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書迷正在閱讀:你別咬我耳朵呀、八零年代活神仙、盛世霸寵:一惹撒旦誤終生、和前任他叔流落荒島后、天作不合、校霸的高嶺之花[穿書]、不敵她霸道撩人[電競]、偏執迷戀(病態掠奪)、影后的捉鬼日常、好好讓我疼
可老朱家那頭也不知道是咋想的,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供出個讀書人來。早先,朱六郎還小的時候,是去鄰村跟著老秀才念的書,每月送點米糧蔬菜,逢年過節再拎一籃蛋、提塊rou啥的去,其實也不費多少錢??勺源騼赡昵?,朱六郎考上了童生后,就被送去了鎮上念學塾。 去鎮上念書,開銷可大了。不單按月要交束脩,三節兩壽的禮物也少不得。再說鎮上離村里到底還是有段距離的,偶爾買個東西當然是早去晚歸的,可要念書的話,每日往返也太折騰人了。朱六郎是住在學塾里的,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錢。 村人們說的這些個事兒,王香芹其實都是知曉的。 早在今年開春那會兒,兩家開始說親時,王家這邊就仔仔細細的打聽過了。最初,王家還有些猶豫,這嫁閨女,最擔心的就是碰上偏心眼兒的婆婆,要是偏的自己這房倒沒啥,一旦偏向別個兄弟,往后的日子想也知道是啥滋味??赏跸愦坏膽叙捠浅隽嗣?,蒙蒙外村人倒也罷了,在本村誰還不知道誰呢?偏王家父母又舍不得將小閨女也遠遠的嫁了,想著老朱家別的都尚可,就索性一咬牙,答應了這樁親事。 答應是答應了,就是沒忍住在背后多嘀咕了兩句,因為不好當著王香椿的面說她未來婆家的壞話,這些話倒是都入了王香芹的耳朵。 那時,誰又能想到,最終嫁到了老朱家的,竟然會是王香芹呢? 對于王香芹來說,這樣也不壞,起碼沒叫她兩眼一抹黑的嫁人。 王香芹理解村人包括她娘的擔心,其實那些人也不是看不起讀書人,而是覺得朱六郎不是塊讀書的料。道理也簡單,就朱家那哥幾個,一個兩個的都是光有一把子傻力氣的。要是下地干活,有力氣當然是好事,可在讀書上,力氣可幫不上什么忙。 朱六郎看著是不如他幾個哥哥那么大塊頭,可也比一般的讀書人壯碩多了。而且他確實也不聰明,跟著鄰村的老秀才念了十幾年的書,才勉勉強強的通過了縣試和府試,成了村人口中的童生。 其實,所謂的童生,與其說是功名,不如說是個資格。讀書人只有通過了童生試后,才擁有參加院試的資格,也就是俗稱的考秀才。 朱六郎是兩年前考上的童生,同年考秀才落榜后,就進了鎮上的學塾,可惜次年還是落了榜。再就是要看今年的了,具體開考的時間王香芹也不太清楚,主要是原主并不關注朱家的事情,可依稀仿佛記得去年好像是初冬剛換上襖子的時候,得知朱六郎沒考上。 王香芹邊走邊琢磨事兒,結果半路上碰著了剛從河邊回來的大嫂。 大嫂端了個大木盆,明顯是剛洗完衣裳。她也聽到了村人的議論聲,癟了癟嘴,走到了王香芹身旁,同她并排走在村道上,壓低聲音道:“每年到了快考試的時候,就總有碎嘴婆子拿六郎說嘴?!?/br> “快考試了?”王香芹問。 “可不是?每年都是秋后以后考,不是這月底就是下月初,反正就這幾天了?!贝笊┱f著就嘆了一口氣,“不是我不盼著六弟好,實在是這事兒啥時候才算個頭呢?一年兩年的考不中,人家都說留底不是讀書的料,只娘她不信邪,非逼著六弟上進?!?/br> 大嫂本以為王香芹會附和兩句,結果王香芹壓根就沒往心里去。 學渣怎么了?王香芹自個兒上輩子也是學渣,可就算書念得不好,那朱六郎今年還不滿十五歲呢,他不讀書又能干什么呢?左右家里又不缺勞動力,多念兩年也不是什么壞事。 可憐大嫂,原是想找個同盟軍的,還認真的盯著王香芹的臉色猛瞧,只等她一變臉,或者稍稍漏點兒不滿的意思,她就可以接著往下說了。偏王香芹是丁點兒反應全無,就哦了一聲,背著豬草繼續往前走。 一時間,大嫂完全沒弄明白這個新進門的弟媳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裳劭吹骄涂斓郊伊?,她只能將滿腹的話咽回了肚子里,想著下回再找機會說。 大嫂進了家門,王香芹略后一步也跟了進去。 這時,二嫂已經做好了飯菜,只等著全家人都到齊了,好端上桌。 還真別說,王香芹挺佩服二嫂的,那手廚藝在村里絕對是最棒的,哪怕用的都是一些平常至極的食材,經了她的手做出來,保準噴香撲鼻,美味極了。甚至她覺得,就連最簡單的熬粥,二嫂熬的也比她上輩子用電飯煲煮出來的要好喝太多了。 其實,老朱家這日子過得已經不錯了。在穿越之前,王香芹還以為古代人都是兩餐制的,后來才知道,窮苦人家是這樣的,就連喝碗粥都是沒幾粒米,清得能映出人影來的那種。不過,秀水村這邊的條件還是很不錯的,土地豐饒物產豐富,早些時候農忙那會兒,都是多半都是撈干飯,不然也有餅子和饅頭配粥喝。也就農閑了才改成喝白粥或者紅薯稀飯,但不管怎么說,都能吃飽。 沒一會兒,外出的朱家人就都到齊了。 午飯是紅薯稀飯,用的紅薯是自家地里出產的,口感綿軟,甜津津的,不論是烤著吃還是煮飯吃,都是好滋味。二嫂還拍了根黃瓜,嘗著脆生生的,還有拌了個胡蘿卜絲,俱是自家產的,百分百的綠色安全食品。 吃罷午飯后,王香芹主動幫著二嫂收拾了起來,等收拾完灶間,略歇會兒后,她就去煮豬食了。王香芹的廚藝相當得一般,當然煮豬食只需要煮熟即可,跟廚藝沒什么太大關系。唯一的問題就是,她不會用土灶。 好在二嫂念著剛才王香芹幫她一起洗了碗筷,過來幫忙生了火,同時還在心里嘀咕,不都說王家是jiejie勤快,屋前屋后的事情一把抓,怎么連最簡單的生火都不熟練呢?轉念一想,王家那小閨女就算再憊懶,也不可能什么活兒都不干的,灶屋的活兒又不累人,干活的同時還能多嘗口吃的,該是被那小閨女搶了這好伙計,讓王香芹干別的去了吧? 自認為找到真相的二嫂同情的看了王香芹一眼,又及時想到人家還被親meimei搶走了那么好的親事,當下愈發的憐憫起來了。 王香芹還在擔心萬一二嫂問起她為什么不會生火時,該怎么蒙混過關。結果就看到二嫂看向她的眼神里,滿滿都是心疼,頓時懵了。 “四弟妹啊,你也不用到處尋活兒做。咱們婆婆還是很講道理的,基本上你把她交代給你的活兒都做完了,就可以忙自己的事情去了。這不眼看要入冬了,過冬的衣裳準備好了嗎?外頭的衣裳你可以去找三弟妹幫忙,她手藝很好的,可這里頭的衣裳還不得你自個兒做?等下喂完豬,你就忙你的去吧?!?/br> 二嫂好心的提點這個可憐的弟媳婦,她之所以那么說,是因為王香芹嫁過來的時候,根本就沒什么陪嫁。 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王家爹娘因為心里有愧,還是塞了不少錢給她的??梢律褏s是真的沒有,怪只怪她meimei做的絕,在出嫁前愣是什么都沒準備,從這點上來看,只怕是蓄謀已久的。偏王香芹自己也忙,忙著繡嫁妝呢,她爹娘則整日里下地干活,就這樣完美的錯過了發現真相的機會。 盡管王香芹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二嫂突然可憐起自己了,不過她知道二嫂是好意,忙道了謝,等煮完豬食,晾了會兒后,她將豬食倒進了槽子里,又略打掃了一番后,洗干凈了手回屋去了。 其實,比起做衣裳,王香芹最頭疼的還是系統的事兒。上輩子,她是跟父母一起出了車禍,大難不死,還在蘇醒后得到了養殖系統。本來,她是打算賣掉養殖場的,一方面是怕睹物思人,另一方面也是擔心自己沒辦法管理好偌大的一個養殖場。偏那時得到了系統,她索性心一橫,給自己也給這個有著太多太多美好回憶的地方一個機會。 可這里頭有一個問題,系統給予的新手任務是至少養五只基礎家禽或家畜。 所謂的基礎家禽或家畜,指的是雞鴨鵝、豬牛羊這些。上輩子的她在得到系統之前,就已經合法繼承了父母的養殖場,再說就算沒有養殖場,買五只雞也很容易??涩F如今…… 在這個家產公有制的年代里,她要怎樣才能開啟新手任務呢? 作者有話要說: 新書求收藏,么么噠=3= 第003章 王香芹嫁到老朱家才幾天光景,不過她已經感覺出來了,朱家的門風不錯。 男丁們一個比一個勤快能干,將地里的莊稼伺候得妥妥當當的,哪怕已經農閑了,也又種了一茬蔬菜,再不就是上山砍柴、下河摸魚,一刻不得閑。 婆婆雖然喜歡拿主意,可這也沒錯,一家家里總該有個主事的人。況且她打眼看著,大嫂也不過才二十出頭,婆婆如今還不滿四十歲呢,她不當家誰當這個家? 妯娌們興許私底下還是有各自的小算盤,可明面上還是一團和氣的。想也是,親姐妹都能狠下心來算計,妯娌之間客客氣氣的也就可以了。 可就算朱家的總體氛圍還算不錯,卻也不代表王香芹這個剛進門的兒媳婦可以置辦私產。 像方才二嫂說的,只要將婆婆分派下來的活兒做完了,接下來干啥都成??蛇@里指的是自己屋里的活計,類似于縫縫補補之類的,婆婆當然不會管,但肯定不能干私活。 坐在屋里的床沿上,王香芹不由的犯了難。 古代跟現代不同,這年頭講究的是“父母在,不分家”。當然,朱家其實已經分過一次家了,是多年前由老太太提出來的,原因是兒子們都成了家生了娃,家里人太多太多了,一個屋檐下根本就住不開,索性分了家,各過各的。 這年頭的律法就是這么不公平,很多事情都是當兒女的做不得,但當父母的卻完全使得。 問題來了,就算朱母將來也會像老太太那樣提前分家,那起碼也得等最小的六郎成家以后。偏如今,連五郎都還沒說親呢,六郎更是一團孩子氣,最起碼三五年之內,絕無分家的可能。 可如此一來,她的新手任務怎么辦?要知道,所有的主線、支線任務都是建立在新手任務完成的前提下的。 新手任務很簡單,雞鴨鵝豬牛羊,任擇其一,名下有五只就算完成。 當然,新手任務也不是隨便做做的,選擇哪一種家禽或家畜,就相當于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過現在說這個還太早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名正言順的擁有私產。 想破了頭,王香芹也沒想出個好法子來。無奈之下,她只好拿了繡筐子去尋二嫂說話找靈感。 不幸中的大幸,她會點兒針線活。這個會,指的是她會釘個紐扣、縫個袖套之類的,高難度的肯定就不行了。原主倒是精通一切女兒家該學的活計,可記憶里有跟動手做之間的差距太大了,興許多練練她的熟練度也能上去,但這肯定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成功的。因此,她很有自知之明的拿了裁剪好的襪子來縫,就兩塊布片按著邊沿縫到一起,就算針腳丑了點兒,但穿腳上別人也看不到。 這會兒,三個嫂子其實都在家,大嫂和三嫂已經把今個兒的活計都做完了,二嫂還得準備晚飯,不過晚飯一貫吃得很簡單,等天色暗了再忙活也來得及。因此,等王香芹走出房門時,三個嫂子都坐在堂屋門口,邊做活邊閑聊。 秋收已過,這天涼起來可就快了,也確實是時候準備做冬衣了。 王香芹走過去一看,發現大嫂和二嫂做的明顯是小孩兒的衣裳,也不是做新衣裳,而是將舊的拆掉,再補一截新的。這也正常,鄉下地頭過日子都磕絆,能吃飽喝足就算不錯了,哪兒能年年做新衣?尤其小孩兒個頭竄得快,或是干脆做大點兒穿個幾年,或是嫌小了再補一截,都是常有的事兒。 大嫂和二嫂嫁進門有些年頭了,她倆各有一個兒子,如今也有五六歲了。鄉下習慣糙養娃,別說五六歲的男孩兒了,就連兩歲多的,只要能自個兒走路了,就能整日里跑得無影無蹤的。王香芹進門時日尚短,仔細想想除了飯桌上見到人外,旁的時候還真沒瞧見過。 再一看,另一旁的三嫂手里做的卻是一件長衫。 略一思量,她就明白了。 經常下地的莊稼人穿的都是短褂,長衫只有讀書人才會穿,聯想到朱家就一個讀書人,這長衫必是給六郎準備的。 見王香芹過來,二嫂熱情的招呼了她,讓她去搬條板凳一塊兒坐下來曬太陽做活兒。等王香芹過來了,二嫂還伸長脖子瞅了一眼她的籮筐,看到那針腳一點兒都不細密也不齊整的襪子后,面上的神情明顯一滯。 好在二嫂也沒說什么,尷尬的笑了一聲繼續低頭改娃兒的衣裳。 王香芹也挺尷尬的,可她有什么法子呢?擱在現代,她完全稱得上心靈手巧了,不單會釘紐扣做袖套,她還能織毛衣勾圍巾。十字繡最流行的那幾年,她還繡了好大一幅雙豬圖,裱起來掛在了自己臥室里??勺屗兪止たp制衣服…… 這不是存心為難人嗎? 正想找個話題岔過去,王香芹就聽大嫂先開了口:“六郎過幾天該回家了吧?農忙都沒回來,就四弟妹嫁過來那天匆匆回來了一趟,我前頭還聽娘念叨他呢?!?/br> “他不是要考試嗎?橫豎地里的活兒又不愁沒人干,回來做啥?”二嫂順口接道,“娘念叨六郎了?是盼著他今年考上秀才嗎?我咋聽娘成天念叨五郎呢?” “念叨五郎干啥?”三嫂也接了一句。 “說親唄。你看四郎娶了媳婦,六郎年紀還小又不著急,娘能折騰的可不就只剩下五郎了?都十六了,今年說親明年娶妻,挺好挺好的?!倍┳焐险f著話,手里的動作也不停,又是拆袖子又是補塊布。她這頭一個袖子都縫好了,王香芹那頭襪子才縫了一小邊。 大嫂眼看話題越來越扯開去了,暗地里埋怨倆弟妹沒眼力勁兒,她忙著拉人入伙呢,偏那倆就知道拆臺。當下,她又艱難的將話題硬扯回來:“五郎是到了說親的年紀,六郎也不能再耽擱了,頂好他今年就考上秀才,正好冬日里方便娘幫著相看媳婦?!?/br> “六郎要到冬至才滿十五……哦哦,也對,趕早不趕晚嘛!”二嫂后知后覺的意識到了大嫂的意思,趕緊順著大嫂的話接下去,“要是能考上秀才就好了,怕只怕今年又瞎忙活一場?!?/br> 一旁的三嫂雖沒言語,可看她的神情,明顯也是贊同這話的。 王香芹聽到這里,差不多明白嫂子們的意思了,看來她們都不贊成六郎繼續進學。問題是,這事兒又不是她能做主的,先不說六郎的開銷是公婆出的,就她一個剛進門才三天的新媳婦,哪里有底氣插手家里的大事兒? 這么想著,王香芹索性繼續吭哧吭哧的縫她的襪子。 之后,嫂子們又聊上了,王香芹選擇性的搭腔。就這樣,有一兩次還因為搭話分心,扎到了手指。好在,最終她還是縫完了,松了口氣起身往自己那屋去了。 她是松了口氣,嫂子們則干脆就是長嘆了一口氣。 大嫂見她進了屋,忍不住壓低聲音抱怨道:“你還說她跟咱們不一樣,她在娘那頭說話一準好使。結果呢?你自己看看?!?/br> “是不一樣??!親兒媳呢,說話肯定比咱們好使??晌夷闹浪龎焊筒唤硬缒??”二嫂也是一肚子的怨氣,末了還疑惑道,“你說她在家里是不是不干活???可我看她上午打了那么一大筐的豬草,喂豬的時候也挺利索的,還不嫌臟的把豬圈打掃了個干凈?!?/br> “在家干的都是粗活唄!王家比咱們家窮多了,怕是好幾年才做一身新衣。不會做衣裳有啥好奇怪的?說正事!”大嫂想也不想就給駁了回去,事實上她對王香芹的事情半點兒都不好奇,只一門心思的盤算著怎么勸婆婆放棄讓六郎進學。 二嫂停了手里的活兒,無奈的看向大嫂:“你以為我不想勸娘?我勸過了,還挨了好幾次罵。早就跟你說了,這事兒只能讓四弟妹去,她才是娘的親兒媳,親的!” …… 進了屋的王香芹多留了個心眼,貼著房門聽外頭的動靜。大嫂的說話聲兒其實挺輕的,像是刻意壓低了聲音,聽不真切。好在二嫂那聲兒還是蠻明顯的,叫她聽了個七七八八。 一開始,她還沒反應過來,等仔細的搜索了腦海里的記憶后,這才恍然大悟。 老朱家的情況其實是有點兒復雜的,用后世的話來說,就是再婚家庭。說白了,朱母就不是朱父的原配妻子,而是續弦再娶的。 這事兒在村子里不算什么秘密,年長些的人都知道。王香芹也是從她娘那頭聽說的,還不是專門對她說的,而是當初勸她meimei的話。大概就是,朱家二房雖然有六個兒子,可只有后頭那仨是朱母生的,朱四郎看似在兄弟里頭排行第四,實際上卻是朱母的長子。 哪怕這些年來,朱母明著是一碗水端平的,可那朱四郎是她親生的,比不得六郎,總比得過前頭仨哥哥吧? 王香芹她娘是過來人了,別看她現在沒了公婆,早年間也是吃了不少苦頭的。她太清楚女人家嫁人不單是嫁給了一個人,更是嫁給了整個家,要是能得了婆婆的偏疼,那日子能好過很多的。 再就是,原本要嫁到老朱家的人是王香椿,生了這么個憊懶貨,她娘在給她挑婆家的時候,那是仔仔細細的挑了又挑。絕對不能選人丁稀少的人家,不然家里家外所有的事兒全要自己一肩扛了,總不能指望婆婆幫你做事吧?可人丁興旺的,妯娌肯定多,這是非也就跟著來了。所以,最好的是能嫁給兄弟多但本人受寵的男人,這樣嫁過去后有婆婆偏疼著,哪怕偷懶不干活,妯娌也不敢多言。 這么精挑細選下來,老朱家就成了唯一的人選。就算朱四郎不是最受寵的那個,可前頭有仨嫂子扛著事兒,小閨女嫁過去日子也不會難過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王家阿娘替不省心的小閨女把方方面面都想周全了,卻架不住小閨女上趕著非要作死。 鎮上那戶人家是獨一個兒子,據說還是好幾代單傳了。假如嫁過去的是大閨女,王家阿娘才不擔心,大閨女相貌好人勤快,嘴甜會說話,關鍵脾氣好極了,最得長輩們的歡心,況且還是人家少爺自個兒相中的。到時候,有相公護著,再費點兒心思哄好了婆婆,日子不愁過不下去。 反觀小閨女,脾氣差,做不來討好婆婆的事兒,甚至她還不是人家中意要娶回家的。就算耍了手段進了門,這日子真能過順了?還不如嫁到村里,起碼離娘家近,真有個什么事兒娘家父兄還能搭把手。 作者有話要說: 委屈巴巴的看著你們,求、求個收藏好不好嘛~~ 第00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