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在軍官和士兵們的注視下,只見辛玉衍颯然地在空中邁著大步、帶著腳底淺青色的裙擺翻飛,如履平地一般去到了原本應當是江水中央、現在卻和洪水融為了一體的位置上。 加固了半年的堤壩大部分已經坍塌、甚至許多石塊都已經隨著怒涌的洪水被沖走了,只留下其余未被沖破、仍舊屹立在原地的殘壁,還橫亙在江水和洪水融為一體的中央。 腳尖一點,辛玉衍落到了堤壩露在洪水外頭的墻壁上。 更細節的動作,軍官和士兵們在空中離得太遠、看得并不清晰,依稀間,只能瞧見辛玉衍大開大合著展開了雙臂,振袖在空中飛舞間,就像是隨著她的廣袖在運作似的,那原本應當是深埋在洪水中的、不知所蹤的碎裂的石塊,忽然間從洪水中冒了出來,一點一點地填補在了殘破的堤壩上。 毫無疑問的,在洪水里、他們看不見的地方,同樣有其他的石塊在填補著。 軍人們眼也不眨的,看著那堤壩在他們的注視下一點點地重建著。 按理說,那堤壩應當有許多的石塊是被洪水給沖走了的。就算辛玉衍讓那些石塊一點一點地、牢牢填補進了殘破的堤壩上,那填到最后,一定是還有一部分是空缺著的。 怔怔地看著辛玉衍的動作、還沒能回過神時,不免有軍人發散著思維,想到了其他地方。 但顯然,他們的想法是多余的。那江邊的不遠處,便是連綿的高山。當那江河、洪水底端被淹沒的、沒被沖走的石塊填補完了,辛玉衍便踮腳,往著巍峨的高山底下飛去。 等她再回來的時候,身后輕飄飄地跟著飛回了許多原本應當十分沉重的不規則巨石。 那是山體滑坡、暴雨之下、發生泥石流時被暴雨沖下的巨石。 那些軍人們瞇著眼,并不困難的認出了那些巨石出自哪里。 原本,他們還應該好奇那些不規則的巨石該如何填補到堤壩上去的,可還沒等他們再發出這樣的疑問,辛玉衍就立即用她的行動給了他們最好的解答。 她揮手、落下,就像是他們軍隊里的指揮官,而那些巨石則是她手底下的士兵,只需要她一個指令,壓根不需要她費更多的心思去引導、打磨,自己便變成了最契合堤壩殘壁的模樣,貼合進了堤壩殘缺的地方上。 在此之前,誰敢想象,這花了將士們半年的時間、也僅僅是加固了一圈的堤壩,竟然只在一個人的手里,甚至一個小時都不到,立馬就恢復到了原有的模樣? 那些看著這一幕的軍人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又覺得似乎是理所應當。 當他們看見辛玉衍完整地修復了堤壩,站在堤壩上,轉了個身,面對著江河之外的洪水,雙手驀地在空中結印,劃出一個巨大的圓,使得在外的洪水匯成偌大的水柱,騰地飛起、匯入到堤壩之內、原該有的大江里時,他們忽然又覺得,似乎一切原本就應當是這樣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是辛玉衍,是那些兀地踏劍從天空飛來、于生死存亡之際拯救了他們整個軍隊的大師們的師父。 當直升飛機終于有了可落之地,軍人們從空中落到了地面上時,那地面上除了寥寥的水跡,和橫七八落的石子、樹干以外,誰還能相信這地方曾被極具毀滅性的洪水淹過? “洪水已退,你們可自行派人重建城市吧。我去下一個地方?!?/br> 話音未落,那些軍人們想抬頭去望堤壩上的辛玉衍,卻發現那堤壩上早就沒了人的影子。 第88章 城市里的房屋建筑, 當然不可能是粗制濫造的危房。決堤的洪水、哪怕裹挾著驚人的沖擊力和破壞力,但畢竟不似江水還被困在江河道里、能夠不停地蓄力沖擊著河堤??v使城市中的確有房屋崩塌在了洪水的沖擊之下,但到底還是極少數。 更多的房屋,只是大大小小的有著不同程度的損毀罷了。 也即是說,當泛濫的洪水退去,堤壩完成了重建,他們只需要清掃干凈因為洪水而臟亂的街道、緊急修復好損壞得并不嚴重的房屋, 便可以讓很多的市民重新回到城市里來, 重新維持起城市的運轉。 這就好像是, 那一場原本應該是讓無數□□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洪水, 更像是讓整個城市的人被迫“放了個假”、出門走了一趟、勉強讓人殫精竭慮了一場, 隨后又玩兒似的結束了。 除了因為悲觀而早早放棄了掙扎的人的性命,以及城市里比人們預想中要輕得多得多的損失以外, 似乎所有的一切, 在人們時隔一周再回到城市以后, 又重新恢復如常。 一周……七天…… 如果在重建城市的過程中, 沒有辛玉衍參與的話, 光憑那些軍人們,七天的時間,讓他們用抽水設備把洪水抽走的時間都不夠的, 更何況是建堤修房的了。 顯然的, 哪怕辛玉衍自己并沒有刻意顯擺什么, 并且, 那些跟著辛玉衍去的將士們也未曾向除了華夏領導人以外的人們透露過什么, 但在人們的心里,似乎能讓受過那樣一場洪災的數座城市,在一周之內恢復至原有的七八分模樣的人,除了辛玉衍,他們根本想不到其他。 她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動,向全世界的人證明了她的實力。 此外,也還有她的價值。 假設,辛玉衍是個平日里隨處可見的一個普通人,哪怕她有功夫底子、身手再好,但她到底也還是個“人”。就像從前外國的那些政治家們會以各式各樣的手段和借口劫走、扣留華夏的科學家們一樣,假如辛玉衍是一個普通人,外國那些領導人勢必也會采取同樣的手段。 每個人都是有私心的,而每個由人領導著的國家,也必定是有屬于自己國家的私心的。 每個國家都希望那種千年難出一個、一出現就可以震撼世界的人才是出自于己方的國家的。這樣,不論那人才有了什么劃時代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他們就可以搞壟斷,自己一家獨霸了整個蛋糕,給國家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如果不是,如果那人才是出自于其他的國家,那么,即便那人才不會幫自己的國家去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去占他自己國家的便宜,至少,他們也不會讓人才的母國去掌握那些技術搞壟斷,來占他們國家的便宜。 雙方保持著原有的狀態,大國仍舊是大國,也未嘗不可。 但顯然,那對于他們來說儼然已經是“最后的讓步”的舉措,到了辛玉衍這,也決計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他們甚至連見到辛玉衍一眼都不可能,更況且辛玉衍這個早就已經脫離了“人”的范疇,他們只有被她壓著打的份,又遑論是去抓捕她了。 在退無可退,且又不想再讓更多的國家走到自己前面的情況下,許多國家的領導人終于做下了決斷,暗地里偷偷展開了訪華計劃,約見了魏正國,商量讓凌云宗同樣到他們各自的國家進行授課的事宜。 是的,商量。 先來軟的,再來硬的,這是政治家們慣用的手段。如果自己不能在其中占到更多的利益,那么和其他國家一起聯手、威逼華夏,將利益平分,那也總好過讓華夏一家獨享。 他們誰在乎辛玉衍是華夏人?誰在乎玄學是不是原本應當獨屬于華夏的?在他們看來,當他們站在“脅迫者”這一方的時候,那么于情于理,這樣的知識和能力都應該像是各個國家古老的圣賢思想以及遺留的歷史遺跡一樣,都應該是“世界的瑰寶”。 沒有人知道魏正國和其他國家的那些領導人們經歷了怎樣的電光火石,也沒有人知道他和他們最后達成了怎樣的協議,總之,最后其他國家并沒有鬧起來。 稍稍政治靈敏度強些的人們都可以猜想到,這應該就是那些國家的領導人們已經從魏正國那里得到了滿意的回復了,否則,他們不可能還會這么平靜,任由掀起了玄學熱的華夏繼續發展。 關于這一點,一開始,不論是在網絡上還是現實生活里,很多人都在破口大罵—— “辛宗主是華夏的吧?玄學是華夏的吧?國外不是有什么女巫什么的嗎?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咱自家國人都沒學完,要放給別人去學?國家咋想的?” 絕大部分人都是抱著這么一個想法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官博下發表言論的。甚至于,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哪怕自己國家的人都學會那些高深的道法了,但那也是他們華夏自己人傳下來的,干他們國外什么事? 總之,各國領導人來訪華夏,不管再怎么低調,但畢竟有那么一個身份在,他們不管做什么,就都不能算得上是完全的隱秘。所以自然而然的,消息流露到了網上,事情就開始變得有些沸沸揚揚了起來。 最終,還是洪災一事徹底落下了帷幕,辛玉衍回到了凌云宗內,少有的以通過國家發布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使得人們像是guntang的開水全都被炸開了之后,這才使得人們拋下了先前的那點不滿,全心全意的把注意力放到了凌云宗的最新消息上去。 “即日起,凌云宗內十大長老、五百余位弟子,除必要留在凌云宗內,主持凌云宗宗務及其余未滿條件離宗的弟子需留守凌云宗外,其余八位長老及四百位凌云宗弟子,將前往b市各大高校進行教學。其中,將以各中小學校為主要教學試點?!?/br> 在這個消息之前,還同時有凌云宗僅隔半年就又要收徒一百的消息一同放出。當然,這同樣也是一個算得上是振奮人心的消息,畢竟,許多人遷居到b市,就是為的有朝一日能夠成為凌云宗的弟子。 現在凌云宗加多了收徒的次數,增加了名額,則意味著他們的機會要多了許多。但與之相比,更多的人則是從凌云宗的收徒考核中被刷下去的。 在考核當中一次次被刷下去了,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沒有希望去學習道法了呢? 很多人都是這么想的,所以對于國家讓其他國家的人來學習華夏自己都有很多人都沒能學習到的道法的決定,感到無比的不滿。 但現在,玄學走進學校了? 那是不是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學習玄學中的道法、成為那些早早就成為了凌云宗弟子口中的“修道者”的機會了呢? 哪怕,在稱呼上,他們也許算不得是凌云宗的弟子,但好歹,也能稱得上是凌云宗的學生了。 不同于以往每一次國家要堅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場,才能促使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這一次,沒有人對這一次的教學改革進行抱怨,幾乎每個人都希望官博里的“長老和弟子”能快點在b市試點成功,也希望凌云宗能盡快培養出更多的修道者,以點推面,趕緊將政策落實到他們各自的城市上去。 事實上,做下這個決定,是辛玉衍在創立凌云宗之始就決定下了的。 按著天道的意思,她要完全的推行玄學,使得“天下人,人人皆可成為修道者”,那么無疑,使得玄學教學進入到學校里去,由國家來進行推行,將會是最簡單、迅速的方法。 而她,則只需要教導出能夠進到學校里,成為授課老師的弟子們即可。 這樣一件事,對于她來說,她簡單并很完美地完成了天道想要她完成的。 對于國家來說,玄學這東西終于不是只被一個不受國家控制的人和組織所掌握,且玄學教學進入到各個學校,惠及的是國家自家的國民。 對于華夏十數億的國民來說,他們原本以為自己也許這一輩子都摸不到玄學道法的門檻了,而現在,忽然從天上掉下了一個階梯,等于一下子就把梯子放到了他們的面前,瞬間就把他們送上了他們前面求之不得的玄學門口前。 他們根本不在乎以他們的天賦,他們究竟能學習到那一步。也許,他們學不會踏劍飛行、也許他們學不會掌控雷霆狂風,與他們而言,能夠簡簡單單地從掌心里、指尖上打出一道傳說中的靈力,就足夠他們欣喜很久了。 沒有人不喜歡辛玉衍推行的這樣一個決策。 當然,除了那些害怕在這樣一個決策下,華夏更是一騎絕塵的那些外國人。 越是在成為了一名修道者、越是深入地了解過玄學之后,那些原本討伐著國家要把自家老祖宗傳下的東西流傳到外頭去的人們,忽然就越能夠理解其他那些國家領導人的想法。 對于那些國家而言,一個辛玉衍的存在就足夠讓他們忌憚的了,如果那個國家里的所有人,都有了和辛玉衍同樣的力量,哪怕他們并沒有辛玉衍強,那也是極其恐怖的。 一個國家強悍到可以將其他所有國家踩在腳下會變成怎樣? 甚至連戰爭都不會有,他們會被直接碾壓。當一群人已經高過另一群人太多,他們將會不自覺的將自己放到更高處。那么,奴隸制度會不會重新席卷這個世界呢? 顯然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身處于奴隸主這個位置的,絕對不會是他們那些“外國人”。 想當然的,那些國家的領導者們不會容許這么一天的到來。 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逼得華夏放棄玄學的壟斷,要么,趁著華夏玄學還沒徹底放開教學的時候,即刻開戰。 哪怕有辛玉衍在,哪怕可能損傷慘重,但為了國家和人民,他們必須選擇戰斗。 同為政治家、領導人,魏正國要比普通的百姓們要看得清楚的多。 在看明白了各個國家的領導人的態度之后,他也曾第一時間去問過辛玉衍的意思,可那時候,辛玉衍并沒有說明不允許她將玄學傳至國外。在魏正國看來,也許她那樣的表現,應當就是默許了。 而也著實是如同他所想的,從頭到尾,辛玉衍也只是十分平靜地看著他,向他透露了一個消息—— 遲早有一天,她是要離開的。而那一天,估計并不會太久。 言下之意,隱隱間,就是贊成他把玄學道法傳至世界了。 畢竟,辛玉衍自己知道,沒有了她,他們的國家不說毫無損傷的抵擋住其他國家的聯合攻擊,就是是否能夠慘勝,也很難得到一個答案。 比起全世界的人來說,華夏的人數終歸還是太少。 魏正國不敢去賭,所以那一瞬間,他即刻在心里做下了決定。 第89章 離開。 是的。事實上, 辛玉衍早就這么決定好了的。 辛玉衍從來沒有和誰說過,在逼退洪水, 讓洪水倒回江河流道的時候, 她曾在數條決堤大江中, 位于最中央的一條大江的江道中,發現了一些特別的東西。 她猜想, 那大江里頭的東西,應當是她師父那個老頭子留下來的。因為哪怕她步在云端, 與江面江底相隔甚遠, 她仍然感受到了自那隨著江水稍稍翻滾浮起的匣子里頭、隱晦地泛著一點屬于那老頭子的靈力印記。 當洪水倒回江河流道, 江面上又重新恢復了平靜之后,辛玉衍再回頭去看, 那原本就只是短暫浮起的匣子,又重新落回到了江底。 彼時, 她的身邊還跟著那些也跟著要來重建城市的軍人們,是以, 辛玉衍僅僅是靜看了那雖然仍舊湍急、卻已經恢復了以往常態的江面一眼,轉過身, 又向著下一個災區飛去。 等到所有的洪水都回流到了它們該到的地方, 肅清了那些被洪水侵蝕過的城市,辛玉衍自覺已經完成了自己應該做的所有之后, 這才找了一個無人的夜晚, 重新去到了那隱沒了疑似老頭子留下的匣子的江邊。 夜半時分, 明月高懸, 大江兩岸只有汩汩的流水聲和細風吹過大樹時,樹葉沙沙作響。 大江的江水混著泥沙,十分渾濁,即便是在白天,也渾不見底。然而,辛玉衍卻像是半點也不介意,她甚至不曾抬手,僅僅是心念一動,身上就浮上了一層輕薄的靈力。她縱身一躍,落進了渾濁的江水里,那層薄薄的靈力便將江水徹底從她身上隔絕開來。 江水很深,尤其是大江的中央。辛玉衍腦袋往下,讓自己一點一點地沉到江水的最底端,踩著因為江水的流動而泛起了厚厚一層泥沙的地面,如履平地。 渾濁的江水和江道底端不斷隨著江水揚起的泥沙阻擋著視線,使得在江底尋找一個本來就算不上是多大的匣子的任務,看起來似乎有些更為艱難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