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他們見到自家孩子經常眼巴巴地看著別家小孩吃包子,心里突然下定決心:他們也要好好給自家掙個爵位,爭取少交賦稅,多攢些錢,至少讓孩子們一個月能吃上幾次包子! 很多時候,只要人心里有個念想,整個人就會像一簇燃燒起來的火,干什么都格外有勁。 年后很快迎來春耕,每家每戶都干得格外起勁,也都往田里撒放攢了幾個月的熟糞。 他們從來沒有這么認真學過什么,更沒有這么盼望著秋天快些到來,好讓他們看看今年的收成是不是能比去年翻一番! 等春耕結束,李斯他們負責的全國男丁年齡調查工作也收尾了。 忙完春耕,朝廷按照記錄上來的名冊開始點兵點將,按照原定計劃大規模征召士兵、興師東進,一路將往太原方向而去,一路將往南陽方向奔馳。 在出發前,嬴政捎帶上扶蘇去主持了誓師大會,親自給從各郡縣集合上來的將士們踐行。 扶蘇立在嬴政身邊,看著眼前黑壓壓的人潮因嬴政的出現而歡騰。 周王朝日漸傾頹,四方諸侯群起,所有人都想要成為天下之主。 扶蘇轉頭看去,只見嬴政拔出佩劍高高舉起。 劍指東方! 只要取一首級,就可以封爵一等! 只要奮勇殺敵不落人后,子子孫孫受用無窮! 朝陽東升,金色的陽光灑落大地。 兩路秦師齊齊舉起武器高喝三聲,在將領們的帶領下宛如兩柄重劍般向東方挺進。 作者有話要說: 扶小蘇:我什么都沒干,乖巧.jpg 嬴政:多找幾個老師,讓他沒空搞事 扶小蘇:老師?(搓手手 第35章 應召 大軍開拔之后,咸陽并沒有因此而變得冷清,出了城地里田間仍有人忙活,進了城依然有行商腳夫走街過巷,好不熱鬧。 軍中的消息扶蘇是不曉得的,只知道嬴政這次想拿下的是趙、韓兩國。 戰事并不是扶蘇格外擅長的領域,哪怕知道一些未來的走勢也不敢貿然插手戰局,怕自己的摻和反而影響了嬴政的統一大計。 前世扶蘇不曾和嬴政一起參與誓師,并不知道當時這兩路大軍的目的地是不是太原和南陽,只記得嬴政先拿下的確實是韓、趙兩國,再算算,擒下韓王也不過是明年的事。 扶蘇感覺自己重活一世對戰局的影響不會太大,也沒讓人多打聽,專心跟著族庶長搗騰起國子學的事。 李斯那邊陸陸續續統計到一批各個搞文化專業的優秀人才,有研究了大半輩子《詩》、《書》的,有研究了大半輩子《羊子》、《黃公》的,還有研究了大半輩子占夢之學的等等。 李斯讓這些博士分別寫了文章,按照嬴政的意思叫人拿去給扶蘇看。 聽到嬴政這口諭時,李斯其實在心里犯嘀咕:這是在給兒子找老師嗎?誰家找老師是讓兒子看對方的文章,兒子看得上就入選,看不上就黜落? 嘀咕歸嘀咕,李斯也沒反對。 整個秦國里頭最尊貴的就是這父子倆,嬴政都發話了,他反對也不過是自討沒趣而已,又不是自己的文章被學生挑剔,何必替別人cao心! 國子學的老師讓扶蘇來考核,也說明了嬴政對這個兒子的信任與期望。 想想看,照扶蘇的說法,國子學這地方將會是大秦未來的人才培養基地。 人才培養出來,你總是要用的吧?你要用他們,就得給他們官當,給他們分點權。 長此以往,朝中會有越來越多國子學出來的人。 興許正是因為國子學的重要性,嬴政才會大手一揮,要召集一百位博士到國子學授學。 如果國子學長期只有幾個老師,那國子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很有可能成為某位老師的黨羽,很容易出現當初呂不韋那種坐擁門客三千、把持整個朝堂的局面。 所以,不止第一批國子博士會有一百位,將來國子學的博士同樣不會少。 而且他們必然派系繁雜且流動性極大,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 嬴政信不過這些博士,卻放心讓扶蘇來篩選博士人選,表明嬴政信任這個兒子,并且沒有把他當真正的小孩看。 李斯第一時間把所有文稿整理好讓人交給扶蘇。 扶蘇這段時間大多在宮中給將閭他們啟蒙。 小孩子只要肯學,就沒有幾個是笨的,經過將近兩個季度的學習,幾乎所有小不點都學會了大部分常用字,年紀稍長些的更是能寫字了。 扶蘇按照他們的天賦和興趣,大致給他們規劃了一下以后的方向,身為老秦人的血脈,這些小蘿卜里頭大部分對加入獻玉的練武小分隊比較感興趣,只有包括將閭在內的聊聊幾個小不點有興趣學文科,至于對音律和作畫比較感興趣的特長生類型,那就更少了,只有孤零零的一兩個。 小孩子嚴重偏科,扶蘇也不覺得有什么,練武有練武的路子,習文有習文的路子,便是想學別的也不是不行,反正父皇又不是養不起。 扶蘇通過這兩個季度與小不點本人以及小不點母親們溝通過后,大致給他們規劃好了進國子學以后的基本課程,只等著國子學那邊正式開學。 最近扶蘇也不時去和嬴政一起用膳,嬴政讓他挑博士的事也是在吃飯時提到的,所以他收到李斯讓人送來的文稿后也不意外。 扶蘇讓小不點們自由活動幾天,自己騰出空來讀博士們的文稿,遇到覺得特別好的便挑出來準備親自見一見對方。 扶蘇自認算是博學廣記的人,回來之后更是把宮中能找到的書都讀了個遍,卻還是在這些準博士遞上來的文章里頭看到許多新鮮東西,每日都看得津津有味。 怪不得當年呂不韋會讓自己的門客三千把自己的所見所學都寫下來,編纂成一本大部頭《呂氏春秋》,這樣做確實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 至于這些人所說的“天下事”真不真實、該不該信,就得自己去辨別了。 扶蘇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趕早把這些人全拉進國子學,哄著他們天天寫文章。 首先,你要講學,教材總得編上一本吧? 好了,教材你都編過了,資歷這么老了,試試著書立說也不過分吧? 接著,你都著書立說了,逢年過節或者遇到什么值得紀念的事,你總得寫首小詩、寫篇小文紀念一下吧? 你已經成博士了,是不是該回憶回憶自己家鄉,描述描述當地風土人情,讓家鄉因為你出人頭地了而出個小名?你搞學問這么多年,一起讀書、一起吹牛的朋友也該挺多,難道不該和他們相互吹捧一下,幫朋友也揚揚名,大家攜手共奔富裕路? 所以,只這么一篇文章怎么夠? 這遠遠還沒有掏空這些準博士的底子,得讓他們養成堅持產出的好習慣! 思及此,扶蘇干勁十足,繼續認認真真地給準博士們的文章把關。 應召而來的準博士們目前正聚集在咸陽等候嬴政接見,他們心中都有些忐忑,有些是擔心自己沒能渾水摸魚蒙混過關,有些是擔心自己的觀點和嬴政不一樣而沒被選上,只有少數人自信滿滿地覺得自己一定會入選,每天呼朋喚友地出去游玩。 他們都不曉得他們那篇按照征召令呈上去的文章沒有交到嬴政手上,反而落到了一個七歲小兒手中,而且這七歲小兒正磨刀霍霍地思考著怎么把他們栓國子學里產出新文章…… 作者有話要說: 扶小蘇:先生們當真驚才絕艷! 扶小蘇:該關起來讓他們寫書。 第36章 不同 扶蘇看完稿子,心里對這批博士的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 雖說以文章看人可能比較片面,不過隨文章附帶著的還有本人資料和舉薦人資料,看看舉薦人是什么水平,判斷起來也差不離了。 要知道舉薦不是隨隨便便舉薦的,一般要負連帶責任,若是你舉薦的人作jian犯科,你即便不是同罪論處也得在大王心里留下個識人不明的壞印象,所以即便是親朋好友,如果對方不太靠譜也沒人敢冒險把他推薦上來。 這批人選雖說學識不一定特別好,但長相、談吐、品德應該都在及格線以上,即便不開專業課,給學生啟蒙完全沒問題。 反正,扶蘇覺得來都來了,當然全都不用走了,大不了把他們安排去學宮鍛煉鍛煉。 扶蘇心里這么想著,行動也很直接,麻溜地帶著自己覺得特別好的文章去見嬴政,說自己特別欣賞這幾位博士。 春耕已經結束了,大軍又才出發不久,嬴政最近難得清閑,聽扶蘇這么說也來了興致,拿過那幾篇文章瞅了瞅,發現觀點確實挺獨到,不過比之李斯韓非他們還是差了一些。 嬴政毫不留情地評價道:“也就一般般?!?/br> 扶蘇堅持己見:“我覺得挺好了?!?/br> 嬴政斜睨他一眼,說道:“那你是準備留下這幾個人?” 扶蘇老實回答:“父王,我想留下所有人?!?/br> 他把自己的想法直接明了地告訴嬴政:有些明顯在渾水摸魚的好歹應該識字,分流去學宮那邊教教孩子挺不錯;還有一些有點水平但還欠些火候的可以留在國子學,畢竟國子學一開始招收的生員水平不一,需要先進行分階段的基礎教育,他們完全可以勝任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工作;至于那些水平不錯的,當然是他們開與自己所學相關的專業課。 國子學正式開學的第一季度,將會安排所有生員接受基礎教育,統一學習結束以后,通過季度考核的生員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沒通過的繼續學、反復學,學到通過考核為止。 畢竟,即使你一心上陣殺敵,也不能連朝廷發去的詔令都看不懂吧?所以無論以后從文還是從武,基礎教育都是要過關的! 這個季度,既是對學生進行分流,也是對博士進行分流。 要是在這個季度內,博士們能整理出自己所學內容的對應教材,那他們下一季度就可以正式開展專業課教學;沒能整理出對應教材的人,既然連教材都沒有,那當然是繼續教基礎課,直到拿出像樣的教材為止! 至于基礎課程所學的教材,云陽學宮那邊經過一年的摸索和實踐,已經把識字、練字、算術等等基礎課程的教材弄出來了。 博士名單確認下來之后可以讓他們先去云陽縣那邊進行短期培訓,并按照培訓考核結果安排臨時的教學科目。 嬴政耐心地聽完扶蘇闡述完他對博士和生員們的安排,不由沉默下來。 怎么感覺這些博士們比學生還累? 學生們還沒學習,博士們要先學習。 學生們還沒考試,博士們要先考試。 臨時抱佛腳培訓完基礎課程,博士們馬上要對一群熊孩子開展基礎教學工作,同時還得自己著手編寫專業課教材。 要是三個月內編寫不出專業課教材,他們還得繼續和熊孩子耗著,反反復復教授基礎課程? 不過,征召這批博士進國子學不就是讓他們一展所長的嗎? 辛苦點就辛苦點吧,反正干活的又不是自己。 嬴政點頭贊同道:“行,你和族庶長商量個章程出來?!?/br> 父子倆經過一番親切友好的交談,一起決定好了國子學博士們的未來命運。 扶蘇又和嬴政提起另一件事。 經過好幾個月的努力填充,國子學藏書閣的書已經逐漸豐富起來,種類很多,數量巨大,大部分都是用竹紙重新抄錄、整理成冊的。 紙多了,木頭多了,很容易燃燒,不如讓人把書抄一份到云陽縣那邊的學宮存檔,并且允許學宮生員自由借閱和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