑荒買的,不就圖著個上貨方便嘛,天天蹬倒騎驢也不是個事兒啊是不?” 老沈太太在車旁邊跟老母雞護雞崽似的,看見小孩上去摸都給拉開:“新的,摸壞了咋整?” 沈寅初也隨這老太太去,說實在的,老太太天天干活也真不少干,現在也不念叨自己掌握財政大權了——她可怕那饑荒!現在她要做點什么,沈寅初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橫豎她除了克扣點買菜錢放自己兜里頭,也干不了別的了。 鄰居圍觀了一會兒,也就漸漸散開了。礦區畢竟富裕,現在獎金也給得多,面包車也不像是九零年那時候那么稀罕了。 老沈太太想拉開車門看看,拽了一下門把手,叫門把手猛地彈回去嚇了一跳,沈寅初拉開車門跟她說:“媽,我先開車出去一趟?!?/br> “干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