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于是他也適時告退:“殿下金安,在下先行告退?!?/br> 蕭景鐸回到侯府后,很快從秋菊口中得知,因為他這幾天長時間待在城南,吳君茹擔心他帶回瘟疫來,所以和老夫人請命,將清澤院隔離了。換言之,蕭景鐸被禁足了。吳君茹還派人來傳話,以后每日會有人來給清澤院的人送飯,但是蕭景鐸卻不得主動離開此地,以免將疫病傳給其他人。為此,老夫人還免了蕭景鐸的晨昏定省,生怕蕭景鐸從府外帶回瘟疫,然后再散播給她的寶貝孫兒。 蕭景鐸僅是一笑置之,一眼就看穿了吳君茹的把戲。他去南城只是給了吳君茹一個發作的借口罷了,就算他不出門,吳君茹也會想方設法把清澤院和侯府隔離開來。畢竟吳君茹偷偷給蕭景鐸下了天花,不隔離起來可怎生得好。 蕭景鐸干脆將計就計,以最近身體不適為由,提出要回清源寺養病。吳君茹只當蕭景鐸天花發作,不想被侯府中人看到,這才想回清源寺。她計謀已經達成,無論蕭景鐸能不能從天花手下活下來,對不會對她的計劃產生影響,而且蕭景鐸住到外面便不會感染侯府中的人,吳君茹自然樂得如此,畢竟她的兒子才三歲,正是抵抗力弱的時候,不小心被傳染了天花怎么辦? 蕭景鐸就這樣離開定勇侯府,等他離開侯府眼線的視野后,蕭景鐸一改虛弱之態,生龍活虎地從另一個門入城,直奔太醫署。 這樣正好,他本來還在煩惱該如何瞞過定勇侯府的人,偷偷去太醫署議事,沒想到吳君茹的做法卻給了他一個絕佳的借口。 隨后幾天,蕭景鐸便大大方方住在太醫署,每日都在和諸多鶴發童顏的高人名醫研究赤熱方,探討瘟疫的應對之法。經過反復的討論和驗證后,太醫署終于敲定了藥方,上表皇帝,請求大幅度推廣此方。 蕭景鐸再三堅持,此事功在諸位名醫,他只是機緣巧合,不敢居功。遇到這種大事,哪個人不是上趕著搶功,唯獨蕭景鐸謙虛有禮,主動將頭功讓給其他人,太醫署的醫師心中滿意的同時,對蕭景鐸也和善了許多。 最終,克制瘟疫的赤熱方以太醫署的名義公布,蕭景鐸隱與幕后,全身而退。 他這樣做,一來是出于安全的考慮,畢竟他現在才十三歲,毫無勢力,實在不宜站于風口浪尖,二來,這個方子確實不是他一人之功,他沒有道理獨吞功勞。更何況世上許多好處并不張貼在外面,他雖然錯過了圣人的表彰,但是因為讓功之事,太醫署的諸位醫師對他非常和藹,要知道這些人都是全天下最頂尖的醫師,能和他們朝夕相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蕭景鐸借機向醫師討教醫理,受益匪淺。若是因為區區虛名就錯失太醫署醫師的賞識,那才是入寶山而空手回,錯過了真正的寶藏。 最重要的是,他獻方之事,太子知道啊。只要當權者心中有數就行,相比之下,爭奪赤熱方的署名權就沒什么必要了。 隨著朝廷發布公文,赤熱方大幅推廣,長安的疫病也很快受到控制。蕭景鐸在太醫署腳不沾地地忙了半個月,此時才有精力放松一二。他漫無目的地走在長安街上,思忖是不是該找機會從“清源寺”里回來了。 走著走著,突然身后傳來呼喚聲,蕭景鐸詫異地回頭,就看到一個少女站在對面,驚喜地看著他。 “蕭郎君,真的是你!”余娘快步跑過來,雙眼亮晶晶地看著蕭景鐸,“郎君,你怎么在這里?” 看到熟人,蕭景鐸也微微一笑:“我隨便逛逛罷了,這些天余阿翁身體可好?” “祖父已經完全康復了,這幾天能連吃三張餅呢!” 蕭景鐸想到這個場景,也被逗笑了:“這樣就好。對了,你這是要……” 余娘看了眼自己手中的碗,笑道:“這幾□□廷發布了藥方,我們隔壁阿婆正忙著照料染病的孫子呢,沒時間出來領粥,所以我來幫她端回去?!?/br> 蕭景鐸看向另一條街,那里搭了一行粥棚,在吳君茹的帶頭下,許多夫人都跟風施粥,其中定勇侯府的棚子前排隊的人最多。余娘還在快言快語地說話:“定勇侯夫人真是好心腸,免費布粥就不說了,還貼心地在粥了加了野菜……” “余姑娘?!笔捑拌I突然喚道。 余娘頓了一下:“怎么了?” “把粥給我?!笔捑拌I向余娘伸出手,余娘不明所以,但還是照蕭景鐸說的做。蕭景鐸端過粥,仔細觀看粥中的野菜,最后,他甚至將菜挑起來,反復觀察。 余娘被蕭景鐸的動作搞得有些慌:“怎么了,莫非這粥有問題?不可能啊,我也曾喝過,我一點事都沒有啊?!?/br> “余姑娘,勞煩你仔細回想?!笔捑拌I抬起頭,雙眼亮的出奇,仿佛熠熠生光的寶石一般,“你喝了這種粥后,可曾身體虛脫,四肢無力?” 這么一說,余娘還真想起來有一次她肚子痛,拉了好久才好。但是這些話這么好對蕭郎君說,余娘默默紅了臉,雖然沒有說話,但蕭景鐸已然看出了答案。 “原來如此!”蕭景鐸突然笑了,他雖然生得俊,但是平素里總是冷著臉,即使笑也是端方守禮地淺笑,是么時候這般情緒外露過。余娘看得不覺有些癡,等她回過神來,就看到蕭景鐸飛快地朝一個方向跑去。 “這又是要去哪兒?”余娘嘆氣,“竟然這樣急切,不知他要去見誰……” 蕭景鐸風風火火地跑到太zigong外的府邸,他顧不得失禮,抓著偏門守衛的胳膊說道:“這位阿兄,勞煩你為我通傳郡主或者太子,我明白鬼手印的由來了!” …… “所以,死者身上之所以會出現黑色斑塊,只是因為粥里的野菜有毒?” 第32章 懿旨 所以, 死者身上之所以會出現黑色斑塊, 只是因為粥里的野菜有毒?” “對!”蕭景鐸篤定地點頭, “我曾在終南山山腳下聽當地村民說過, 這種野菜有毒,但長得和蕨菜特別像,所以總是有人誤吃此菜。聽說中毒之后, 即使是身體健壯的成年男子也要難受三天, 更別說瘟疫患者本就體弱,再吃這種野菜更是雪上加霜。尋常人熬三四天后, 會慢慢將毒性克化, 但是瘟疫病人病故后, 體內毒性來不及消化,于是沉淀在皮膚上, 便會出現黑塊,看上去就像鬼怪的手印一般?!?/br> 聽完蕭景鐸的話,即使是太子這樣好脾氣的人都感到氣沖腦門。他捏住眉心,問道:“照你這么說,這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流言, 只是因為這些官夫人施粥時誤加了有毒的野菜? ” 蕭景鐸沒有說話,默認。 鬧到最后,所謂鬼兵現世, 所謂憫太子復仇, 所謂天降異兆, 竟然只是因緣巧合。有毒的野菜湊巧和瘟疫撞在一起, 帶偏了太醫署所有醫師的思路,甚至還讓東宮受了這么久的非議和沖擊。 容珂也良久說不出話來,最后,她無語地嘆了一聲:“無妄之災?!?/br> 是的,這次東宮簡直冤枉極了,完全是無妄之災。太子默默嘆氣,這群官夫人,不幫忙就算了,反而凈壞事! 可是除了私下里埋怨,東宮又能怎么樣?先不說這些官夫人本是出于好意,結果好心辦錯事,就說太子及他背后的東宮,敢一次性得罪這么多高官夫人嗎?這其中甚至還有宰相的夫人。 太子自然不敢,他只是儲君不是國君,怎么敢做這種得罪人的事情。所以這次東宮受到的冤枉氣,只能咬著牙認下。 蕭景鐸看太子氣得不想說話,于是識趣地退下。他沒有出門,而是站在院子外,靜靜等待一個人。 片刻后,容珂出來了,她正凝神聽侍女稟報事情,忽然身后傳來一個清冽的聲音。 “郡主留步?!笔捑拌I從墻角走出來,慢慢走向容珂,“我有一個懲治始作俑者的辦法,不知郡主愿不愿意聽?!?/br> 容珂輕輕挑了挑眉,笑了:“愿聞其詳?!?/br> “雖說家丑不外揚,但是郡主也知我們家的情形,所以沒什么可避諱的。不瞞郡主,六月我剛從清源寺回來的時候,繼母她在我的茶杯里放天花痘痂,意圖讓我染上天花。而這次瘟疫中,吳君茹可以說是幕后元兇,是她第一個在粥里加有毒的野菜,其他夫人只是效仿,而且中毒之人,大部分都是從她的粥棚里出來的?!?/br> 容珂差不多聽明白了,她笑著反問:“你是說……” 蕭景鐸嘆氣,這些宮里的郡主公主啊,明明已經聽懂了,卻不肯承認,生怕落人把柄,一定要別人主動提出,她們才會順勢應下。 于是蕭景鐸后退一步,對容珂長長作揖:“東宮于我有大恩,請郡主以我的名義,斥責吳君茹,好替東宮出氣?!?/br> 容珂看著蕭景鐸,許久沒有說話。片刻后,她將蕭景鐸喚起,半勸半嘆地說道:“如果借用你的名義,東宮固然可以出一口氣,但是你要知道,子不言母之過,若你真的這樣做了,即使是她不義在先,你也會落下不孝之名,此后你的名聲再不會好?!?/br> “我知道?!笔捑拌I低著頭,異常堅定地說道,“可是我不在乎?!?/br> 只要能讓吳君茹得到應有的報應,即使他聲名狼藉又算得了什么? 容珂點頭,道:“好,你的這個情,東宮承了?!?/br> 容珂心里說不生氣是假的,這幾天東宮如履薄冰,為了早日解決鬼兵和憫太子之事,太子連著幾日沒有回宮,成天奔波在外??墒菦]有想到,他們所承受的沖擊和謠言,竟然只是出于一個無知婦人的想當然。 吳君茹想當然地想讓粥葷素均衡,所以在里面加了野菜,結果因為她一個舉動,竟然造成了這樣嚴重的后果。 容珂不惱她才有鬼了,如今現成的把柄送到門前,以容珂的性子怎么可能不狠狠發作一通?或許,中宮崔皇后也能籌謀一二。 容珂收斂笑意,半垂著眸子不說話,顯然已經在思考接下來的計劃。蕭景鐸看到這一幕,莫名就放了心,他輕聲說道:“郡主,在下告退?!?/br> 容珂輕輕點頭,她揮了揮手,示意侍女送客。 蕭景鐸回府后只覺渾身輕松,他沒有理會旁人詫異的眼神,也沒有解釋他為何會突然回來。他回到清澤院后,第一件事就是沐浴焚香,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覺。 第二天,太醫署的一個醫正前來拜訪蕭景鐸,他轉告了太醫署各位醫師對蕭景鐸的問候,領走時還帶走了那套染了天花的茶具。 自從蕭景鐸突然出現后,吳君茹就陷入一種莫名其妙的不安中,先不說蕭景鐸毫發無損,看起來并沒有感染天花,也不說太醫署的人突然來拜訪蕭景鐸,光是蕭景鐸那個輕松怡然的態度就夠讓吳君茹驚疑不定了??墒沁€沒等吳君茹查出什么,宮中的懿旨到了。 吳君茹帶頭在城中布粥,聲勢浩大,美名遠播,聽說就連宮中皇后都贊揚過此事,吳君茹心中得意,這顯然是皇后的嘉獎旨意。 懿旨降臨,定勇侯府所有人都要出來迎接。老夫人、蕭二嬸、蕭三嬸等人都換上最體面的衣服,就連府里剛出生的幾個姑娘都被抱出來了。蕭景鐸不緊不慢地到場,他剛進正堂,就看到吳君茹被眾人圍著,眾星拱月,高高在上。 吳君茹也看到了蕭景鐸,她不屑地冷笑了一聲,撇過頭去。蕭景鐸忍住笑意,靜靜等待接下來的事情。 吳君茹有誥命在身,和老夫人并排跪在最前方。再加上眾人心知肚明,這次多半是宮里的嘉獎,所以吳君茹理所應當地跪在所有人的前方,腰桿筆直地等待著接下來的封賞。 內侍見人已到齊,清了清嗓子,這才徐徐拉開圣旨。吳君茹不知是不是錯覺,她似乎看到內侍朝她掃了一眼,眼神中帶著莫名的悲憫。 “詔曰:定勇侯夫人吳氏,氏族之女,位居明兩,以適蕭氏。賢父母教以儀德,訓以女經,然吳氏專橫自恣,怙恩恃寵,事親不以其順,教子不以其公。先夫人子鐸穎悟敦善,肅恭誠至,母孝三年,至精至誠,歸府后卻險染天花,危急系于一發。吳氏本當教養如一,不分己異,卻厚此薄彼,疏忽先夫人之子,險釀大禍。宮中念吳氏乃是初犯,示以警戒,不予嚴懲。擢令吳氏嚴格掌家,約束奴仆,盡心教子,幽居養德,不得有所偏私,跋扈恣雎。欽此?!?/br> 吳君茹本來信心滿滿地等待封賞,沒想到卻等來這樣一封懿旨。隨著公公尖利的嗓音響起,吳君茹的心越來越涼,等聽到最后,她已經完全支持不住,撲通一聲跌坐在旁。 怎么會這樣?皇后和吳家是世交,她怎么會下達這樣一封不客氣的懿旨來訓斥她?她明明在城內擺粥棚做善事,大大宣揚了世家的美名,皇后怎會如此待她? 這個問題不光吳君茹想不通,蕭家其他女眷也驚疑不定。她們本以為只是過來湊個熱鬧,沒想到卻聽到這樣一份嚴厲的斥責旨意,還是從宮里發出來的,語氣激烈地訓斥吳君茹太過偏心,苛待先妻留下來的孩子。貴族圈里最重要的就是臉面,無論私下里怎么做怎么說,面子上卻都要端出公正賢良的模樣,而吳君茹卻被皇后毫不留情地批評,明著說她婦德有虧,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這讓吳君茹以后如何出門見人? 蕭老夫人嚇得手腳冰涼,四肢都沒了感覺,跪在她身側的雪蘭連忙伸手扶住她。老夫人倚在雪蘭身上,嘴里還在喃喃:“惹惱了皇后殿下,以后這可怎么辦啊……” 蕭二嬸等人也覺得這次嚴重了,她朝委頓在地的吳君茹掃了一眼,連忙從吳君茹身后挪開,和吳君茹拉開界限?;屎笙轮加柍獾氖菂蔷?,和她們二房可沒有關系,蕭玉芳蕭玉麗眼看就要說人家了,斷不能被吳君茹帶累。 不過念了一道懿旨的功夫,吳君茹在侯府的地位就從天上摔到了地下,吳君茹一直以高貴賢德的世家夫人形象示人,轉瞬間,就變成了被宮廷叱責的偏心繼母。 尤其是吳君茹為了顯擺,特意將府中所有人都召集,沒想到反倒誤了自己,被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訓斥,吳君茹怎么受得了這種落差。 吳君茹腦子暈了一暈,但她強行抑制住眩暈的念頭,猶帶著一絲僥幸地向公公詢問:“公公,我這些年盡心盡德侍奉公婆,還主動出資救助瘟疫,皇后殿下怎么會責怪我?這其中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錯?” 宣旨的公公哼了一聲,你還敢提賑災的事情,因為布粥一事,皇后在宮里吃了多少掛落,你這個罪魁禍首居然還指望著封賞?公公心中不悅,語氣中也帶出些火氣來:“吳夫人,殿下在懿旨中說得明明白白,望你好自為之,不要再做這些傷天害理的事情?!?/br> 吳君茹失魂落魄地跌坐在地,公公不客氣地抽回袖子,反手背在身后。他對吳君茹這樣不假辭色,可是下一瞬他就換了笑臉,問道:“不知府上大郎君可在?” 蕭景鐸這才起身,對著內侍遙遙施了一禮:“蕭景鐸在此,不知公公有何吩咐?” “郎君客氣,雜家怎么敢吩咐郎君?!惫Φ?,“圣人聽太子說了郎君的義舉,圣心大悅,封賞旨意過幾日就下來了,雜家這是提前和郎君報個喜呢!” 蕭景鐸露出笑意,對著公公輕輕一拜:“多謝公公提點?!?/br> 公公側身避開,笑道:“當不得。宮里還有吩咐,雜家得回去了,郎君自己保重?!?/br> “多謝?!笔捰⒔袢债斨?,現在不在府中,蕭景鐸就是家里最有分量的人,他主動上前送公公出門,“今日有勞公公,公公慢走?!?/br> 蕭景鐸和公公說說笑笑地出去了,吳君茹卻癱在地上,許久都回不過神,丫鬟小心地湊上去,輕輕喚道:“夫人,地上涼,該起來了?!?/br> 吳君茹雙手撐地,似是想起身,卻突然手中一軟,一頭栽了下去。 大堂中丫鬟的尖叫此起彼伏:“夫人,夫人!快來人,夫人暈倒了!” 第33章 拉攏 宣旨的公公離去后, 吳君茹就病倒了。也不知她是真病還是假病, 反正接下來半個月, 她以養病為由, 閉門謝客,謝絕所有來探望的人。 也可能是來看熱鬧的人。 與吳君茹的福安院相反,清澤院卻突然熱鬧起來。定勇侯府的人仿佛才想起府中還有這個院子一般, 串門的、示好的、投奔的人各式各樣, 絡繹不絕。 畢竟吳君茹被皇后寫懿旨罵, 但是蕭景鐸卻被朝廷嘉獎, 賞下一堆財物來,前來宣旨的公公都對蕭景鐸和顏悅色, 甚至隱隱透露蕭景鐸有大造化。在內宅討生活的人鼻子最靈敏不過,此時這些人怎么會看不懂風向, 大郎君眼看就要得勢, 他們當然一股腦地朝蕭景鐸撲來。 趨炎附勢是人之常情, 蕭景鐸理解他們的作法,但并不想搭理, 于是命秋菊將人全部拒了,就不再理會。 定勇侯府的熱鬧還沒有散去, 蕭景鐸又接到了一項封賞, 一位侍臣向國子監舉薦, 推薦蕭景鐸入國子學, 國子監祭酒允了。 那可是國子監, 最高級別的中央官學, 北鄰皇宮,周圍全是鴻臚寺、太常寺這等官署,可以說進入國子監,相當于半只腳踏入了官場,乃是全天下讀書人最向往的地方。除此之外,國子監的待遇也相當優越,官學的學生在學期間一律享受公費,包括衣服、膳食等都由朝廷支付,只能說國子監是官家當之無愧的親兒子,怪不得敢用“國子”為名。 不過呢,凡事都得掰開了看,國子監美名在外、待遇豐厚,相應入學門檻就很高。國子監一年只招三百人,這還是這幾年朝廷鼓勵讀書,擴招生源的結果。所以,國子監中大多數都是高官子弟,實打實的貴族學校。 如果論起蕭景鐸的身份,他是定勇侯的嫡長子,自然有資格進國子監求學,但官場什么都講究人情往來,國子監也亦然,招生名額本就不多,所以即使是符合條件的子弟,沒有人舉薦也很難進去。 蕭景鐸之前還在愁去哪里讀書,以備考科舉,沒想到瞌睡來了就有人遞上枕頭,還沒等蕭景鐸想出方法來,國子監就主動向他展開門戶,這簡直是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