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既沒有上陣亡名單,”那姑娘猛地回頭,面色凜凜發著狠,“那他就一定會回來。他應過我會回來的!” 沐青霜望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莫名刺痛。 令子都回首見是沐青霜,無奈苦笑著解釋道:“她是我鄰村的,也算同鄉。每回有士兵歸鄉她都來,三年了從無例外。上月我已托阿征幫她查過名單,她的未婚夫,在三年前的燕城之戰里失蹤了?!?/br> 行伍之人都懂,所謂失蹤,大多就是陣亡后沒有尋到可以確認身份的尸骨而已。 她心上的那個兒郎,約莫是回不來了。 沐青霜撇開臉的瞬間,眼中的淚就決堤而下。 雖只方才匆匆一眼,可她看得出來,那姑娘,大約是再也過不好這一生的了。 ***** 由于紀君正要趕著回家與家人相見,令子都也要協助安置一些無親無故的返鄉士兵,沐青霜便與他倆約定,三日后到循化沐家喝酒敘舊。 說定后,大家便各自行事。 沐青霜帶沐家眾人去向趙縈行了辭禮后,便登上沐家馬車返回。 與來時一樣,她與賀征還是同乘一車。 賀征見她眼紅得像兔子,知她此刻必定心潮起伏,便也不擾她,只沉默地坐在她身旁。 沐青霜一路若有所思,時不時紅著眼覷他一記,神情復雜,鬧得他全然摸不著頭腦。 直到回了沐家,下了馬車后,沐青霜才開口喚住賀征。 “你……上個月,是不是受子都所托,幫一位姑娘查過……一個人?” 那時賀征還暫代著利州軍政事務,查閱陣亡、失蹤、傷殘名單是名正言順的。 賀征愣愣點了點頭,雖不明所以,卻還是解釋道:“那人是章揚將軍麾下的十夫長,三年前燕城之戰時重傷……失蹤?!?/br> 沐青霜垂下眼睫,點點頭。 “怎么了?”賀征退回她面前,關切地低頭輕詢。 “多謝你?!?/br> 賀征蹙眉:“你謝我做什么?別告訴我你是替子都謝的?!比粽媸沁@樣,他大概會立刻跳上馬背沖去州府毆打令子都泄憤。 沐青霜垂著腦袋:“不是。是我自己要謝你?!?/br> 謝你當年拒絕了我,也謝你活著。 若當年賀征沒有拒絕她的心意,而他又像那姑娘的未婚夫那樣……那如今的沐青霜,大概會活得比那位姑娘更加執拗,甚至瘋魔。 會日復一日地等下去,哪怕所有人都說他不會再回來,她也一定會等下去。 等到瘋,等到老,等到死。 沐青霜沒有抬頭,只是緩緩伸出手,以食指指尖輕輕碰了碰賀征的手背,輕觸兩下,旋即退離。 像雨前的蜻蜓掠過水面,蕩起一池漣漪。 賀征渾身發僵,竟在大雪初霽的冬日午后渾身熱燙到快沸騰:“這是……什么意思?” “這是給十六歲的賀征道謝?!便迩嗨鹉?,眨了眨泛紅的眼,神秘地彎了彎眉眼,將雙手背在身后,悠哉哉舉步而去。 今日見那姑娘,沐青霜心中為她傷感唏噓,卻也忍不住為自己慶幸。 她終于懂得了,十六歲的賀征用那樣冷漠殘忍的方式拒絕她,將她孤零零留在原地的舉動,是因他怕自己回不來,便寧愿她在一天天的惱恨中將他放下、淡忘,心無掛礙地去過好自己原本該有的一生。 時至今日,她仍不認同賀征當年一言不發的自作主張,但她已經能明白,當初那個沉默的少年之所以選擇那樣去做,是源于一種怎樣溫柔深切的心意。 原來,十五歲的沐青霜并不曾走眼,從始至終,傾心的都是那樣好的一個少年。 第41章 親歷過迎兵歸鄉典儀那日的種種震撼后,沐青霜感觸良多,一時沒能緩過神,整個人懶搭搭提不起勁。 向筠忙著安排家里人準備過年的種種瑣事,又要忙著打點行李年后遷居鎬京;沐青演與賀征成日里進進出出也不知道在搗鼓些什么,一日里有大半日見不著影子;沐青霓也莫名蔫頭耷腦的,沐青霜連個磕閑牙的人都找不到,一連兩日都只能在中庭廊下擁裘圍爐,看著院中雪景發呆。 到了第三日上午,紀君正與令子都如約登門,才終于讓她整個人重新活泛起來。 沐青霜與紀君正雖已有五年未見,可兩人之間卻并未顯著生分。照面就先一頓拳來腳往、嬉笑怒罵,熱絡親昵宛如少年時。 令子都在旁看得眉眼帶笑,恍惚間如回到當年的赫山講武堂。 打打鬧鬧地完成了“老友寒暄”,沐青霜便領著他們進了暖閣,叫人準備了些酒菜。 “當年甲班的人瞧著我們戊班總像眼睛長到頭頂上似的,”紀君正爽朗笑著拍拍令子都,對沐青霜道,“我是萬沒想到竟會同令子都坐到一起喝酒的?!?/br> 在赫山的最初那兩年,甲班人覺得戊班人散漫,戊班人覺得甲班人刻板,兩邊兒互相瞧不上,素來涇渭分明、冷眼相向,如今這樣把酒言歡的場面,確實是當年誰也沒想到的。 令子都有些傷感地笑嘆著,拎了酒壺將桌上三個杯子都斟滿:“赫山講武堂滿打滿算辦了將近九年,總共教出三屆學子,怎么算都是于國有功的吧?說沒就沒了?!?/br> 嘉陽郡主趙縈接任利州都督后,第一件事就是解散了赫山講武堂。這消息對旁人來說不算什么,可對從赫山講武堂出來的許多年輕將領們來說實在不是好消息。 從赫山講武堂出來的學子,尤其是前兩屆的人,在復國之戰中的表現可謂出色。諸如賀征、周筱晗、齊嗣源、敬慧儀、紀君正,這些家伙很明顯都是即將要被萬眾仰望的新貴將星。 因此令子都趙縈的這個做法頗有微詞,總有點“兔死狗烹”的悲戚憤懣。 “我說你們這些家伙也是,”令子都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有些不滿地瞪著紀君正,“如今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也沒見有誰站出來說句話攔一攔?!?/br> 沐青霜右手背在身后撐著暖烘烘的地墊,斜身坐在矮桌旁,一言不發地笑著仰脖飲盡杯中酒。 其實她也不太懂趙縈為什么要解散赫山講武堂,但迎兵歸鄉那日所見的種種,讓她覺得趙縈不是個繡花枕頭,此舉必定有什么考量。因此她對講武堂被解散的事雖有傷感,卻沒有令子都那樣大的怨氣。 “令子都啊令子都,你這是在利州困久了,看事情就只能局限于這方寸之地,”紀君正隨手拿起一只雞腿,搖頭晃腦地解釋,“如今外敵已驅,山河一統,舉國上下最大的事就是個‘穩’字。利州與中原之間往來不便,太容易脫離朝廷掌控了。赫山講武堂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兩三年就能速成大批將領??!莫說龍椅上的人容不得,就是普通百姓也會擔心有人要在利州打旗子自立?!?/br> 令子都怔了怔,一時無言。 沐青霜茅塞頓開,哼聲笑道:“君正這五年去中原真沒白混,今非昔比啊?!?/br> “咳,我們這些去了中原的人,這五年里誰不是一邊吃虧一邊學著長大?”紀君正唏噓地搖了搖頭,咬著雞腿苦笑,“咱們中間如今能在朝中站穩腳跟的這些個,都是吃了虧后長記性的。所以啊,講武堂被解散這事兒勢在必行,早在趙縈下令之前我們這些人心里就有點兒數了,自然沒人吭聲?!?/br> 令子都長長吁出一口郁氣,笑得有些落寞:“是了,我沒想到這層去?!?/br> 紀君正擺了擺手,將這話題揭過,三人便聊了聊昔日同窗們的近況,樂呵呵只純粹喝酒敘舊。 五年不見,有太多話可以說。紀君正說他這五年輾轉征戰的種種,而沐青霜與令子都則說說利州這頭的景況,一頓酒喝得熱熱鬧鬧,三個人都像憋了八輩子沒與人聊過天似的,片刻也停不下來。 半個時辰后,酒意微醺的三人這才算盡了興。 由于紀君正還得趕著回朔平家中,便先告辭離去。 沐青霜也不客氣送他,只揮了揮手:“年后咱們鎬京見,到時約著慧儀一起再聚?!?/br> 紀君正知道沐家眼下的處境,也不多提什么會叫她傷懷的事,只道:“成,往后在鎬京,隨時都能聚的?!?/br> **** 紀君正走后,沐青霜與令子都隔桌相對,各自心中思緒萬千。 令子都欲言又止好幾回,最終只能訕訕苦笑:“咱們往后怕就不能常聚了?!?/br> “這五年咱倆都在循化,也沒聚幾回啊,”沐青霜笑睨他一眼,“別說得這么依依不舍的,怪瘆人的?!?/br> 令子都悶頭灌了自己兩杯,神情愈發落寞了:“也是?!?/br> 不可否認,他對沐青霜是有好感的,打從當年還在講武堂時就心生了悸動。 畢竟這是個極其耀眼的姑娘,使人動心實在是太尋常不過的事。 之后這五年,兩人之間的往來不算頻繁,可他的心思連粗放如沐青演都看出來了,偏這姑娘渾然不覺。 “你當真看不出來,我……”令子都躊躇片刻,鼓起極大的勇氣抬眸看向她,“我其實……” 沐青霜單手托腮,不閃不避地回視著他,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不知為何,她的眼神使他心中發虛,那點勇氣立時又化作無形。 五年來,有好幾個這樣的瞬間,最終都是這般狼狽收場。這一回,好像也沒有例外。 等了半晌,見他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意思,沐青霜唇角疏懶揚起淡淡的笑?。骸澳憧?,我給你機會讓你說了吧?你還是說不出來?!?/br> 令子都眼中閃過窘迫的慌亂:“我只是沒準備好……不是,你什么時候知道的?” “我生辰那日啊,你記得那日喝醉以后的事么?”沐青霜笑得溫和,歪著臉看他。 令子都茫然地搖搖頭。 “你說,賀征告訴你他是我的童養婿,問我是不是真的,”沐青霜從來是個敞亮的性子,倒也沒與他遮遮掩掩,“我剛開始有些懵,就不明白你倆怎么會聊起這種事。后來再想想,就猜到了點兒?!?/br> 令子都有些狼狽地扶額:“那你……我……阿征他……” “子都,這事其實同賀征沒關系的,不是嗎?”沐青霜眨了眨眼,輕聲笑了。 令子都頹然長嘆,苦笑垂眸?!笆前??!?/br> 過去的五年,他不是沒有機會,只是沒有勇氣。 循化沐家在利州獨大,沐青霜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地州地界上最最高不可攀的姑娘,面對她,他心中生不出什么強勢的果決。 這些年,在她沒有主動相邀時,他甚至不敢自作主張登門打擾。 五年里他與她之間并沒有站著賀征,甚至也沒有站著其他什么人??伤裁匆矝]說,什么也沒做,一直在等著她來發現自己的心意。 太多顧忌,太多畏怯,才成了如今這般結果,與誰都沒有關系。 “那若我此刻說,你覺得如何?”令子都也知道這話是白問,最好的時機都在他的裹足不前中浪費掉了,眼下根本無力回天。 “朋友,以往沒說的事,這會兒也就別說了吧?”沐青霜拿指尖輕叩著桌面,笑嗓從容。 令子都無奈一笑,舉杯道:“還是朋友?” “那當然?!便迩嗨才e起酒杯。 **** 送走令子都后,沐青霜酒意上頭,眼神略有些渙散地靠在大門邊發呆,半晌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與沐青演一道出門辦事的賀征剛到門口,就見她這副模樣,當即便凝了眉大步走上臺階伸手扶住她。 “你在門口發什么呆?” 沐青霜眼神遲滯地看向他,好半晌才含糊回道:“送……子都……” 淡淡的醉意使她舌頭直打結,聽起來莫名有種心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