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節
書迷正在閱讀:葦間風、撒個漁網撈相公、不紅就要繼承家業[重生]、奪心嬌妻莫要逃、我在現代做藥神、聲控系、寡婦門前有點田、最萌星二代、藏珠、我,禍水,打錢[快穿]
李穆回頭望了一眼,道:“我去瞧瞧吧。究竟何事?!?/br> 他調轉馬頭,縱馬朝后而去,很快靠近,看到一群民眾擠在路邊,正試圖穿過阻攔他們前行的那排士兵。有人在哭嚎,有人跪在泥濘里不起,還有人苦苦哀求士兵放行通報。 前頭一個粗手粗腳,滿面風霜,衣衫襤褸,渾身沾滿污泥的中年男子,神色顯得焦急萬分,骨節粗大到變形的十指,緊緊地抓著抵在他胸前的一排長矛,翹首望著前方,口中高聲在喊著什么。但是他的聲音,卻被周圍的嘈雜給淹沒了。正亂著,忽然看到對面縱馬回來一列人馬,當先那男子,高坐馬背,頂盔披甲,一手按劍,不怒自威,不禁都停了下來。 周圍慢慢地安靜了下去。 “驚擾了大司馬,末將之過!請大司馬放心回去,這里交給末將處置便是!”正喝令士兵驅趕民眾的副將見李穆去而復返,慌忙跑了過來。 李穆坐于馬背,兩道目光,投向了對面那群民眾,視線從一張張沾滿了污泥的臉上掠過。 “我乃李穆。爾等見我,何事?”他問。 “大司馬,求救命——” 那中年男子沙啞著嗓音,嘶喊了一聲,“噗通”一聲,整個人幾乎五體投地般,完全趴跪在了腳下的那片爛泥地里。 眾人如夢初醒,在這男子的帶領下,紛紛跪在地上,不住地磕頭。 第148章 第 148 章 “諸位起來!” 李穆叫下跪的民眾起身, 看向領頭的中年漢子,目光掠過他皮膚皴裂得如同龜殼的腿腳和骨節粗大到變形的雙手。 “你是匠人?追我何事?” 漢子抬頭喊:“大司馬, 我確是工匠!鮮卑人要借大河河訊引水倒灌平川!我逃出來時,大河水位已高過兩岸洼地數丈,宛若懸河。如今唯一指望,便是大司馬出手相救!大司馬若不肯相救, 一旦決口,洛陽之下,河道相通的方圓數十個郡縣, 全都將要化為汪洋,無人能夠幸免!便是此地,澗河聯通洛河, 一旦大河倒灌,怕也不能幸免!” 漢子的聲音顫抖,臉上掛滿了泥水,幾乎已經辨不出本來的面目, 只露出一雙通紅的眼, 眼睛里充滿了恐懼、焦惶和無比盼望的眼神。 他話音落下,那些因他打聽李穆大軍行經路線得知消息, 隨后一道追上來的村民, 也無不跟著,苦苦乞求。 黃河一旦絕口, 便如天崩地裂。何況又連日大雨, 水汛如何兇猛, 世代居住于黃河沿岸的民眾,誰人心中不知? 一片哀告聲中,來自許村的那個老漢抹著淚道:“大司馬,老朽乃是許村里長,年邁生病,前些日一直臥病在床。也是昨日,方知大司馬一行人路過村口,避雨被拒。怪村人有眼無珠!得利了幾分,便以為鮮卑人的皇帝真會拿我們這些人當人看。我村人無知,冒犯了大司馬。懇請大司馬大人大量,救苦救難!” 他帶著身后那些羞慚不敢抬頭的村民,不斷地在泥水里磕頭。 李穆急忙下馬,親手將老漢扶起。 老漢老淚縱橫,不肯起身,又訴道:“半甲子前,老朽還是孩童,猶記那年,大河決口崩堤,方圓幾十個郡縣,一夜之間淹成了汪洋。老朽的幾個家人,便全都死于水難。大水褪后,大河改道,多年之后,方穩了下來。如今這人話語若是當真,那黑了心的鮮卑皇帝要引水倒灌,又遭逢如此的連日大雨,水勢怕要勝過半甲子前的那場水難。天災人禍,我們這些人,都要被斷了活路!” 老漢老淚縱橫。 李穆叫手下將這老漢從地上攙起,自己對匠人道:“你隨我來?!?/br> 匠人慌忙從地上爬了起來,追上。 李穆將人帶入路旁的一頂軍帳,道:“情況到底如何,你從頭說來!” 匠人感激萬分。五大三粗的漢子,話未開口,先竟哽咽,紅著眼圈,將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三年之前,慕容替攻下洛陽不久,抽調民夫,于各地興修水利。其中一處,便位于上津口。 上津口位于穿過洛陽的洛水下游,亦是附近幾條河流和洛水的交匯口,又位于黃河的一道折彎口處,水水相通。每到豐水季節,常會發生黃河之水倒灌洛水,高出河堤,淹沒兩岸田地村落之事。民眾長期苦困。但因規模不大,加上從前的北夏朝廷對此絲毫不予在意,日復一日,也只能如此過了下去。 這匠人姓王行五,乃上津之人,父祖都是工匠,他從小聰慧,對水利之事,頗有心得。知家鄉苦于水患,多年前起,便勘察地勢,繪制圖紙,向當時的北夏官府提交建議,懇求在這一帶修建堤堰,水枯蓄水,水滿放水,以杜絕從前的水患。但北夏朝廷不予理睬,他無可奈何。沒想到新來到北燕皇帝竟要修筑堤堰,也知道他的名字,竟將他請去主持修建。王五歡欣不已,帶著全村男丁奔赴到了河口,領著民夫,開始工事建造。前前后后,克服了諸多困難,歷時兩年多,就在數月之前,這座依靠地勢的自然高低而調節水位的堤堰終于修成。 就在王五等人為之鼓舞,附近民眾也對北燕皇帝慕容替感恩戴德之時,噩夢發生了。 最近大雨不斷。從七八天前開始,洛水水面漸漸慢漲,村中積水。王五放心不下,帶著一群工匠,想上堤堰察看情況,意外地發現,堤堰竟被一支軍隊給占領了。 這就罷了,最令他吃驚的,還是對堤堰的cao作。 本就是黃河的豐水期,加上連日大雨,本該泄洪,保證河水暢順通過那道折口,他卻萬萬沒有想到,堤堰竟是合攏的。非但沒有幫助泄洪,反而如同在這河道之上,強行橫加了一道阻攔水勢的堤壩。 上游雨汛,黃河之水,滔滔而來,在這里被大壩所阻,強行拐道,被迫倒灌入了洛水,洛水又挾上游洪水下來,兩峰相遇,巨浪滔天,水位更是不斷上漲,沖擊著兩旁的河道。 河堤一旦被撕開口子,瞬間便是千里崩潰,到時河水倒灌,首當其沖的洛陽和其余郡縣,將會發生如何慘絕人寰的可怕之事,王五再清楚不過。 他大驚失色,加以阻攔,卻遭到鮮卑士兵的毆打和驅趕。同行村民里,幾人更是被打得傷重吐血,被迫返回,又是驚恐,又是不解,實在不懂,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又歷時兩年才建成的這座原本應當造福于民的堤堰,如今士兵為何要做如此之事。直到當天深夜,一個平日和他有所往來的主管河道的小官偷偷尋他,道自己就要跑了,叫他也趁早快些帶著家人逃走,他這才知道,原來北燕皇帝慕容替,竟存了水淹洛陽的念頭。 隨即,又有消息傳開,說他之所以做出如此的計劃,目的,是為了阻擋南朝李穆的北伐大軍。 水位繼續在上漲。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附近十里八鄉的人全都知道了。 河道一旦全線崩塌,洛陽和別的那些郡縣固然要被倒灌的滔天洪水所吞沒,但這里,更是會在第一時間就被夷成平地。 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怎肯如此放棄家園?許多人沖去和鮮卑士兵理論,理論隨即變成一場殺戮。 王五的幾個族親,當時就被殺死。 消息如同瘟疫般散開。無可奈何的人,只能揮淚收拾家當,逃往附近任何一個能夠容納自己暫時停留的地勢高的山地之上。 眼見耗費了自己無數心血而建成的堤堰,最后竟變成毀滅家園的罪魁禍首,王五痛心萬分,絕望之下,想到了前些時日傳得沸沸揚揚的據說就要打到洛陽的南朝人李穆,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不顧一切地趕了過來,盼望他的大軍能盡快趕到上津,在決口之前,將堤堰打開,以釋洪水。 李穆的神色,變得凝重無比。沉吟了片刻,問他:“以你估計,上津口還能支撐多久?” 王五道:“幸而當初修建堤堰之時,在我多次提請后,亦加固過河壩。但水勢如此之大,河口岌岌可危。以我那日所見,再不盡快打開堤堰,最遲七八天內必要崩潰。一旦崩潰,大水倒灌……” 他目露恐懼之色,痛哭流涕,再次下跪,對著李穆不斷地磕頭懇求。 …… 慕容替站在上津口的一道崗坡之上,注目著那道巨浪洶涌的河口,身影久久未動。 河口之下,數十萬人口,萬頃良田,很快,都將要隨著決口倒灌的天上之水,替那個南朝人李穆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