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書迷正在閱讀:你別咬我耳朵呀、八零年代活神仙、盛世霸寵:一惹撒旦誤終生、和前任他叔流落荒島后、天作不合、校霸的高嶺之花[穿書]、不敵她霸道撩人[電競]、偏執迷戀(病態掠奪)、影后的捉鬼日常、好好讓我疼
“以前的事情就不提了,反正你記住,娘既然都說了,干私活賺的錢交公中一半,你就不準給我拆臺!就算你不為我考慮,就不能不為兒子考慮嗎?” “家里也沒少他吃的……” 溫氏不想說話了,悶頭就睡下了。 她還不知道,朱母這次受的氣太大了,哪兒可能僅僅在安排活計上針對她?等到了第二天,她就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么了。 朱母“病”了。 說是前段時間秋收時累到了,渾身上下都不舒坦,又是頭疼又是胸悶,腰也酸背也疼,還吃不下東西。朱父不疑有他,就喚大郎去請赤腳大夫來家,卻被朱母喊住了,說她也沒那么嚴重,沒的多費錢,讓大兒媳過來陪她說說話就成了。 鄉下地頭,就算生了病也少有去看大夫的,診費加藥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與其花這冤枉錢,還不如下碗細面條再臥兩個蛋,啥病都沒了。 “大郎媳婦,辛苦你了,你就給我捏捏肩,我這把老骨頭喲?!?/br> “雖說灶屋的事情交給了老二家的,可我不知道咋的,就惦記你剛嫁過來那年燒的酸辣湯?!?/br> “老大家的……” 溫氏欲哭無淚。 說真的,當婆婆的要對付兒媳婦,哪怕是個繼婆婆,那也是手到擒來的。只是溫氏就不明白了,鬧事的又不止她一個,怎么就非要把所有的賬都算在她頭上?昨個兒下半晌明明是四個人都在場,她還僅僅是不想讓六郎繼續讀書,那四郎媳婦還惦記著分家呢,到底哪個更過分? 溫氏不知道的是,在朱母看來,是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只要別說出來,誰管你心里想啥?再說了,昨個兒要不是溫氏挑頭搞事,朱母完全可以當做什么都不知道,過日子嘛,本來就是難得糊涂。偏生,溫氏非要將一切都掰扯開了說,心底里藏著的那點兒小心思都擺到了明面上,那朱母還能怎么辦?不把禍頭子鎮壓了,往后的日子還能過? 就這樣,王香芹和二嫂、三嫂當起了鵪鶉,除了忙活婆婆分派給她們的活兒外,也開始琢磨能做什么賺點兒私房錢,哪怕要上交一半,那不是還剩下一半嗎?整個秀水村里,誰家跟她們婆婆似的,還允許當媳婦的私藏錢財? 王香芹早就打定了主意,她就想重cao舊業——養豬。 少生孩子多養豬,養豬致富,勤勞發家。 至于二嫂和三嫂暫時還未定下主意來,只是在心里有了個大致的想法。 二嫂的廚藝不錯,她以前還是當姑娘的時候,就常跟她娘一起幫忙給人家喜宴上掌勺。剛嫁到老朱家時,她也還去過幾趟,可這種掌勺并不能來錢,多半都是辦席剩下的飯菜叫她拿回家去吃??擅看味嘶貋淼牟硕际侨乙黄鸱值?,統共也就兩碗好菜,家里人多,一人一筷子下去就沒了。費老大的勁兒就為了吃一口?覺得劃不來的二嫂,只有推脫不了時才去幫忙,平常能歇就歇了。 三嫂的情況也差不多,她女紅不錯,平常的縫縫補補是看不大出來的,可她給六郎做的長衫,那是比鎮上裁縫做的都好??蛇@手藝很難來錢,畢竟鄉下地頭誰家也沒這閑錢請人幫忙做衣服,她又不可能去鎮上開裁縫鋪。思來想去,覺得大概可以做個荷包、繡個鞋墊啥的,賣給偶爾來村里的貨郎,多少也能賺點兒針線錢。 其實這年頭,幾乎人人都有一門不賴的手藝,可怎么把手藝變現卻是個難題。 對于怎么賺錢一事,王香芹是胸有成竹,二嫂、三嫂則是舉棋不定。 相較而言,大嫂溫氏那邊就不同了,她壓根就沒空想這些,朱母快把她給逼死了。偏生,男人跟女人看問題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在大郎看來,又沒打沒罵的,只是讓陪在病床前伺候著,算個啥呢? 因此,在溫氏又一次抱怨后,大郎納悶的問:“你總說娘故意針對你,可這沒來由的,她為啥要這么做呢?” “還不是因為我不想讓六郎繼續念書?四弟妹她還想分家呢,娘都沒說她!”溫氏越想越生氣,主要是這幾天她太累太累了,不單是身子骨疲憊,心更累。一個沒忍住,她說出了心里話,“我看就是后娘刻薄,她故意的!” 大郎扭頭看她,滿臉的不敢置信。 朱家的男丁多憨厚,可憨厚不代表傻,在后知后覺的了解到自己媳婦干了什么事兒后,大郎一把拽起她:“走,你跟我一起去給娘賠不是?!?/br> “啥?還要我去給她賠不是?”溫氏氣瘋了,她不想去,可大郎天生就是一把子好力氣,輕而易舉的就將她拖了出去,一直給拽到了正房門口。 敲開門說了來由,大郎就“噗通”一下給朱母跪了,還非要拉著溫氏一起跪倒在地,逼著她向朱母賠罪。 溫氏真的要被氣哭了,可她拗不過大郎,被逼著賠了不是后,一回屋就撲到被子上大哭起來。 后一步回屋的大郎嘆著氣道:“你光知道她是我后娘,咋不想想這其中的緣由呢?我親娘是生完三郎后沒的,那時我才五歲,二郎才兩歲多點兒,三郎剛出生。偏偏那時,咱們老朱家已經分家了,我奶倒是能幫襯一把,可日子總得自己過下去,家里沒個女人哪兒成呢?可誰能樂意嫁給一個鰥夫呢?還是三個兒子的鰥夫……” 世人常說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前頭的孩子日子難熬。 可細想想,后娘也不好當。假如前頭留下的是個閨女,那起碼養些年頭就能嫁出去了,可要是兒子呢?仨兒子呢?好好的黃花大閨女,一進門就給人當后娘,累死累活的把前頭生的兒子們養大,還要給他們攢錢娶媳婦,完了百年之后還不能跟自己男人合葬,圖什么呢? 溫氏還不服氣,這還能是圖啥?肯定是圖老朱家的日子過得紅火唄。 可她不知道的是,朱家當初可沒三十多畝地。最初,在朱母嫁過來的時候,家里只得五畝地,還有三個嗷嗷待哺的娃,要不是她將家里cao持得妥妥當當,讓朱父能夠一心一意的侍弄土地,又勤儉持家,慢慢的攢錢置辦土地,此時的老朱家將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我娘她不單是我娘,她還是我小姨。當初,我親娘丟下我們哥仨就這么走了,我爹那會兒才二十出頭,這么年輕咋可能不再娶一個呢?可要是娶了別人,先不說壓根就沒好人家的姑娘愿意嫁過來,就算真的有,我也怕??!” 大郎當時才五歲,五歲的孩子其實已經懂事了的,從他娘沒了,就有好事者不停的在他耳邊嘀咕著,說后娘不好,說后娘進門就會虐待他們兄弟三個,說后娘要是生了自己的孩子搞不好會把他哥仨轉手賣了。 那時候,家里一團亂,兩個弟弟又太小了,身為長子的大郎難免被大人忽略掉,誰也不知道當時的他有多害怕。 結果,進門的是他的親小姨。 他外祖父那邊也勸,說你爹這么年輕肯定會再娶的,娶了別人家的會刻薄你,反而小姨母來了好,又幫他回憶小姨母平日里待他如何如何,所有人齊上陣勸服了他。 大郎之所以那么快就接受了小姨母變成娘的事實,還是因為小姨母原本就很疼他。想著既然肯定會有后娘的,還不如是這個一貫待他好的小姨母。 朱母進門非常匆忙,主要也是因為朱家這邊有三個孩子亟待照顧。等她進門后,并未立刻跟朱父圓房,而是又等了一年。大家都覺得仁至義盡了,而包括大郎在內的三個孩子,也覺得姨母很好。其實也就是大郎知道那不是他親娘,二郎是一開始知道,過不了多久就給忘了,至于三郎更是完完全全將小姨母當成了親娘。 這個事情,村里人其實都知道的,只是時間久了也就沒人刻意提起來了。 在村人眼里,朱母這個后娘當得比親娘也不差了,最多也就是愛拿捏兒媳,可誰家的婆婆能允許兒媳們爬上來騎到自己頭上去?村里的惡婆婆多了去了,像朱母這樣的,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那六郎呢?憑啥讓六郎念書不叫你們去?說白了,還不是偏疼自己生的兒子?”哪怕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溫氏還是很不服氣。在她眼里,所有的一切緣由都可以歸咎于親生的和非親生的,卻完全沒想過,她娘家、幾個妯娌的娘家,全是清一色的偏疼幺兒。 “你咋知道她沒叫我們幾個去念書?從我到五郎,咱們都是念過書的?!贝罄煞磫柕?。 見溫氏瞪圓了眼睛看過來,大郎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繼續道:“我念書的時間最短,去了三天就說什么都不想去了。唉,讀書啊,太苦太苦了,我寧可每天早起去挑大糞,也不想再念書了。其他幾個也沒比我強多少,咱們老朱家的都不是讀書的料??!最后實在是沒辦法了,就抓了筷子,五長一短?!?/br> “六郎他倒霉啊,那天他哭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腫著眼泡去學堂了?!?/br> “我爹說了,家里總得有個人認識字,不然給人騙了都不知道咋騙的。六郎運氣不好啊,他老可憐了,咱們幾個當哥哥的最心疼的就是他了。你沒讀過書,不知道讀書多苦多累,唉!” 在知悉了全部的真相后,溫氏懵了,徹徹底底的懵了。 足足過了小半刻鐘,她才結結巴巴的說:“我、我想讓咱們兒子去念書,其實我也覺得念書有出息,就、就是……”就是不想吃虧,不想叫六郎一個人獨占便宜。 再看大郎,他兩眼瞪得有銅鈴那么大:“那可是咱們的親兒子??!” 大郎滿臉都是控訴,只差沒直接問,你的心咋就那么黑呢? 溫氏:…… 作者有話要說: 肥肥的一章=v= 第006章 那天夜里,溫氏整宿都在輾轉反側,幾乎徹夜未眠。 她思來想去都覺得自己沒問題,明明就是六郎占了大便宜,他一人的開銷就抵得過其他五兄弟,怎么反倒變成他可憐了呢?至于讀書辛苦啥的,這年頭干啥事兒不辛苦了?下地干活就輕松了?留在家里忙活屋里屋外那些事兒就輕松了? 平頭老百姓,尤其像他們這種地里刨食的,過日子別提有多難了。 所以,讀書到底哪里辛苦了?就待在屋子里,風吹不著雨打不著,比下地干活輕松太多了。 溫氏雖說沒念過書,可她娘家所在的村子里卻是有秀才開私塾的,她曾經路過好幾次,就看到里頭的小蘿卜頭們搖頭晃腦的跟著吆喝著啥,不然就提筆寫字,多容易呢。 說一千道一萬,讀不好書還不是因為六郎蠢? 自認為看透了一切的溫氏,心里盤算著回頭還是得想法子讓六郎別念了,換成她兒子去。就她這股子聰明勁兒,兒子鐵定比他六叔強多了,到時候還叫公中出錢,束脩、筆墨可貴著呢。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卻是六郎在今年的院試里再度一次失利。假如說,六郎考上了秀才,再想勸服他放棄學業就太難了。畢竟,鄉下地頭就算不稀罕童生,秀才還是很難得的??梢哉f,一旦六郎成了秀才公,她的如意算盤怕是要落空了。 就這樣,溫氏日日祈禱六郎榜上無名,也不知道是不是祈禱靈驗了,等半個月后,院試的結果出來了,六郎還真就沒考上。 這都第三次了。 聽到這個消息,朱父朱母面上雖有失望,不過還是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說白了,他們本來也沒抱太大的希望,朱母還吩咐大郎往鎮上去一趟,把剛打下來的秋糧送一些過去,再順便安慰一下院考失利的六郎。 溫氏聽到了朱母給大郎派的活計,她收拾收拾,也想跟著一起去,不想還沒出院門就被攔了下來。 話說回來,自打上回大郎強拽著溫氏去跟朱母道歉賠罪后,朱母的“病”就奇跡般的好了??杉幢愣既?,想要折騰兒媳婦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朱母眼珠子一轉悠,隨便扯了些活計,就把溫氏使喚得滴溜溜打轉。別說去鎮上了,那是連歇口氣的機會都尋不到。 看到了大嫂的慘狀,二嫂縮頭縮腦的拎著菜籃往地里頭去了,三嫂緊趕慢趕的給公婆做正月里要穿的新棉鞋。她倆當日受到的驚嚇著實不小,這都半個月光景了,每次只要朱母的嗓門略大一些,就瞬間慫成了鵪鶉。 跟嫂子們比起來,王香芹倒是個膽兒大的。反正該干啥就干啥,也沒刻意避諱著誰,可因為她確實忙得很,朱母也沒找她麻煩,只一心一意的折騰溫氏。 一句話,朱母算是把殺雞儆猴做到了極致。 “猴兒們”到底有沒有得到刻骨銘心的教訓,就目前看來還沒準兒,不過“雞”已經被嚇傻了。 不過,就算家里的氣氛略顯壓抑,媳婦們還是在絞盡腦汁的想轍兒,琢磨干什么私活最來錢??沙巳┲?,其他人就算拿定了主意,可還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成本。 三嫂是打算做幾個荷包、繡幾雙鞋墊,賣給偶爾來鄉下的貨郎。就算貨郎不來也無妨的,除了秋收那段時日外,每隔初一十五,鄉下都會有集市,可以擺攤賣掉,再不濟也能特地跑一趟鎮上。盡管想也知道利潤不多,可也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幾塊碎布頭、各種色兒的繡線,齊活了。 可其他人呢? 大嫂和二嫂還沒完全定下來,王香芹倒是已經決定重cao舊業了,她就想養豬。結合新人任務,就是一開始打算先養五頭小豬崽,之后再慢慢的增加,擴大養殖規模。 這個想法要是擱在她上輩子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即便她沒繼承父母的養殖場,買五頭小豬崽的錢她還是有的。就算沒有,隨便打份零工,要湊夠本錢也很容易??蓜e忘了,如今她身在古代,這年頭本就沒幾個適合女人做的活計,鄉下地頭就更少了。除了幫著下地干活,養些雞鴨豬羊外,大概也就只剩下穩婆和媒婆這兩個行當,偏這兩樣她都不合適。 王香芹犯了愁,忽的意識到就算解決了私產的問題,她也沒處湊本錢。 她娘家的條件比朱家差上許多,當初鎮上富戶來她娘家下聘禮時,倒是給了幾樣銀首飾,還有幾個銀錁子,當然還有其他的茶果子等等。就銀子來說,加在一起二十兩總是該有的??赐跫业锒↑c兒都沒昧下,又貼補了些料子棉花,請村里的五福老人幫著做了兩床棉被,連帶聘禮一道兒陪嫁了過去。 自然,在姐妹易嫁的事情發生后,那些東西全歸了meimei王香椿。 父母那頭沒的銀錢,再說就算有好了,她一個已出嫁的閨女也不好回頭跟父母借。假如真的是性命攸關的緊要事,豁出去臉面也就借了,偏是為了自己掙錢的私事,還是對農家而言很大的一筆錢,似乎也就只能向…… 尋到了冤大頭,王香芹找機會讓四郎幫她合算成本:“四郎,你幫我算算,我要養豬的話……” “啥?你要養豬?”四郎驚了,“捉豬崽可不便宜,再說娘年后肯定也要養的?!?/br> 老朱家原先就有豬圈,養著兩頭肥豬呢,朱母早先就提醒過王香芹的,叫她好好照看著,勤打掃豬圈,年前這兩頭豬就該出欄了??删退隳昵百u了豬,年后朱母肯定還會再養的,因為年年如此,推測起來并不難。 四郎想了想,建議道:“不如你養幾只雞仔?雞仔便宜,拿雞蛋就能換,一般是五換一,養起來也省事兒,不像養豬又是打豬草又是煮豬食的?!?/br> 王香芹承認養雞比養豬容易多了,可她有養殖系統??! 養殖系統會在新人任務階段,就會讓宿主對未來的職業方向做出選擇。簡而言之,一旦選定了某種家禽或者家畜,將來是不可以再做修改的。當然,比如說王香芹上輩子選擇了養豬,她在養豬這一方面就是專精了,但系統并不禁止她再養其他家禽家畜,只是無法接受任務,也無法享受到任何系統給予的福利。 除了系統的緣故外,還有一點很麻煩。 撇開系統不提,王香芹只道:“年后娘會養豬,難道就不養雞了?豬我分得清楚,雞呢?再說了,要是養豬我可以上山打豬草去,只要把家里的活兒干完了,娘不會說的??梢丘B雞,單院子里的蟲兒肯定不夠吃,回頭拿粟米喂了,這個又怎么算?” 養雞看似輕松,實則麻煩事兒可不算少。 王香芹懶得一一掰扯,她只央四郎幫她合算下成本:“我想買一塊地蓋豬圈……” 四郎再度驚了:“家里有豬圈,你還打算專門買塊地來蓋豬圈?” “家里的豬圈是爹娘的,再說屋后頭那豬圈小得很,再多擠一頭豬倒是勉強可以,多了根本擠不下?!?/br> “捉一只豬崽還不夠?” “我打算捉五只,肯定擠不下的,這地省不得。左右我又不要那上好的耕地,就挨著咱們這屋子,往左近買一塊地唄,應該不會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