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節
她微詫異:“你這是剛去跑了一圈醒神?” 師華:“嗯?” 舒淺點了點師華的耳朵:“紅?!?/br> 師華摸了摸耳朵,很燙。 她應了一聲:“嗯?!?/br> 紅就紅了,燙就燙了,也沒辦法了。 舒淺轉頭尋了下姚旭,就見姚旭在不遠處一臉高興,正給人盛粥。 她收回視線,覺得自個還是先把飯給吃了,否則等下太飽了吃不下就不好了。 吃好飯,眾人人太多,基本上也就是就地安寨扎營睡了,等第二天繼續趕路。 回來比去的路用時更短一些,眾人歸心似箭。 很快到了崇明,種田的繼續種田,做買賣的繼續做買賣,造船的繼續造船,開酒肆的繼續開酒肆。不知道是不是一段時間不曾見著了,崇明教這兒的百姓想他們得很,一時間日子過得仿佛過年。 姚旭很快就尋了人,將自己那屋子重建了。 他屋子重建就算了,還借著這個理由,開始在周邊人那兒蹭睡。 一會兒睡這家,一會兒睡那家。 睡到后來又由于各式各樣的原因,這幾家都將姚旭給扔了個出去,只表示若是還想要他們認二當家這個身份,就希望他別在睡自己家了。 最后只能師華收留了他。 舒淺被這迂回的同住方式給鎮住了,好一段時間都沒法直視姚旭。 這人不要臉的程度超乎了她的想象。 這時,京城姚家送了一封信給梁又鋒。 梁又鋒又將這信派人轉交給了舒淺。 這封信原本是想要給姚旭的,不過梁又鋒堅決不同意??伤煌鈿w不同意,又心中著實揪著。導致這封信最終落到了舒淺手中。 舒淺打開來看了眼。 姚旭年齡差不多到了。 姚家想要給姚旭說親。 這年紀一到,就容易被所有人都催著成親。 舒淺對姚旭有點同情,讓人給梁又鋒回了話:喜事將近,不慌。 第108章 京城里上層幾乎都隱隱知道了。 姚長青成親了, 而姚家姚父和姚長青, 與姚家宗族其他人鬧翻了。 世家少有只有一個子嗣的, 而世家所謂的百年傳承, 并不是一脈就此傳下去。姚長青若是支撐不起姚家, 那么會有姚家另一個嫡系后代,代替他支撐起姚家。 對于姚家而言,姚長青區區只是姚家嫡系子孫之一而已,哪怕他是姚常林唯一嫡子。 姚長青的正妻藺淑是個偏癱。 她雖是個偏癱, 但嫁進來后持家有度, 姚常林對她態度也就還挺不錯。 誰不樂意看著自己兒子和兒媳能夠好好過日子呢? 藺淑到底是好人家出來的, 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養,平日里即便不得不由人伺候推著個輪椅,那也是能上得了廳堂的人。 成親后, 那就要問診。 藺淑這身子, 怎么著都要找大夫看看,問問能不能生得了孩子。 姚家走了路子, 專門請了過往的老太醫出山,特意給她看了看。 老太醫診斷了許久, 最后還是搖了搖頭。 “不是夫人能不能生的事。是一旦夫人有了身孕, 基本上自己就等于沒命了?!崩咸t很實誠,將他的想法換成最樸實的話,都告訴了姚家人,“她有孕容易,可這孩子有所動靜, 她的身子都調整不過來。就算熬過了十月懷胎,她也使不出力道讓孩子出來?!?/br> 這老太醫過往在宮中算是主管后宮妃子們的,說的話基本上是錘死了。 哪怕他們再請來一個大夫,那也是搖頭的份。 姚長青早就想過這事,倒是沒太在意。他安撫藺淑,兩人商量著就此不要生孩子了。 “倒是我認識一個大夫,擅長針灸,每月尋幾日請他來扎一扎,運道好幾年后還能指望腳上有點感覺?!崩咸t這般說著,“孩子就暫且算了?!?/br> 姚長青哪能想到還有這么一出喜事,千恩萬謝要來了名字,轉頭就帶著一堆好東西去拜訪了。 就連藺家得到了消息,也是喜不自禁。 姚常林知道后,一樣是春風滿面,出門還多喝了兩杯酒。 但后院里,藺淑不能生孩子一事情,被下仆給傳了出去,讓姚家那些個老輩知道了。 姚家的老輩聽了這話,沒直說讓人休妻,只當下就讓姚常林給姚長青找個妾,沒妾就找個通房。 孩子母親有沒有身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那么一個孩子。 回頭孩子讓藺淑抱養著就成。 姚常林知道這個,當場就給翻臉了。姚長青和那位妙手大夫確定好就診日子,興高采烈回來,結果知道了這事情,也當下板起了臉。 姚長青馬上就要參加科舉了,這時候折騰這種事情,誰能不知道姚家上頭打著什么意思? 他們想讓姚家換一個主事的,順帶巴不得姚長青心情不好,讓他連舉人都考不上。 藺淑聽到這事,在明確了姚長青堅定不想和別人生孩子后,心中歡喜。她回了一趟娘家,和自家母親好好商量了一回,回來后當下就將姚家那個嘴碎的下仆給挖了出來。 下仆被打了一頓,直接給送到了衙門。 衙門里有藺淑的爹在,那下仆自然沒好下場。 她明晃晃就告訴了姚家宗族那些個人:就算我生不出孩子,你們也逼不得我。 再說了,她本來就和姚長青說好了,沒孩子就抱養。這個抱養是徹徹底底沒兩人親生血脈的抱養,本來就是從姚家里尋一個妥當的孩子。 根本沒必要專門讓姚長青生。 那些人不安好心,藺淑就偏生要姚長青爭氣。 她干脆讓姚長青閉門不出,專心學習。外頭有人來尋,要么她出面,要么姚常林出面,反正誰都不準打擾到姚長青。 但是姚常林也沒想到,姚家敢明面上來煩姚長青,更是敢明面上去煩姚旭。 他們尋到了姚常林每回寄信給梁又鋒的那路子,仿著姚常林的字跡和口吻寫了一封信,想要逼姚旭成親,或者是想要讓姚旭回來鬧事。 不過他們也沒能料到,梁又鋒是護著姚旭的,根本就沒有把信給姚旭,反倒是將信給了崇明教教主舒淺。 舒淺更是徹底,回了一封說“喜事將近,不慌”,就當那發來的信是假的。 等過了一個月,舒淺去梁又鋒那兒看看暗街改造一事,才得知了后續。 梁又鋒拿到了姚常林第二封信,信上詳說了最近姚家不安定,他近期只發過一封信,希望梁又鋒能好好護著姚旭。 兩人這會兒才反應過來早前那封信的意思,面面相覷,頭皮發麻,覺得世家真是可怕。 梁又鋒自己是世家子弟,都沒有想到姚家能干出這種糟心事。 于是兩人一個琢磨,梁又鋒直接給梁家寫了一份信,讓梁家注意著點今年考科舉的幾個,順帶護著點姚長青。 舒淺則是也寫了一封信,給姚常林的。 她身份特殊,姚常林這人精還是知道的。 舒淺基本上簡單說了下姚旭這人她就護著了,婚事也有了點名目,不用擔心。姚家那兒希望姚常林好好應付,實在不成再給她送信。 有她打點,至少能給姚長青一份公平。 科舉是最好的當官路子,丞相全部都是科舉出生。 即便是有幾個丞相最初原本不是科舉出生的,也會在當了官后重新去考一遍,以示自己是有真才實學的。 姚長青若是考不上舉人,那她就幫著推薦一下。 她還怕一個區區姚家不成? 梁又鋒更是覺得,世間少有三元郎,姚長青今年考不上,那去順天府混個差事,回頭繼續考不就成了?考個十來年的又不是少有的。 再說姚長青還沒愚笨到十來年都考不上。 這一切姚旭都渾然不知。 他還正在自己的追妻大業。每天白日出門做事,晚上回家情深意切“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和師華從清議到清談,再到實干興邦,轉頭大談舒淺少有的君子之風和蕭子鴻這位新皇的寬廣胸懷以及繼位后舉措。 聽多了,師華舉手表示自己更想聽兵書。 于是姚旭轉頭就去尋了一堆的兵書,順帶以一種師華從來沒有想過的方式,從社會當時的百姓情況,來談兵法。 聽著聽著還挺入迷的。 當然這種談情說愛的方式幾乎不可取。 也就是姚旭和師華兩個人一個愿說,一個愿聽。 換到畢山和喬曼等人身上,估計直接就聽睡了。換道舒淺身上,蕭子鴻若要說,舒淺聽歸聽,晚上更想在床上打滾。 這事沒過多久。 崇明教商議著下一回出海的事情。 教中那些個異國人,十個里面八個都被參將給帶走了,剩下兩個則是死活要留在崇明教附近過日子的。舒淺想想確實要留兩個會異國話的,就將人給留了下來。 那些被參將帶走的異國人,基本上帶去了京城。 主要是為了詢問關于海外諸國的事情,他們在崇明教這邊講過一回,到了京城要另外再細說一回。 不過這事情在京城里算是小事。 京城里如今更重要的事情,是科舉。 三年一度的秋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