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
若不是想起上一任魏王不靠譜的行為,嬴政也不會太關注陳平。 好在目前來說扶蘇沒那個苗頭。 要知道扶蘇身邊伺候的、護衛的都是他派過去的,扶蘇真要敢學那位魏王一樣胡來,底下的人有一百個膽子也絕對不敢隱瞞不報! 嬴政沒說什么,隨著扶蘇一起去看韓王宮的主體建筑群。 這堆宮室被改造成了供人下榻用的客店。 大秦對住店的要求比較嚴格,每個住宿的人都會被記在店里的小本本上,要是沒有官方開的各種通行證根本不許住店。 客店一向食宿兼有,所以幾處韓王當年用來上朝的、議事的殿堂都被改成了吃飯的地方,可以滿足往來客商、來京官員的吃飯需求。 從占地面積來講,這家韓宮客店絕對是天底下規模最大的,沒有店能和它比肩! 好在這屬于官營客店,由少府衙門派專人運營,倒不至于惹上什么逾制的官司。 嬴政在里頭轉了一圈,很難想象韓王要是來里頭走走會是什么想法。 扶蘇說要把這改造成商業區來警示百官,嬴政走完這一趟在心里琢磨一下,發現這小子怕是想連他也一并警示了。要是將來秦國落敗,他們的秦王宮又會成什么樣子? 嬴政睨了扶蘇一眼,又覺得扶蘇膽子沒這么肥。 看完這么一圈,嬴政已經對仿建六國王宮徹底失去興趣。 瞧瞧吧,外頭連街亭和市樓都建好了,商鋪也完成了官營店鋪的入駐和對外租賃的競標,連遷居過來的趙韓兩國富商都已經編戶入籍,隨時可以遷入。 這哪有什么王宮的樣子,分明是個新市集! 這么個地方,也就配給那些個商賈官員們來樂一樂。 嬴政決定先看看建好的這兩座能不能回本,不能回本后頭的就不建了,省得浪費錢,還不如留著建大秦的新皇宮。 扶蘇又領著嬴政去看趙王宮。 趙王宮也改造得和韓王宮差不多了,不過韓王宮側重于住店,趙王宮側重于飲食,算是天下第一大的酒樓,主打承辦咸陽城各類宴席:可以大殿辦喜宴、小殿請親友、雅間來個三五好友小聚,到春暖花開,游園會賞春宴也是可以辦起來! 反正只要有錢,場地任選! 不僅如此,這里還有精通炒菜和面食的掌勺班子,你只需要提前預定一下,什么都不用愁,馬上可以輕松搞定請客吃飯這一難題!還在為如何辦喜事煩惱嗎?還在為如何酬謝親友煩惱嗎? 別猶豫了,來這里預定席位吧,不管是一兩席的小規模聚會還是百八十席的大型宴會,這里都有場地也夠人手! 嬴政聽著扶蘇如此這般地一介紹,臉皮不由得抽了抽。 行吧,趙王也該面壁自閉了。 繞完一大圈,那串腳力不行的小團子都累了,嬴政叫人把他們送回宮,又打發走其他人,單獨留下扶蘇在趙王宮找了處風景不錯的閣子說話。 嬴政是想考校一下扶蘇對商賈的看法。 因為重視農桑,所以對朝廷來說,商人是必須限制的對象。近年來嬴政對商賈其實已經挺寬容了,頂多只是多收些商稅、多設些限制,別的都由他們自由發揮。 正是因為知道商賈的用處,他才會不動趙韓兩國的百姓,只強制把趙韓兩國的富戶豪強遷到咸陽一帶,并且下令將所有經過商又沒什么錢的大小商賈全部強制征調到秦國西南邊境搞開發去。 沒有了商賈在各地游走取利,百姓就會安安分分種地,想相互串聯作亂都難。 扶蘇既然對商賈之事這么感興趣,嬴政便想聽聽他的看法。 扶蘇沉吟起來。 秦國一直重農抑商,目的是把百姓都困在土地上,安安分分別鬧事。但是,如果將來大秦版圖越來越大,商賈的用處就顯出來了。 商賈的存在往往能讓各地的聯系變得緊密起來。 要知道但凡商賈想要賺得利錢,就必須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一比一般人想得更多也做得更多。 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會與所到之處的人們交流,會了解對方的文化并設法輸出自己的文化,借此讓所到之處的人愿意接受自己手里的貨物。 當兩地所擁有的物產在商賈的努力下建立穩定的供需關系,兩地的文化也會隨之相互交融,最終誰都離不開誰。 當然,目前許多地方還只能做到物產上的互通有無,想做到文化上的互通有無還需要好好引導。 扶蘇的首要目標就是趙韓兩國的故土。 這兩塊都已經打下來了,當然得趕緊嚼巴嚼巴消化掉! 扶蘇對此已經有不少構想,只是目前嬴政在調兵打魏國,這些事還需要往后挪一挪。 商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處,那就是促進錢幣和貨物的流通。 百姓勤勤懇懇種地,地里產的東西就那么多,價值大致也就那么一點,要是他們不把多余的糧食和布匹賣出去,豐年的時候糧食會爛在家里,災年的時候又會揭不開鍋。 所以,豐年時要有人收糧囤起來,災年時要有人賣糧補缺口,做這件事的除了官府之外還應該有各地富戶。同樣地,有的地區糧價高,有些地區糧價低,商賈會從糧價低的地區往糧價高的地方賣。 要保證每個地區都有一批這樣的人存在,各地才能擁有更好的抗災能力! 像邯鄲郡鬧的那場饑荒成因就挺多,一部分是因為氣候問題,這屬于天災范疇;另一部分卻是因為郡中所有富戶豪強幾乎都已經攜家財逃跑或被強迫遷入秦國,這屬于人力可及的部分。 當然,徙走趙韓兩國的富戶豪強是必須的,這些人原本依仗著手里的錢或者權勢占有了不少土地和山澤,如今趙韓兩國的土地已經盡歸秦國所有,當然不能留他們繼續占著那些地。 扶蘇把自己的想法理了理,一五一十地和嬴政講了。 嬴政耐心地聽完,只評價了一句“還行”,就叫人送些吃的上來。走了半天,又聽扶蘇說了這么久,他有點餓了。 扶蘇已經習慣嬴政的態度,他現在覺得嬴政說“還行”,意思大概是“你說得很不錯”的意思,所以開開心心地和嬴政一起用了膳。 扶蘇和嬴政驗收過后,以韓宮客棧和趙宮酒樓為核心的新商圈算是正式落成了。 首先遷入的是原本開在東市的少府衙門直轄官營店,經營范圍包括但不僅限于筆墨紙硯、青瓷制品、白蠟制品、新鹽面粉等等,應有盡有,保證滿足各個階層的剁手計劃。 其次是對外租賃的各類店鋪,店鋪用途是早前規劃好的,面向咸陽內外的富戶們招租,搞餐飲的、賣成衣的、搗鼓手工制品,全都有一席之地,以保證新商圈的興旺繁榮。 至于那些遠離故土的趙韓富戶豪強,暫且不在招標之列,不過可以掏錢買商圈周圍的宅院入駐,往后每天出門都能看見熱鬧繁榮的故國宮室,豈不是可以慰藉一下思鄉之情? 由于店鋪搬遷的緣故,咸陽城的人們已經好些天不能去逛他們心愛的官方旗艦店了。 在少府衙門公布新商圈對外開放的日期之后,所有人開始翹首以盼,等著第一時間過去采買一波,先搶限購,再囤日耗品——反正,他們再也不想承受最近這種關店斷貨的痛苦了! 有時候習慣才是最可怕的,原本覺得普普通通的東西,在用慣以后突然沒了,簡直渾身難受! 作者有話要說: 扶小蘇:讓你們每天看看故國王宮,慰藉一下思鄉之情 趙韓兩國富戶豪強:我真是謝謝您了?。?! 第88章 唱詞 第一次燈會時,扶蘇提議肆里皆設更鼓為號,如今新設了“北市”,自也新做了幾面大鼓,分設在街口兩邊,安排了鼓手到點擊鼓,好叫百姓知曉時辰變化。 北市正式開業這天,許多人早早過來了,因著不是天一亮就開市,所以大伙到了地方仍是市門緊閉。 有小孩不懼役卒威儀,還大膽地湊上前去摸一把那簇新簇新的大鼓,滑溜溜的鼓皮,刷上丹朱色的鼓身,瞧著就喜慶。 一個小孩摸了,其他小孩也湊上去摸,因著有役卒在旁邊等著吉時到來敲鼓,他們都是摸一把就跑,不敢太過分。 役卒見了,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多加呵斥,很快地,小孩子都跑去抹了把又圓又大的更鼓。好在漆是新上的,被小孩子們這么輪流摸,也沒掉多少紅,瞧著還是嶄新的大鼓一面! 吉時一到,隸卒們便都聽令而動,抄起鼓槌大力敲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 七聲更鼓響起,代表著七更天到了,這個點一般是“食時”也就是吃飯的時候。今天為了過來湊熱鬧,大伙都沒吃早飯,不過想到馬上能痛快搶購一通,壓根沒人覺得餓。 當然,搶購大軍之中購買力最強的還是駕著車過來的那些仆從,要不是大家集中在這一天過來溜達,大伙還不曉得咸陽城里有這么多能夠一車一車往家里采買的人家。 看著那些奉命而來的仆從如狼似虎地把貨物往自家車上搬,不少人都覺得自己挑來揀去好像不夠豪邁,要是挑慢了,一會這些家伙把貨全搶完了怎么辦?好了,不猶豫了,果斷一口氣把想買的全買了! 少府衙門那邊也按照扶蘇的要求,從俘虜里面挑了一批趙韓兩國的官員和貴族出來當店員干點雜活。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這事挺埋汰人的,說不準很多趙韓兩國的官員和貴族會羞憤自殺,不過在選人的時候大伙都發現不是那么回事了。 秦國拿下趙韓兩國之后,唯一沒動的只有普通老百姓;工匠樂人宮婢全部納入少府,安排到指定崗位干活;商賈一個沒留,不是遷入咸陽就是征調去戍邊;剩下的那些個官員貴族,表現突出的不是死完了就是收用完了,一般般的那些既沒有過人才華又沒有實干精神,全都和兩國士兵一起當俘虜去了! 當俘虜過的是什么日子?吃不好穿不好,天天得干活,不干活就挨鞭子! 平時吃慣了苦的士兵們還好說,以前他們不也這樣過?可對于那些被俘虜的官員和貴族們就不一樣了,想想看,他們以前擦屁股都是用絹帛的,還得用織得細密柔軟的那種!現在!讓他們用竹片和茅草!還是舊得像長了毛的竹片! 這是人過的日子嗎? 每每回想以前用來鋪地扎棚搞排場的絹布,他們都會捂著腚淚流滿面:假如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把它們留下來擦屁股! 現在,秦國朝廷決定給他們這些能識文斷字的人一個再就業機會,讓他們發揮一下余熱,跑跑腿或者結個賬什么的。 這活兒薪酬福利頭三年統統沒有,只一點好,不用去修路挖渠了!還有一點,生活物資統一配備,睡的大通鋪變成小通鋪,再也不用聞那么多臭腳了,心動不心動! 心動也沒用,還得參加統一考試,精通秦國話或者算術好的人優先。 要換以前,很多人只會說:呸!什么玩意,我就是餓死都不會干這種活計! 在俘虜堆里熬了一兩年的人卻說不出這兩種話了:他們都能為一口飯和別人干架了,能脫離苦海當然早早上岸!至于不體面,他們現在這灰頭土臉的模樣難道就體面了?! 唯一的問題了,他們服了這么久苦役,都快把自己識文斷字的本領忘光了,算術也不一定還有原來的水平,要是考不上可怎么辦? 經過為期幾天、十分嚴格的筆試和面試,一批趙韓兩國的官員和貴族們脫穎而出,成功競爭上崗,穿上了統一分發的店員工作服,開始在全新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比如完成十分重要的收銀工作! 這批店員原本還在心里犯嘀咕,感覺會不會有人認出自己,要是以前打過交道的家伙來嘲諷自己怎么辦?結果到正式開業這天,他們才發現自己完全是杞人憂天了! 一整天下來壓根沒人會在乎他們是誰,進店的人個個財大氣粗,一捆一捆地搬草紙,一袋一袋地買面粉,好像買慢了會虧似的!那些明顯是公卿大臣家的仆從也就算了,便是普普通通的咸陽百姓,到了店里也是這個我要了那個我要了,花起錢來眼也不眨! 秦國的百姓已經富成這樣了嗎? 同樣被震驚到的還有那些被安排在北市周遭落籍的趙國豪強富戶。 他們的家財一路上被人順走不少,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所有人都忍氣吞聲聽從安排,現在他們終于擁有正式戶口,可以不用擔心自己那點錢被人順走了! 對于咸陽這個北市,他們心里有點抵觸:據說這是仿著他們趙韓兩國的王宮搞的,這不是欺負人嗎?咱國都亡了,你們還要這么對咱的王宮,和墳頭跳舞有什么區別? 不過,錢帛珠寶可以自己放很久,每天都要用的日耗品囤不了啊,還是得去買。 他們現在已經被編入市籍,往后還是繼續當商賈,雖然眼下還沒他們插手北市生意的份,可總得先熟悉熟悉市場,研究研究做什么生意能賺。要不等他們錢花沒了,估計得和那些掏不出錢遷入咸陽的小商賈一樣被發配邊關搞建設去! 于是懷揣著“我沒有對故國王宮不敬的意思,我就是想找條活路”的想法,遷入北市的趙韓兩國富戶豪強混入了秦國百姓的逛街隊伍之中。他們現在都夾起尾巴做人,穿得很低調,全仿著秦國百姓來,不開口沒人看得出他們不是咸陽人。 可惜區別還是有的,區別在于秦國人都把限購商品買光了,他們才后知后覺地走到空空如也的貨架前,站在那里傻眼了。 幸好經過幾天的備貨,普通日用品貨量充足,即便滿咸陽的人都來買也還供應得上。只是人還是特別多,要不是每家店門前都有人維持秩序,限制進店人數,也說不準會出什么亂子! 所有人心滿意足地完成大采購,前頭就有歇腳的地方:各式酒肆食肆組成的美食一條街,里面有各種熱飲熱食,沿街小店誰都能進,由趙王宮改建而成的那家酒樓可就有身份限制了,你要是報不出個名號來就得付足了錢才能進去看上一眼。 瞧見滿街飄香的盛景,拎著一堆掃貨成果的人都覺得餓了,三三兩兩地在沿街的小店里落座叫了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