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和五個商人談妥了之后,李文柏的心情一下子舒暢了起來。 本來他還在為以后打開市場擔心,誰想到一打瞌睡就有人來送枕頭。有了這五人的商鋪做跳板,交合縣產出的所有宣紙和端硯,都能以極快的速度,銷售到附近的州縣,而且還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簡直是一舉兩得。 現如今,一千五百姓開墾荒地,一千五百姓砍伐青檀樹,剝樹皮。兩邊的工程都在井井有條的進行著。相信過不了幾天,準備工作就緒,就能開始正式種植蘆葦和龍須草,以及端石的開采。 又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項,李文柏便坐著馬車,在李二等人的護衛下,回到了縣衙。 眼下百姓的勞動力已經得到了合理的分配,他自己卻不能就這么閑下來。 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他原本的計劃,就是打算將交合縣打造成一個以文化產業為主的商業縣城。 現在交合縣的改良宣紙、端硯的工程,已經開始展開,相信在幾個月后,便會逐漸成熟。到時候無論是改良的宣紙、還是各種品質的端硯的需求,都會非常的大。同時,蘆葦和龍須草還可以用來制作普通的書籍用紙。 既然有了書籍用紙,為什么不干脆將書籍用紙也加工一遍?直接在紙上印刷文字,將名家典籍,全都印制成冊,再進行售賣呢? 有了宣紙、有了端硯,若是再加上名家典籍的成書,發展文化產業的目標,也就大體實現了。 提到了印刷文字,李文柏知道,如今大齊人使用的印刷方式,都還是雕版印刷。 關于雕版印刷,李文阿比有所了解。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然后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 這種印刷方式,有著很大的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最重要的是,如果要印刷的書籍頁數很多,那么便要準備相當多數量的印刷版。這是極為麻煩的事情。 而李文柏想到的,則是活字印刷。 據他所知,就算是活字印刷術,也分很多種,主要都是原料的區別。北宋年間的,都是膠泥活字。所謂膠泥活字,便是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但李文柏覺得這個太麻煩,書籍上的常用漢字得有三千多個,每一個都用這么來一遍,那還不得折騰到猴年馬月? 所以他打算,采用木料,也就是明朝年間的木活字。 同樣三千多個常用漢字,用木料雕刻起來,就輕松多了,找幾個木匠,最多幾天時間,便可以雕刻完畢。 想到這,李文柏便不再猶豫,決定動身出門。 說起來,活字印刷術的制作并不難,難就難在想法。 活字印刷術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木活字,有木料就行,還有一個部分,便是盛放木活字的模板。模板最好用金屬制成。 于是李文柏先是將木活字和金屬模板的樣圖畫在了紙上,然后叫上了李二和幾個護衛,一起出了衙門,向著西市的鐵匠鋪走去。 到了鐵匠鋪,鐵匠們一看縣老爺來了,一下子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計,就要參拜。 李文柏連忙扶起,示意眾人不必多禮,然后將圖紙交給了老鐵匠。老鐵匠看了好半天,愣是沒搞懂。 最后李文柏指著圖紙上面的圖案,給他解釋了好半天,這是鐵板底托,這是格柵,這是固定支架。 說起來挺復雜的樣子,其實整體來說并不麻煩,經過李文柏的詳細解釋,老鐵匠終于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表示沒問題。 “只是可能需要點時間,大人……” “沒事,你盡管做,本官晚些再來取?!?/br> 說完,李文柏便沒多久留,帶著李二等人,去了木雕店。 這次李文柏只是將圖紙給老師傅看了兩眼,對方就明白了。木活字的制作,比起金屬模板,要簡單許多。說白了,就是先鋸下相應尺寸的小木塊,然后在木塊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便可。 制作雖然簡單,但畢竟要雕刻三千多個文字,需要一定的時間。 “記住,像‘之’‘乎’‘者’‘也’這些常用字,一定要多刻幾個?!?/br> 李文柏叮囑道。畢竟要印刷的書籍大多是古文典籍,都是文言文的格式,其中像之乎者也這樣的常用字必然不少,而且大多出現在同一頁,要是這些常用字少了,便會不夠用。 又交到了一些細節后,老師傅表示可以接手。雖然他很好奇縣尊大人這是要做什么,但礙于尊卑有別,也不敢隨便詢問。 “不知大人是否急著用?若是急著用,老朽可以……”雕工老師傅見李文柏語氣急切,還以為他很著急,想了想,便問道??此@樣子,好像還準備連夜加班替李文柏趕制。 李文柏哪里看不出老師傅的意思,連忙打斷道:“不著急,老翁慢慢來,本官有的是時間,只求質量,慢些天不打緊?!?/br> 盡管如此說,雕工老師傅還是把期限定在了五天??礃幼?,是打算和幾個徒弟們一起趕制了。 對此,李文柏也沒有強求什么。 在收到木活字之前,李文柏先見到了金屬模板。 他本以為老鐵匠只是聽懂了個大概,就算做出來了,肯定還要修改修改,沒想到竟是如此完美。無論是尺寸還是手感,都出乎他的意料,甚至是內部格柵和底托的銜接處,都處理得很好。 金屬模板有了,現在,就只缺木活字了。等到五天后木活字全部雕刻完畢,那么大齊第一個木活字印刷,就要誕生了。 古語有云:治大國如烹小鮮。 李文柏沒有做過君王或者宰相,沒有治理大國的經驗。但他是李家的家主,是個商人。 在他看來,治理一個交合縣,和做生意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是把幾十口的家族,換成了幾萬人口的縣城和各鄉村罷了。 一個縣里有了蛀蟲,就要除去這些蛀蟲,比如施五等人。等到沒有了蛀蟲,剩下的就要收拾眼前的這個爛攤子。 如果交合縣的百姓能像中原或者江南地區百姓一樣,通過種地自給自足,那么也不至于窮苦落敗至此。交合縣地處隴右,土地貧瘠,種地喂不飽那么多張嘴,這點李文柏很清楚。 只有發展商業,發展經濟,才能真正讓這座縣城重獲煥發生機。 于是才有了李文柏承包草場、雇傭百姓種植蘆葦、龍須草、研究改良宣紙的工藝、聯合五個硯臺商人開發端山制造端硯。 于是才有了現在。 很多商人們表面上和李文柏合作,實際上心里卻對他頗有看法,認為他做了官也難改商人的本性。商人圖利,李文柏在交合縣做這些,就是為了掙錢。 宣紙和硯臺都是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確實掙錢,但并不是目的。李文柏真正的目的是,在交合縣整個地區,建立起能夠延續好幾代,成為交合縣標志性的產業結構。 只要這幾樣文化產業不倒,那么交合的百姓,就永遠有活兒干,永遠餓不死。甚至,他們要是生活富足了,還能承包作坊,自己干。 這是這個時代,唯一能夠徹底根治百姓貧窮,且能夠造福子孫后代的方法。 李文柏有這個自信。 第146章 大發展 取出一張紙, 輕輕地覆蓋在刷了墨水的模板上, 略微按壓了一下, 待到墨跡漸干, 再將紙掀開。 當他看到紙上清晰地浮現出一列列橫豎整齊的文字時, 李文柏忍不住微微一笑,而旁邊的李成的眼珠子幾乎要掉落了。 李文柏見著李成的模樣,笑了笑。低頭看著這頁紙和縣志上的原文字對照了一番, 比起原本縣志上手寫的文字, 這頁紙上的文字顯得更加工整,排版也更加整齊, 令人一目了然。 雖然表面上,從選出一個個木活字, 再將這些木活字按照順序, 排列在金屬模板上,然后刷墨水,印刷,這一過程相當地費時間??梢哉f這樣一遍下來的時間, 都夠手寫好幾頁了。但這只是一頁的時間,是在印刷一本書的前提下。 如果要印刷的, 是十本呢?一百本呢?甚至是成千上萬本呢? 手寫不知道要寫到什么時候, 而且還容易出錯。但活字印刷,就顯得很簡便且快速了。如果有幾十套甚至是幾百套這樣的活字印刷模板,就算是數千上萬本書,印刷下來, 也就幾天的功夫。而且極難出現錯誤。 這樣的速度和準確率,放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天方夜譚。 李文柏相信,如果改良宣紙和端硯的現世,會引起文人界的轟動的話,那么活字印刷術的出現,則將會引起整個印刷行業的大變革。這將會直接影響到書籍的傳播和保存。書籍傳播的快了,那么便將直接影響到無數讀書人的學習的質量。 簡而言之,這將是一個造福普天學子的萬世之功。 眼下既然活字印刷術做出來了,而造紙的工程也在按部就班的準備著,那么下一步,便是尋找足夠有實力的商家了,而這一次,李文柏不準備找那群商人,對著李成說道,“隴右最大的書肆東家,帶到縣衙來,就說本官要和他談談生意?!?/br> 沒錯,他選擇的合作對象,就是隴右最大的書肆。 既然是印刷行業,沒有比書肆更迫切需要活字印刷術的了。當今大齊的所有書肆,印刷書籍都是用的雕版印刷術,不存費時費力,雕版的存儲也很是麻煩。李文柏相信,在活字印刷術面前,沒有那個書肆能夠拒絕與他合作。 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他自己。他現在的身份與以前不同了,以前是商人,可以想方設法掙錢,但是現在他是縣令,大齊的官商還是涇渭分明的。別看他現在頗受雍和帝賞識,一旦他敢在任時為自己謀私,哪怕是正經生意,傳到京都的某些言官耳朵里,彈劾他的奏折,怕是停不下來了。 所以,眼下無論他做什么,都是以發展交合縣文化產業經濟,發展民生為前提。唯有這樣,才能在發展商業的時候,不至于受人詬病。 端硯的銷售沒有辦法,必須要走商鋪,此時活字印刷,李文柏想也沒想就只想要走書肆,關于銷售,他的心中早已經有了腹稿。 李成親眼所見了活字印刷的過程,顫抖著把書納入到懷中,深深對李文柏鞠了一躬。 *** 到了中午,李文柏用過午膳后,覺得沒什么事,便拿了一把椅子,靠在庭院里閉目養神。 不得不說,春日正午的陽光,還是很暖和的,照在臉上,很輕柔,很舒服,不知不覺,便悠悠睡去。 但是沒過多久,睡意正濃的李文柏的耳邊,就傳來了李二的聲音。 或許是這些天用腦過度,思慮得太多了,李文柏睡得很沉。直到李二輕輕推了推他的肩膀,他才緩緩睜開雙眼。 李二的表情有些尷尬,他也不想叫醒李文柏,但這件事情比較急,他只能這么做。 李文柏也不怪李二,他清楚,沒有重要的事情,李二不會叫醒他。 “說吧,什么事?” “大人,端山那邊,那五個商人已經制定好了端硯的制作工序,想請大人親自去一趟,好定下來?!?/br> 李文柏了然,原來是那五個商人已經定好了工序方案。果然是行家,動作倒是挺快的。 這是大事,李文柏也不拖延,清水洗了把臉,醒了醒腦子后,便坐上馬車,在立二等人的護衛下,向草場的方向趕去。 等到了草場,已經是未時末了。草場的天空湛藍,午后的陽光照在廣袤無邊的草原上,時不時有微寒的春風吹過,掀起一陣一陣的草浪起舞。 李文柏一下馬車,便有一股淡淡的香草和泥土的氣味傳來,不禁有些心曠神怡。 一連過了五天,端山周圍已經架起了不少木制架構的架子和高臺,看模樣,應該過不了幾天,百姓們就能開始開山鑿石了。 工地的不遠處,有幾個臨時搭建的木棚,是專門供百姓們休息和吃飯的地方。沒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點,就會有來自縣城或者附近鄉村的婦人帶著準備好的飯菜,來到這里給自家夫君食用。 有些家隔得遠的,或者家里忙著春耕,沒空送飯的,也不會餓著。因為李文柏早就考慮到這些,早就命令工地的廚子備好了粥食和茶水,只要到了休息的時間,百姓們就可以道木棚子這邊吃吃粥喝喝茶??梢哉f是相當的人性化了。 “大人,也就是您,要換了別人,哪能想的這么周到。您看看這些工人們的待遇,就是京都的工坊,都沒這待遇啊?!崩疃恐R,一邊看著四周的布置,一邊樂呵呵地跟李文柏說著。 “百姓們與我們是雇傭關系,不是主仆。說白了,就是合作的關系。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勞動力,在待遇方面,我們自然不能虧了人家?!?/br> 李文柏說的是實話,在雇傭方面,他還是本著后世的思想和理念。老板和員工的關系,永遠不只是勞動力換工資這么簡單的等價交換。作為老板,只有真正為員工著想,謀取福利,才會得到他們真心的擁戴,工作起來也會更加用心。員工的幸福度,永遠都是一個企業能否長久的一個重要參考標準。 這個道理,即便到了大齊這個時代,依然通用。 但是李文柏這個想法,聽在李二的耳朵里,卻是完全的陌生。畢竟是兩個時代的人,想法不能共通是難免的。于是李二很理所當然的,把李文柏的說法,當成了是自家大人一心愛民,為民謀利。 “呃……雖然聽不大明白,但百姓們都說,大人您這是菩薩心腸?!?/br> “菩薩心腸?”李文柏淡淡一笑,有些意外,搖了搖頭,說道:“不,我只是個普通人?!?/br> 主仆二人邊走邊聊,最后在最邊上的木棚子里,看到了那五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