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每個三年一做的事情,都是大事情,比如地方官要每隔三年去一趟京城,考核一下自己三年來的成績。比如著舉國關注的三年一回科舉考核。 今年的科舉尤為引入注目,因為今年是新皇登基后第一回舉辦鄉試,來年則是第一回會試和殿試,按理,收的人多。 這幾年保不準入翰林院的幾個,都將會是能夠陪同當今陛下走過他整個執政時期的官員。 那可不一般。 于是這一回的科舉考核,人數也達到了以往之最。 舒淺是知道姚長青要參與的,還提起了興趣關注了一下。 教中的諸多孩子,自從識字后,也明白了科舉對于識字的人而言代表了什么,也一一湊了個熱鬧,說起了最近崇明州比較有希望的秀才。 那些個秀才年紀輕的基本上都算是家里有點閑錢,專心備考的,年紀長的都是一邊干活,一邊備考。 到了時候,就要趕往自己戶籍所在的貢院。 若是中了舉人,來年就要趕往京城。 外頭都在談論科舉,姚旭就不一樣了。 他反正不考科舉,想著要不在科舉前先成親了??婆e之后成親的太多了。不少人想要得到一個好名頭之后再成親,那身家就漲了上去。 舒淺知道這事后,看姚旭的眼神頗為復雜:“你這個成親理由,實在是極為罕見?!?/br> 姚旭笑得還挺高興:“那是教主聽得少。成親時教中熱鬧熱鬧,隨后我們再出海。在海上也算是別有一番滋味。我們可別耽誤了重要事?!?/br> 舒淺看著他這么高興,忍不住就笑了起來。 有時候她看這群教徒們,像看孩子,見著他們高興,自己跟著就高興。 姚旭的親事就那么定了下來,隨后就是尋媒婆,然后按著畢山和喬曼當初成親的法子,就那么走一趟。 他這回的婚事,梁又鋒尋了另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專程去給姚常林隱蔽送了消息。 姚常林將這事也就私下里和姚長青、藺淑說了一聲,隨后就閉口不言。 閉門不出的姚長青聽著自家哥哥要成親了,很是高興。藺淑和他親自挑選了禮,先一步讓人給送去了崇明教。 當然,姚常林和姚長青都沒有親自來崇明。 他們也清楚,姚旭和他們之間的情誼,也就在這個地步而已。 姚旭生于姚家,但早已當自己不再是姚家的人了。 姚旭和師華成親那天,教中是一片喜慶的紅色,將過往的陰霾全部驅散。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聽音樂劇《吉屋出租》里的那首《我會保護你》,有一段歌詞我覺得哈哈哈哈哈哈哈太特么貼切了。 你成為我的國王 我就化作你的城堡將你守護 不 你是我的皇后 我愿做你的護城河將你圍繞 (舒淺應該是護國海吧?笑倒) 第109章 成親不是結束, 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紅色沖散了所有過往陰霾后, 帶來的滿是生活的歡喜。 這回崇明教出海和上次不一樣, 上回是畢山留在教中, 不得不讓姚旭和師華出海, 這回卻是姚旭和師華兩個人主動申請出海。 舒淺想了想在京城這回絕對走不開的蕭子鴻,給他洋洋灑灑寫了千百字的信,表示自己又想要出海了,這回并不會走遠, 并且將會在年前回來, 陪他過年。 蕭子鴻很快就回了信, 讓她早去早回。 這回確定會早去早回的舒淺,二話不說帶著人上了船,興沖沖再度出海了。 對海上跑了兩趟有點熟絡了, 可這回對于崇明教來說, 還是有些不同的。 天氣開始轉涼了,舒淺只有朝著更南一些地方, 才能感覺舒服一些。 當然,對于姚旭和師華而言, 也是不同的。 兩人沒在一起的時候, 就十分有共同語言,時常湊在一塊兒。如今在一起了,晚上都睡一道,幾乎是拆都拆不開。只要其中一人沒有什么事情,那必然就能尋一得二。 舒淺面無表情在甲板上眺望遠方, 后悔自己跟著一起出來了。 她出來干什么? 她好好在京城里侍寢不好么? 而事實上即便舒淺留在京城,她侍寢的機會也不算很多。 蕭子鴻太忙了。 不止是他忙,就連丞相在內,幾個尚書都忙到打轉。 缺人缺到蕭子鴻直接將幾個清閑在家的兄弟全部給扔出去忙了,幾個王爺都挺無奈的,心里都揣摩不透蕭子鴻到底是真心大想要他們幫忙,還是在試探他們。 唯有大皇子早就在外忙碌跑動了,甚是坦然。 不做事還能怎么辦? 想被圈禁到死么? 能好好活著,誰樂意被圈禁到死呢? 再者,大皇子覺得自己過得好不好都不重要了,他算來算去也歲數有些了。而他的兒子還小。他想給他兒子搏一些蕭子鴻的好感。 別的臣子想讓蕭子鴻高看,是為了搏一個前程,大皇子是為了讓自家人保命。 大皇子心里頭那般想著,全然是由于太后至今都將那日蕭子鴻的話,藏在心里的緣故。 誰也不會猜到,剛剛大婚的蕭子鴻,根本就沒有想將自己的親生孩子送上帝位。 他最看重的,正是大皇子的親生兒子,夏煜。 此刻的京城風起云涌。 丞相覺得自己頭頂的頭發都稀疏了起來,想著是不是該去問自己的發妻借點假發戴出來。今年科考人多,出現的幺蛾子也多。 他長嘆一口氣,只希望這群人能夠有所分寸,可別惹惱了新皇,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給搭了進去。 “各地貢院都布置妥當了?!?/br> “京城貢院今年的人數遠超過了往年?!?/br> “旺年出奇才?!?/br> “可不是嘛哈哈哈哈!” 翰林院里一群人都對這回科考關注的很。 旺年真的容易出人才,有的年夸張到拉出探花郎,放在別的年份都能傲視群雄當狀元的。 三甲直接入翰林,余下諸多人就要看殿試那日,能否被“點翰林”了。這些年丞相大多翰林出身,也讓翰林的地位逐漸上升,讓科舉的地位一道升了上來。 “對了,姚家的事情你們都知道吧?” “聽說了聽說了?!?/br> 有人刻意壓低了聲音。 幾個世家子弟互相對視一眼,都忍不住搖頭。他們都知道姚家是怎么想的??梢ΤA衷僭趺床恢{,那名氣可是在外頭的,連寫三篇文章嘲諷自家,在酒樓里都被當名篇了。 姚長青今年才參加鄉試,若是今后出了頭,那姚家宗族那些老輩,得罪了有權又年輕的后輩,指不定今后怎么過日子。 寒門出身的更是看不入眼,嘴里頭嘀咕:“這不管世家不世家的,哪有這般為人的?” 一群人應和。 就算心里頭有想法,這么做也是不道德的,放在士人堆里,是要被這群人讀書人唾棄的。 有個翰林學士這會兒換了話:“你們有沒有聽說,陛下似乎有意改回翰林老制?!?/br> 他想了想,又斟酌了一下用語:“該說是參照著老制,訂新制?!?/br> 旁邊消息不靈通一點的,第一回聽說這事情:“哪來的消息???” 一群人都朝著他看去。 這翰林學士忙不迭擺手:“就隨便聽到的,我也不確定?!?/br> “是想怎么改?以前那魚龍混雜的?!庇腥藫u頭,覺得不妥。 以前翰林院什么人才都有,一直到很后來,科舉上來的人才越來越多,翰林院這才逐漸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官員候選地。 那學士猶豫了一下,還是和眾人說了:“我聽著似乎是想設一些外翰林?!?/br> 外翰林? 那是什么? 一群人茫然互相對視,沒能理解這個意思。 “最近你們也知道,江南那兒能出海了,帶來了一些個人。在朝廷中沒什么位置,但是又有點才學?;蛟S是想給這些人一個名頭,但又沒法給實權?!边@學士這般一說,眾人明白了。 這外翰林,就是外來的異國人。 陛下覺得這些異國人有點才能,想給他們一點名頭,以示自己看重。給名頭又不給實權,那沒有品級的外翰林,是最為妥當的。 畢竟翰林院曾經就是擁有著各式各樣的人才,什么戶籍的都有。 這么一想,大家都紛紛點了頭:“這樣倒是不錯?!?/br> “陛下英明啊?!?/br> “真了不得?!?/br> 沒有被威脅到地位,甚至名譽上或許會增加一些的翰林院眾人,嘮完了這些事,又重新投入到自己的事中。今年科舉實在太忙了,丞相煩惱起了頭發,他們也沒好到哪里去。 轉眼就到了科考日。 這回科舉考核,考兩門,一門是經義,??妓臅褰?,一門是考策問,這里面的學問大,分為了好幾道題,甚至包含了律法和實干題。 姚長青早做好了準備,臨著出門前還捏了捏藺淑的手:“我很快就回了,你在家不要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