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祭拜孝陵
洪承疇倉皇退入內城,外郭各門駐軍,不是撤入內城,是逃離南京。 明軍沖入外郭城,殺清將高進庫,斬首三千余人,俘獲一千多清軍,南京守軍損失雖不大,但是卻徹底喪失了膽氣。 清軍退入城后,任由明軍進駐外郭,卻不敢派兵驅除。 雖說多鐸主力南下,但是江南清軍實力其實并不弱小,足有五六萬人,遠遠強于明軍,可是清軍要守的地方太多,兵力分散,被明軍各個擊破。 洪承疇這一仗,打成這個樣子,被一萬明軍,從長江口一路推進到南京,險些被趙銘一波推掉基地,真是顏面掃地了。 現在城清軍士氣低迷,加隨著明軍攻入外郭,駐兵紫金山,南京城內的紳民開始不穩,被清廷以殘酷手段鎮壓下去的復明勢力,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清軍在江南的統治,變得岌岌可危,洪承疇不敢再冒風險,死死守著內城,等待援軍救援。 天下百姓心里其實都很清楚,誰好誰壞,特別是江南地區的百姓,大多十分懷戀明朝,只是畏懼滿清的高壓統治,加明朝自己不爭氣,百姓們為了活命,便只能屈服于滿清。 可是一旦讓他們看見,光復明朝的希望,又有哪個漢人百姓,愿意受異族的統治和壓迫呢? 趙銘兵入長江,起初江南民間,反應并不熱烈,他們怕明軍失敗后,會遭受清軍抱負,所以都持觀望的態度。 明軍打入外郭,成為了百姓情緒的一個轉折點,外郭城還有南京周邊的百姓,盡棄滿衣滿冒,換大明衣冠,支持明軍。 一時間,江南再次鼎沸,而趙銘決定再燒一把火。 二月一日,大晴天,南京孝陵衛外,白幡招展,萬人縞素。 近萬明軍士卒,身披白色孝衣,兵器都纏著白布,在孝陵外,排列成整齊的陣形,將士一動不動,神情肅殺。 在軍陣之外,數萬各地趕來的百姓,前來圍觀,注視著王師祭祀太祖皇帝。 這時夏完淳道“趙將軍,時辰到了!” 趙銘隨即領著眾人宰殺三牲,祭祀明太祖,并站在萬余將士和數萬百姓身前,朗聲誦讀祭道“大明平虜將軍趙,領麾下將士,謹祭于吾太祖皇帝之靈,漢族不幸,皇綱覆墜,亂臣賊子引狼以危國,遂使大地陸沉,原板蕩,北地江南,盡陷虜手。大明宗廟,太祖陵寢,為虜所據,臣等羞愧?!?/br> “虜趁我隙,侵入原,於今兩年矣。原為其禍亂,南直為其侵凌,生靈為其荼毒,百姓為其蹂躪,化典章為其糟踐。虜入國二載,殺我百姓,凌我姐妹,剃發易服,毀我衣冠。我國數千年之禮儀人倫,詩書典則,掃蕩殆盡,所犯之罪,罄竹難書?!?/br> “此虜罪惡滔天,人人得而誅之。今銘率王師,破崇明,復鎮江,大軍直入金陵,勵志驅逐韃虜,復興漢室,慰我先靈。銘定早復江南,指日北征,驅除北虜復我舊疆,還我神州,慰吾皇在天之靈,下解百姓倒懸之急,天下有志之士,定同力一心,以匡漢室。太祖皇帝在天之靈視之,庇佑大明,敬告?!?/br> 趙銘朗聲讀完何成寫的祭,遂即大聲呼道“早復江南,指日北征!” 萬余將士立時高舉兵器,白帶飄飄,齊聲怒吼,“驅除北虜,復我舊疆,還我神州!” 周圍的百姓,熱淚盈眶,紛紛揮拳怒吼,“還我神州!” …… 南京清軍龜縮城內待援,使得清軍對江南的威懾力,降到了最低點。 趙銘趁機祭祀孝陵,明軍聲勢更盛,幾日間,便有大批士紳組織義軍,自帶兵器、錢糧,前來助戰,南京附近聚集人馬四五萬,與此同時,趙銘令夏完淳、何成,做檄傳書江南各地,沿江州縣紛紛響應。 江北六安,退守于此的江寧巡撫周國佐書北京,“??苴w鐵棒破崇明,據鎮江,截斷漕運,攻入江寧,祭祀孝陵,江南大震。今沿江之民,盡棄滿服,而戴巾,各城亂民,挾持縣令,欲開城迎寇者,不再少數。奴才請朝廷,速發真滿洲,星夜南下,穩定時局!” ??h令閻紹慶向松江府告急說,“海皆樂賊來,全城無一人守城,有秀才公然包,楊言迎賊!” 一時間,隨著明軍攻入外郭,祭拜孝陵的消息傳來,江南各地,再次鼎沸,天地會亦趁機煽動起事,攻擊縣衙,斬殺滿清官員。 數日之間,福山、句容、金壇、丹陽、太倉等地,紛紛打起義氣,反正擁明。 紫荊山,明軍大營蔓延,集結于此的人馬已經多達五萬余眾。 這讓李成棟信心暴漲,既然有這樣的實力,覺得是不是可以將南京城徹底打下來。 內城才是南京的精華,大批滿清官員都居住于城內,只有打下內城,李成棟才能放肆的搶劫一番。 這時,在明軍帥帳內,眾人聚集在一起商議時局,李成棟開口說道“城清軍不到兩萬,我們現在已經聚集了五萬余眾,并且還有義士不斷趕來南京。本帥看來,既然外郭破了,不如索性將內城也打下來?!?/br> 下面的將領,聞語都振奮起來,“大帥,您下令吧!” 趙銘并沒有反對,明軍在江南鬧得越大,多鐸才會越焦急,多鐸不回師,他一直鬧下去。 李成棟看向趙銘,興奮道“趙將軍,你可有意見?” 趙銘正要說話,王得順忽然挑帳進來,開口說道“將軍,天地會的弟兄送來消息,發現一直清軍,正星夜從浙江返回南京!” 李成棟等人聞語不禁一愣,驚呼道“難道是多鐸退軍呢?” “算腳程,多鐸應該剛收到我們攻入南京,祭拜孝陵的消息,不該那么快!”夏完淳沉思道。 趙銘看向王德順,“可知是哪一部人馬,有多少兵力?” 王德順道“是孔有德,有四萬余人!” 趙銘聞語皺眉,“估計是咱們兵臨南京時,洪承疇派出使者搬來的援軍。只有四萬人,說明多鐸并未撤軍,只是調了一支偏師回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