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北市商賈扎堆,他們本身要吃飯,來采買的人也要吃飯,這就是一大客源。 而且后頭還有個達官貴人們用來舉行宴會的大型宴飲酒樓。 想想看達官貴人們在里頭宴客聽曲,沒個一天半天結束不了吧?那些個抬轎的、辦事的、跑腿的,總不能一整天不吃不喝吧?所以這些酒肆食肆只要用心開,往后不會缺客人! 哪怕這些客人都掏不出多少錢,可他們走的是薄利多銷、積少成多的路子,每個月除去租錢、稅錢的純利潤對普通老百姓依然有巨大的吸引力。 思及日后的紅火日子,一干小店的店家們全都干勁十足,熱情招待涌入店里的客人。 這天是休沐日,不過百官都收到了扶蘇的帖子,表示要在新開的“趙宮酒樓”宴客,正式給這座官營大酒樓開個張,希望有空的人都賞臉來吃頓飯。 趙宮酒樓最終定名為“玉瓊樓”,趙國都沒了,自然也沒有趙王宮了,玉瓊樓取的是玉宇瓊樓之意,聽著很有仙氣。 朝中諸官收到帖子,都麻溜地把當天的安排往后推了推,有什么辦法呢,這可是頂頭上司的兒子請客,還是官營產業正式開業,誰要不去說不準會遭清算! 想想前幾次公費聚餐的遭遇,不少人都開始發愁:接下來他們家有什么要開宴會呢?兒女嫁娶?父母過壽?孫子滿月?要不給兒子辦個謝師宴?反正大王的面子總要給,必須當場預定一兩場宴會! 臨到開宴時分,出來采買的人潮已經散了大半,北市雖還是車馬如龍,瞧著卻沒有早上擁擠了。 一眾達官貴人提前乘車騎馬來到玉瓊樓前,乍一看大門上龍飛鳳舞的“玉瓊樓”三個字時都有些恍惚,很有些滄海桑田的感慨。他們還不知曉什么“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只覺得心情非常復雜,有一點點惆悵,又有一點點唏噓。 還有一點點爽。 在門口碰上的文武諸官對視一眼,笑呵呵地上前相互寒暄,結伴從“玉瓊樓”正門魚貫而入。 扶蘇早就到玉瓊樓坐鎮了,他給嬴政也送了帖子,不過嬴政沒說來不來,只說到時候再看看,瞧著好像興致缺缺。 不管嬴政最后來不來,扶蘇都是按著嬴政會來做準備的,直接把安防調整到最高級別。 為了迎接開業,扶蘇還特意調了批樂人過來熱鬧熱鬧,并且貼心地讓樂人們選唱文武百官寫的詩,好叫文武百官知道他們的優秀作品沒有被埋沒! 等文武百官陸續入場之后,樂人們也伴著樂曲歡欣鼓舞地唱了起來。 樂人們嗓音清越,歌聲悠揚,本應是極為動聽的,有的人臉上的笑容卻逐漸僵硬。 這歌兒,聽起來有點耳熟。 作者有話要說: 扶小蘇:好作品,應該大力推廣! 文武百官:笑容逐漸消失.jpg 第89章 絕望 曲是新編過的,都蠻好聽,整個曲子透著一股子歡欣鼓舞的氣息。許是因為場地十分寬闊,聽起來竟還有點余音繞梁、久久不散的效果。 只是唱的那詞,大伙都挺熟悉,是嬴政和扶蘇曾經嘉許過的宮宴“優秀作品”。 主題:全方位吹大王和朝廷彩虹屁,偶爾還得捎帶上大公子扶蘇。 作者:與會的文武百官(或其門客)。 署名:與會的文武百官。 與會的文武百官很快反應過來,或真心或假意地開始對笑容逐漸僵硬的“中獎”官員恭維起來—— “妙哇,某某果然高才!” “寫得好極了,某自愧不如!” “此句如此驚才絕艷,難怪會成為榜頭!” 一曲終了,那官員感覺自己的臉皮又經歷了一次艱難考驗,成功獲得加固增厚。 聽起來其實確實蠻不錯,他寫得是挺好的??! 官員們在一曲接一曲的彈唱之中完成了自我說服,嬴政到場的時候氣氛已經一派和樂融融,到處充滿了互吹互捧的愉悅對話。 扶蘇聽人說嬴政到了,忙起身去迎接,文武百官也停止交流感情,緊張地起身迎嬴政入座。 嬴政擺擺手,讓他們別忙活,都坐回原位去。 扶蘇早把主位留了出來,迎完嬴政以后自己坐在下首,由嬴政來宣布開宴。 隨著飯菜上桌,百官很快發現,玉瓊樓的青瓷又有了新花樣,碗身碟身都勾勒有清雅的花紋,看起來更為精致、更為……武將們都找不出詞了,只能說,這他娘的更好看了! 早知來這里宴客用的青瓷更上檔次,他們花大價錢添置那么多青瓷套裝做什么? 再看看負責給他們上酒的,看著也都是身姿綽約、訓練有素的侍女,瞧著恐怕就是趙韓兩國被安排到到玉瓊樓再就業的宮女們了! 這排場,這環境,這服務,還能上哪找去? 回頭果斷得叫上親朋好友來開幾場宴會??! 嬴政吃了一輪,給丞相等人面子小喝了兩杯,好歹沒讓他們當場做首詩出來給玉瓊樓打廣告。 事實上作詩不作詩一點都不要緊,今天嬴政親自到場本已經是最大的廣告了,以后玉瓊樓必然是官方指定的大型宴飲場所,家中有大事時都得在這擺上幾桌! 朝中有點實權的文官武將們都來了,其他人會不跟著來嗎?價錢雖然高了點,但是環境和服務值這個價! 扶蘇讓人表演了幾場歌舞,一頓飯熱熱鬧鬧地吃完了,嬴政最先退場,留其他人喝喝醒酒茶聊聊天。 等御駕離開北市,扶蘇才宣布可以散場了,并且給每個到場的潛在顧客發了張預定單,讓他們以后有需要可以填寫預定席面。 扶蘇還給他們介紹了一下玉瓊樓的掌柜,表示有什么問題可以著人找找掌柜協調。 在座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沒好意思白吃一頓,都留了個仆從下來和掌柜商量排期,不管怎么樣,總得積極表個態! 扶蘇去后面歇了一會,等人都散了,北市也快閉門了,他才帶著李由和王離騎著馬溜達回新宅那邊。 今天張良和李由去北市逛了逛,沒隨扶蘇一起主持大宴,而是自己回來吃了點。這會兒陳平在給竹熊們投喂竹子,張良拿著本書倚在廊下借著夕光隨意翻看,沒去和陳平湊熱鬧。 本來竹熊們啃竹子啃得挺歡,見扶蘇回來了,馬上甩下陳平朝扶蘇圍了過去。 陳平看了頗為驚奇,無奈地把手里的竹子擱下,對張良說:“它們可真喜歡公子?!?/br> “習慣就好?!睆埩际掌饡鎏K笑了笑,沒上前和竹熊搶人,而是招呼李由王離來練劍。 三個人年紀雖差了幾歲,卻都是從小習劍的,兩兩比劃下來著實精彩,很快把扶蘇和陳平的目光吸引過去。 竹熊們小心翼翼地用腦袋拱了拱扶蘇,扶蘇便邊看張良他們比劍邊隨手給它們捋了捋下巴底下的軟毛。 見扶蘇的大半注意力還是放在張良他們身上,五只竹熊都憤怒不已:再沒有比張良更討厭的人了! 接下來的日子扶蘇過得輕松自在,魏燕兩國卻并不好過。 魏國是最慘的,他們覺得嬴政才剛打完趙國沒多久,趙國那塊地方又剛鬧過饑荒,怎么看都不可能馬上再起兵。 在這樣的考量之下,魏國對秦國請求他們借糧和接納災民的事采取消極拖延態度。 魏王本來想著拖一拖事情就拖過去了,結果這邊才剛秋收完,秦國就直接派楊端和給他們來了個大軍壓境! 這楊端和和他們已經是老仇人了,魏國早些年就因為這人失了許多城池,現在這人又領兵打過來,很多人未打先虛。 要說現任魏王,一開始其實也曾經有過雄心壯志,曾拉著另外幾國聯合起來打秦國,一度拿下秦國不少土地。 可惜當時秦國不和他們硬剛,而是來了場豪賭,根本不管聯軍馬上要打到咸陽,直接派蒙摯去端魏國老巢。 魏王見自家門口情況危急,不得不命人撤兵回援,本來就只是塑料盟友的多國聯軍也就此散了! 自那以后,魏國就時不時被秦國有針對性地咬上一口,偶爾還得自己割塊rou送給秦國吃,簡直一年比一年慘。 楊端和對魏國十分熟悉,這次一到位就往這塊小餅干上咬了一大口,逼得魏國幾乎把所有兵力幾乎都退回了大梁城附近,準備來個背城一戰了! 魏王憂懼不已,顧不得面子了,派使者往燕、齊、楚三國求援。 唇亡齒寒! 三晉之地全部被秦國拿下了,他們難道能安然坐在家中? 楚國最近挺混亂的,上一任楚王還曾當過“六國聯盟”的盟主,可惜子嗣艱難,還是寵幸了國相春申君獻上的女人才生下后來的孩子。 問題就出在女人是春申君獻的這件事上,上一任楚王一死,就有人散布流言說繼位的楚王不是王室血脈,是春申君的孩子! 哪個當大王的能忍這種流言?嬴政不能忍,現任楚王也不能忍,他果斷聯合舅舅把春申君給弄死了。 楚王舅舅正愁上頭有個春申君占著位置,與楚王一拍即合,兩個人把春申君和他全家都給弄死了。 春申君是誰呢,他名叫黃歇,是和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齊名的存在。他們的特點是禮賢下士、廣受門客,名聲非常響亮,而且春申君當時還是楚國的國相! 春申君一死,楚國自然少不了出亂子。 不過楚國人多地大,雖然內部鬧了點矛盾,大體還是和秦國有一較之力的龐然大物。有年嬴政連下趙國好幾座城,大獲全勝,覺得意猶未盡,又叫人去搞一下楚國,結果沒搞成,還輸得挺慘,大軍灰溜溜地撤回了。 這些年嬴政明里聽了朝中那些楚系官員的勸,沒有再對楚國動干戈。但是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好戰分子,嬴政怎么可能對楚國沒想法? 嬴政大動作沒有,小動作沒斷過,偶爾派人去邊境撩撥幾下是常有的事,派間諜去暗中搞事情更是個持之以恒的好習慣,早已成功把楚國內部攪得一團亂。 現在楚國人口多,朝中派系也多,有好戰的,有喜歡講和的,有收了秦國錢的,有對其余各國各有看法的。 楚王收到魏王的求救國書,開始和朝臣們討論該不該發兵去救魏國,三晉之地全給秦國吞了,對他們來說絕對是個巨大威脅??墒?,魏國這么不經打,一下子被吞剩個大梁城,他們發兵去救好像也沒什么好處。 于是楚國朝臣們開始各抒己見,一輪接一輪地討論起來,魏國使者只差沒以頭撞柱求他們早點出個結果! 至于齊國那邊,齊王壓根沒見魏國使者。 齊王很小就登基了,由他娘攝政十六年,他只管開開心心地吃喝玩樂,不需要用腦子,后來朝臣覺得有個不喜歡用腦子的大王也挺好,就繼續哄著他快樂玩耍了。 更難得的是,由于秦國采取遠交近攻的政策,一直蓄意和中間隔了三晉之地的齊國交好,給他們送錢送珠寶不說,前些年還曾邀請齊王到咸陽做客。因此齊王連戰事都不必憂慮,小日子過得非常舒坦! 齊王覺得自己和嬴政哥倆好,感情那是沒得說的,再加上齊國大臣很多被秦國收買了,與他說了許多魏國背信棄義、見死不救之類的話,齊王頓時堅定地認為自己不能為了這種人和好兄弟翻臉! 齊王大手一揮:“不見,你們把他們打發走!” 魏國使者在齊王宮前傷心大哭,大呼魏國若亡,齊國也不遠了! 齊王知道了,呸了一聲,罵道:“晦氣,快把他趕走!” 楚國齊國那邊都求不動,唯一有心援助魏國的便只剩下燕王??裳嗤踝罱埠艹?,他聽了嬴政那通喊話雖然又氣又怒,卻也沒得辦法,只叫人好好看緊燕太子丹。 燕太子丹被軟禁了這么久,已經有人開始傳言他被燕王殺了,或者說他兄弟進讒言讓燕王換太子。 燕太子丹是個仁善之人,出手也挺闊綽,過去很多游俠兒十分傾慕他,那些個曾受過他恩惠的人聽了這些傳言后心如刀絞,開始頻頻聚集,商議一起去探明燕太子丹生死。 游俠活動一頻繁,各地的治安事件立刻多了起來,游俠一向肆意放縱,路見不平,拔刀相向,看到哪個狗官干壞事,脾氣上來就潛入對方宅邸取了他們項上人頭! 游俠們的想法很簡單:寧殺錯,不放過!要是殺錯了好官,那也沒辦法,殺都殺了還能怎么樣,大不了我去自首! 這就很愁人了。 燕王記得以前的燕國游俠不是這樣的,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