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節
俞氏見已經瞞不住,只好溫和的說道:“你大嫂當年錯吃了方子,這一生怕是都沒有孩子,當年我愧疚,的確答應過她這樁事兒,二媳婦,你以后還能再生,何不將這孩子讓給你大嫂?!?/br> 呂氏一聽,卻是氣得跳腳,“娘,你的愧疚關我什么事,我沒有欠大嫂的,我這么些年好不容易懷上的孩子,豈舍得抱給大房,我不管,如果大嫂要抱,除了我孩子,抱其他人的孩子都不關我的事?!?/br> “再說四弟妹與我同時懷孕,她這還沒有入門呢,娘就護著她去了,以前四弟妹嫁入秦家來時,說什么這不會那不會,那時候我什么都讓著她,憑什么讓著的那一個就總是要吃虧,這件事上,娘,我是絕不會同意的?!?/br> 呂氏看著地上跪著還沒有起來的毛氏,先前毛氏對她的好,她所有的感激全部化為虛無。 呂氏轉身出了屋。 毛氏卻是跌坐在地上,面色灰暗。 俞氏也是覺得棘手,二房也好不容易才懷上一個孩子,正寶貝的緊呢。 俞氏叫毛氏先起身,此事以后再議,現在說什么都還早,不要到時候將兩兒媳婦氣到了,得不償失。 毛氏只好收起茶杯退了出去。 呂氏從正屋里一出來,卻并沒有出門,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房中獨自抹淚。 當天夜里,秦家的男人們都回來了,他們卻感覺到今日秦家院里的氣氛不對勁。 二房秦平進入屋里看媳婦,就看到呂氏哭得腫紅的眼,一想到她腹中的孩子,秦安便擔憂起來。 “二丫,不能再哭了,為了孩子,也不要再哭了?!?/br> 秦平不說還好,一說起來,呂氏哭得更兇,若不是婆母說的那一番,她又何須哭起這般。 “秦平,我老實跟你,這孩子是我的命根子,大嫂甭想從我手中奪走?!?/br> 呂氏的令秦平有些意外,“關孩子什么事兒?” 第738章 有了證人 呂氏便將全部經過說了,老實巴接的秦平一聽,心情也不好了,好不容易才盼來的孩子,豈能就這么過繼過去,再說父母都不與他們商量就做了主,正如媳婦所說的,四弟妹也懷著孩子呢,怎么不讓四弟妹將孩子過繼過去。 秦平安慰好了媳婦,隨即回到后院正屋找母親,俞氏看到大兒子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這會兒也想了許久,的確不妥當,孩子還沒有生下來,就開始說起這事兒,這萬一二兒媳婦有點兒想不開,豈不是傷到了腹中的孩子了。 俞氏答應了二兒子的話,暫且不提此事,秦平與呂氏才放下心來。 秦家的院的事于書燕自是不知道,如今她在娘家不知過得多好,母親許三娘那當真是盡好的給她吃,恨不能她多吃一些,生怕孩子營養不好,每天變著花樣的來。 也隨著于書燕養胎的日子,朝庭里的刑部尚書郭子嵐也已經派了捕快去燕北取證,還有尋回榮蘊的尸體。 而齊國因為邢野被抓,已經派了使臣過來,這一次由使臣親自帶上齊國的國書與上貢,與離國結下百年太平。 沒有公主嫁過來,卻是舍了兩座城池,同時每年會有進貢。 離帝倒也不怕齊國反悔,得了兩座城池,又得了貢品,留使臣休息幾日再帶上國書回去。 不過這一次前來的齊國使臣也是巧了,正是當初來過一趟的吳家人,齊國吳家與邢家因為這一次征戰一事而鬧不和,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 所以離帝將邢野交給了吳家家主,由他親自帶回去。 要是按著以前的性子,周寅自是出手廢了邢野,不過這一次他與秦楚皆不理會,倒是急到了晉王,這一次邢野若是沒有死,來日必定交他與他的交易傳出來,早在天牢,他就想滅口,只是怕留下禍害。 使臣走的那一日,離國的官員相送,邢野終于坐上馬車離去,不過顯然在天牢中也挺狼狽的,這一次邢野就算平安回到齊國,邢家也成了恥辱,用了兩座城池換回他,再加上他弒父的罪行,想必回到齊國也不會有好下場了。 然而還在籌備著怎么翻盤的邢野,沒想車隊到離國邊關之地,半夜被一伙黑衣人給殺了,而當時看守的吳家家主卻正好去前頭探路了,當真是巧。 邢野的死歸咎于平素得罪的人太多,又因占領過燕北邊境,禍害過百姓,也有可能是百姓下的手,此為后話了。 而東京城內,丞相府上,杜卓遠見到匆匆過來的南陽侯榮賀,榮賀收到一個消息,營州城的陳知州不見了,正好是他們的人去往燕北時當天失蹤的。 也就是說他們的人去了晚了一步,那這位陳知州,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兒?是死是活,而且一但落入刑部捕快的手中,一向鐵面無私的郭大人,可不會因為他們是榮后和晉王的人就能心軟的,那必定如實稟報給皇上。 燕北那一戰,關于榮家小兒子之死,榮賀問過邢野,說是秦楚所殺,榮員也有些懷疑,畢竟秦楚那段時間被他們加害而失蹤了一段時間,同時邢野是秦楚所抓,難免不會出于報復。 但榮家小兒子的死也與這一伙人脫不了關系,就算是戰死,其他人沒有陪葬,榮家也不會甘心的,所以榮賀絕不能因為營州知州而出現意外,先前派人去交營州知州抓了來,就想私下里拷問一下,沒成想有人先了他們一步。 杜卓遠一聽,也是暗自心驚,他莫名生出一個想法,會不會就是秦楚所為呢?此人官階不高,可是手段卻是不少,放眼京城,杜卓遠最忌諱的就只有此人了。 于是杜卓遠決定與榮家合伙,派人把守京城要道,就算營州陳知州不能落入他們的手中,也休想被他人利用,也要阻止他們入不了京城,一但這案子坐實了,他們也就達到了目的了。 半個月后,刑部的捕快回來了,還一同帶來了于英改的信,他也說榮蘊死于戰場,他也能做證。 郭大人拿上于將軍的信呈到了御書房,本就上戰場有風險,如今三位共同證明,沒有什么好審的,再說郭子嵐不是不清楚這位榮蘊是什么情況,查案的這段時間,他特意打聽了的,榮蘊就是一個紈绔子弟,所有的榮耀,都是榮后想方設法得到的,本身并沒有什么本事。 這樣的一個人上戰場,除了想去撿功勛,還能有什么目的,而這一次遇到的是邢家軍,打仗可不是開玩笑的。 經郭子嵐的分析,離帝決定撤案,榮賀與杜卓遠卻是入宮諫言,于英改與秦楚本就是親戚關系,他的證詞不能算數。 就在兩人爭執時,邢部侍郎匆匆入宮求見,他來到郭大人身邊小聲說了一句,郭子嵐面上一喜,說道:“既然榮大人與杜大人覺得不妥,這會兒正好,來了一位證人,正是營州陳知州,先前捕快前去,陳知州不知去向,原來是聽到燕王與秦大人受冤,這是親自來作證的?!?/br> 榮賀與杜卓遠面上一驚,他們擔心的事發生了,可是他們明明派了人在外頭守著的,為何沒能攔住,到底是誰在背后幫著陳知州,杜卓遠又再一次想到了秦楚,他的眼神朝太子看去一眼,可是太子周寅卻是不怒自威,毫無情緒波動,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中。 離帝聽了郭大人的意見,立即叫郭大人開堂審案,為了此案讓人心服口服,同時杜丞相與南陽侯皆出席旁聽。 三司會審,御史中丞袁仲舟、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郭子嵐,三人坐于上座,就榮蘊被秦楚害死一事立案。 秦楚與燕王都來了,郭大人卻是給兩人搬來了椅子坐下。 堂前證人陳知州風塵仆仆的過來,也是坐下審問的。 杜卓遠與榮賀坐在一旁聽審,看到陳知州,就氣得牙癢癢,事后必定要查一查這位陳知州的,也不知這陳家是什么人物,不過沒關系,這天下除了皇家,便屬榮家貴胄,陳家是要遭殃的。 第739章 秦楚升官 陳知州年紀看著四十上下,他上前行了一禮,于是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說了,當初于將軍與莫將軍失蹤,只是榮將軍帶著僅剩的幾千兵衛投靠營州而來,同時掌管了營州的地方軍守城,齊國軍氣勢如虹,榮將軍很是難守,在一日忽然消失不見了。 當時地方軍統領與陳知州便著急起來,生怕榮將軍出了什么事兒,何況如今齊國軍囤兵于營州城外,每日叫陣三次,一波一波要往上沖,他們已經無招架之力,營州失守是隨時的事。 就在榮將軍失蹤沒幾日,營州城果然失守了,當時地方軍統領戰死沙場,而陳知州卻被一位百姓收留藏了起來,直到燕王帶著人馬攻下營州城,他得敢出來相見。 而在那時,他看到了燕王身邊的榮將軍,于是去問過榮將軍,榮將軍說他這幾日是去找燕王搬救兵去了,所以才暫時離開,他信了。 而后又有一日夜里榮將軍又消失了,最后問過巡邏的士兵,原來榮將軍從西南角的小門出去的,一時間不知去向。 再后來就與秦楚和燕王所說的一樣,遇上齊國軍截了押運糧草的后路,榮將軍為護糧草戰死了沙場。 榮賀聽著,氣不打一處來,尤其小兒子的這兩次失蹤,陳知州大可不必說,一但說了,還以為他這小兒子逃了呢。 沒想杜卓遠一聽,卻不待主審官問話,他率先開口,“既然事情如此曲折,為何燕王與秦大人不曾提及,你莫不是說的是假的吧?!?/br> 杜卓遠氣勢洶洶的,要不是有三司在此,恐怕他都能嚇到證人。 陳知州正要陳情自己,燕王發了話,“杜丞相說的對,本王與秦楚不說出全部實情,那是想給榮將軍一個體面,畢竟這兩次可不是真的失蹤,第一次是本王帶兵去往營州城時,半路遇上的,是本王將他抓回去的,他身為燕北軍的主帥,豈能棄燕北而獨自逃命,是不得以被本王抓回去的?!?/br> “至于第二次失蹤,他是乘本王與秦大人出征才偷偷逃走的,事后沒想落入邢野的手中,正好我們察覺了邢野的野心,才埋伏在那兒,順帶救他,可惜他不自量力,死在了戰場?!?/br> 這一次燕王說話可是毫不客氣了,他這一番話再結合陳知州的一番話,簡直是讓世人恥笑榮蘊的膽小自私,榮賀的面子上已經掛不上,怒氣沖沖的站了起來,警告道:“燕王可不能道聽途說,我小兒向來英勇,怎么在你嘴中卻成了肖小之輩,我榮家也是上個戰場的,榮家男兒哪個不是英勇,豈能受此大辱,燕王收回你剛才所說的話?!?/br> 合著一個外戚敢威脅起皇子來,有意思。 秦楚卻是忽然笑了,“南陽侯好大的威風,榮蘊是個什么性子,想必南陽侯內心很清楚,若想顛倒是非才能給榮家留下面子,那你就自認為吧,畢竟公道自在人心,今個兒是三司會審,所有證詞記錄在側,尤其南陽侯的這一番話也不必漏下,就由皇上定奪?!?/br> “你……” 南陽侯榮賀已經被秦楚氣死,眼神卻是看向那譽抄的小官。 小官額上冒汗,剛才秦大人可是提點了他,若是不能將這堂前所的話全部記錄下來,想來自己這小官也別想再不好,可是一但記錄下來,自是得罪了南陽侯,怎么一個堂前小官也如此難做,關他什么事兒呢。 這案子很快就審清了,不審還能留下一個英勇的印象,審案之后,離帝看了,將南陽王與杜丞相叫到了御書房里訓了一頓,并責令南陽侯回去好好管好自己的兒子,看來以后榮家是別想再帶兵出征了。 至于秦楚與燕王是立了功勛的,只是先前案子沒審清時,京師營的兵符離帝已經交給了三兒子晉王,畢竟燕王沒得圣旨就擅自拿著兵符調走京師營的兵衛,自然也不能服眾,如此一來,燕王只能管著守城軍統領一職,而秦楚卻是升官了,從一個七品的中書舍人升為三品的翰林學士承旨,掌翰林院,與行卻中書舍人一職沒有差別,卻是權力更大了。 以后秦楚仍舊跟隨在皇上身邊幫著處理政務,不過他可以上朝堂上早朝,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且他這官階雖只為三品,不及丞相之位,可是每一位丞相在沒有升為丞相之前,多半都要做這官,也就相當于儲備丞相之位。 杜卓遠得知后,心里先前莫名對秦楚忌諱這一下終于落到了實處,他是真的忌諱起來,一但他落馬,那么頂替他的人那就是秦楚了,當年他也是做了這個官,離帝看重他,才得以為丞相的。 不僅杜卓遠擔憂忌諱,還有榮家外戚,也是驚訝不已,先前想方設法的阻止兩人得功勛,沒想榮家小兒沒了,落得一個不好的名聲不說,他與燕王卻得以重用。 皇宮禁衛軍由太子掌管,東京城的守城軍由燕王掌管,而京師營卻由晉王掌管,成三足鼎立之勢,一時間三位皇子之間的爭奪越發的明朗起來。 燕王上任后也沒有什么不同,他像什么事兒也沒有發生的,時不時也會親自上街巡邏,不過上任沒兩日,他就來于府混飯吃了,于府總是讓他想起,許是于家父母的親切,許是于家的溫馨,總之,同樣的飯菜,去于府吃,他不會覺得是一個人在吃,而是一家人在吃。 于府內,黎勁派出去的人將石泉找了回來,這家伙將燕北轉了一圈,得了消息自己回來的,回來的半路遇上黎勁的人。 石泉平安歸來,于江全夫妻很是高興,便從那莊子上送上的豬菜,做了滿滿當當的一桌子菜,正要開吃時,燕王來了。 燕王噌飯已經噌出最高水平,趕在了開飯的時間。 于書燕大腹便便的坐于桌前,看著對面坐著燕王,總感覺他來了于府臉上似乎帶著歡喜,雖然看著仍舊面無表情,但她還是感覺得出來,燕王喜歡來于府吃飯。 第740章 秦家搬新府 于書燕叫下人去煮飯,看到燕王她會想到當初拿著一個冷硬饅頭一邊啃一邊看輿圖的他。 石泉也有些不好意思,見到上司,自己還無故離開這么長時間,不知王爺會不會責怪于他。 沒想燕王全程沒有說過石泉半句,甚至話都很少。 一家人圍著桌子坐下吃飯,一桌子美食全部吃光光,定是許三娘做的飯菜太好吃了,石泉和于書燕覺得好吃,那是因為從小吃到大,可是連著燕王也能吃時,許三娘特別的驕傲,她的廚藝莫非比燕王府的廚子還要好。 一想到這兒,許三娘便說道:“王爺若以后但凡有時間,就來于府吃飯,這于府上下也只有咱們幾人,平素吃飯也不熱鬧,若是王爺能來,我會很高興的,正好將我平素做的拿手好菜送來?!?/br> 吃過飯后,燕王眼神朝石泉看去,下令:“還想休息多久,吃了飯就跟著去巡邏,巡邏隊長不能少?!?/br> “啊……我……” 石泉一臉的驚喜,連忙起身跟在了燕王身后。 燕王有差事在身,自然不能久留,于是于家人送走燕王,看著石泉興高采烈的跟著當差去了,于書燕也就放心了,畢竟石泉好不容易有了些起色,若是能在守城軍里謀是一份差事也是好的。 秦楚升了官,不僅于家人高興,秦家人更是高興,感覺有一種楊眉吐氣之感,而且因為是三品大員,在內城有皇上賞賜下的府邸,秦楚也不必日日呆在宮中,而是可以每日回府上,再早上去早朝。 秦家終于有了自己的府邸,而不是那景衣巷的小小院子。 秦家要搬家了,秦家三個兒媳婦高興壞了,感覺跟著小叔子就能過上好日子,沒想一趟燕北之征,先前還惹上官司,轉眼鋒回路轉,升了官,得了府邸,當真是意外的驚喜。 擇了日子,秦家決定搬家。 只是秦家的府邸好巧不巧的,就與于家的府邸在同一條街道上,也就是說,以后于書燕嫁出去,一個不順心,走幾步路,就回到了娘家。 許三娘知道了后,止不住笑了,這是緣分,嫁女兒嫁成這樣子的少,不是住對門就是住一條街,女兒若是受點兒委屈,她馬上就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