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想來眼前這二十余人,便是剩下的一半暗衛了。 宋瑤心里七上八下地想到:暗衛尋常并不會人人前現身,永平帝如今卻把暗衛喚到殿內,這是…… 她還沒來得及細想,就聽永平帝對著暗衛道:“朕命你們速帶太孫側妃和兩個小主子離開,非詔不得回京。你們萬死也得護他們周全!” 宋瑤驚地后退了半步,她滿眼疑問地看向李皇后。 李皇后便小聲同她解釋道:“今日清晨,京城守備發現二皇子幾個有異動,他們集結了各自的私兵部曲,正往皇宮而來。結合前段時間的流言,圣上和本宮懷疑他們可能打著‘清君側’的旗幟要對你和孩子們不利?!?/br> ‘清君側’這種大旗在歷史上經常被作為謀反的一種手段,宋瑤也是知道的,但是她卻絕對沒想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再聯想到前一天宮宴上,李皇后對福王妃和幾個皇子妃的做法,宋瑤突然想到或許帝后早就察覺到了他們的意圖,所以李皇后才會利用宮宴把她們拘在宮中,所以李皇后前一天才會說讓她不用怕,天塌下來也有他們頂著。 電光火石之間,各種想法飛快地宋瑤腦海里閃過。 她正愣愣地出神,李皇后又拉了她一把,對她歉然道:“想必你已經猜到,圣上和本宮早就發現了那幾個逆子的異動,只是沒想到這事情會發生地這般快。半月之前,圣上已經開始部署并給承昭寫了信。你和兩個孩子暫時先出去躲一陣子,等這一切平息了,你們也就能回來了?!?/br> 宋瑤垂著眼睛抿唇不語。 不是她不相信永平帝,實在是連他都知道永平帝這些年治不住那幾個年長的皇子?,F在二皇子他們膽敢集結人馬逼宮,明顯是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了…… 宋瑤偷偷抬眼看了一眼坐在龍座上頭發和胡須都發白了的永平帝。 要知道前一天的宮宴,二皇子他們也是參加的?;实墼缇椭肋@幾個皇子有異心,采取的舉措也不過是把福王妃和二皇子妃幾個拘在了宮里。若換成個手腕強硬一點的,直接召集人埋伏起來,把他們一鍋端了可不是什么事兒都沒有了??捎榔降蹍s愚蠢地以為把幾個女眷抓起來,就能震懾住那幾個兒子。 可后果卻是打草驚蛇,人家連夜行動了…… 真要讓宋瑤說,這事估計還得等楚承昭回來才能徹底解決,靠永平帝估計是不大可能了。 可南詔距離京城不止千里,算著日子估計楚承昭現在也才收到信兒。等他趕回來,少說也還要十天半個月。 二皇子他們清君側是假,逼宮才是真。若是永平帝再不作為,等楚承昭趕回來,大耀早就改朝換代了。 本以為自己的到來給楚承昭帶來的都是好運,可沒想到在這最后關頭,自己到底還是成為了他的拖累,成為了二皇子他們謀反的筏子。 “圣上不好了!”寶慶公公慌慌張張的進殿通傳,“宮門侍衛前來通傳,說二皇子他們集結的人已到了宮門口?!?/br> 寶慶公公是御前的老人了,從來都是老神在在的,眼下連他都這般失措,顯然是外面情況很不好了。 “豎子放肆!”永平帝重重地拍了一下龍案,青灰的臉色是他顯得越發老邁。他閉了閉眼,又問道:“文武百官何在?” 寶慶公公答:“百官正在太和殿?!?/br> 太和殿是大耀皇帝上朝的地方。大耀五日一朝,今日正是上朝的日子。 宋瑤在一旁聽到這里,心里總算是安心一些,有那些個官員在,帝后的處境也不算是孤立無援。 “走!”這是宋瑤進入養心殿后,永平帝對她說的第一句也是唯一一句話。 接著永平帝一揮手,寶慶公公和另一個小太監就一人抱著一個孩子,和一隊暗衛簇擁著宋瑤從偏門出去了。 宋瑤此時仍有些發懵,腦子亂糟糟地跟在寶慶公公身旁。 她怕兩個孩子被這突發情況嚇到,路上還不忘哄他們道:“皇宮里今天有些事情,皇曾祖讓我們先離開一下。你們看,有這么多叔叔保護我們,安安和懷遠不用害怕知不知道?” 兩個孩子天不亮就被穿衣抱了過來,到現在還睡眼惺忪的,卻都像往常一樣十分乖巧。 懷遠素來是不多話的,安安卻是個小話癆,她在寶慶公公的懷里扭著小脖子四處看,顯然也是察覺到今天的事情不大對勁,但她也乖巧地什么都沒問,伸手牽著宋瑤的袖子,軟軟糯糯地道:“安安不怕,安安保護娘親和弟弟!” 懷遠也抬眼看宋瑤,語氣堅定地道:“懷遠也不怕,懷遠保護你們!” 宋瑤心里又是酸澀又是柔軟,兩個孩子早慧異常,她從來都是覺得幸運的。只是變故來臨的時候,她卻希望孩子不要這么聰慧——他們明明是緊張害怕的,卻要裝的若無其事、甚至還要反過來安慰大人的樣子,讓人又心疼又無奈…… 第140章 寶慶公公和暗衛們帶著宋瑤和兩個孩子沿著小路到了御花園角落里的一座假山后。 寶慶公公按動機關, 假山后的石壁上便出現了一條暗道。 暗衛統領卻沒有帶著她們直接進去, 而是先讓人進去探路。 也幸好假山后頭能藏人, 是以在等待暗衛探路的時候, 來往的宮人并沒有發現他們。 宋瑤讓兩個孩子緊緊挨著自己, 心里也有些沒底。 她穿越過來的這段時間, 可以說一直是活在別人的保護圈內,從來沒有試過真正的獨立。若她現在只有自己一個也就罷了,最壞的結果也就是搭上自己的一條命??缮磉呥€有兩個孩子, 他們還那么小,她是萬萬舍不得他們受到一點傷害的。 皇帝的暗衛雖然看著都是武藝高強的能人異士,可到底人數有限, 就這么一小隊人,本領再大也是有限…… 宋瑤還想到, 其實帝后對她真的是很不錯了。 這種危難關頭,其實他們最該保護的自然是兩個孩子。 暗衛擅長喬裝打扮,藏兩個孩子在身邊應當不是問題。反倒是多了一個她,弱質纖纖, 面貌又比旁人出挑不少, 實在不好隱藏, 很有可能就成為拖累…… 正當宋瑤這么想著, 假山外突然傳來了一陣匆匆忙忙的腳步聲。 宋瑤心頭驀然一驚, 而寶慶公公和幾個暗衛的反應比她更快,立刻就將他們母子三人擋在身后。 幸好,靠近假山的并非什么歹人, 而是一隊宮人。 走在最前頭的兩個正語氣急促地交談著。 這個道:“快些走吧,晚了二皇子他們的人就該把宮里內外都包圍了?!?/br> 另一個憂心忡忡道:“圣上和娘娘平時待我們不薄,此時我們趁亂跑了,豈不是成了忘恩負義的小人?” 他這話一說,隊伍里的人也出現了不少附和聲,眾人前進的腳步聲就慢了下來。 前頭的那人急了,著急忙慌地道:“我說你們可別昏了頭!忠孝禮儀那是說給讀書人聽的!咱們是太監,沒根的人,便是連宮女都不如的,是這皇宮里最讓人瞧不起的。今日若是二皇子他們成了事,文武百官他不敢動,皇后妃嬪他不敢動,便是小選進來的宮女,那家里再不濟都是殷實富戶!只有咱們這些窮苦出身,被家里人賣進來當太監的最不值錢,命賤著呢!” 說到傷心處,這人還哽咽了幾聲,又接著道:“歷朝歷代遇上叛亂,死的最多的可都是我們這些賤命人!現下是外頭還沒鬧將開來,我們又正好有出宮的腰牌,這才有機會能躲出去……” 他旁邊的幾人都被他說的動搖了,眾人議論著說最要緊的當然還是性命。 還有人附和那領頭人道:“忠義的名聲哪里輪的到我們這些太監來掙?”又壓低聲音道:“我和你們說,我那對食是在坤寧宮服侍的,說是娘娘今天一早就帶著宋側妃去了前頭……我估摸著這是在給宋側妃安排后路了?!?/br> “你的意思是……東宮那位已經不在宮里了?” 那太監哂笑道:“可不是,他們這些上位者可都是惜命得很!加上太孫殿下對那位側妃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她還生了兩位小殿下,圣上和娘娘愛屋及烏,總不可能真的眼睜睜看著幾個皇子要她的命?!?/br> “可笑!明明是這位宋側妃引出來的禍端,如今卻早早地躲了,半點兒擔當都沒有,只留咱們這些可憐人,性命都懸在一線……此番這宮里還不知道要受多少災呢?!?/br> “誰讓咱們命賤呢,快走快走,咱們可沒人給安排后路?!?/br> “好了好了,”領頭的太監連忙催促道:“有話路上再說。那位宋側妃都把圣上和娘娘連累成這樣了,咱們這樣的人就更沒的說頭了。今遭那幾個皇子帶著人來興師問罪,這挑事兒的元兇卻不在,他們無的放矢,也不知道會引出怎樣的禍端來……” 幾人邊說邊接著往前走,嘴里都是對宋瑤的抱怨。 這個說她連太監都不如的貪生怕死,那個說她紅顏禍水,惹出這么多無畏的爭端來…… 隨著議論聲的遠去,這一行幾個太監也離開了御花園。 宋瑤在假山后頭清晰地聽完了他們的話,臉色也變得很不好看。 寶慶公公見了便出聲寬慰道:“宋側妃莫要聽他們胡說亂吣的,今日這事兒您不過是被人當了筏子?,F下您和兩位小殿下的安危才是最要緊的。等老奴把您和兩位小殿下送進暗道,立馬就去整治他們這幾個不知輕重的東西?!?/br> 宋瑤垂下眼睛,問寶慶公公道:“公公,他們說我還連累了圣上和娘娘,是不是?” 寶慶公公忙道:“側妃莫要說這樣的話,您也只是被牽連,怎么就是您連累的圣上和娘娘了?您只管放寬心,好好帶著兩個小主子先出宮安置。圣上和娘娘這兒……”他說到此處頓了頓,然后才接著道:“總歸是有辦法的?!?/br> 宋瑤聽到他的聲音莫名晦澀,唇邊泛起一絲苦笑,果然情況比她知道的還要糟糕許多。 不久之后,探路的暗衛回來了,報告密道里是安全的。 “安全就好,安全就好?!睂殤c公公等了這么些時候,心思早就飄回了養心殿里。他是永平帝身邊的老人了,此番宮中情況眼看就要發生巨變,他自然是要回去守著永平帝的。萬一永平帝真有個好歹,他伺候了他一輩子,怎么也要走在他前頭的。 寶慶公公又交代了暗衛統領幾句,然后腳步匆忙地就準備往回走。 宋瑤看著他帶著幾分倉皇的背影,又看了看身邊兩個孩子…… …………………… 太和殿內,文武百官已經亂做一團。 文官本就手無縛雞之力,聽說幾個皇子在宮外集結了人手,已然是憂心不已。 相比之下,武將出身的官員則沉著冷靜地多。 但盛世素來是重文輕武,說是‘滿朝文武’,但其實大殿之上有資格來參加早朝的武將也不過數人。 所以整個太和殿,聽說二皇子幾人在宮外集結士兵之后就吵嚷了起來。 不多時,永平帝擺駕太和殿。 殿內嘈雜的議論聲這才低了下去,一眾大臣低低地拜了下去。 永平帝的面色發白,眼神中更是難掩疲憊。 “眾愛卿平身?!庇榔降圩屓撼计鹆松?,而后語氣有些無力地接著道:“朕知道今日之事你們中有人完全不知情,有人卻是早早就知道的。朕躬耕朝政數十載,沒想到今日竟會落到這種局面……” “圣上!保重龍體!”群臣又齊齊跪下。 永平帝正要接著說話,就見殿外匆忙來了個小宮人稟報道:“圣上不好了!” 小太監咽了咽口水,還沒來得及說完后頭的話,只見二皇子、四皇子、七皇子一身戎裝,在各自侍衛的簇擁下進了來。 太和殿內本就站了一眾大臣,此時驟然多了這么些人,頓時就變得擁擠不堪。但就在這樣混亂的情況下,群臣反而不敢再說話了。殿內陡然安靜了下來。 此時永平帝臉上也出現了詫異的神色,他頓時站起身,厲聲質問道:“爾等豎子如何進的宮?御前侍衛統領何在?!” 皇宮內侍衛足有千人,幾道宮門更是把守森嚴。是以當永平帝知道二皇子他們在宮外集結人手的時候也不是多么驚慌。而且今遭他安排暗衛護送宋瑤他們出宮的時候也交代了他們另一個任務,就是拿了她的令牌去西山大營調兵。 從皇宮到西山大營,來回也不過半日功夫,這點時間皇宮的侍衛也絕對抵擋得住。 但永平帝絕對沒想到的是,二皇子他們居然堂而皇之地就帶人入了宮。算著時辰,就算是暗衛們在西山大營搬到了救兵,也是遠水解不了近火了。 二皇子輕笑一聲,不徐不疾道:“父皇何須驚慌,兒臣們前來不過是清君側,并不會對您有任何不敬!” 永平帝勃然呵斥道:“爾等逆子公然帶人逼宮,進還說不會對朕有不敬?爾等帶宮外之人戎裝佩劍進殿,已然是對朕最大的不敬!”說罷,他又揚聲道:“來人!拿下這幾個逆子!” 永平帝雖不知道二皇子等人是怎么進的宮,但對太和殿的御前侍衛也很有信心,想著侍衛們抵擋二皇子幾人一陣也不是問題,他先帶著一眾大臣退到其他地方,其他的再做打算。 換做平時,訓練有素的御前侍衛早就一擁而入護駕,但此時大殿之上卻是靜的可怕,半晌都沒有人進來。 “父皇,兒臣勸您歇口氣。都到了這會兒功夫了,難道您還寄希望于這皇宮里的侍衛?”‘笑面虎’四皇子輕搖著紙扇,說罷紙扇一合,向后一招手,殿外便進來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 直到此刻,永平帝面上的鎮定才是真的繃不住了。 這中年男人不是別人,而是負責皇宮安全的大內都部署兼御前侍衛統領黃籌。 黃籌是永平帝還在潛邸時的老人了,和寶慶公公一樣都是永平帝最堅實的左膀右臂。不然永平帝也不會放心把皇宮的守衛交到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