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話是這么說沒錯,但這么認真的自夸真的好嗎? 旁邊,駱父滿臉驕傲,與有榮焉:“我兒機智?!?/br> 郭通達:“……”還是繼續看數據表吧。 駱白放下茶杯,起身:“你們慢慢看數據表,我先上樓。對了,這件事先不要泄露出去,保密?!?/br> 這么重大的事情,駱父和郭通達自然知道分寸。 這事兒目前也是猜測,雖說萬無一失,但最好也別露出去半分。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意外。 駱白:“還有一件事,經過這次糖業風波,爸和郭叔能不能總結出一個正確結論呢?” 聞言,駱父和郭通達面面相覷,一時不解其意。 駱父率先問:“大寶,你是想暗示我們什么?”他大手一揮:“別藏藏掖掖,直說吧?!?/br> 郭通達若有所思:“是不是跟市場有關?” 他心中隱約浮現一個念頭,一時半會兒卻也抓不著頭緒。 駱白彈了下手指:“沒錯。全國都遭遇了這場糖業風波,然而最根本原因,不是政策的問題,而是我們對市場的不了解。農民、二次加工的制糖工廠,對市場半點了解也沒有,也是因此找不到供銷渠道?!?/br> 這一次如果沒有國家調控,那么整個南方制糖業就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都萎靡不振。 因為真正賺錢的是那些掌握和了解市場的供銷商人,而脫離市場的制糖廠和蔗農全都會被打擊得再也沒有種植的信心。 如果他沒有提前整理出結論,那么整個西嶺村也會損失慘重。 想要進行農業改革,那么掌握市場就是邁出去的第一步。 第4章 駱白回自己的房間,客廳只剩下駱父和郭通達。兩人都在思索駱白留下的那句話,關于市場的掌控。 郭通達猛地一拍大腿,長嘆:“老駱啊,你這兒子了不得?!?/br> 駱父謙虛:“沒啥了不起,天才都這樣?!?/br> 郭通達:“……”失敬了天才他爸。 捻著數據表邊緣不時愛惜的摩挲著,郭通達嘆息道:“駱白說的沒錯,我們的確缺乏對市場的了解。如果我們跟市場接軌,掌握市場的變化,就能因此隨機應變,絕對不會出現現在的困境?!?/br> 駱父贊同:“掌握市場供需,以便確定來年種植產量,維持市場穩定,保證農作物價格上下起伏不大,而且方便我們尋找到市場供銷渠道。過去農民埋頭一味種植,從不擔心銷售渠道,現在環境變了,需要主動?!?/br> 郭通達若有所思:“我們太被動——不,應該說,全國的農民都很被動。我猜,這種情況應該不止發生在種植業身上,還有養殖、畜牧等等。農業種植和養殖、負責對農作物進行加工的加工廠以及銷售市場,竟然毫無聯系。一旦出現意外,這條鏈就會立刻繃斷,最終導致農民、工人和商人損失慘重?!?/br> 當然損失最大的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農民,他們埋頭勞作整年,到頭來血本無歸,便可能是家破人散的下場。 駱父點頭,到底是習慣顧全大局的人,此時腦海中已隱隱有了個雛形。關于農業改革的方向,心中有了曙光。 冷靜下來后,郭通達想起駱父剛才說的,來自于唐鎮的那條市場供銷渠道。他擰緊眉頭,提醒駱父:“老駱,你那位妹夫介紹的渠道,如果我沒記錯,你說是來自于八屏市?!?/br> 駱父:“是這樣沒錯?!?/br> 話音剛落,他已然反應過來。 八屏市在北方,距離糖都不遠。去年糖都制糖業受重創致使今年減產的事情,那食糖供銷商不會不知道。北方供不應求,他來南方收購,還故意壓低價錢,這就不厚道。 這些供銷商人都有個嗅到銅錢味的狗鼻子,內部消息知道得比普通人快。八屏市來的食糖供銷商恐怕也早就得到內部消息,明知食糖漲價還故意壓低價錢,這人品就有問題了。 在商言商,利益至上,但也需講求道義。 而唐鎮,也不知道知不知情。 倘若知情,還坑了自家親人……心思未免歹毒了些。 郭通達思及胡淑蓉和唐書玉今天一番不饒人的行徑,不禁搖頭,稍稍提醒駱父:“今天,你那位外甥女自己撞破頭,反過來冤枉駱金。要不是我剛好看見,駱金的名聲就徹底壞了?!?/br> 駱父沉下臉,面無表情,他想到的遠比郭通達多。 唐鎮和駱從詩什么樣子,他一清二楚。自己養出條白眼狼,自己受著,兩家也早就斷了聯系。 這么多年沒走動,唐鎮突然好心替他搭橋牽線,必定有利可圖。駱父不覺得奇怪,利益才是最牢靠的合作條件,但他沒想到唐鎮會直接坑西嶺村的所有蔗農! 當他從郭通達那里聽到今天發生的事情,更是怒不可遏。 駱父強壓怒氣,對郭通達淡淡地說:“讓你看笑話了,我早晚會處理。不過眼下,還是先處理滯銷的食糖和糖蔗。我了解唐鎮,哪怕我拒絕八屏市的市場渠道,他也會煽動西嶺村村民達到目的。我們空口無憑,除非找到另外一條供銷渠道,說服村民相信我們?!?/br> 食糖價格暴漲,自有供銷渠道找上門,怕就怕唐鎮中途搞事,誘騙村民。村民被前段時間的虧損嚇怕了,估摸病急亂投醫,價格低廉也會賣出去。 郭通達:“我去趟海市吧?!?/br> 駱父:“麻煩你了?!?/br> 送走郭通達,駱父回身就見到站在身后的妻子。 妻子依舊美麗溫柔,只是眉目間有著隱忍的疲憊。駱父恍惚想起妻子未嫁給他時,也是個活潑開朗的姑娘。 胡淑蓉和駱從詩不喜歡妻子,時常給她臉色看。駱父從外面領養回駱金、駱銀兩個女孩,鄰居風言風語,連婆婆小姑都認定兩個女孩是他的私生女,妻子依然相信他。 駱父眼中閃過一抹堅定的神色,握住妻子的手溫聲說道:“加賢,辛苦你?!?/br> 駱母一愣,隨即微微一笑:“受委屈的是駱金和大寶,尤其是駱金?!?/br> 駱父:“以后,就跟胡淑蓉那邊斷了吧?!?/br> 駱母震驚,駱父跟胡淑蓉不親厚,但未曾想過把關系斷了。駱父仁厚心善,念著胡淑蓉到底是他母親,故而再三容忍,孝順有加。 她還以為駱父會一直將胡淑蓉贍養到壽終正寢。 “這樣好嗎?會不會對你有影響?” 駱父漠然道:“她跟我爸沒登記,從法律上來說,我沒有贍養她的義務。如果她要用道德壓我,那正好可以算算這十幾年來的賬?!?/br> 駱父習慣記賬,厚厚一本賬冊,全是單獨記錄胡淑蓉和駱從詩支出的賬。 駱父為人善良不假,從不吝嗇于幫助他人也不假,但他不是愚善,不會在被蛇咬了一口后還好吃好喝的供著那條蛇。 愿意養著胡淑蓉,那是看在她是死去老父老伴的面上?,F在想傷害他的家人,自然縱不得。 原軌跡中,駱家被害,實因猝不及防,他們一心救治駱金的臉錯過最佳反擊時間。而且唐鎮幾人存心謀害,后期勢力太大,只手遮天,駱家無還手之力。 現在則相反,駱金沒事,駱家有所防范。唐鎮再想存心害他們,也無路可走。 駱白聽著樓下父母的聊天,有所動容,笑了笑。轉身回房打開床頭燈,翻開書本。 書本中間夾著兩張薄薄的紙張,其中一張的內容是關于‘農業信息化網絡系統’的初步設想。 90年初,信息網絡還未普及,未來十年迅速覆蓋全球,步入電子信息時代。華國農業起步晚、改革慢,沒有形成一體化、信息化、科學化的農業體系,但諸如美國、荷蘭等農業先進的國家卻已經建立起農業信息網和農業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 剩下的另外一張,則是關于微生物菌株抗蟲除草的論文。 駱白拿起那張微生物菌株抗蟲除草論文的紙張出門,下樓,來到放電話的位置。電話旁邊還有一臺傳真機,他打開傳真機,輸入紙張,撥打《農業期刊》的號碼開始傳輸。 那邊是自動接收傳真,所以全程暢通無阻。 傳輸完畢,駱白便掛斷電話。 駱來寶瘋也似的跑出來撞到駱白懷里:“寶哥,到點看黑貓警長了?!?/br> 駱白聞言,推開的動作改成提溜,興沖沖朝客廳走:“我記得今天播到螳螂姑娘吃新郎的一集,快快,開始了?!?/br> 趕緊打開電視,一大一小排排坐在電視前,目不轉睛盯著看。時不時‘哇’地一聲,非常同步,非常沉迷。 . . 在后世中,農業期刊是國內最大的農業學術期刊,每天下載量和瀏覽量是同類期刊的百倍。同時,多篇論文被數個農業發達的國家收錄進知識庫中。 但現在,農業期刊只是華國農科院和農工學會合作創立的一檔全國性學術期刊,創立至今不過五年,如今正是缺乏人才的時候。 于國內尚且籍籍無名,更別提對世界農業學術產生影響。 這天大清早,報社內的值班人員如平常那樣,先是檢查信箱,從里面抱出一堆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將投稿歸類放好,又去檢查傳真機,里面果然有五六張紙。 匆匆掃過最上面的內容,毫無新意。 值班人員將這堆投稿也跟信件放在一起,然后去休息室吃早餐,跟陸陸續續來上班的同伴們談笑。正式上班,他就開始審核那堆投稿信件,上百來封信件篩選到最后只剩下三四封能送到主編手里。 即使如此,還不一定能刊登出來。 信件審核完畢,值班人員開始審核傳真信件,隨意掃了幾眼就立刻斃掉前面??吹降箶档诙鈧髡嫘偶?,點點頭:“總算有能看的了?!?/br> 隨手放到通過的一邊,拿起最后一封傳真信件。先看名字,三個明晃晃字跡特別好看的大字:大寶哥。 值班人員一見名字,立刻就來了精神,招呼同事們:“那位大寶哥又來投稿了?!?/br> 同事聞言,不由驚喜地圍過來:“不知道這位大寶哥是哪個省的農科院人才,每個月定期投稿,每份稿子都是真材實料,讓人驚嘆不已。咱主編現在真把他當成寶來供著了?!?/br> 兩年前,署名大寶哥的筆者向他們報社投稿,第一份驚艷眾人。之后每月按時投稿,只要是他的稿子,無需審核,直接呈給主編。主編閱讀過后,通常都會將他的稿子放到一版,雖還不是頭版,卻也是不錯的位置。 同事催促:“快看看這次寫的什么?” 值班人員清清嗓子,揚聲念道:“未來生物技術在現代農藥中的發展應用——微生物菌株抗蟲除草研究猜想。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構建微生物農藥菌株抗蟲除田草,環保、效用大。我國目前……” 越是往下讀,值班人員和同事臉色越是古怪,隱隱含著興奮激動的情緒。 農業期刊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農學博士學位,主編、副主編等人員更是各省農科院院士。顧問委員來頭更大,是華國農科院的院士。 這是家隸屬于國家部門編制,受國家支持的學術性期刊,從事人員門檻極高。自然能看出這篇文章不可估量的價值。 未來現代化農業使用微生物農藥是必然趨勢,因其持久穩定、環保無毒、使用范圍廣且不產生抗藥性而被推廣。國外農業已經開始全面推廣微生物菌株,然而在國內,研究技術緩慢,推廣不全面,農民依舊使用高毒農藥滅蟲除草。 值班人員激動得臉頰微紅,這是份發現新型菌株的學術報告,其價值之高,一經發表,必然引來農業科研界轟動。他們農業期刊也會隨之聲名鵲起,在國際農業科研、微生物菌株占據一席之地。 “通過這個設想就能研制出新的理想型微生物殺菌劑,國內國外頭一份,在此之前沒有提過這個發現。如果研制成功,我國就會成為第一個擁有理想型微生物菌株的國家。甚至可以出口國外,屆時,我們就不用每年都花大價錢向美國購買微生物菌株?!?/br> “?。?!我的天,這位寶哥的腦袋怎么長的?同樣是人,差別太大了?!?/br> “我宣布,從今天起,大寶哥是我偶像?!?/br> “從號碼上看,大寶哥住南越省,應該是南越省農科院院士吧。想來該是個風度翩翩的老先生?!?/br> “讓我看看?!?/br> 眾人回頭,見到主編和副主編跟在一位七十多歲老人家的身后。表情頗為恭敬,并對下屬使眼色,讓他們趕緊將那封稿件遞過來。 值班人員立刻把稿件遞給這位老人家,仔細觀他沉穩的氣度和慈祥的面貌,心里隱有猜測。眼前這位,若沒猜錯,應該就是曾獲國際農林獎的華國農科院院長羅老。 羅老接過稿件,從口袋里拿出眼鏡戴上,逐字逐句地看,神色變得特別緩和慈祥。精湛的目光里透出抹亮光,既是高興又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