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出仕(士) 第138節
然后,貞文帝似是煩惱,又似是動搖了般,問道:“只有涂御史如此以為?還有誰也認為,授予黎池文淵閣大學士之銜不妥?” 以前嘛,朝臣們想不在諸皇子中站隊,有點困難。但有了‘秘密立儲制‘,朝臣們就滑不溜溜得多了,別無所求或明哲保身者,已很少摻和到皇子爭儲中去了。 尤其是去年冬天,在內閣首輔周揚青、皇家宗室宗主趙炳、護國將軍錢武威三人的見證下,貞文帝已經將立儲圣旨放到這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之上,自己又貼身藏著一份后。 朝堂上的暗潮洶涌,已經與周揚青等人無關了,為了避嫌,他們三緘其口,幾乎斷絕了與朝臣的私下來往。 而如今的暗潮洶涌,可能也不過是最后一‘咕嘟‘了。 雖都知道儲君、下一任皇帝人選,就在他們所處殿中的‘正大光明‘匾后,但卻都不甘心。就仿佛秋后的螞蚱、熱鍋上的螞蟻般,準備多蹦跶幾下,說不定就更換了匾后的圣旨呢? 然而,又都怕這一蹦跶,將原本是自己的名字,給蹦跶成了別人的。于是又都萬分小心,不敢露出端倪來。 即使是趙儉,雖有信心,卻也隨著時間的臨近,而變得不那么確定了。時而想著萬一依舊如上輩子一樣,依舊是趙義得了皇位呢?但趙儉忍住了,越到最后,越不能慌亂! 而今日讓黎池入閣,似乎就有了些別的意味?;蛟S只是皇帝單純愛惜人才,也或許……想一想,黎池與三皇子趙儉交情甚篤。 然而,若是因為黎池與三皇子趙儉的關系,‘正大光明‘匾后圣旨上的名字真是趙儉,那當今皇帝為何不留著黎池入閣之事,等三皇子來施恩呢? 如今皇帝親自點黎池入閣,或許是三皇子已沒有施恩可能?但黎池與趙儉交情甚篤,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皇帝才親自點黎池入閣,施恩后馴服了,才好交給下一任皇帝用? 一時之間,除了被趙義指使試探的涂遠成外,竟無其他人出列了! 貞文帝特意表現出兩分動搖,好似只要反對的人多,他就會收回讓黎池入閣的決定一般。然而,似乎并無人上鉤。 如周揚青這等人精、重臣,已經不摻和了。而那些摻和進去的人,也都看各自跟隨皇子的指示。 而能摻和進來的皇子,心思也多得是,就沒有一個蠢的。即使是被趙儉不齒的趙義,也只是手段不夠大氣,而不是傻。 如此一來,上首貞文帝發問之后,竟是鴉雀無聲! 貞文帝,一個玩了大半輩子帝王心術的皇帝,對于朝臣和兒子們的心思,也差不多猜了個七七八八。 非常難得的,貞文帝輕笑一聲,“呵,既除涂御史外,再無其他人覺得不妥,那此事就定下了?!?/br> 于是,黎池入閣這樣的事,竟然就在這詭異的平靜之中,朝臣們的不反對之下,順暢通過了。 …… “現任戶部郎中黎池,在與接任的南海商貿司監督交接完畢后,即回京述職。屆時兼任禮部左侍郎之職,授文淵閣大學士之銜,待‘錢糧預算制‘推行完畢后,即卸去戶部之職?!?/br> 第170章 早朝之上,皇帝金口玉言,已經定下等黎池回京述職了,就兼任或說升任正三品禮部左侍郎之職,再授以文淵閣大學士之銜。 黎池入閣,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再沒有被更改的可能。 然而,這其實也有個時間早晚的差別。如今承諾是許在這里了,可沒有個一年半載的,這承諾也落不到實處。 只因還有一個前提:接任的南海商貿司監督到任后,與黎池將公務交接完畢了。 如今黎池還在兩廣省羊城府,而接任監督之職的官員,尚且還沒有決定出來。 根據黎池出京南下前的預估,以及端午開市之后,他上稟奏折里的數據,南海商貿司經營得好了,一年稅收可能就有近百萬兩白銀——這幾乎等同于以前一年的國庫收入! 如此,南海商貿司,近乎就是‘南海小國庫‘一個了。這樣的一個職位,接任之人可不是隨便指派一個就行的,必得是皇帝心腹。 如今這個接任之人還未決定下來,黎池就還得在羊城待著,直到接任者南下與其交接完成。 不過,黎池回京述職、升官入閣,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 將時間往回調一些。 黎海賣完運來的貨物,就受了黎池的托付,運著剛收獲的一船土豆,在畢鋒武派遣的兵士護衛下,北上進京去了。 堂兄黎海走后,黎池依舊還忙著公務。 主要忙于行‘代監督‘之職的職責,監督南海商貿司的正常運轉。時常關注一番中外商人交易的價格區間,是否合理,不時清算一番收繳商稅的數額,是否準確。 總之,有問題就及去解決,解決問題時,也不嫌棄細小的問題。得將工作做得非常細致才行,總不能讓小問題,最終給積累成了大問題。 下了這一番功夫,自也能看到效果,即是商貿司運轉良好。 黎池這人,不是光做不吭聲類型的,他是既做實事、又不羞于吆喝的。 既然商貿司運轉良好,黎池就在端午開市的那封奏折之后,又提筆寫了一封奏折,主要概括了開市以來,‘已解決的小問題和工作成果‘,經驛站呈了上去。 既已計劃在寫階段性工作總結奏折了,那商貿司的交易,必然已進入尾聲了? 事實正是如此,因印度洋洋流的季節性變化,夏季進入尾聲時,再沒有從西方來的商船了。而早已進入珠江口的大燕和西洋商船,船上貨物,也都已交易得不剩下多少。 這一場集中貿易,洋商的收獲不錯,比以前偷偷地與登岸、與沿海商人勾結交易時,收獲要大得多了!今年沒能入住洋館,或者沒能租到商館的洋商,都計劃著明年要搶早來,總要住一次好看又舒服的洋館,才不枉來一趟大燕! 貨物交易完后,時間剛剛入秋,雖還算不上順風順水,卻也不是逆風逆流行駛了,一些洋商就早早地駛離港口返航了,如此或許明年能趕早來! 開了返航的這個頭之后,就陸續地有洋商也離港返航了。那些住著洋館、租到商館的洋商,怕明年搶不過那些返航早的,也不敢久留,也趕緊跟著走了。 男爵約翰遜一行人離開前,來與黎池辭行,約翰遜再三拜托道:“好心的黎大人,念在我們是好朋友的份上,你一定不能讓別人搶了我的洋館??!” 這漂洋過海的距離,誰都不能保證約翰遜明年還會來,或者能夠準時到達。黎池如何能給約翰遜承諾?“當然,我們一直是好朋友,若你明年能早些時候來,按照先來后到的規矩,也不會有人搶走你的洋館?!?/br> 約翰遜男爵還不死心,萬一他來遲了呢?“黎大人,你不是對稀奇的食物很感興趣嗎?我的莊園里,種著長在小樹上的稻米,還有灼燒靈魂的紅果子,明年來時我給黎大人帶來???” 長在小樹上的稻米……皂莢米?還是玉米?灼燒靈魂的紅果子,想來是辣椒了? “本官確實很喜歡,男爵大人實在是太貼心了!”約翰遜有男爵爵位,算是貴族階層,領地農民和航海商人們若遇見稀奇東西,更可能會進獻給貴族。 就是為著還未傳入的玉米和紅薯,以及其他一些調味品,黎池也不能斷了與約翰遜的‘友誼‘?!凹热荒芯舸笕巳绱舜蠓?,惦念著為大燕帶來各種稀奇食物,本官為了大燕,也就徇私一回,給男爵大人預留一個洋館!” 約翰遜及一起來的洋商,聞言非常感謝!再三承諾,一定會給黎池帶稀奇食物,以及織棉布的棉花種子。 送走洋商之后,大燕商人也陸續地離港返航了。 …… 又是一年中秋團圓佳節,也是南來兩廣后,過得第二個不能團圓的團圓節。 不過說起來,黎池在這些鄉愁別緒方面,心思不夠婉約。 要不是八月十五這天白天,黎池帶著如今已是他‘書童‘的弟弟黎溏,和桓茗等幾個御林軍在吃喝一條街上巡視時,被街邊商鋪里的商家問候‘賀喜大人中秋佳節‘,他都沒有意識到要過中秋了。 以前有妻子徐素提醒,如今妻子沒在身邊,黎池連大小節日盡都忘記了。而黎溏和桓茗這些人,也都是一樣大大咧咧的粗魯男子,同樣不在意這些。 被商家提醒過后,黎池這才順便買了二十盒月餅回去。去到官船上,與一百御林軍一起,切了月餅,一人吃上一兩口,也就算是應景了。 中秋節過后第二天,從京城來的邸報就到了。倒也不是正經的邸報,只是吏部的一封公務便簽,說了黎池回京述職后的崗位安排。 于是,如今的黎池,已經近乎是大半個閣臣了。 接到這個消息,黎池是震驚的!沒錯,黎池的第一反應不是驚喜,而是震驚。 細數自己的實績,黎池倒是不心虛。中秋宴上挫敗瀚?!钩肌?,‘護送‘瀚海使臣回國,發現煤炭,試驗成功水泥,籌建水泥局,‘錢糧預算制‘,籌建南海商貿司,協力肅清兩廣官場和商場,進獻高產糧食土豆…… 出仕后五年內的這樁樁件件,坐上正三品禮部左侍郎之職,黎池自覺還算有資格。 但入內閣……倒不是說實績不夠。不是黎池自大,如今內閣中的一些閣臣,實績或許還沒有他短短五年內積累得多。 是資歷不夠的問題。所謂‘養望‘,雖養的是虛名,但也同樣說明了名望的重要性。而養望需要時間,他一個出仕堪堪五年出頭的年輕人,卻就入了內閣…… 不過黎池可不是那些高風亮節的官員,既然都已經決定要授以他‘文淵閣大學士‘之銜了,他也不會拒不接受的。 古有‘甘羅十二為丞相‘,他黎池不過時二十三歲入內閣而已,相比起來已算仕途平庸了。 黎池已然是入了內閣的事情,也在兩廣官場上傳開了。不過兩廣官場上究竟如何反應,他并不大在意。 接替伍子勤等人的官員,是今年四月份到任的,當時黎池正忙于開市之事,依據官場禮儀,官階低些的他就去拜見了一次。也沒深聊,只是認了個臉熟罷了。 只要不要做得太過分,黎池就不會是手長愛管閑事的人,當初之所以要管伍子勤等人,是因他們妨礙到他籌建商貿司了。 如今新任的兩廣官員,感覺不是很難共事的。之后黎池與他們的接觸,不會很多了,也就不必去在意他們了。 …… 商貿司中的中外商人,番禺港中的商船,都已經走了,只零星留下一些人在羊城留守策應。 珠江口的海上貿易,已經進入淡季。身為‘代監督‘的黎池,自然也就清閑下來。 清閑下來之后,黎池就有了更多時間,去指導弟弟黎溏的學問。 九月末,黎溏已經學習了大半個月,黎池覺得可以出去轉轉,勞逸結合放松放松。 于是,風輕云淡的這一天,黎池、黎溏與桓茗,再加上三十御林軍和小廝黃芪,決定出門去珠江口的幾個港口轉一轉。 南海商貿司建在番禺港,但珠江口還有其他港口,黎池打算去轉一轉,看看是否有必要將其他港口碼頭擴大并修繕一二。畢竟,再發展幾年,番禺港或許就會很擁擠了。 花了兩天時間,黎池他們一行人,才將包括蓮花港在內的另三個簡陋港灣,給逛完一遍。 實地考察過后,黎池心中已有決定:今年冬天,征上兩三百雜役,花上些銀子,將另三個港口擴大并修繕一二,也免得以后再為難。 考察完畢,正準備坐船離開蓮花港時,黎池眼神不經意間,掃過岸邊的一處雜草叢生的平地上時,猛地一頓! 黎池前世童年時,因家中貧困,只有來貴客和過年時才能吃一頓米飯或面條,平日的主食就是玉米、土豆和紅薯。 因此,黎池對三種主食之一的紅薯,是非常熟悉的!不僅熟悉它的塊根果實,也熟悉它的藤秧。所以黎池很確定,那片雜草中的藤秧,就是紅薯藤! “茗柯,稍等?!?/br> 黎池與桓茗打了招呼,就直直地往那塊地里走去! 桓茗他們自然趕緊跟上。他們在兩廣這里抄家不少,得罪的人自也不少,可不能掉以輕心。 黎池走近后,蹲身伸手,翻著紅薯藤查看起來。發現這紅薯,顯然是有農人特意種下的,雖然這地里的雜草,幾乎掩蓋了紅薯藤。 但從土壤的松軟度,以及紅薯植株的生長間距,都可推測,這是農人專門種植的。 “茗柯?!崩璩貑镜?。 “嗯?”桓茗上前,用刀在草叢里拍打幾下,以防里面藏了毒蛇。 “別太用力!別把藤秧打折了?!崩璩刳s緊制止,然后又說道?!败?,幫忙派三五個御林軍出去,去這附近的人家問問,這塊地是誰家在種?!?/br> “好?!被杠裁炊紱]問,就直接吩咐五個御林軍去打聽了。 “這地里的是什么?值當你如此珍之重之?” 黎池:“這是比土豆,還有更加高產的糧食,自然值當我珍之重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