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書迷正在閱讀:玄學大佬是女配[穿書]、我在逃生游戲做小白花、總裁的霸道專制:寵你上癮、重生女配不玩了、白月光嬌寵日常[重生]、你的胡子我的圍巾、隨身空間在六零年代、[娛樂圈]一顆石頭、反派大佬的心尖寵、不學鴛鴦老
老人的嘴唇卻猛地哆嗦了一下,他不喜反驚,警惕地看著江七,驚疑不定地道:“你……你是什么人?” 江七這才終于開口問道:“您認識曾經的東宮九牧監馬牧使王程嗎?” 老人猛然一驚,蒼老的面孔上閃過明顯的慌亂,他連連擺手,退開一步道:“我不認識,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你快走!快走!” 江七不走,反而進了一步,直視著老人驚慌失措的眼睛,道:“他是您的遠房表兄,當初薦您老入東宮做一份小差使,后來因東宮出了大變故,牧馬司上下數十人皆被罷黜發落,王程也意外落入護城河里溺死了?!?/br> 她越說,那老人越是驚恐,全身都發起抖來,而江七的聲音卻沒有什么情緒,道:“之后您立即離開了京師,舉家搬走,我說得沒錯吧?” 她說完,便從腰間拔出一把匕首來,放在那一錠銀子旁邊,匕首暗沉的鞘身在陽光下折射出冷冷的光來。 …… 夜幕四臨的時候,一匹高大的黑馬匆匆馳入了京師,經過長春門,穿過長街,一路到達了晉王府門前,身著深色勁裝的女子翻身下馬,門房忙上來替她接過馬鞭,江七徑自進了王府,找到了書齋。 姒幽此時正與趙羨在書齋里說話,見了江七,便放下筆來,問道:“查出來了么?” 江七點點頭,趙羨略微坐直了身子,道:“怎么樣?” 江七答道:“屬下找到了十三年前在東宮九牧監任職的人,他叫王勘,是九牧監馬牧使王程的遠房表弟,當初王程受太子趙叡與賢妃唆使,給壽王的馬喂食特殊的藥物,這才惹得壽王騎馬時,馬突然發瘋,使得壽王自馬背上摔下來?!?/br> “王程做下此事之后,一直提心吊膽,擔心自己被太子與賢妃滅口,便將事情悄悄告知了王勘,后來他果然死了,王勘膽子小,不敢將真相說出來,反而舉家搬離了京師?!?/br> 趙羨想了想,道:“除此之外,可還有物證?” 聞言,江七從袖中取出一樣東西來,道:“只有此物?!?/br> 趙羨接過來一看,卻是一個小小的瓷瓶,唯有一指來高,上面什么花紋也沒有,姒幽將瓷瓶拿過來,看了一會,然后揭開了。 趙羨立即阻止道:“阿幽,里面恐怕有毒?!?/br> 姒幽淡淡道:“不怕?!?/br> 她將瓷瓶湊到鼻尖輕輕嗅了嗅,眉頭微微皺起,趙羨見了,意識到了什么,道:“阿幽,怎么了?” 姒幽道:“沒有毒?!?/br> 這下子江七也愣了一下,道:“難道是他在騙我?” 她眼里閃過冰冷之色,立即道:“屬下再去一趟,必叫他說出實話來!” “且慢,”趙羨抬手阻止了她,道:“先不著急,我記得當初壽王出事時,父皇也是派了刑部與大理寺一同調查的,并未發現馬有中毒的跡象?!?/br> 聞言,姒幽若有所思道:“那這瓶子里究竟是什么?馬吃了之后為什么會發瘋?” “派人一查便知了,”趙羨將瓷瓶放在桌案上,意味深長道:“不管里面是什么,這都是物證?!?/br> …… 不知從何時起,宮中突然漸漸又起了流言,說的是當年的壽王落馬之事,是被有心人設計的,至于這有心人是誰,所有人都是一副心知肚明的模樣。 時隔多年,謠言再起,就如當年一般迅速傳遍了整個皇宮,十幾年前,靖光帝為流言所震怒,下令處死了許多宮人,不許再議論此事,然而時光荏苒,那些血腥氣早已都散去了,如今流言卷土重來,即便是嚴令也堵不住悠悠之口。 被壓在深處的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又被翻了出來,就宛如池底沉淀已久的泥沙再次被攪動了,來勢洶洶。 這些流言原本是宮人們私下議論的,不知怎么,最后傳到了坤寧宮里皇后的耳中,壽王墜馬的事情本就是她心中多年的隱痛,只是當年查了許久也沒有證據,然而如今又因為那些流言,皇后心底的傷口再次撕開了痂,令她痛苦難當。 因著是太子生母的緣故,賢妃本就壓了皇后一頭,盡管這么多年下來,她的性子較從前稍微有所收斂,但是中宮仍舊深受蕉梧宮所苦。 一看到賢妃,皇后便止不住會深想當年的事情,心中的厭惡與哀痛愈發深刻,最后索性不需要賢妃來坤寧宮請安了,免得相看兩厭。 坤寧宮閉門多日,唯有壽王趙瑢來請安時,才總算開了大門,一見到自己的兒子,皇后心中多日的憤懣與痛楚一并宣xiele出來,抱著他便是好一通哭,一個勁兒說母后無能,對不住你云云。 趙瑢只得溫聲安慰了她小半日,待皇后哭個夠了,才問明白了事由,皇后拿著手絹拭淚,趙瑢垂著眼聽她哭訴,末了才淡聲道:“這些宮人實在是沒有規矩,竟將這種事情胡亂議論,還傳到了您的耳中,該狠狠責罰才是?!?/br> 皇后淚眼婆娑,拉著他的手,道:“母后當年也疑心過,你父皇派人查了許久,一直未曾發現端倪,都說那馬是突然發了瘋,可母后心里這坎總是過不去,哪里就那么湊巧了?給太子喂養的馬,事先都是有人試騎的,他們騎都沒有問題,怎么偏我兒來騎就出了事?” 趙瑢拍了拍她的手,溫言寬慰道:“可當時父皇也派人仔細查了,那匹馬沒有中毒,或許就是兒臣時運不濟吧,叫母后傷心了,是兒臣不孝?!?/br> 聽了這話,皇后又止不住落淚,搖了搖頭,只是一味自責哭道:“是母后無能,否則必叫那些卑鄙賊人身首異處,才能為我兒報仇!” 趙瑢嘆了一口氣,又仔細安撫她許久,皇后哭得累了,便歇下了,趙瑢略一示意,立即有宮人過來將他推到外間,他抬了抬手,輪椅便停下來,他銳利的目光掃過問道:“是誰在傳那些話到母后耳中的?” 宮人們頓時齊齊跪下,一人道:“回壽王殿下的話,這些……這些都是外面的宮人嚼舌根子,坤寧宮里并無人議論,請殿下明察?!?/br> 趙瑢的目光掃過她們,表情喜怒不辯,道:“若沒有人學舌,母后又從何處聽來這些話的?” 眾人頓時深深埋著頭,大氣都不敢出一聲,趙瑢搖起輪椅,走了幾步,淡淡道:“無論外面怎么傳,但是在坤寧宮里絕不許議論此事,日后不要再叫本王聽到半點風聲,否則,自有辦法發落了你們?!?/br> 宮人們立即應答下來,直到趙瑢走后許久,她們才戰戰兢兢地從地上爬起來,額上竟然都見了汗,看了看彼此的臉色,皆是心有余悸。 一個年級較大的嬤嬤轉過身來,厲聲告誡她們道:“殿下方才的話都聽明白了?坤寧宮里不許再提此事,任是外面翻了天去,你們也當作什么都不知道,記住了嗎?” “是!” 第98章 第 98 章 第98章 一直到五月中旬, 流言的熱度才退卻了些,倒不是大家不愿意議論了,而是因為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出現了, 太后的千秋節到了。 整個皇宮上下都勞動起來, 忙得腳打后腦勺, 自然也就沒有那個閑工夫去嚼舌根子了,倒叫太子和賢妃等人松了好大一口氣, 畢竟他們確實是真的做了虧心事的, 風言風語盛行那些日子, 太子和賢妃可以說是提心吊膽,幸好,這一茬總算是壓下去了。 轉眼就到了太后的千秋節這一日,按照大齊朝制, 文武百官及命婦都需入宮行賀。 皇太后雖然并非當今天子的親母, 但是靖光帝從未有過絲毫怠慢,每年都是依制隆重舉辦, 著令親王及五品以上衙門遣官進箋者同在京文武百官,于文華殿行賀,三品以上的命婦朝太后于慈寧宮,年年都是如此,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