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陶清風靜靜聆聽了一會兒海浪的轟鳴,跟著村長在高崖上散步,發現腳下在石壁上鑿開的路,年代特別久遠,就問村長是什么時候建的。 “不清楚了,古魏,古蜀?唉,我老了?!?/br> 經詢問得知,這位老村長是全村唯一高中畢業之人,考慮到他的年齡,在他的年代讀高中已經不容易了。村中沒有學校,是在鎮上讀的,趕上動亂沒能考大學,被安排回鄉工作,一呆就是幾十年。村中越來越沒落他也有心無力。 陶清風沿著古道繼續游覽,指著高崖一處洞口道:“那個是古藏兵洞吧?江陵、荊川的古戰場都有藏兵洞。這里地形易守難攻,應是古時兵家爭地?!?/br> 老村長驚異地看了陶清風一眼,才道:“那個洞,以前村里年輕人進去過,里面的確有一些碑刻,但是也沒人認得。也沒法搬運出來?!?/br> 陶清風沉吟道:“應該拓下來……” 老村長說:“我們哪里懂這些,誰又愿意來這種地方呢,沒有路?!?/br> 陶清風看著老村長,道:“會有路的?!?/br> 老村長以為陶清風是在安慰,苦笑著搖搖頭。陶清風提出要獨自逛一會兒,老村長就回去了。 天色已晚,大海被染成墨藍色;冰輪懸天,給萬物披上薄薄的白紗。陶清風獨自站在高崖上,風吹動他的衣袂獵獵作響。 月明星稀,天邊啟明星交輝,仿如深色天鵝絨背景上的鉆石。陶清風嗅著海風的腥咸味,心中是豁然開朗的充盈感。沒有哪一刻在他的人生中,比現在更深刻地領悟到那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br> 過去,陶清風哪怕高中探花,御賜及第,都從來不算是“達”過。在那樣的時代中,唯有高冠簪纓,登壇拜相才算得上是讀書人的“達”,才能去做一些“廟堂之思”之事。本來按照陶清風的設想,順利入仕后,努力十年二十年,才有機會實現這種“達”。 可是這個時代不一樣。這個時代是如此多元如此自由,無論做什么,似乎都能實現“達”。冥冥中的老天爺讓他托生到陶清這個不幸之人死后的身軀上,成為了一名演員。如果真的存在什么指引,那么就是此刻他所面對的事,和老天爺知道他會去做的選擇。 陶清風再也不會考慮究竟要賺多少錢才能解約了。合同上寫的一億,麗莎說過只是好聽,真正法院不會判那么多。所以陶清風本來計劃是,賺個幾千萬就去打官司解約。 可是,陶清風忽然想明白了,這些錢明明有更好的用途,比如給?;逍抟粭l路。雖然這不是他曾經忠誠過的朝代,但是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朝代更迭,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是那么的相似。他在?;逯?,依稀看見了當年自己故鄉的南山田園。而在這片華國的大地上,千千萬萬的村落在幻覺中一點點鋪就在陶清風眼前:江山東流,沃野仍在。 陶清風第一次覺得:演員這個職業很好。雖然是基于資本市場的畸形機制催生了演員高昂嚇人的報酬……但報酬只要用之有道,便值得為之奮斗。 何況,屏幕上可以身體力行地傳達“教化”的價值觀,屏幕外可以把資產化為福澤……陶清風慶幸自己想通了。想通后,他的整個人生前景頓時不同,仿佛全世界都不同了。 雖然這只是轉瞬即逝的念頭,但陶清風知道這和深思熟慮的決定并沒有區別。他堅信是正確的事……陶清風靜靜站在崖邊,遙望太白星,露出微笑:燕兄,你也會贊同我是對的。利國利民本來是你的政治夙愿,你去了國子監兼濟天下儒生。我不清楚你最后有沒有實現心愿,沒有也沒關系。千年之后,我換一種方式來繼續,盡一點微薄的努力,就是我存在此處的意義。 第74章 小傳 陶清風在告辭離開?;鍟r, 村長仿佛才想起來般問他:“你現在哪里工作?辛不辛苦?” 陶清風沒有一下子全告訴老村長, 怕他年紀大了受刺激, 說他現在城里,過得挺好, 不缺錢花,等有空會回來看他們。 陶清風心想:等以后他賺夠了錢,給?;逍蘖寺分?。這個村子就能漸漸不那么窮。藏兵洞里的石刻、古棧道還有海景, 都可以建成風光古跡旅游地。只要他們致富了,就能安衛星電視,建移動基站, 看電視用手機。那時候就會知道陶清風,甚至可以在網上看他演的電視劇了。所以自己一定要拍好。 陶清風把吉普車上的給村里人帶的禮物送給他們后, 當天晚上陶清風和蘇尋就駕車連夜趕到地級市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白天就回去了。陶清風又休息了兩天, 覺得身體和精神完全恢復過來,甚至因為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撐, 狀態比之前更好, 重新回歸了劇組,拍屬于東君駱瑯寧那部分劇情。 陶清風分飾兩角, 他請教演職人員后, 知道分飾兩角在拍攝時, 是和裹成粽子的“小綠人”對戲?!靶【G人”并不需要什么演技,只站在那里當個“木偶擺件”,偶爾擺動一些幅度很大的姿勢。給演員的眼神和情緒找到一個固定點。后期再把兩組鏡頭剪輯在一起, 把小綠人抹掉。 陶清風對其他替身都沒需求,他們很久前就都離組了,他的替身只剩武打替身翟艷。翟艷特別熱心來做“小綠人”。哪怕她把臉裹得只剩眼睛和鼻子嘴巴,陶清風都感覺得到,她的眼睛、口型和肢體動作,不僅是想做一個“木偶擺件”,而是試圖在“演”。有時候甚至把臺詞記下來。 “我給很多演員當過替身?!钡云G說,“尤其是分組拍的那種,和很多老藝術家對過戲。有位老戲骨前輩告訴我:別人雖然看不到我的臉,但我演的時候,我就是主演。我特別享受這種感覺?!?/br> 陶清風和翟艷對戲,感覺她的認真程度,并不輸給真正的演員,就問:“你為什么不出道呢?” 翟艷嘆了口氣:“不夠漂亮唄?!彼菜悴簧铣?,甚至稱得上清秀??上蕵啡ε侨菝彩堑谝晃坏母邩藴蕠酪?,進圈并不容易。陶清風看她神色有些黯然,善解人意地轉了話頭,說起了她想聽的虞山海和駱瑯寧對手戲時該怎么表現。 陶清風說:“待會我先騎上馬,把你撈上來。然后交換?!?/br> 翟艷驚訝道:“等等,你要親自騎馬跑過來??你會騎馬嗎?還把我撈上去?”翟艷以為這場戲,她不但要替“小綠人”,而且還要替跑馬動作。陶清風坐在馬背上拍個靜態就行。 陶清風點頭:“我會騎馬?!彬T御是君子小六藝之一,陶清風從小就學會的,雖然馬是他老師家的。陶清風自己練習的對象只能是他家那頭溫順壯實的大青?!鋵嵥底杂X得,騎馬比騎牛簡單多了。牛走得慢,但是牛背真的不好掌握平衡。后來入朝后,公務也有很多次騎馬的機會。至于把翟艷撈上來,翟艷本身很靈活,也會配合他發力,陶清風并不太擔心。 劇組的馬匹是向橫馬影視基地租借的,租了一匹鬃毛極長的漂亮白馬,戴著棕色羈勒。陶清風戲服穿戴好后,去牽馬韁繩,按他熟知的方式拍了拍白馬的頭。白馬親昵地伸過頭來蹭了蹭他的手。 陶清風笑了笑,腳下一踩馬磴,嫻熟地騎上了馬背。不但姿勢行云流水,而且在上馬騎御時都刻意保持著身姿的挺拔與舒展,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式的賞心悅目?,F場劇組有其他組的小女生助理捂著嘴低低叫出聲,覺得這簡直像是現場版的“我的意中人是個白馬王子”。 這并不是正式拍攝,只是陶清風在試騎而已,正式表演時,虞山海的騎馬表情是非常焦急嚴肅的——他要從南國武林人的包圍中,救下他的弟弟駱瑯寧。哪怕這會給他數不清的無妄之罪上再多加一條“里通敵國”實打實的理由。 但那是弟弟。哥哥保護弟弟,維護弟弟,照顧弟弟,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哪怕他們分離幾十年,相處時日太短,來不及建立互相熟識理解的兄弟情誼。但血脈之親依然在冥冥中牽連到心臟中。 陶清風在馬背上適應得差不多后,攝影組也擺好了機位。今天的機位擺得尤其多。因為要拍動態的遠、中、近景。攝影組的人也要分別cao作不同位置的鏡頭“推”“拉”“搖”“升”等。拍攝效果都是大家一起商量的,大家各有主意,陶清風就建議他們,干脆盡量多拍幾組,最后匯總選擇。雖然這樣成本稍微高,剪輯也要辛苦,達成一致的效率要慢些,但卻在沒有導演把關前提下,保證了剪輯素材的豐富。 陶清風飾演的虞山海騎馬馳來,一手執韁,神色蒼白,表情焦急。臨到近處催馬奮力躍起。按照劇本上演【白馬長嘶一聲,沖入了南國武林人的包圍中】。 這個躍馬的動作劇本并沒有寫出來,是陶清風自己加的。演職人員一看他居然真能把這匹馬騎得那么好,俱是心中舒了一口氣。陶清風奔到包裹成小綠人揮灑武術招式的翟艷身邊,他歪朝側面勾下半個身子,先是拉住了對方的手,然后發力一帶。 翟艷還以為陶清風就是來虛拉一下,沒想到陶清風真的能控制住重心,使出了相當穩健的力氣。翟艷并不知情,鉚足了勁,借助背肌側躍了上去。兩股力量疊加,她頓時就飛得過頭了些——還好陶清風反應快,又用力往回一扯,翟艷也趕緊卸力。本來劇本上是把駱瑯寧拉上馬騎在前方,可是這一躍一卸,為了符合力學原理,翟艷就變成了橫躺在馬背上。陶清風生怕她摔下來,趕緊如劇本里寫的那樣,【虞山海一把抱緊了弟弟】。 雖然姿勢擺錯了,但他們還是想繼續拍完這一條。于是翟艷就從小綠人的裝扮里給陶清風棒讀駱瑯寧的臺詞:“大英雄,大俠客,你說過,你是南國人,我是北國人。非我族類其心必——” 翟艷雖然很想“演”,但她實在不會演駱瑯寧這幽怨口吻,還得等陶清風待會換過來演。劇本中,虞山海刺殺濟昌王爺被打落山崖。駱瑯寧秘密搜尋過蹤跡,在父親和兄長之間掙扎,不希望他們兩人任何受傷。曾試圖給胞兄捎去一點援助,卻被虞山?;匦耪f:你是北人,我是南人。南北各異,非我族類,不必再提。其實那時虞山海已經開始被南國武林追殺,不愿牽連別人,才裝作斷絕兄弟關系的冷血說辭。但是駱瑯寧信以為真,心痛如絞。卻又在聽到虞山海被追殺的消息時,忍不住去尋他。 劇本中輾轉相見,被兄長從危難中救出時,駱瑯寧第一句臺詞還是委屈口吻。那句“大英雄,大俠客”的譏諷意味非常濃重。畢竟駱瑯寧從小好歹是錦衣玉食的小王爺,哪怕不跟父帥親近,但其他人對他不是畢恭畢敬,或者換著花樣討他開心。駱瑯寧武藝高強,又心高氣傲,何曾有過像對虞山海那般“熱臉貼冷屁股”式的待遇,而且那還是他的親哥哥,終于還是忍不住別扭了一下。 陶清風不像別的演員需要被代入戲,他自己分飾兩角就可以很輕松調動情緒,或許這是跟他對這兩人的心理。變化揣摩得非常通透有關。他理解【虞山海嘴拙、悶葫蘆、很多事都憋在自己心里,這也間接是未來他被追殺卻一直無法很好地解開誤會的原因之一】這種前提,所以飾演時,在駱瑯寧說出“其心必——”的那個“心”時,陶清風能演出【虞山海焦急地低頭看著弟弟,目光里是擔憂,脫口而出】的那種直白:“心?現在你知道了我的心了吧?!?/br> 這幾句臺詞被編劇小姑娘寫得特別曖昧和骨科,然而陶清風是真的讀不出小姑娘暗搓搓掩藏的cp黨柔腸輾轉。他仍然很認真地,把這些臺詞一個字一個字,非常準確清晰,富含感情地演繹出來。拍完了這一幕,大家一起看鏡頭商量時,來片場觀摩的小編劇捂著臉,對陶清風虛弱道:“這橫抱太蘇了……天哪我都不敢這么寫……我不行了……我要旋轉爆炸升天了……” 陶清風疑惑地問她:“什么叫蘇?” 編劇小姑娘語無倫次:“蘇就是帥到到渣讓人想打又喜歡……蘇就是溫柔強大到讓人想昏倒……” 陶清風無奈地想:字詞都聽得懂,連在一起又聽不明白了。算了,他繼續換過去拍下一條,由翟艷裹在小綠人里演虞山海騎馬,陶清風演被抱上馬的駱瑯寧。在編劇小姑娘的強烈要求下——雖然陶清風也不知道她執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保留了姿勢錯誤的那個“橫抱”。 駱瑯寧的戲服全都是白色的,各種白長綢衫、光是不同的暗紋就有三種,還有白披風、白毛裘、白短打服。畢竟東君在原作里就是孤傲翩翩的華貴白衣公子,每次出場都有一臺鼓風機在旁邊吹他的頭發和衣服。 所以當翟艷拉過來,陶清風借力被牽上去橫抱在馬前方,就像飛起來一只大翅膀的白蝴蝶,廣袖一撲一蓋就是擁云簇雪。畫面效果實在是美不勝收。 拍完后,陶清風還要負責研究鏡頭。這一條的鏡頭特別多,遠中近還有特寫,又分成各個方向的機位。從負責任的角度來說,其實全部打包丟給剪輯組就可以。但陶清風生怕鏡頭太多,也擔心別人對角色的鏡頭處理無法領會他的理解。所以他都是先自己篩選一遍。把篩選后的片段和全部素材都發給剪輯組,至于參詳后是不是還要用原始材料,由剪輯師的專業知識決定。他們剪的時候陶清風也會邊看邊講解思路,當真是戰斗在基層工作第一線了。 等陶清風回到賓館房間已經八點過了,蘇尋給陶清風送了外賣上來。陶清風一邊吃,一邊聽蘇尋匯報一下近期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蘇尋說到雖然陶清風的敬業通稿雖然幫他增加了一些粉絲上浮率,可前段時間的黑料渣滓也被人別有用心地又翻出來興風作浪了。 每個上升期的小生都要過這一關,人越紅是非越多。麗莎的建議是,不要走純粹的黑紅路線,網絡輿論這一塊的陣地還是要利用起來,反黑反造謠。言下之意是希望陶清風做些反應,給自己鞏固一下當初改名字時書卷氣的人設,免得微博只像個廣告博似的轉消息,人設就會模糊。 陶清風就問:“那要發什么呢?” 蘇尋說:“小陶哥你有沒有那種,比如片場小日記?對角色的心得?或者什么文藝小清新的雞湯?” 陶清風默默思考了一下“雞湯”是什么意思,遲疑問:“片場和角色理解……不是有保密協議,不能劇透太多嗎?” 蘇尋說:“可以說已經公布后的梗概,不涉及改編的具體情節就好?!?/br> 陶清風從抽屜里取出一個厚厚筆記本,說:“這上面都是我的心得,不過好像有點多,微博是不是只能發140字?” 蘇尋表情又裂了,他趕緊說:“可以發長微博的,但也不要發幾萬字那種。小陶哥你看看精簡到三千字左右。主要表達你對角色的理解。也可以串點比較好玩的小故事,比如你怎么讀原著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片段……” 陶清風點頭道:“明白了,所以這是一篇‘散記’?你等我兩炷香……咳,半小時。待會麻煩你打在電腦上發出去?!?/br> 陶清風就重新取出一個空白本子,攤開厚筆記本,開始書寫。他寫硬筆書法并不像毛筆那樣熟練,但還是寫得工整,而且有文字間架結構的功底,也非常漂亮。不過陶清風寫的是繁體字,而且是從右向左,豎排的書寫順序。 陶清風寫完后交給蘇尋,蘇尋已經見過陶清風寫小論文時豎排繁體字的奇異習慣,一邊用小筆電錄入,一邊問陶清風他不認識的繁體字,暗地腹誹:肯定是小陶哥跟嚴教授學的。歷史學教授真是老學究。蘇尋邊錄入他邊讀內容,不由得汗顏道:“小陶哥……你寫的這個……是不是太深了點。我有些都讀不懂?!?/br> 陶清風道:“是嗎?我以為我已經簡化通俗了很多,我再改得口語化些吧?!?/br> 陶清風又修改了一遍表達,蘇尋勉強能讀下來了。他編輯配了合適的圖片,加好標題用陶清風的號發了出去。 看到那條題為《乾俠與東君——最近與最遠的手足》標題的長微博。有發博提醒的陶瓷粉絲們,瞬間就占據了熱評。她們現在已經不會再急忙嚎哭“看不懂”,而是紛紛轉發時說“搶先馬住學習教材”“閱讀理解來了,學習使我幸?!薄敖裉斓奶崭绺缫廊挥⒖〉孟癜嘀魅巍薄安粫懳恼碌膶а莶皇呛醚輪T”等等啼笑皆非的逗比言辭。搶住熱評的小meimei們,真的一句一句邊查閱,邊在回復里瘋狂打call。 以常人眼光來看,陶清風這篇混合著對原作理解,和為劇本新大綱背書的“散記”的內容還是蠻豐富,提到了很多原作有意思的細節: “……原著中駱瑯寧嗜茶,一直想在山坡上開幾畝茶園,他對茶也有很深的鑒賞,寫過《妙茶集》這種小冊子。而原著的虞山海經過太湖的時候,曾感慨過那邊的茶園風光是‘玉鏡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片※’。劇版大綱中,這兩人改編成兄弟,是能在原著中找到支撐細節的?!?/br> “……再從‘酒’的淵源說起:原作中出現過酒星、酒旗、酒樽、酒壚、酒泉等意向。虞山海前期去一個江湖朋友家,嘗釀的“純糧酒”,被招待得很好。但是故事后期恰恰是這個朋友,寫信誘騙虞山海去自投羅網。原作里寫,駱瑯寧不喜歡喝北國辛辣的‘金刀魂’,卻在雨天買了一小壺南國小販走私過來的‘春筍酒’。改編的劇情細節是不能透露的,但可以保證并沒有脫離原著。兩人都曾經把‘酒’當作避風港,也是個共通點?!?/br> “……兄弟是什么呢?兄弟肇自血緣,和人性息息相關。相信看了劇中改編,大家自有體會。我曾為駱瑯寧作一箋取材于原作和新編大綱的小傳,不涉具體情節,與諸君一觀: “駱瑯寧,北人?;式y二年生。父駱懷江,元祐十年樞密副使也。懷江年二十,潛南國,傷重,見救于虞母,數月后辭去,告其部曰:吾心于江畔也。部下皆不解其意。越明年,駱懷江娶北國安平公主,升節度使,賜濟昌王。次年,生子駱瑯寧,寧生而不啼,眼神堅銳,駱懷江深納罕之?!?/br> “……寧四歲,懷江教之甚嚴,非夜眠及餐飲不停習武誦書也。寧偶有抗拒,輒受肱骨之罰。其母檢視,竟無完膚,斥懷江:“爾何太毒也!”懷江曰:“大丈夫死生沙場,安為區區傷痛耽?”除夕夜,寧習武,手滿凍瘡而不能盈握,劍墜。父責其跪雪中,雪沒膝蓋。越明年,安平公主逝。寧題詩懷母,曰:‘孤星北望關山斷,瀾流東奔料難還。蕭蕭草心霜月夜,天涯吹茄勸加餐?!?/br> “……元祐十年,虞山海潛王府,隱身份與駱瑯寧交……【涉及劇透無法放出,歡迎關注改編劇情】?!?/br> 這是一篇雖然人設大致符合原作,表達卻完全不一樣,從來沒有在原作任何版本出沒過的人物小傳,包括駱瑯寧的那首詩,也是陶清風原創的。 自然,陶清風這條長微博發出后,又掀起了一輪新的波瀾。 第75章 特效公司 陶清風這條長微博, 是有史以來他所發的微博中, 出圈速度最快的。 首先被所謂“新武俠圈”中人轉了。什么叫新武俠圈呢?在金古梁溫后, 大陸武俠寫出頭的被冠以“新武俠”作區分,比如小椴時未寒。還有一些雖然后來成名作并不是武俠, 但早期也在這個圈子里寫過武俠小說的作者,比如江南滄月步非煙樹下野狐等等。木飛客當年也是這個圈子里的人,雖然木飛客的原作小說還是有些硬傷, 但那是以金庸式的武俠小說作標桿要求。橫向對比,木飛客自有一批擁躉。在“新武俠圈”中也有些“筆底知交”。這個圈也不全是作者,也包括讀者粉和“新武俠作品”的書評人。而且也和隔壁的“奇幻圈”“科幻圈”等小說讀者群有很大的重疊程度。 他們數量雖然不多, 但質量都非??捎^。就是容易帶上對明星和娛樂圈的有色眼鏡,在陶清風這條微博下面, 展現得淋漓盡致。 有一部分是不看內容就痛心疾首的“原作黨”。 “……虞山海和駱瑯寧都成兄弟了。還能再狗血一點嗎?這年頭魔改劇什么套路都想得出來。我打一百個賭, 改成兄弟不就是方便兄弟當情敵爭一女嗎?期待一個嬌弱小白花梅忘雪?!?/br> “這就是那種原作黨無法劇透的魔改劇, 大概第一集 就給你把書里中后期揭露的謎題全都抖了,后面就不停注水注水?!?/br> “隔壁打孩子家的留級生發來慰問, 恭喜你們也體會了我們聽到《羽烈南淮十二刀》要拍電視劇被哽住的心情?!?/br> 當然, 也有認真看了陶清風微博內容后,很正面的評價聲音。 “十年原作黨表示劇組的代筆團真的做了功課啊。原作里很多細節都提到了。既然代筆團這么認真, 希望演員上心一點?!?/br> 有小陶瓷在下面評論戰戰兢兢說:我愛豆沒有代筆團, 這是他自己寫的。然而遭到了無情的嘲笑:這種質量, 演員寫得出來? 也有不少意外期待的評價。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很帶感嗎?其實暗搓搓腦洞過……明明虞山海和駱瑯寧是同一時期同一背景不同系列的男主角,一南一北,居然王不見王, 動如參與商。要是改好了,真的能非常好看啊。但這篇小傳是怎么回事?木飛客哪里寫過嗎?我一個全版本制霸者居然從來沒見過?” 又有小陶瓷在下面小心翼翼評價說:長微博里說得清楚,那個小傳是我家愛豆自己寫的。又遭到了無情的嘲笑:算了吧,娛樂圈里的人都是些什么水平,大家心里沒點數嗎?禮貌性夸一句劇組認真,你們還真以為是你們愛豆親自寫的???一群傻白甜。 這條微博慣例被劇組官博轉發,然而這個劇組官博粉絲還不到陶清風的十分之一,轉發里面基本都是僵尸號。 其他演員也轉發了,在杜玥那里流量最大頭。杜玥比了個“大拇指”的手勢,她的粉絲“月亮”們非常有組織地輪了幾萬條。卻也有些不和諧抱怨的聲音:說長微博里怎么不提她們女神,只提兩個男主角。杜玥不但被這部三流麥麩網劇壓番,還給這部專門捧小透明的劇抬轎,實在太委屈了。杜玥家的事業粉本來就為她自降身價接這種資源而不滿,借機又狠狠發xiele一番。 即便陶清風這篇微博內容真的寫的很好,但很多時候,人們作出的評價跟內容無關,只跟他們各自的立場希望有關。 不過,這篇內容是陶清風親筆寫的,終于還是得到了證實。 一個名為“明月何時照我還”認證為“作家”的微博號,轉發了陶清風的長微博,表示:“朋友是這部劇的編劇,我有幸給這部劇貢獻一點腦洞。有一段時間她把我和陶清風拉進討論組商量劇情。陶清風是個文化素質非常高,筆頭功夫很硬的演員。不僅小傳是他親自寫的,他還給虞山海、駱瑯寧和梅忘雪都寫了詩,帶著劇透不能放出來?!?/br> 這人就是那位退圈生孩子回來舞的“明月太太”了,雖然現在她的重心是放在實體書上,但是從網絡早期就開始積攢的粉絲依然不可小覷。大批激動的文粉對這條轉發里的信息量表示了深深激動:“我女神參與了編劇”“哪怕只是腦洞也想看”等期待聲音。 當然,也有一部分“懷疑論者”痛斥“明月太太”失去了本心,向資本市場低頭,連這么low的網劇都捧,是不是被營銷收買了,江郎才盡要賺奶粉錢。 至于“新武俠圈”那邊的讀者,和這邊讀者本來就有重合,甚至有些是雙擔。有些人收回了一開始不相信長微博是陶清風自己寫的言論,還激動得上躥下跳,表演路人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