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
在一統天下之前只要人能辦事,嬴政并不介意這點小事。 他與頓弱相對而坐,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截了當地說明自己的來意。 頓弱聽后,沉吟半晌,對嬴政道:“大王,這還不是時候?!?/br> 嬴政眉頭一皺,直直地看向頓弱,等著頓弱往下說。 頓弱說道:“李牧不是一般人?!?/br> 他給嬴政分析了一下,李牧是趙國大將,如今又正值秦趙交兵之時,想讓趙王動李牧無疑是白日做夢。 換成任何一位君王,都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對自家主將做什么,何況李牧手握重兵,底下的人都對他忠心耿耿,逼急了說不定直接反了。 可以說,李牧現在就是趙國最堅固的城墻。 但凡是腦子沒壞掉的君王,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都不可能因為別人煽風點火把自己城墻拆了。 嬴政有點失望,不由問:“那先生覺得什么時機適合?” 頓弱說道:“若是秦師久攻趙國不下,甚至顯露敗勢,倒是很好的機會?!?/br> 嬴政目光銳利地看向頓弱。 任何一個人都不喜歡在打仗期間聽到“敗”這個字眼。為什么秦軍出現敗勢,反而可以搞掉李牧? 頓弱并不怕嬴政生氣,他娓娓解釋道:“到那時,李牧必然名聲大盛,趙人只知李牧之威,不敬趙王之尊,趙王必然坐立難安。我們只需要在里面稍微澆把油,火就可以熊熊燒起?!?/br> 嬴政懂了。 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若是秦國舉國上下都對某個人推崇備至,對方的風頭徹底壓過自己這個秦王,他對這個人也會心生防備。 要是再嚴重點,當然是削了對方兵權、把對方弄死,這樣他才能睡個好覺,不必擔心哪天對方帶人殺入王宮! 嬴政誠摯地拉著頓弱的手說道:“此事就拜托先生了?!?/br> 雖然頓弱說這還不是時機,但想要把握時機當然得早作準備,至少人和錢得先到位。 頓弱對嬴政的親厚沒什么特別反應,只簡單地提了自己的要求。他對其他事沒興趣,只享受搞間諜活動時的隱秘快感,嬴政負責給錢給人,他負責去實施,這樣就足夠了,沒必要表現得多君臣相得。 頓弱很清楚要是自己天真地把嬴政這份禮遇當真,回頭下場凄慘的人可能就是他了。 天下君王,本就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 兩個人商談完畢,嬴政上馬回宮,正好碰上扶蘇領著一群小蘿卜頭往回走,看起來是剛放學回宮。 嬴政叫人把馬牽走,信步走過去瞅了瞅那群小不點,發現最顯眼的還是被他們簇擁著的扶蘇。 扶蘇帶著將閭他們上前喊人。 嬴政沒有哄孩子的習慣,見人挺齊的,統一問了小不點們幾句學業上問題,聽他們回答起來有些磕絆便擺擺手不聽了,直接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平時好好學,別整天想著玩?!苯又纸o他們舉例,說某某家里的孩子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已經文武兼修,天賦好不說還勤勉努力,你們好好反省。 將閭他們頓時變成一群小鵪鶉,沒人敢吱聲了。 扶蘇怕小孩子們受創太深,連忙以天色不早為由讓將閭他們各回各宮。 嬴政也沒在意扶蘇自作主張,更不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對,是他們自己承受不了而已。 既然那群小蘿卜頭不在了,嬴政便單獨把扶蘇拎去一起用晚膳,順便考??夹7鎏K最近的學業情況。 扶蘇最近都和同窗們一起在校場玩耍,武藝精進了不少,平時也有空閑看書和做些雜事。 今年云陽縣各家各戶都養了豬,別莊那邊則按照扶蘇的指示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品種篩選,力求在質量上超過外面的豬。 現在云陽縣已經有甜蜜的煩惱,本縣豬rou那么多,自己天天吃太奢侈了,趕去鄰縣賣又麻煩,價錢也賣不起來,很多人想做成臘rou臘腸放著吃個大半年或者方便長期售賣。 近來云陽學宮藏書對外開放的消息陸續傳開,不少讀書人跋山涉水從各地奔赴學宮,心心念念全是學宮里的書。也因此,云陽縣來了不少外地人,也帶來不少各地的新鮮消息。 扶蘇不時會看看學宮那邊匯總來的旬日講學內容,就在前幾天,一個自西北方向遠道而來的人講述他家鄉很容易弄到天然的鹽巴,他們做菜從不缺鹽,連腌魚腌菜都大把大把地放,他還詳盡地講授了他們家鄉用鹽腌制各種東西的技巧,講得人饞到不行。 自古以來大多數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人的家鄉明顯臨近天然鹽湖,鹽巴自然應有盡有。 父子倆坐下一起吃飯,扶蘇便與嬴政說起了這事。 既然可能有鹽湖,除了采集天然鹽巴之外,還可以人工利用一下,他見過一些可cao作性很強的制鹽方法,可以叫人去那位讀書人的家鄉試一試。若是試成了,那邊就可以開設鹽場,在打下沿海諸國之前先取那邊的鹽供百姓使用。 要知道鹽的用途很多,比如那位讀書人所說的腌rou和腌菜,放些鹽巴的話可以讓它們滋味更佳;要是那鹽湖足夠大,可以長期供給足夠多的鹽巴,那百姓們平時也可以敞開了用鹽,飯菜必然更有滋味。 扶蘇給嬴政講了個全新的人工制鹽之法,想讓人嬴政派人去嘗試一下。 嬴政睨著他道:“叫你少cao心口腹之事,你還整天琢磨這些?!?/br> 扶蘇說道:“大伙吃得好了,不管種地還是打仗都更有勁頭。反正也不費什么事,派幾個人過去就能試了?!?/br> 嬴政這才點了頭:“行,回頭我派人過去試試看?!?/br> 扶蘇說道:“要是人去得早,說不定今年云陽縣腌rou還能趕上第一批鹽?!?/br> 嬴政瞅了扶蘇一眼,覺得這小子有點得寸進尺,不過想了想還是當著扶蘇的面叫了個人進來,讓對方點上一批人明天清早立刻出發去尋那鹽湖建鹽場。 馬兒走得快的話,那鹽湖也不過是三五天的距離,真不算太遠,現在去了正好還能抓住干燥少雨的秋天把新鹽弄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扶小蘇:我有一個新想法! 嬴政:想什么想,天天瞎琢磨,不像樣!說吧,要人還是要錢? * 注:關于頓弱的設定,參考《戰國策》以及自由想象! 第42章 光彩 鹽鐵之事,自從齊國重用管仲,確立了“官山?!敝?,各國便都陸續效仿,大多設為官營,由官方統一采挖、統一售賣。 所謂的官山,指的是山里的東西都是國家的,哪兒發現了礦藏必然要圈起來收歸國有,你想采挖得得到官方許可,大頭歸國家,小頭歸自己。 官海也一樣,江河湖海里的東西都是國家的,發現哪里有產鹽當然也立刻圈起來, 第一時間收歸國有。 商鞅變法之后,秦國也照搬了這一套,有鹽官專門管著鹽事。 百姓要是在湖邊山腳弄到點天然鹽巴,鹽官當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過民間要是有人制私鹽售賣,那是犯法的,誰都別想干。 別看鹽價不算特別高,可誰家做菜不用鹽呢,沒鹽的菜rou吃多了,嘴里能淡出鳥來。 所以壟斷鹽業,售賣官鹽賺的錢積少成多,一年下來對國庫來說是一項大收入! 這也是扶蘇沒有自己找個鹽湖搗鼓的原因,這種東西他是不能貿然插手了,最好是嬴政派人去搞。 現在秦國除了采集天然鹽巴之外,還會采用比較原始的煮鹽法,這法子成本高,既費人又費柴,產量還低。 扶蘇準備建個鹽場試驗一下曬鹽法,借用天上的太陽把鹽曬出來。 這法子可能耗時長一些,但勝在成本低,出鹽多,鹽場建好以后便能源源不斷地產出,足以大大地提高秦國鹽產量。 等將來沿海諸國成為秦國版圖的一部分,可以在沿海地區建設更多更大的鹽場。 到那時鹽價雖然會降,百姓卻不會再舍不得買鹽,總的來說,國庫還是會更加充盈。 有嬴政下的詔令,負責此事的鹽官便帶了人馬不停蹄地奔向鹽湖。 比起扶蘇這個局外人,鹽官對秦國鹽產地的方位了若指掌,很快抵達鹽湖所在地,組織人手圍湖圈地建鹽場,動作十分迅速。 沒辦法,大王有令,不能耽誤了云陽縣那邊做臘rou臘腸,不管他們怎么個試法,都得在年前趕制出第一批新鹽! 為了確保能夠拿出鹽來,鹽官跑完一個鹽湖,安排好鹽場建設工作,還往另一個鹽產地跑了一趟,設了個鹽場分號,免得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全摔沒了,最后拿不出成果來。 新鹽雖然沒弄出來,但嬴政還是很樂觀地等著成果出來,畢竟扶蘇連紙都能讓人做出來,更何況只是改良一下制鹽之法! 既然云陽學宮那邊的事能給扶蘇啟示,嬴政進一步放開了云陽縣那邊的通行管制,允許更多不同地區前往云陽學宮借書和講學。 一般來說,秦國是不許尋常百姓到處跑的,你在哪有地就得在哪待著,上頭要征調人手時才能準確無誤地把人湊齊。 現在如果你有點學問,想提升自己或者和別人分享一下,可以去府衙弄個通行證到云陽學宮去。 而隨著前去云陽進行隸書培訓的隸卒批次逐漸增多,各地府衙也都漸漸有了藏書,雖然還不多,但總比沒有強。 這些被隸卒或者私人帶到各地去的書,像是一顆顆新播下去的種子,它們雖然不一定會發芽、不一定會長大,但也有可能茁壯成長成參天大樹。 這只是云陽學宮的一部分影響。 九月伊始,扶蘇收到學宮那邊的消息,說是學宮那邊新來了一批人,大多是中老年人,談吐都挺不凡,彼此之間相互認識,拿出來的東西都是在學宮以前那些講學內容上進行延伸或者批判,怎么看怎么像是來砸場子的。 學宮那邊客客氣氣地接待了這批人,但心里還是忍不住揣度他們的來歷和來意,越想越覺得不踏實,特意傳信過來讓扶蘇拿主意。 這些人里頭還有兩個特別老的,瞧著該有八十歲了,這么大歲數的人突然從外地來到云陽縣,怎么想怎么古怪。 扶蘇沒想起有這樣的人,不過看學宮那邊說人在學宮住下了,也沒著急,尋了個日子約上同窗和李由、王離一起去云陽縣溜達一圈。 王離他們對云陽縣非常好奇:這小小的縣城,先是弄出了堆肥和新犁,隨后又弄出了竹紙和草紙! 聽說國子學那些基礎課程所用的課本,還是云陽學宮那邊集思廣益編纂出來的,他們都粗粗地讀過一遍,覺得淺顯易懂,涵蓋面還特別廣,全部學一遍可以算是掃盲了。 他們已經在國子學參加了一個多月的體能訓練,能出去透透氣當然好。 于是在風和日麗的九月九,扶蘇帶著李由他們一起出了城,溜溜達達地往云陽縣去了。 正巧這日不上朝,百官回家休沐,嬴政把各方消息看完了,閑著無聊轉去國子學看了看。 走到教學區那邊,各個班級井然有序地上著課,連嬴政在外面巡視都沒人發現,看起來全都專注又認真。 嬴政非常滿意,想著扶蘇頭兩個月不用上課,現在應該在校場那邊練習騎射,便轉道去了校場。 不想嬴政領著人走到校場,里頭卻空空蕩蕩,半個人影都見不著。還是有學官遠遠見到嬴政來了,急匆匆過來拜見。 嬴政看了眼空空如也的校場,問那學官:“扶蘇呢?” 學官小心地解釋:“今日公子他們出城往云陽縣去了?!?/br> 照理說學校的課程應該讓老師來安排,但扶蘇明顯不一樣,在國子學他說話比誰都管用,他提出要出城根本沒人會反對。 所有人都想著嬴政也不管學宮這邊的事,這次不過是一次小小的集體活動而已,便也沒人想起去知會嬴政一聲,直接翹課去云陽縣了。 誰都不會想到第一次集體翹課就撞上嬴政心血來潮巡幸國子監。 嬴政面上的表情瞧不出喜怒,只擺擺手讓那學官退下,徑直回宮去了。 扶蘇當然不知道自己翹課被抓包,他左邊跟著李由,右邊跟著王離,都算是熟人了。 李由一向沉默寡言,王離卻是個能言善道的人,一路上嘴巴都沒閑著,和扶蘇說起不少咸陽城中關于云陽縣的傳聞。 扶蘇還是頭一次從別人嘴里聽到這些越傳越離奇的云陽縣傳奇故事,覺得還挺新鮮,一路上聽得津津有味。 等到了云陽縣,活力充沛的少年人們就徹底活躍開了,完全把這次云陽縣之行當秋游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