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出仕(士) 第143節
第176章 貞文帝這位皇帝,與庸君、昏君抑或暴君,是扯不上關系的。 總的來說,貞文帝尚算性情寬厚、善納良言、能干實事,圣君或許算不上,但若說他是一位明君,大多臣民那都是認同的。 一位明君,心中自有他的抱負。 ‘讓天下百姓吃飽穿暖,亦是朕為帝的畢生所愿?!?/br> 這愿望聽起來異常樸素簡單,但想要達成,卻并不簡單。有可能窮極一生,也無法達成。 貞文帝依舊眼明心亮,不慣自欺欺人,是知曉自己的身體狀況的?!昂椭?,你或許還能看見這宏愿實現的一天,但朕……卻怕是不能了?!?/br> 黎池只覺心中一哽,覺著有點堵、又有些酸,眼前這位皇帝,對自己這個臣子是極好的。 “陛下……”黎池說起漂亮話來,那可謂舌燦蓮花,但此刻他竟不知為何,陡然就嘴拙了,“陛下您定能長命百歲,有看到宏愿實現的那一天的?!?/br> 黎池有兩輩子的經歷,將自己歷練成了一個情緒內斂,慣于掩飾自己的人。但貞文帝卻是一個執掌權柄二十多年的皇帝,還是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那是比黎池或許更精的王者人精。 臣子表現出來的真真假假,貞文帝總是能從中辯出那幾分虛假來,當然也能從中品出那幾分真實。 貞文帝非是不知他這位臣子的手段,深知他不是一個小羊羔子,但他欣賞的就是他這份手段,以及他的才能。 總的來說,在貞文帝眼中,黎池是一個純粹的人,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純粹,而是初心堅定的純粹。 能否長命百歲,貞文帝心中早已明了,那都是命已注定的?!叭缃裼辛水€產三千的土豆,以及才運回來的畝產五六千的紅薯,以及畝產一千的正經谷物玉米,還有能御寒的棉花。 等推廣向民間之后,正如你所說,百姓們吃飽穿暖,這才有了可能。到時百姓們吃飽穿暖、安居樂業,那樣的盛景,朕或許看不到了,可和周你大概是能看得見的。就借你之眼,為朕見證?!?/br> 黎池慎重應下:“臣惟愿陛下長命萬歲,親眼見證此盛世之景!但若天不假年,陛下魂歸神位,臣定為陛下見證此盛世之景!屆時再焚香,告于陛下!” 貞文帝神色坦然而欣慰,“和周,此方乃忠心之舉?!?/br> 在乾清宮中以及前朝時,隨侍皇帝身邊的除太監總管等之外,還有記錄皇帝言行,作皇帝起居注的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提筆記載,‘帝對黎池言:借卿之眼,為朕見證黎民吃飽穿暖,安居樂業之盛景。黎池鄭重應允?!?/br> 這起居舍人,就是鐘離書。 當初翰林院中的‘新翰林‘派系,在黎池升遷戶部之后,也依舊常來常往,關系并未淡下去。黎池在羊城的這兩年多,一年也有一兩次通信。 黎池卻是沒想到,竟在起居舍人的位置,看到了鐘離書。不過今年六月,又是翰林院三年一考的時候,想來好友的職位,就是這樣變動到這里來的。 貞文帝與黎池君臣兩人,說了幾句似是交代身后事的言語之后,黎池率先轉移了話題。 黎池:“時間匆忙,臣進宮來都未及帶一筐紅薯進來,待臣回去之后,就使人挑選幾筐最好的紅薯,與‘紅薯吃法合集‘一起,一并給陛下送來。 紅薯不管是埋到火堆余燼里烤熟,還是白水蒸熟,抑或是切成條用油炸酥,又或是熬成糖漿,都非常好吃!” 相比米面吃食,貞文帝如今反而更喜歡吃土豆了,黎池說紅薯好吃,他也是深信不疑的?!暗扰嘤^一茬了,朕今年的時候,這才頓頓都能吃上土豆。這紅薯也是運回來做種的,可別吃完了才好?” 黎池笑著回答皇帝的顧慮,“臣在羊城培育的那一茬,收了七八萬斤,這次運回來一萬多斤,剩余的都賣于當地農人和各地商人,也寫了種植手冊給他們,屆時要不了幾年,紅薯就能在大燕各地興起種植。如此不必讓陛下多費力育種,然后分發下去種子。 紅薯的扦插栽種,不似土豆那樣廢種子,一萬斤能種很多了。且臣是為陛下、諸位娘娘和王爺們預留了的,吃去幾百上千斤的,并無妨礙?!?/br> 貞文帝吃慣了山珍海味,如今就想嘗嘗鮮,對吃紅薯也是很期待的,“和周,你想得周到?!?/br> 黎池神情中帶出一點調皮來,笑言道:“臣可是很摳門的!紅薯這是有豐裕,臣才舍得獻給陛下。像是玉米,因只有五十來斤,要緊著做種子,臣就不舍得讓給陛下吃了!只能等明年玉米灌漿的時候,再給陛下幾個嫩玉米,或煮了吃、或炒了吃?!?/br> 黎池說得俏皮,小表情也很調皮,就像一個恃寵而驕的小輩一般!與他一貫溫雅有禮的形象,反差很大,竟將貞文帝逗得笑出聲來! 貞文帝伸手,朝黎池的方向點了點,“和周,你啊……哈哈哈,真是個摳門鬼!” 張忠站在一旁,也陪著貞文帝,抿嘴小聲地笑黎池的‘摳門‘。 屋內的鐘離書,眼觀鼻鼻觀心,看著這君臣相得的場景。心中暗嘆:和周,他果然是厲害!與他當起居舍人以來,見到的其他老臣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殿內先前有些悲傷壓抑的氣氛,盡數被這說笑聲,給驅散干凈了。 黎池:“紅薯、玉米和棉花的種植訣竅,臣總結種植經驗,又從洋商那里詢問技巧,已然寫成了小冊子。到時一并呈上來,陛下只需選一個懂農事的官員,去總領種植事宜就行?!?/br> 如今黎池一回京,就正式升任了正三品的禮部左侍郎之職,被授以文淵閣大學士的虛銜。 但相比戶部和吏部,禮部就是六部中的‘翰林院‘,清閑得很。而文淵閣大學士,只是一個閣臣的象征,并無對應的實際事務要做。 若黎池身上沒有兼任戶部郎中一職,沒有除兩廣外的各行省的‘錢糧預算制‘需推行,那他之后幾年的為官生涯,就會非常清閑自在了。 然而,現在黎池身上不但兼任了戶部郎中之職,要推行‘錢糧預算制‘,皇帝又還給了他一個任務。清閑自在?不可能的。 貞文帝:“和周,你是一個再能干不過的人。所謂‘能者多勞‘,又有‘一事不煩二主‘,這紅薯、玉米和棉花的種植推廣,依舊由你去做?!?/br> 黎池從來不是一個懶惰的人,反而他是一個工作狂,對于皇帝將種植推廣的事情交給他做,他是樂意的。 黎池在讓大燕百姓吃飽穿暖的政治理想之外,還有位極人臣的職業理想,這種植推廣的事情,就極有利于他的職業理想。 能者多勞,勞者則多得。若由他來種植推廣紅薯、玉米和棉花,他就多得了好幾件大功勞。 雖身上尚有戶部郎中之職,還要推行‘錢糧預算制‘,但種植推廣這幾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任務,黎池也是非常樂意的! 黎池是文臣,與武將不同,功勞這東西,并不嫌多。他是文臣、手上無兵,即使民間聲望再高,功高震主的可能也會小許多。 黎池:“臣領命!臣回去之后,定然好好去規劃一番,看看要花費幾年時間,才能將紅薯、玉米和棉花,平穩推至民間百姓家,讓他們早日吃飽穿暖!” 這么些年來,只要吩咐到黎池頭上的公務,他一次都沒有辦砸,還總是有意外之喜。就好比這次南下去籌建商貿司,就有了三種高產之糧、一種御寒好物,相比起來,完美籌建商貿司的功勞,反而似乎不值一提了。 “和周的辦公能力,朕自是相信的?!彼@個臣子的能力,他是很信任的。 貞文帝想了想,發問:“和周,你在懷柔有一個八百畝的田莊?” 聯系一下此時的前后語境,黎池猜測著回答:“回陛下,臣趕巧在懷柔置下了一個田莊,如今只是佃出去收些租子貼補家用,日后就給臣的女兒做嫁妝?!?/br> 一些主要臣子的家產,皇帝大概是有些了解的,了解起來也容易,田產、商鋪等的歸屬,都是在官府登記了的。 黎池的家產和進項,皇帝也是有些了解的。一座御賜的有些顯小的二進狀元府,一個八百畝的田莊。與晉賞王家合辦的連鎖水泥作坊,作坊也不歸他,只是一年拿上萬把兩的分潤銀。 還是他面前的紅人呢,也算是個寵臣了,卻只有這點家產和進項!聽說家中還有個常年吃貴藥的病妻,又有一對兒女要養,還時常貼補浯陽老家的族人,日子過得清貧得很。 真正過得清貧,在京中租賃房屋住的眾多小官:…… 貞文帝心中生出一些憐惜來,都是正三品的官員了,還是閣臣呢,竟然就這么一點家底,實在可憐! 只是堅持收應得之財,剛回京還未出門走訪,還未及收受‘冰敬‘和‘炭敬‘的黎池:…… 貞文帝神情憐憫,對黎池說到:“和周,你倒是疼閨女,只是若將家中唯一的田莊給你閨女了,你兒子拿什么撐家?” “臣的閨女自胎里就帶著些體弱,臣與內人還有她兄長,要多疼她一些才行。至于兒子嘛,他有手有腳的,自己掙家產就是了!” 一旁記皇帝起居注的鐘離書,聽了好友的話,心中暗暗道:這個記著,回去后說給家中的小子聽! 貞文帝又笑了,“哈哈哈,和周你兒子長大后,怕是要找你鬧的!” 黎池滿不在意的樣子,“他鬧就鬧唄!臣不理他就是了,不,先要訓罵他一頓了,再才趕出門去不理他!” “哈哈哈!和周你兒子真可憐!朕真為他感到心酸?!?/br> 張忠看皇帝笑得開懷,心里也由衷地覺得高興,對黎池心懷感激。眼下朝廷之上,幾個皇子暗里都爭紅了眼,皇帝也是惱火得很,好久都沒笑得這樣開懷了。 果然,黎大人是一個讓人見之忘憂的人啊。 貞文帝慢慢止住了笑聲,瞪了黎池一眼,“看你給朕打岔了,逗得朕笑得都差點忘了正經事!” 黎池笑嘻嘻地拱手告罪,“哈哈,是臣的不是,是臣的過錯?!?/br> 都是說玩笑話逗趣罷了,哪里當真生氣、當真告罪了? 貞文帝中終于言歸正傳,“和周你疼愛閨女也無可厚非,但朕實在心疼你兒子。這樣,朕賞你一個千畝的皇莊! 一是用來種植紅薯、玉米和棉花,這是為朕辦事,不好叫你補貼田莊、銀錢和人員進去。二是等你種植推廣之事完成后,也能留給你閨女做嫁妝,將懷柔那個田莊留給你兒子?!?/br> 將御賜的千畝皇莊,留給他閨女做嫁妝,將懷柔的八百畝田莊,留給他兒子撐家業?;是f與自家田莊哪個更好,都不用說! 皇帝對他兒子的‘可憐‘,其實也沒有多真情實感,很明顯是偏幫他閨女的嘛。 “臣就代臣家那小崽子,叩謝陛下的賞賜了?!崩璩匦Φ眠珠_了嘴,離座叩謝皇帝。 他這臣子看穿了自己的促狹心思,皇帝也不惱,一本正經的臉上,嘴角也上揚帶笑?!懊舛Y了,不謝不謝!” 小胖墩平平:…… 至此,正事基本上就已說完。 之后,黎池又向貞文帝,講述了南海商貿司的見聞。綠眼睛、藍眼睛,金頭發、紅頭發,各種長相的洋人,透明的、炫彩的玻璃,精致小巧的鼻煙壺,滴滴答答的大小鐘表…… “……臣想著,臣雖書法尚可,但詩才平庸,要在其他地方找補找補才好。于是就向西洋的畫師學了油畫技巧,寫實油畫格外逼真,臣就將商貿司花了下來,一幅畫有半丈寬、一丈長,意境雖不怎樣,卻勝在寫實逼真。 若陛下不棄,稍后臣使人給您送進宮來,您也能在紙上見一見南海商貿司中,人流如織的盛況?!?/br> …… “……那些精巧鐘表,鼻煙壺,鮮艷寶石,臣都揀精品,給陛下帶了些回來,屆時一并使人給您送來?!?/br> …… 貞文帝最近心情很不好,只是他善于掩藏情緒,不是張忠這樣親近的人,是很難察覺到的。 如今難得滿意的臣子回京了,一席話說得又周到體貼不過的,將他說得心情舒暢極了! 心情高興了的皇帝,留下黎池,同桌吃了一頓午飯,這才讓他出宮。 與黎池前后腳離開的,還有給他的賞賜,京郊的一個千畝皇莊是大頭,還有一些金銀玉器擺設,綾羅綢緞,珍貴藥材等做添頭。 黎池出了宮門,坐進自家的轎子,起轎回府去時,隨意撩了一下簾子,就看見大皇子義王趙義,進宮去了。 皇子與他們這些臣子還是不同的,進宮的話,要頻繁和容易很多,黎池并未在意。 …… “……兒臣來時,聽見沿街百姓,都在討論‘六元老爺‘回京的事情。聽百姓們話中的意思,都覺得那黎和周,定然是文曲星君下凡轉世,甚至有不少人家都供了他的神位,說是能保子孫聰穎、家宅平安呢?!?/br> 黎池此人在民間聲望濃重,百姓深信其乃神仙下凡,在家中供奉其神位。 這事往淺了想,也沒什么。若往深了想,與武將的功高震主一般,黎池也有聲蓋帝王的嫌疑,世人只知‘六元老爺‘,而不知九五之尊的皇帝…… 趙義這話,可謂狠毒了。 貞文帝沒有言語。 趙義以為他父皇,是沒有聽懂話中深意,沒有明白其中厲害。于是又說到:“兒臣一路上,竟未曾聽見,百姓們議論一句我趙氏皇族,兒臣也實在是深覺慚愧啊?!?/br> 趙義這話,是明明白白地點明了,世人只知有黎和周,而不知有趙氏皇族,不知有天子。 貞文帝語調慵懶,說道:“人黎和周,六元及第有才華,樣貌氣質都尤為拔群,如今他回來了,如此一個樣樣拔群的翩翩公子,京中百姓自然是要積極議論的?!?/br> 他這大皇子啊,手段不少,但卻不夠大氣,還有些嫉賢妒能,心中容不下能人。果然是不堪為帝的。 趙義自覺占了‘立嫡立長‘中的一個‘長‘字,在謎面沒有揭開時,心中還是有些冀望的。然而換句話說,就是有些自視過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