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節
不過初冬,天便冷得嚇人,風里似乎含著冰渣子,凍得人臉發木,手腳冰涼。轎夫們平時都是懂規矩的,可今日實在是太冷了,尤其出了汗再一吹風,更是讓人打從骨子里冷,便忍不住搓手跺腳用以驅寒。 可眼睛都是往大門那處看的,再看門前停的這幾頂轎子,心知這莫怕是要出什么大事了。 “諸位大人這么早來拜訪,不知有何要務?昨夜運糧,欽差大人不放心跟著熬了一夜,天亮時才睡下,若是沒有什么要事,還是晚點再來吧?!?/br> “著實有要務,這么些大人都來了,還是去通傳一聲?!卑巳颂У你y頂皂色蓋幃轎子里,傳來一個低沉的男聲。 銀頂八人抬的官轎只有三品以上大員可坐,所以即使轎簾未曾掀起,也知道里面坐的是誰。 如今這太原城里,攏共就只有這么三位有資格坐這種轎子,都是跺一跺腳,山西就要抖三抖的人物。 “這么冷的天,關著大門不讓人進,這就是欽差大人的待客之道?還是你這殺才欺上瞞下故意給我等吃閉門羹?”另一頂錫頂官轎中傳來惱怒的喝斥聲,坐在里頭的正是山西督糧道總糧官周會。 這廣豐倉以前本就是周會管轄的地方,來應門又是廣豐倉的吏役,此時見這么大一頂帽子扣下來,被嚇得渾身抖顫如篩糠。 若是這個罪名被落實,真是死他一家子都不夠。當即也不敢再攔,讓了開去。 沒人發現平時被重兵把守的廣豐倉,今日怎會是讓兩個小小吏役出來應門。也許有人發現了,可想想昨夜運了一整夜的糧,也能明白為何是這種情況。 幾位大人帶著衙役、隨從,宛如餓狼撲羊似的進了里面。 無視要引他們去會客處的吏役,反而直往后面去了。 往后去便是倉房所在,還有做賑濟窩窩的地方,不管是哪一處都是欽差大人明令禁止人亂闖的。 見幾位大人來勢洶洶,也無人敢硬攔,只能一邊跟在后面說好話,一面火急火燎地命人去請欽差大人前來。 魏王很快就到了。 剛好就在倉房門前攔住眾人。 他面色疲倦,眼下有著淡淡的青黑,眼中還有紅血絲,像是昨晚真熬了一夜未睡。表情卻是冷凝的,薄唇抿成一線,注視著眾人。 “你們這是干什么?” “欽差大人,下官與諸位大人接到有人告發欽差大人,說是欽差大人以米糠麥麩等賤物,冒充朝廷撥來的賑災糧食,以行那貪墨之事。為了以示清白,欽差大人還是不要做無謂抵抗,讓人把倉房打開給我等看看吧?!?/br> 有別于之前的畢恭畢敬,今日周會下拉的眉眼格外帶著一種睥睨。就好像抓住魏王什么軟肋,一定會讓他倒霉似的。 “朝廷撥來的賑災糧食?朝廷可有發下賑災銀糧,本王清楚,爾等也清楚。自打本王來到此地,便命爾等籌糧賑災,爾等推三阻四,俱稱有難處。包括周大人也是這么如此,若是本王沒記錯的話?!蔽和趵涞?。 周會狡辯道:“一碼歸一碼,下官知曉自己無能,可山西大旱已綿延兩載之久,下官哪怕是諸葛在世,也窮盡所能了。欽差大人能從他省借到糧食,這是山西百姓之福祉,這與大人會不會將借來的糧食換成米糠麥麩等賤物,又做成賑濟窩窩給災民,好像無關吧?” 第132章 不得不說, 周會能坐上山西督糧道總糧官, 也不是沒道理的。平時他伏低做小,言語無狀, 讓人放松警惕。一旦事關重要, 頃刻就變臉無常,伶牙俐齒, 駁得人無言以對。 他說完還不算,還尋了胡德茂、朱期、齊碧河等評理。 胡德茂等人官位在此,哪怕是一兩句貌似傾向之言, 也足夠魏王吃一壺。 魏王目光暗了暗, 道:“你們說有人告發本王貪墨賑災銀糧, 是何人告發本王?此人身份如何,現如今在何處?” 周會冷笑道:“對方是密函告發,我們怎么知曉對方在何處,又是什么身份?” “那照周大人的意思, 隨便一個人隨便一封信函,便能告發朝廷的賑災欽差, 讓爾等明火執仗前來質問, 那以后若有人寫密函告發周大人,本王是不是也可以同樣對待?” 這擺明了是說周會挾私報復。 周會被氣得一窒。 不過這會兒他可不會怕了欽差, 他在廣豐倉還殘存有耳目,從三更時他收到消息到現在, 這期間糧食運進倉后, 再無人動過。只要他能當眾揭破欽差所為, 欽差將大勢已去,是時還有誰會去忌憚一個敗軍之將。 他更是一陣冷笑:“欽差大人明擺著是胡攪蠻纏,這密函可不是本官一人收到,其他大人也有收到,中丞大人,朱大人……” 按察使朱期站出來干笑著打圓場:“既然周大人有所懷疑,欽差大人為了自清,就命人把倉房打開來看,是與不是一看便知,也不用傷了和氣。大家都是同僚,何必弄得如今難看……” 周會被氣得不輕,什么叫周大人有所懷疑,說得好像他帶頭挑事似的。事實上確實是他帶頭挑事,但在場這么多人誰敢說誰沒私心,現如今倒都推到他頭上了。 只是他現在也顧不得這些,雙目炯炯有神地看著魏王,想讓自己看起來正直無畏,想讓對方不戰而潰。 至于其他人,都站在離周會有些距離的位置,一副旁而觀之的態度,可他們之前那些閃爍的目光和細碎的言語,已經足以證明他們的立場。 若不是有心,怎么會來到這里?!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魏王身上,魏王目光一冷,也沒做掙扎,招手命人去開倉房。 至此,雖然目的達成了,但沒有一個人心里輕松。 因為這一切得到的實在太簡單了,魏王雖有所抵抗,但抵抗得沒有力度,就好像是做個樣子似的,一改之前防范的態度。 朱期心里咯噔一聲,見周會已經帶著頭沖進倉房,他則慢了一步停在魏王面前,笑得尷尬。 “唉,周大人性格太倔強,又有些認死理,若是有所得罪,本官在這里替他給您陪個不是,欽差大人千萬勿怪,千萬勿怪?!?/br> 這是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周會身上了? 魏王一哂,沒說話。 這時,倉房里傳來一聲高昂驚叫聲。 “怎么可能?!” * 這句‘怎么可能’,在之后不停地被周會重復著。 直到幾個倉房的門全都打開,并一一查檢糧袋中是否有糧,是什么糧。因為糧食數目太多,不可能都打開來看,便讓周會隨機挑選查看。 周會也不是個草包,他這個督糧道總糧官的位置離不開有人提攜,可他卻是實實在在靠自己爬上來的,下面的一些小吏役會做什么手腳,他都一清二楚。 他不光只查看糧袋上層的米糧,還讓人專門找來驗糧的器物,從糧袋下層抽檢。 可不管他怎么驗,確實都是糧,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 如今像這樣的糧食,只有兩湖那邊才有。困擾著眾人多時的,欽差大人到底從哪兒借來的糧,終于揭開了謎題。 糧食是從蘇湖過來的。 哪怕這次沒有揭穿欽差大人的‘空城計’,這也算是一個收獲了。 魏王目光閃了閃,在眾人臉上掃視著,將所有人的表情盡收眼底。 唯獨周會仿佛死了娘似的,癱坐在地上,口中依舊喃喃著怎么可能。 不過能坐到他這個位置,沒點心智怎么可能,他很快就從地上爬起來,臉色灰暗地來向魏王請罪,道是都是受了jian人蒙蔽。 事實上真相如何,在場的你知我知全都知道,周會慫恿大家來揭發欽差的詭計,不過是想讓本就搖擺不定的眾人放棄魏王。 在場的都是山西當地的地頭蛇,失去這些人的助力,魏王哪怕有通天之能也只能寸步難行。 同理,這些人為何左右搖擺,不過是想給自己留條后路?;蕛χ疇幏峭瑢こ?,若真讓魏王得了那位置,在場的所有人都跑不掉,甚至是他們的家族。 畢竟雷霆雨露皆皇恩,惹了皇帝的厭棄,至少幾十年之內他們是不用想自己的前程了。 而江山代有才人出,下去了你,上來了我,沉下去太久,到時候想爬上來都無能。 所以不是利害關系,誰會輕易站隊,誰又敢輕易站隊? 只可惜當建平帝下了命魏王前來山西賑災的圣旨,就注定他們這些人躲不開逃不掉,之前的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拖延。 拖延出一個可以讓他們喘息、考慮、斟酌的時間,而這個時間段里,發生的任何事都足以動搖他們的想法。 魏王沒有理會周會。 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周會與他如今已是撕破臉皮,就不用再佯裝無事。倒是其他人,都一一上來向魏王解釋。 都是官場上混跡已久的,太深諳什么叫做唾面自干,有了這種本領,哪怕魏王的臉色黑如碳,他們也能把場面圓得和諧美滿。 眼見差不多了,胡德茂等人向魏王告辭,誰知魏王反倒叫住了他們。 “胡大人,本王有事與你商議。如今天氣漸冷,蟲子越來越少,以蟲換糧恐怕做不長了??蔀拿駸o糧,與其讓他們聚在一起鬧事惹事,不如給他們找些事做?!?/br> 胡德茂停下腳步:“欽差大人的意思是?” “有田的深耕土地,為來年春耕做準備。無田的開墾荒地,官府可提供糧種并免稅,此事還需細商。至于無田又不愿開墾荒地的,就挖渠挖池蓄水,以防來年還旱。什么都不愿干的,就把賑濟糧給停了?!?/br> 胡德茂撫須沉吟道:“欽差大人這主意不錯,只是大人昨晚一夜未眠,還是先休息養足精神,明日我等再共聚磋商此事?” 魏王沒有異議,此事便定下了。 周會出門坐上轎子,匆匆忙忙走了,其他人看著他的背影都是搖頭直嘆。 齊碧河將胡德茂送上轎。 胡德茂在轎中坐下后,突然道:“此事你如何看?” 齊碧河一愣,又笑:“不管如何看,欽差大人肯定是能弄來糧食無疑?!?/br> 這話說得有點含糊,但胡德茂明白其中的意思。 如今到處都缺糧,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蘇湖那邊的糧食,可盯的人那么多,能借到糧食的沒幾個,魏王既然能借到糧食,就不可小覷。 要知道魏王借來第一批糧食時,他們就各自私下打聽過,根本不知這批糧從何處來?,F在他們僅憑看到的糧食,就判斷出是蘇湖那邊過來的,但可以預料到即使知道,也很難打聽出從何人手中借出。 不過可以想象,能在這時候借出這么多糧食的,都不是尋常人。 江南一來歷來是受朝廷重視,畢竟天下賦稅出江南,這句話可不是虛言。能在這里做封疆大吏的,無一不是簡在帝心。 所以哪怕他們背后有人,恐怕也忌憚不已。 再往下延伸,誰敢保證借出糧食的人,是不是受圣上暗許?就算不是,魏王能借來一批糧,又借來第二批,誰敢說他不能借來第三次,第四次? 這次借來的糧食,若是緊著用的話,足以撐過這個冬天。到明年春天的話,萬物復蘇,什么都能拿來吃,只要餓不死人,下面就不會亂。 只要不亂,魏王就算成功了一半,再堅持到夏秋之際,到時候借糧也便宜了,就算借不到糧,地里也有出息,這趟差事就算成了。 如此艱難的境況,魏王都能辦成差事回京,功勞自然不必說。待到那時,想必在朝中的聲望將會達到旁人難及。 畢竟圣上也不是傻子,魏王面臨此境,若說背后沒人動手腳,恐怕誰都不會相信。 難道整個山西一顆糧食都沒有了嗎? 晉商富甲天下,舉世皆知。 不是沒有糧食,只是沒人愿意拿出糧食。 為何不愿? 再往下,兩人都不敢細想了,因為一旦細想就會忍不住戰栗。他們兩人一個是山西巡撫,一個是山西布政使,若說這事跟他們沒關系,誰會信呢? 包括他們自己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