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
關于行刑的時間,三位監斬官都有些拿不準。 今天陰天??!沒出太陽??!怎么看日影??? 縣衙里倒是有計時間的圭表漏壺之類,可是誰沒事會把那玩意兒帶出來? 更何況最標準的行刑時間是“午時三刻”,還不是個整點兒,誰能保證那一刀砍得那么準時? 欽差大人很快就作出了決定:差不多就砍吧!反正人多,總會有那么幾刀是準時的! 于是乎,欽差大人大手一揮:“行刑!” 充當劊子手的官差們自己手里都有些哆嗦,卻不得不裝出底氣很足的樣子來,威風凜凜地命令囚犯們跪下。 沒一個人理他們。 這也難怪,這些人最不濟的也是秀才嘛!見官都不用跪的嘛! 雖說欽差大人已經做主革了他們的功名,可他們心里根本不認這個罪,當然不會心甘情愿地受罰。 這種心態表現出來,首先就是不肯下跪。 當然,這些書生心里很清楚,最后的結果一定是不得不跪的,但他們還是要爭取一下。 不單要爭取,而且要花樣百出死皮賴臉寧死不屈……用盡各種辦法爭取不跪。 至于這么做的原因,別人不明白,鄭嫻兒卻是懂的。 拖??! 看著那些書生們被官差推倒又爬起來、按倒又爬起來,踹倒又爬起來……鄭嫻兒的心里就有數了。 但這些小花樣,撐不了太久的。 過了最多有半刻鐘,書生們已經盡數跪了下去。 包括樓闕。 鄭嫻兒從車簾的縫隙里看見樓闕跪著的身影,只覺得一股熱血沖上了頂門,立時什么都顧不得了。 推開車門跳下馬車之后,鄭嫻兒也不知自己怎么會變得那么靈活的,總之她只記得自己單手在四尺多高的斷頭臺邊緣撐了一下,然后便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臺上。 中間的過程完全沒有知覺,當然也就不會記得自己跳上高臺的姿勢動作是不是雅觀。 行刑之前有人跳上臺去,這是大事,完全可以把人當作同黨一起抓了砍頭。 幾個官差齊吼一聲,奔了過來。 鄭嫻兒在一瞬間的茫然之后很快就平靜了下來,不退反進。 便在這時,圍觀的人群之中忽然鼓噪了起來。 原本安安靜靜地伸著脖子等看戲的一眾百姓,不知怎的就開始嚷嚷起來了:“一幫子書生怎么謀逆?真是荒唐!” “欽差大人屈打成招!” “欽差大人才是逆賊!” “正月斷屠,殺人天理不容!” …… 不同的聲音,相似的內容,從每一個角落里、每一個人的喉嚨里喊了出來。 如果欽差大人離得再近一點,他就會發現百姓們并非亂喊,而是有人藏在人群之中引導著。 但欽差大人是不會選擇走近百姓的。他是大理寺中人,一向只負責坐在高堂上審案,哪里受過平民百姓的驚嚇? 事實上,百姓們開始喧嚷之后,欽差大人是第一個嚇白了臉開始后退的。 眾百姓看見他這副慫樣,鼓噪得更厲害了。什么“欽差大人做賊心虛”“欽差大人死有余辜”之類的話都喊了出來。 欽差大人狼狽萬分,雖有小廝扶著不至于跌倒在地,卻也已經顏面盡失。 惱羞成怒之下,欽差大人的臉已經成了豬肝色。 他用盡全力把手里的令簽扔了出去:“斬!快斬!” 第95章 混賬!給我拿下! “誰敢!”鄭嫻兒迎著官差手中明晃晃的長刀便沖了過去。 長刀立時停在了半空中。 不是一把,而是一排。 這倒也未必是因為鄭嫻兒的氣勢有多強。事實是,官差們的心里早已經怯了。 這是殺人吶!別看他們平時欺壓百姓的時候很有一套,打死一兩個人也不是沒有過的事,但像今天這樣直接拿刀對著人家的脖子砍,而且要一刀砍斷才算完美完成任務,他們的內心真的是拒絕的。 聽那個劊子手說,那個劊子手聽他的師傅說的,人的腦袋砍下來之后,脖子里的血會瞬間飆出幾尺高,如果躲避不及就會被濺一臉…… 眾官差不寒而栗。 這跟平時打人嚇唬人完全不一樣??!打人的事都是大家一起上,就算不小心打死了,那也說不清到底是誰的罪孽,惡鬼索命也未必能找到自己頭上;可是砍頭就不一樣了,這是實打實的殺人,沒法子狡辯的??! 更重要的是,今天這場差事,他們每個人平均下來要殺十多個??! 昨天晚上,死囚們在牢里睡得都還挺好,這些官差們在自家的熱被窩里卻基本都沒怎么睡,嚇的。 這會兒發現來了搗亂的了,眾官差的心情都十分復雜。 憤怒?驚慌?欣喜?期待? 好像都有。 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么辦,反正能拖一刻是一刻吧! 于是乎,眾官差們慢慢地放下了手里的長刀,跟千千萬萬被驚呆了的百姓一起眼巴巴地看著鄭嫻兒,等待著她的下文。 鄭嫻兒看到那些官差們臉上如釋重負的表情,直疑心自己看錯了。 這時欽差大人已經快要氣炸了,拍著桌子怒吼起來:“這是刑場!哪里來的刁婦搗亂,給我捆起來!” 官差本已經向鄭嫻兒沖過來了,聽見這話忙站住解釋道:“大人,她是樓家那個貞婦!” “混賬!給我拿下!”欽差大人暴跳如雷。 他當然知道鄭嫻兒是誰,本想著假裝不認識先把人拿下再說,誰知道底下人都是榆木腦袋! 官差見欽差大人發怒了,只得多招呼幾個人,向鄭嫻兒圍攏了過來。 眾百姓見狀,鼓噪得更厲害了。 正面對上那些官差,鄭嫻兒的心里其實是有些慌的,但此刻看到欽差大人氣急敗壞的樣子,她忽然就不慌了。 前些日子在公堂上審案的時候,這位欽差大人分明還是十分沉穩威嚴的。此刻他慌成這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如今的局勢,對他很不利! 再堅持一下——只要再稍稍堅持一下,說不定救兵就來了! 這一絲希望燃起之后,鄭嫻兒愈發來了精神。 她在官差的圍堵下一路后退,直退到高臺的邊緣,身后就是看熱鬧的百姓。 “小心!”樓闕怕她摔下去,慌忙出聲提醒。 鄭嫻兒朝他眨眨眼睛,眼角閃過一絲笑意,隨后又恢復了悲憤欲絕的神情。 身后的眾百姓眼看著她被官差們逼到無路可退,忍不住齊齊驚呼起來。 便在這時,鄭嫻兒忽然伸手指著欽差大人的方向,用自己所能發出的最大的聲音叫道:“大家都被騙了!那個人根本不是欽差——” “不是欽差?!”高臺下的百姓驚呼起來。 “不是欽差?” “不是欽差!” …… 這句話以飛一般的速度傳播開來,眨眼之間已經在數萬百姓之中傳了個遍。 “不是欽差!那個人不是欽差!” “他是來害咱們桑榆縣的!” “咱們桑榆縣的百姓,可不能被來路不明的人隨隨便便給殺了!” “桑榆縣幾百年都沒出過一個解元,不能被人給殺了!” “中過舉人就是‘老爺’了,咱們縣里總共就那么幾個舉人老爺,不能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褚先生更不能死,朝堂上還有好些個大官是他的學生吶!” “沖??!咱們沖上去!殺了狗官——” …… 后面的百姓如潮水一般向前推擠著,前面的人便不由自主地沖向了高臺。 聲浪、人潮,來勢洶洶,嚇得欽差大人險些尿了褲子。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人多的場合最怕擁擠推搡,一旦場面失控,極易引發大范圍的踩踏事件,死百十個人都是輕的。 若出了那樣的事,欽差大人就算有再大的功勞,也會被言官們狠狠地參上一本,前程堪憂。 更何況——欽差大人的心里很清楚,此行,他已經不可能有功勞了。他只有趕在京城里的動靜正式傳來之前,“遵從民意”殺了這些“逆賊”,才有機會保住性命! 此時欽差大人萬分后悔。 早知場面會失控至此,他就不該發榜叫全城的百姓來看,他應該悄無聲息地把囚犯殺了才對! 想象中的場景是民意洶涌聲討逆賊,現實中眾百姓聲討的卻是他欽差大人本人——這樣的事傳進京城,他還能有活路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欽差大人指望這“水”把他平平安安地托舉回京城去,誰知這人還沒殺,他已經快要淹死在“水”里了。 “給我攔住那些刁民!”欽差大人毫無形象地失控大吼起來。 “刁民”的數量實在太多,一旦被鼓動了起來,就不會輕易被安撫的。 普通的官差已經攔不住,最后只得由那些手持長刀暫時充當劊子手的倒霉蛋們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