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節
于書燕看到笑了母親,自己也開心,能?;啬锛?,她也能照顧到父母。 秦家搬家的日子,于家人都去道喜,京城有權貴過來送禮,俞氏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應付時,許三娘便提了一句,“親家母,何不將禮收下,今時不同往日,這禮尚往來躲不掉的,不過若是太過貴重的禮,親家母就拒絕,畢竟搬個家還送貴重禮的,想來心思不正?!?/br> 俞氏一聽,覺得有道理,于是叫大兒媳婦記錄,大兒媳婦識字的,三媳婦就辨認哪些禮物是最貴重的。 至于老二媳婦和老四媳婦,因為都懷著身孕,那自然就坐下休息了。 這么大的府邸,也不能像在那小院子里一樣了,得請下人管事,可是秦家才發家,哪來什么銀兩養活這些下人。 但聽說三品官員家中是有賞賜下來的田地莊子鋪子,他們書香門第不想做行商,那就租給別人做,收下租子,以后吃食都從莊子上送來,想來是可以的,就是剛開始買下這些下人的銀子沒著落。 許三娘將府邸看在眼中,于是提議道:“不如這樣吧,左右咱們兩家在一條街上,我府上的下人先拔一半過來幫忙,等秦家打理好了,到時再送回就是,左右于府也就我一家三口在,也不必這么多的下人服侍?!?/br> 許三娘的話簡直如雪中送炭,若是于家說愿意出錢給秦府買下人,那俞氏必會多想,以為于家瞧不起秦家的寒磣,俞氏自始至終就說過的,絕不會用兒媳婦的嫁妝貼補在他們秦家的,那是屬于兒媳婦自己的銀子,也不想落下話柄,秦家沒錢可以省吃檢用,但從不吃軟飯。 而許三娘的這個提議正好解了她心頭的疑慮,俞氏越發覺得如今的許氏與在那村里那個膽小怕事的許氏有著天差地別,不知她是如何做到的,俞氏感覺到自己都沒有這份能耐,如今兒子有了出息,以后還得應付那些權貴夫人們,她竟不知該如何應付的好,可是她看到許氏,就覺得她一定應付的很好。 同樣是莊戶出身,她卻如此懂得交際應酬,當真是令俞氏暗感不如。 于書燕卻在這時開口,“娘,我想了想,還是將靜安姑姑也請來府上吧,如今秦楚已經是三品大官,以后京城里的宴席自是少不了,有了靜安姑姑教導規矩,不僅府中的下人懂了規矩,便是對主人家也是一個好法子?!?/br> 俞氏有些意外,“說起來,上次去于府我就看到了,府中上下井井有條,如同大戶人家,莫非都是這位靜安姑姑教導的好?” 于書燕點頭,許三娘也直說了,自己學過規矩的一些過程,原本還有些暗自較量的俞氏聽了許氏的話,放下心扉,對靜安姑姑也就在意起來,直應好。 而呂氏在一旁聽著也是心動不已,她也要學規矩,她就發現于家越來越像大戶人家,顯得極為大氣,原來是學的規矩,比她們以前在外頭請的那些自認為多么了不得的嬤嬤教導規矩不知道好了多少。 尤其當俞氏與呂氏得知那靜安姑姑是皇宮里退下教導姑姑,兩人就驚訝不已,難怪了。 于書燕讓兩人幫她保守這個秘密,不能將靜安姑姑的存在傳了出去,畢竟是宮里退下來的。 兩人聽了直點頭。 忙完搬家事宜,秦家人坐下來一起吃飯,飯菜還是毛氏做的,不過在她做飯的時候,于府管家就安排了一半下人往秦府來了,左右在一條街上,轉眼就到了秦府。 這些下人一來,立即投入掃灑工作,沒有半分怠慢,那勤快勁,當真是令人嘆服。 此時靜安姑姑也來了,于書燕特意介紹了靜安,在于家,靜安她是當成家人一樣的,都是一起上桌吃飯的,俞氏一聽,連忙請靜安入座。 第741章 呂氏有了丫鬟 如今秦家也是三品大官的人家,雖說是寒門,可是皇上重寒門,改日指不定還有官升呢,靜安得了于書燕的囑托,決定好好的教導秦家人,她是向來嚴厲的,當初許三娘沒少吃苦,不過學出來后,處理什么事情都有分寸多了。 吃過飯后,毛氏發現自己都不必收拾碗筷了,廚房里也有了廚娘和下人,府上也有掃灑的下人,原本要收拾的府邸轉眼都不必主人家動手,這還是毛氏第一次被人服侍的感覺。 秦家三個兒媳婦看著院里忙碌著的下人,他們統一著裝,一看就知是于家的下人,可是這樣一看,感覺整個秦府都正經了起來。 接下來是分院子的事,俞氏將主院分給四兒子,前頭大堂自是四兒子應酬之地,而東邊三處院子分給的三個大兒子住,老兩口就住在了南北相交的那一處院子,這樣一來,四個兒子都照應的來。 只是如今是各家有一院,與先前全部住在一個院里頭不同,大房二房三房的媳婦是偷著樂的,再也不必妯娌之間鬧矛盾,也不必連親熱一下還得注意場合,做什么事也得看公婆的臉色。 雖然不是分家,卻是比分家還要好,有了自己獨立的院子,還能一大家子在一起。 以后大門自是四房進出了,甚至西院按理也是四兒子的妾室們居住的后院,東邊三房不得進出,但顯然的,四房怕是不會納妾,四兒媳婦的家世在那兒,尤其還有一個會功夫的小舅子,秦家人不敢想。 俞氏將院子安排好,正要叫幾房各自回院里休息,靜安姑姑便多說了一句,“以后各位兒媳婦必須晨昏定省,這是規矩,同時也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各位可別忘了?!?/br> 這話連俞氏都呆了呆,以前秦家人在一個院時,是不興晨昏定省的,畢竟便是俞氏也不保證每日能準時起床,以前在村里還能準時的,后來生活好些了,她也就隨心了。 果然,不僅俞氏有些驚訝,三個兒媳婦原本高興的臉上立即露出郁悶來,剛才還想著終于自由了,可以不必受婆母管制了,轉眼又出了這么一個規矩,可是他們既然請了靜安姑姑教導規矩,就得聽靜安姑姑的話。 俞氏沒有反駁,幾個兒媳婦也不敢反駁,否則就是不孝。 各房回房去,于書燕和許三娘也要回去了,今個兒在秦家呆了一日,有些乏了。 此時秦府的大房內,毛氏看到大房分的院子是三個里頭最大的一座,而且在東院之首,毛氏高興的不行,看來婆母還是向著他們大房的,秦安也是歡喜,小院里雖沒有小花園,可是一出院門外,府中就有人工湖有大花園,聽說還能在湖上泛舟。 而秦家二房住進院里后,呂氏注意了一下,發現大房的院子比他們的大,心頭有些不舒服,自己還懷上了秦家的孫子,大嫂卻是不能生育的,婆母將那大院子分給大房也有什么用處,想她將來還得生下好幾個孩子,這院子豈不就滿滿當當的了。 秦平卻是滿意的,在京城里能有一處安身之地不容易,這會兒再與媳婦說點兒悄悄話也不必擔心被人聽到。 呂氏正要與丈夫說起院子小的事,就在此時院外來了一個婆子和一個丫鬟,原來是婆母刻意給二房安排的,這兩人是專門來服侍呂氏的,畢竟呂氏已經懷有身孕,多有不便。 這兩位下人的穿著是于家下人的穿著,呂氏一眼就看出來了,呂氏一看到兩人便率先開口相問:“這是每個院里都有下人,還是只有我院里有呢?” 那婆子與丫鬟卻是搖頭,“稟主子的話,小的不知?!?/br> 很規矩,行禮也恭敬,呂氏與秦平一時間還有些不習慣,不過呂氏卻是出了院子,她直接往大房院里去了。 秦平見狀,也只好跟著一同出來。 大房院里是沒有下人的,只有夫妻二人,毛氏想著府中下人不多,收拾到他們的院里怕是要些時間,于是毛氏與丈夫一同動手整理院子,夫妻兩人一邊整理一邊說著貼心話。 毛氏瞧著地一片墻角還挺寬的,于是說道:“咱們院里是不沒有花園,我們何不在這墻沿下種一排,以后一入院門就能聞到香味兒了?!?/br> 毛氏這么建議著,秦安覺得也不錯,于是夫妻二人開始動手翻土,都是莊戶出身,種個花不成問題。 呂氏挺著大肚這會兒進來,后頭跟著兩個下人,看到大哥大嫂在翻土,很有些奇怪,不過朝院里看了一圈,也沒有看到下人,她心頭莫名好受多了。 毛氏看到呂氏,眼神就不由得朝她小腹看去一眼,面上的喜悅沒有了。 “大嫂院里可有下人?” 呂氏相問。 毛氏搖頭,這么一提醒,她倒是看到了呂氏身后的兩位下人了。 呂氏見真沒有,于是轉移話題,問起這院子里翻土打算做什么時,毛氏說想種上花,她笑了笑,轉身走了。 秦家三房的秦樂與史氏一入院子,銀葉就歡呼起來,“姑娘,生哥兒一回來,一定高興壞了,咱們有自己的院子的了?!?/br> 史氏也是一臉的笑容,她手頭有不少銀子啊,她的這個生意簡直是在京城里不要太好賺,如今她手里拿著銀子,卻不敢發,那是在秦家院里,總是被婆母看著,如今一家三口住在這兒,她想怎么花都行。 史氏將院子打量一眼,便說道:“銀葉,改日咱們上街頭,買些盆栽來,像先前四弟妹那樣,這院里院外要充滿著生機,還有生哥兒住的屋子一定要朝東的,我記得四弟當年的屋子就朝東的,紫氣東來,是個好方向?!?/br> “咱們就乘著生哥兒放假前將院里修整一下,東屋將兩側室打通,做一個大書房,以后我要想方設法給我兒買不少書?!?/br> 銀葉一聽,便提醒道:“我聽四公子說了,秦府以后會有一個大書閣,供家里人取閱,所以這大書房……” 第742章 生了 史氏一聽,也對,有四弟準備的書閣,準備的書自是比她的齊整,于是說道:“那不必打通了,就將東屋重新刷上朱漆,還有將里頭的桌椅也偷偷的換 了,我兒要用最好的,至于我們的,就等婆母統一換吧?!?/br> 銀葉聽了點頭,一想到這院子就是他們的了,三人就忙著收拾起來,史氏以前不愿意做家務的,這會兒也拿起抹布擦桌。 秦家人搬家,一片喜氣洋洋,在京城里秦家也占了風頭,秦楚升官這么快,又這么的年輕,想必將來也有前途,不少權貴世家是有意結交一番的。 一時間秦家的門庭也熱鬧起來,不過俞氏便發現了靜安姑姑的好處,自從跟著她學了規矩,自成便知道怎么應付起來,靜安姑姑又在旁邊提點,那些前來巴接的貴夫人不得不對秦家高看一眼,莊戶寒門出身,能如此大氣的不多,而且俞氏識字,會詩詞,也不是什么也不知的愚婦,一時間還難不住她了。 就在這熱鬧的時節里,于書燕的肚子發動了,她要生了。 這日清晨,送走秦楚去上早朝,于書燕就發現肚子不舒服,算著時間也就在這一個月,府上的穩婆與乳母都時刻的準備著,連著婆母俞氏也送來了不少補品,又隔三差五的過來看望她。 許三娘正在做醬肘子,她想著就算是發動了,也得吃了才有力氣生,好在只是一陣一陣的痛,能忍得住。 于是她坐在桌前,許三娘并不知女兒的情況,就看到她似乎挺貪吃的,于將醬肘子端上桌。 于書燕一邊啃,一邊忍著陣痛,與母親說著話兒。 沒想才吃了一半的肘子,于書燕的身下忽然一濕,她拿著肘子的手呆了呆,許三娘見狀,驚住,連忙叫下人扶女兒回房躺下,穩婆趕緊過來,怎么貪吃到這地步,羊水都破了。 于書燕羊水破了要生了,這消息很快傳到了同一條街上的秦家,俞氏一聽,趕緊起身,扶了扶發髻,提著裙角就往外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 呂氏也想要跟著過去看一眼,被史氏拉住了,“婆母去就成,咱們去了只會添亂,何況你還大著肚子?!?/br> 呂氏只好坐下。 只是在兩人沒注意的時候,毛氏也跟著出去了。 于府里,于府的下人忙碌的不行,靜安姑姑隨著俞氏一同過來的時候就看到了這現狀,靜安姑姑遇事不亂,立即下令道:“將十位下人全部留在院里,其他人全部退出垂花門外,不準四處走動,府中的掃灑雜務工作全部暫停,所有下人隨時候命?!?/br> 因為于府借了一半的下人給了秦府,所以府上的下人不多,如今突然的狀況,一時間顯得有些忙亂。 有靜安姑姑在一旁指揮,也各自分了工,轉眼忙亂的下人安靜下來,卻是令俞氏大開了眼界。 俞氏來到外室,聽到里頭傳來的聲音,她提著心來到許氏身邊坐下,許氏卻是坐立不定,臉上的擔憂之色一眼看到。 許氏看到俞氏,郁悶的說道:“生產前,燕兒還在啃肘子,燕兒好吃我是知道的,可是好吃成她這樣的,明明有了陣痛也不告訴我,等她生了孩子,我非打她一頓不可,這孩子太不聽話了?!?/br> 許氏的話令俞氏都有些不好接話,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就算是做了母親仍舊還是他們的孩子,俞氏忽然想起自己也是將四兒子一直看成小時候的時候,有時候生氣了,也想打他一頓了事,不過最后都忍住了。 里頭于書燕的聲音叫得大,俞氏一問下,得知才發動,俞氏想到自己生孩子的時候,才發動沒多久就能生下孩子,所以她是接二連三的生上四個兒子,成了村里頭最好生養的女人,想起那些過往,恍惚在昨日一樣。 而此時的許氏卻說道:“我當年生燕兒的時候生了一日一夜,我燕兒啊,生孩子太苦了?!?/br> 俞氏一聽,卻不認同的,不過可以看得出來,難怪許氏只生了一兒一女就不曾再生了,這種事也得靠命。 正在兩位母親提著過往時,里頭就傳來孩子呱呱落地的聲音,俞氏一聽,下意識的說道:“哎呀,四媳婦這么快就將孩子生下了,像我,將來必定能生好幾個?!?/br> 許三娘一聽,原本帶著喜意臉上立即不好看了,“我女兒生孩子這么辛苦,以后真不愿意女兒多生而受苦?!?/br> 俞氏聽了心頭卻不舒服,不過一想到四媳婦生孩子不吃力,將來一定能像她一樣生下好幾個孩子,俞氏也不想跟著反駁,反而只會吵架。 不過兩人很快起身都朝內室去了。 才入內室,兩位母親異口同聲的開口。 “生的是兒子還是女兒?” “我女兒如何?可還好?” 穩婆一時間不知道答什么,只好抱著孩子過來,只見是個帶把的,許三娘看了一眼就朝女兒走去了,俞氏看了孩子一眼,臉上盡是笑意,她隨即也來到于書燕的身邊。 俞氏看到于書燕還一臉精神,感嘆道:“四媳婦是個有福氣的,生孩子都這么快,現在感覺如何?” 許三娘卻是問著女兒辛不辛苦,又是拿手帕給女兒抹汗。 于書燕卻是抓住母親的手說道:“娘,那醬肘子太好吃了,沒吃完的你還給我留著的吧,呆會我還要吃,就是覺得特別的餓?!?/br> 許三娘與俞氏忍不住笑了,這孩子,瞧著是沒事兒了,還有精神想吃的。 很快醬肘子送上了,于書燕洗漱好,坐在床上接著啃醬肘子。 她懷的孩子很順,就她自己的話來講,就像感覺有什么要拉出來了,然后一使勁,穩婆就說露出頭來了,于是再使幾次力,就將孩子生了出來。 許三娘聽著很是驚奇,說起她生下于書燕時,胎位有些不正,沒少吃苦呢。 于書燕想了想說道:“不知與我平素練功有沒有關系,我就發覺學了功夫,身子都輕盈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