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人心思漢
直云霄的吶喊聲,在缺口處響起,趙銘丟了兩個炸包,將垮塌處兩側城的清兵炸翻,便直接縱馬,沿著斜坡沖了城頭。手機端 趙銘激動萬分,將狼牙棒高高舉起,厲聲大喊“弟兄們,跟我殺城頭,揚名立萬,在今朝!” 趙銘躍馬而,狼牙棒猛砸,身后王德順、李忠明領著太平營的士卒,發出一聲低吼,跟隨著趙銘沖了城頭。 這時趙銘連殺數人,忽然看見一黑袍碗帽的滿清大員,在眾多清軍的簇擁下,從馬道下城,頓時眉頭一挑,縱馬沖殺過去。 馬道是建于城臺內側的漫坡道,左右對稱,可供馬匹、車輛下,但一般時候,馬匹和車輛并不許城。 洪承疇和眾多清將的馬匹,都在馬道下,一行人正要去騎馬,洪承疇忽然聽見身后一陣sao亂,扭頭一看,頓時肝膽俱裂。 他只見一將,縱馬沖殺而來,而城墻狹窄,那將把手大棒舞得如潑風一般,清軍觸之即亡,無人能擋,正向他追來! “不好,是趙鐵棒!”眾多清將一聲驚呼,嚇得紛紛前涌,仿佛看見了什么猛獸。 洪承疇一聽是趙銘這個莽夫,駭得臉色煞白,腿抖肝顫的被人扶著馬,便在清軍的簇擁下伏馬而逃。 趙銘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從馬道沖下來,幾棒子將阻攔的清兵掃倒于地,目光銳利地盯著洪承疇,便是一聲怒吼,“前面帶碗帽的孫子,休走!” 趙銘并不知道是洪老賊,可洪承疇卻知道他趙棒槌的威名,哪里敢停留,狂揮馬鞭的逃走。 趙銘坐下戰馬,其貌不揚,渾身長著雜毛,不過卻是一匹千里馬。 這匹雜毛馬,劉良佐騎的時候,根本無法激發它的能力,趙銘騎了幾次,把這個畜生整舒坦了,他一夾馬腹,雜毛馬扭頭一聲長嘶,四蹄瞬間發力,馬蹄噠噠的便拉近了距離。 眾多清將見此魂飛魄散,這么跑下去,遲早被趙鐵棒追,從后一棒一個,砸落下馬。 高進庫一咬牙,勒住馬韁繩,急聲大喝,“護著堂先走!” 語畢,他便揚起大刀,與兩名騎兵怪叫著迎擊來。 高進庫是陜西宜川人,原是明副將,投清授江寧副將,金聲桓、李成棟反正之時,此人據守贛州,使得江西、廣東不能相連,致使第二次反清高潮失敗。 此人乃西北大漢,頗有勇力,一把六十多斤的大刀使得出神入化,他自持勇力,又見情勢危機,便大喝一聲,向趙銘殺來。 兩馬交錯,高進庫怒吼著大刀斜斬向趙銘,刀勢極為猛烈,刮起一陣勁風。 如果是別人,一定會先避開這猛烈的一刀,然后再伺機反擊,但趙銘是那個例外,直接一棒子對砸過來。 只聽‘當啷!’一聲刺耳巨響,高進庫只覺得兩膀一陣酸麻,大刀直接被砸得脫手飛出。 趙銘胯下雜毛馬稀溜溜一聲暴叫,前蹄高高揚起,趙銘一棒砸飛大刀,回身緊接著一棒橫掃,砸高進庫的后背,高進庫噴出一口鮮血,戰馬交錯而過的瞬間,被直接砸落下馬。 雜毛馬揚起的前蹄遂即落下,重重砸在高進庫身,咔嚓一聲響,肋骨斷裂,胸前塌陷,直接踩死了高進庫。 “洪老賊,休走!”趙銘緊接著,砸落兩騎,便是興奮的一聲大吼。 方才高進庫大呼一聲,被趙銘聽見,趙銘才知那黑袍碗帽者乃是洪承疇。 這老賊的危害極大,要不是大,滿清在關內根本站不住腳跟。 趙銘大喝一聲,要繼續追殺,放眼望去,卻已經不見了戴碗帽的身影。 “黑袍者,洪承疇!”王德順緊隨趙銘之后,聽見趙銘的話,他反應過來,方才看見老狗把帽子丟了! 趙銘聞語,掃視戰場,看見伏馬狂奔的洪承疇,頓時一夾馬腹,雜馬毛通靈一般,便直接向前追去。 正當快追時,前方殺來五百清軍騎兵,清將管校忠領著援兵趕來。 “堂快走!”管校忠一聲大喝,便令騎兵沖殺來。 管校忠知趙銘厲害,不與趙銘硬碰,與騎兵一起圍殺趙銘,仗著人多,將趙銘和王德順等人困住。 這時一員明將卻領著一百余騎,斜著沖殺進來,他奔馳張弓搭箭,一支狼牙箭嗖地射至,正管效忠臂膀,然后挺起馬槊,便將擋在身前的清騎戳落下馬,卻是李元胤殺來。 管效忠箭大駭,拔馬便走,趙銘遂即與李元胤殺散清兵,奮起直追,不過卻已經難尋洪承疇的身影。 洪承疇肝膽俱裂的一路狂奔,擔心明軍趁勢搶城,沒敢走東城諸多城門,而是奔馳到南城,從通濟門入城。 戰馬沖入城,洪承疇翻身下馬,兩腿顫抖,險些一屁股坐在地,幸虧士卒將他扶住。 洪承疇一直認為,松山之戰,是他最倉皇,最恥辱的時刻,以后不會再有這樣的事情,不想今日竟被殺得割須棄袍,險些被人一棒砸死。 多年老督師,居然被兩個后起之輩殺敗,成他人名聲,真是羞死人。 洪承疇驚魂未定,半響換過神來,立刻急聲說道,“快,派快馬,請豫王爺回援。再令外郭守軍,撤回內城,入城前先入甕城,嚴密排查,方可放入城內!” 趙銘一路沖殺,追殺敗兵至內城下,城頭箭雨齊射,落于馬前,才拔馬而還。 這時,趙銘打馬返回,來到城墻垮塌處,卻發現無數身影從屋宅,從各坊間,涌了出來。 當明軍破城,殺入內郭時,飽受清軍欺凌的南京外郭百姓,終于沸騰了。 數萬百姓,翻出家藏著的漢服,讀書人穿道服,頭裹四方巾,戴著紗,走出了街坊,淚流滿面的前來迎接大軍入城。 外郭城內,一時間歡聲如雷,但也哭聲震天,數以萬計的百姓涌過來,將明軍士卒圍著,哭訴著他們一年來遭受的苦難,拿出家里的食物,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使得李成棟這個殺人魔王都動容起來。 趙銘只見無數巾道服,臉動容,謂眾人道,“人心思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