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節
太皇太后不理會低頭摸鼻子的皇帝孫兒,繼續說道:“皇祖母倒是覺得,太子的擔憂也有道理?!?/br> 輕輕的瞅了一眼,聽到她這句話,猛地抬頭,一臉的不認同的皇帝孫兒,老人家慈愛的笑了笑。 她知道皇帝疼愛太子,想給他一個最好的婚禮,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卻是想把他自己當年和仁孝大婚時候的憋屈無奈,都在太子的這次大婚之禮中彌補回來。 “皇帝別著急,我們琢磨琢磨,看看有沒有什么法子,可以讓太子的大婚之禮,既有我們希望的隆重氣派,還可以不引起民間跟風,導致造成不良的影響?!?/br> 康熙皇帝一愣,隨之一拍腦門,他真的是被他那個臭小子給氣糊涂了。大清儲君的大婚之禮,氣派不氣派,風光不風光,看的又不是納采禮和聘禮的多寡。 皇家想要隆重風光,多的是民間老百姓學不來,或者是簡單的仿照著,學來了一星半點,也無須花費太多的法子。 “皇祖母,孫兒有注意了。孫兒這就給禮部吩咐下去,讓他們重新起草一份章程?!?/br> “恩,皇帝有主意就好,正好回乾清宮看看。估摸著,太子擔心皇帝,現在又回去乾清宮了?!?/br> 想到兒子可能在乾清宮一邊批復折子一邊等他,康熙皇帝按奈不住的心急,和太皇太后告退后,大步的朝乾清宮走來。 這個時候,胤礽已經速度極快的批完了一摞折子。 在他發現自家皇阿瑪,又是糾結又是愧疚又是不好意思道歉的,一臉尷尬的站在他的桌子面前的時候,不由的在心里微笑著,輕輕的搖了搖頭。面色自然的從桌子后面走出來,先規規矩矩的躬身行禮。 “皇阿瑪無需如此,剛剛是兒臣的錯。兒臣沒有體諒你的心意,說話又太過直接?!?/br> “納采禮改為馬匹和馬鞍,馬鞭八套也可以。馬匹和馬鞭,不是漢家的納采禮規格,影響不大。是兒臣擔憂太過?!?/br> 康熙皇帝聽到兒子主動道歉才反應過來,不由的又氣又羞惱,滿心復雜。兒子這個靈敏銳利的直覺,直接穿透到人心的最底處,有時候真的讓他這個皇阿瑪很沒面子吆。 還好兒子也就是在他的面前表現的這么明顯不遮掩。平時對其他人的小心思都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完全不搭理不關注的態度。 如果大清的官員們知道了,自己在他們可親可愛,耿直無私的太子殿下面前,一點兒秘密隱私的情緒也守不住的話,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 輕輕的拍了拍兒子的小肩膀,對于自己在太子面前的“面子”問題,有點兒自暴自棄的康熙皇帝,開口回道:“必須是九套?!?/br> “聘禮方面就按照你要求的刪減,黃金一萬五千兩,白銀也是五千兩。但是納采禮的馬匹鞍具數量卻是不能更改的。當然,錦緞布匹之類,你可以隨意刪減一些可以,這個沒關系?!?/br> 禮部官員顧忌他這個皇帝的想法,害怕犯了他的“忌諱”,明知道他要大辦特辦,也不敢寫九套,只寫八套。 可是康熙皇帝要的就是九套。他需要告訴天下人,尤其是警告一番,隨著其他的阿哥們逐漸長大成人,有些搖擺起來,開始動小心思,想要從龍之功的滿洲大臣們。 他,康熙皇帝,對于太子的滿意,寵愛,和信重,此生永遠都不會變。太子的這個位置,在他的有生之年,除了胤礽,誰也不要亂動心思。在他百年后,繼承皇位的也只會是太子,誰都不能亂伸手! 胤礽眨了一下眼睛,看了看突然一臉堅決的康熙皇帝,不明白這其中都有什么道道。不過,九套就九套吧,皇阿瑪開心就好。 第101章 飛機 當然, 胤礽也在心里暗暗的琢磨著,自家皇阿瑪堅持“九”這個數字, 好像有哪兒怪怪的。 其實康熙皇帝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 他當年和仁孝大婚的時候,是十套馬匹馬鞭馬鞍, 現在他們唯一的兒子大婚了,減去一套,當然就是九套。 九嘛,多好的數字,有好聽又吉利又大氣,盡顯皇家尊貴威嚴,誰都不敢指著滿國庫滿私庫的銀子, 嫌棄皇家給他們最疼愛的太子殿下精心準備的納采禮小氣寒酸。 可是剛剛在回乾清宮的路上,康熙皇帝在琢磨著兒子在聘禮單子中,改的一萬五千兩黃金和五千兩白銀的時候, 又生出了一個更好的主意。 華夏兩千年來,都把皇帝, 又尊稱為九五之尊。老百姓都知道, 九五之尊, 指的就是帝位,帝王的尊位。 《易·乾》:“九五,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br> 《周易》中的說法是,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征天, 因此乾卦,也就代表了帝王的卦象。 又因為乾卦是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從下向上數的第五爻,是五,而九代表此爻為陽爻,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因此乾卦中的第五爻又被稱為九五卦。 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九五也就成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理所當然的就成為標準的帝王之相。 華夏的讀書人都認為,九在陽數中最大,有最尊貴之意,而五在陽數中處于居中的位置,有調和之意。這兩個數字組合在一起,既尊貴又調和,無比吉祥,實在是帝王最恰當的象征。 在一些民間話本傳說里面,講到華夏的龍脈就是有十四條神龍組成的。 這十四條神龍,分別對應的是九條地龍,昆侖山峨眉山等九大山川;五條水龍,長江黃河等五條江河。其中,山為“陽”,水為“陰”,有天地人倫,陰陽調和之意。 還有一種說法兒,認為天是世間最尊貴的,當屬十全十美。帝王僅次于天,是天之子,所以叫九五之尊。 總之,康熙皇帝就是要向世人表明他這個皇帝的態度,他的太子,當得起“九五之數”,未來的帝王之尊。 發現兒子又有了糾結疑惑的苗頭,一副想說什么,卻還沒反應過來的樣子,生怕兒子又“瞎琢磨”出來一推的大道理來反對他,康熙皇帝趕緊出聲打斷兒子的思考,“皇阿瑪已經吩咐禮部,按照你的意思,重新做個章程出來?!?/br> “也派人給倭黑傳了話,讓他把阿茹娜的嫁妝單子再做一些調整。這事兒就這么定了,你就放心的等著當新郎官就是?!?/br> 緊接著不等兒子說話,康熙皇帝話題一轉,“你剛剛去玩具處看了,都做了什么安排?” 說起正事,胤礽立刻收拾紛亂的思緒,嚴肅起來,“回皇阿瑪,兒臣和黃先生談了要研制飛機的事兒?!?/br> “首先一點是選人。兩天后,兒臣和黃先生先給玩具處所有的學徒們做個摸底兒的考核,然后再給那些老匠人們做個分析總結安排?!?/br> “最后把考核合格的,有天賦才華的一部分人,集中到一起,和他們說說研制飛機的事兒,聽聽他們的個人意愿如何?!?/br> “其次就是飛行實驗的駕駛人的人選問題。黃先生對于安排其他人,做這項有生命危險的飛行實驗,心里壓力非常大。兒臣也在考慮,還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這些飛行實驗駕駛人的人身風險。當然,降落傘是必須有的?!?/br> 康熙皇帝沉吟一番,“降落傘?你說的是大約三百八十年前,在元朝的一位皇帝登基大典中,宮廷雜耍藝人表演的那個跳傘節目?” “皇阿瑪您真是博學,這些芝麻粒兒的小趣事兒也記得清楚。兒臣說的降落傘,就是從雜技表演開始發展起來的?!?/br> “華夏的跳傘表演廣為傳播后,后人因為空中逃生和高空降落,這些戰爭中的迫切需要,就根據藝人表演跳傘的原理,慢慢的改進出來降落傘?!?/br> 康熙皇帝對于兒子的夸獎嗤之以鼻,“小子自己沒有見識,今兒居然還敢逃學不好好上課?!?/br> “須知西漢時期,《史記·五帝本紀》里面關于這方面的記載是,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華夏人就有使用“降落傘”的法子從高處安全落地的事兒?!?/br> 胤礽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皇阿瑪,您說的這段,兒臣記得。 《五帝本紀》中的確有寫道,使舜上涂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桿而下,得不死?!?/br> 康熙皇帝冷哼一聲,小子也就是仗著記憶力好,書去都沒讀到心里去?!半y得你還能背出來。好好的上古圣人典故,居然說成是雜耍藝人的功勞?!?/br> 飛天登月這樣一件千古神圣的事兒,怎么能和地位卑微,不務正業的雜耍藝人聯系到一起?真是個呆兒子。別說這二者之間壓根兒沒關系,就是有關系,那也不能說出來。 胤礽背的這段話,敘述的小故事是,在上古時代,有個叫舜的人,夏天的時候,受不住炎熱,就帶著斗笠,爬到糧倉的最頂部乘涼。誰知道被瞽叟,也就是傳說中的舜的父親,給發現了。 瞽叟是黃帝的七世孫,自小性格頑劣不堪,對舜的母親握登向來不喜,握登去世后,就迅速的另娶她人。 舜的后母嫉妒舜外出游學回來就成了部落之長;舜同父異母的弟弟象為人驕yin貪婪,妒忌舜娶到了堯的兩個美貌女兒娥皇和女英。 他們母子二人天天在瞽叟的面前說舜的壞話,導致偏聽偏信的瞽叟,對他深得民心,大度孝順的大兒子舜一直深懷不滿。 瞽叟經常想法設法的找機會要殺死兒子舜,只是一直沒得逞。而舜更是一直孝順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點不敬,更沒有任何的防備之心。 在這種情況下,瞽叟在發現兒子瞬悠閑自在的坐在那么高的地方后,看了看半滿的糧倉,立刻意識到今兒是個絕佳的好機會,于是就立馬的,在糧倉里面和下面都點起了熊熊大火,想要乘機燒死自己的大兒子。 可是讓瞽叟沒想到的是,舜利用他頭上戴著的兩個大斗笠,從糧倉上面跳了下來,沒有被燒死,也沒有被摔死,再一次安全的逃脫了自己的陷害追殺。 胤礽在心里無奈的搖頭,皇阿瑪還是對雜耍藝人持有偏見,不過這樣也是正常。 其實當年西方國家之所以能夠研制出來降落傘,就是從雜技藝人的跳傘表演里面學去的道道。 確切的說,就是從觀看元朝皇帝的這個登基典禮,或者看到相關的傳記記載,西方的貴族們才開始讓他們國家的雜耍藝人開始模仿跳傘表演。 后世西方國家的軍事書籍里面都有提到,降落傘和火藥一樣,都是來自于華夏中國。 一開始是雜耍藝人們舉著一個紙質做的巨傘,從很高的墻上飛躍而下。因為是利用了空氣阻力的原理,雜耍藝人得以飄然落地,安全無恙。當然,元朝的時候,世界各國的人們還不大清楚空氣阻力原理的事兒。 風度翩翩,身姿輕盈的宮廷藝人,配上花瓣兒霧氣之類的渲染氣氛,當然是一個仙人從天而降,美輪美奐的畫面。 跳傘表演在西方國家逐漸的盛行起來后,就不斷的改進形狀和材質,當時有人制成一種綢質硬骨架的弧形跳傘,這就是后世的降落傘的錐形了。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兒,皇阿瑪開心就好。而且皇阿瑪說的也確實很有道理。 胤礽乖巧的點頭作揖,“皇阿瑪說的是。是兒臣思慮不周,居然忘了圣人典故。兒臣的想法是,除了這個降落傘以外,還要對飛行實驗的駕駛人進行嚴格的培訓,讓他們在空中下落的時候可以進行自救?!?/br> 康熙皇帝來了興趣,端起來最愛的碧螺春抿了一口,“自救?這個怎么說?” “回皇阿瑪,根據兒臣的設想,如果飛行實驗的駕駛人,具有超越常人的心理素質的話,萬一飛機墜落,他們又沒有被當場炸暈或者炸傷,就可以在空中迅速的變換自己的姿勢,不斷的改變下落的速度和方向?!?/br> “再配合著打開降落傘,應該是可以安全的,掉落在我們事先準備好的,用來接下他們的軟墊子上?!?/br> “當然,這個是必須要經過大量的練習,不斷的積累經驗才能夠做到。而且,首先是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膽識?!?/br> “兒臣也有考慮過讓刑部送幾個死囚犯過來培訓,萬一出事的話,玩具處的匠人們心里也許能好受點兒,承受的壓力小一點兒??墒秋w行實驗太過重要,兒臣對此心里沒底?!?/br> 康熙皇帝繼續自得其樂的品茶,輕松悠閑的撇了撇茶碗里的茶葉沫兒,對于兒子的困擾,不光完全沒有絲毫的感同身受,還借機嘲諷大開。 “瞅瞅你那個煩惱的小樣兒,真是讓皇阿瑪沒眼看。朕說了給你安排好,你偏要逞強,現在知道自己就不是這塊料了吧?沒有自知之明的小子?!?/br> 呆兒子研究個火器發動機啥的,包括現在的這個飛機,是挺厲害,可是這個心軟求全的毛病,看來是沒有辦法改掉了。還好,他自己知道分寸,從來沒有瞎好心過。 康熙皇帝心里琢磨著,將來哪個小兒子可以在這方面幫幫太子,從現在就開始著重培養一番。 真是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哎。 不理會兒子因為這個自找的小煩惱產生的郁悶,康熙皇帝又換了話題,問“呆”兒子:“這幾年你觀察了弟弟們的天分才華,你覺得他們將來都適合做什么?” 今兒被自家皇阿瑪頻繁轉換問題,搞不清楚方向,看起來更“呆”了的胤礽,老老實實的回答,“回皇阿瑪,兒臣覺得,大哥有不錯的的軍事才華。雖然不是很出眾,但他夠努力,也有熱情,將來可以成長為一員合格的大將軍?!?/br> 康熙皇帝點頭,不是人人都有太子的腦袋瓜子的。以太子的“非人”天資,能對大阿哥有個“不錯”的肯定評價,看來大阿哥確實是不錯了。 “三弟他對于文學創作和語言方面都很有興趣,也愿意下功夫學習,將來可以從事編書,翻譯這些方面的事務?!?/br> 康熙皇帝又是認同的點了點頭。三阿哥雖然沒有容若那樣的才情文采,但是勝在夠認真刻苦,確實可以朝翻譯方面和編書方面培養。 胤礽喝完了手里的半杯奶子茶,吃了兩塊點心,緩了緩思緒,才繼續組織語言,“兒臣是一直比較疼愛欣賞四弟的?!?/br> “性情很真,很勇敢,而且非常會守財,毅力過人,有擔當。關鍵是他能定下心來,坐的住。兒臣本來的打算是,等四弟將來長大了,就讓他負責批復每天收上來的這些奏折,還有戶部的大小事兒?!?/br> 康熙皇帝忍不住咳嗦出聲,臉色發黑。 合計著四阿哥那小守財奴的較真模樣,最得太子的歡心? 想到這幾年,每次他外出回來京城,都來找他打滾哭訴的大小臣子們,康熙皇帝以前覺得他們活該,現在卻不由的對他們生出一絲同情。 他可以想象,如果真的是讓那個天天亦步亦趨的跟在太子身邊轉悠,唯他太子二哥馬首是鞍的四阿哥掌管戶部,別說是那些想要伸一下小手,借點兒小錢花花的大小臣子,就是他這個皇阿瑪,也很難再舒心痛快的花錢。 憋屈。 第102章 飛機 細細的數一數四阿哥從小到大的那些表現, 康熙皇帝的臉色越來越黑。 上次八阿哥想要四阿哥的一只木頭小狗狗,整整跟他哭鬧了兩天, 鬧的宮里頭人盡皆知的,皇貴妃也跟著勸說, 他就能硬是撐住沒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