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但他的祖父還如此擔心此事,想到這,衛賾嘆了口氣,“祖父,衛家這些年已經足夠耀眼了,族中的子弟也人人驕傲自矜,如此下去,可不是長久之策,與衛氏一族?!闭f道這,衛賾看向祖父深思地雙眼,嚴肅地道,“是禍,而不是福?!?/br> “衛氏一族也許需要一場失敗,來使族人反省自身了?!?/br> 聽到這句話,衛遜心中一震,眼中由嚴肅轉為釋然,最后嘴角又掛出淡淡地欣慰地笑容,“是祖父執拗了,險些被功名浮華遮了雙眼。你說得對,衛氏近些年確實在朝中有些顯眼了,衛氏子弟的風氣,也確實需要好好整肅?!闭f道這,衛遜看向長孫的目光也帶著淡淡的驕傲,“你比祖父看得更加深遠?!?/br> “祖父身在局中,又每日cao心著朝政,一時難免有些顧不過來?!毙l賾寬慰道,“孫兒身在局外,又和族中子弟經常相處,所以才發現的快些罷了?!?/br> 衛遜聽后,點了點頭,他的長孫一直是他今生最大的驕傲,他相信有他的長孫在,衛氏百年之內不會衰敗,甚至會更加興盛。 正在這時,一位小廝從門外跑了進來,對著守在門外的石管家,歡喜地叫著,“石管家,快稟告老太爺和大少爺,大喜啊,少爺得中會元了!” 石管家聽后,眉眼間立時笑開了,立時對著屋內高聲回稟著。 屋內的衛遜聽到后,看了身旁的長孫依舊溫和平淡的謙和樣子,不禁更加高興,對著門外叫道,“你們進來回話?!?/br> “是” “是” 等著兩人見禮后,衛遜問道,“今日的杏榜中,我衛氏一族共有多少人榜上有名?” “回老太爺,算上大少爺,上榜者族□□有十三人?!比缓?,小廝將衛氏族中剩下被提名地子弟的姓名全都報了一遍。 衛遜聽后點了點頭,今年的春闈會試,衛氏一族共有二十七人參加,如今也算是盡一半了,這樣的結果,若對于別的家族,可以算的上天大的喜訊,但對于衛氏來說,只能算得上是尚可罷了。 “顏氏一族呢?”雖然已經想通,但衛遜對于顏家這個同樣地位的門閥世家還是要了解的,知己知彼,才能朝中的相處之道。 小廝很是慶幸,他之前聽石管家的話,將顏氏一族的情況也探了清楚,不然如今肯定答不上老太爺的話,到時不僅賞錢沒了,說不定還要被責罰。 “回老太爺,顏氏一族共有二十人中榜?!毙P恭敬地答道。 之后,衛遜具體問了些顏家的情況,得知顏楠是杏榜中的第二名時,轉頭看了眼沒有絲毫驕傲之色的長孫,又將目光轉向身邊的石管家道,“他講得不錯,賞他三個月的月錢,叫到院中聽用吧?!?/br> 對于這樣識字,還能將情況打探清楚,在他面前還能有條有理地講話的小廝,是個值得栽培的人。 小廝聞言后欣喜地叩頭謝恩,比起三個月的賞錢,能在老太爺的院中聽用,更讓他歡喜地流下淚水,他日后的也算有了出路。 他慶幸自己小時候不怕苦,偷聽了村中教書先生的課,雖然認識的字不算很多,但看榜這樣的事還能勝任,他花了不少心思求得了差事,聽了石管家的話,將所有的情況打探清楚后,才敢回來稟報。 如今,他入了老太爺的眼,日后只要用心辦事,就會有出路了,不用為生計發愁了,他也到了說親的年紀,這樣一來,親事也算有了指望,不然,以他現在的情況,連房媳婦都說不上。 眼前的小廝對著衛遜說著感恩戴德的話后,便在衛遜的目光中隨著跟隨石管家退下,屋內又只剩下了衛遜衛賾祖孫二人。 “顏家今年參加春闈的共有二十八人,中榜者二十?!闭f道這,衛遜嘆了一口氣,“如此看來,族中的弟子確實需要整頓一番了?!?/br> 他不是為輸給顏家而嘆息,而是為衛家子弟的教養而擔憂。 對于這點,衛賾很是清楚,“祖父,現在認清也不算太晚?!?/br> 衛遜清楚長孫話中的意思,這所謂的認清不只是指他,“我會讓人將顏家的會試結果傳遍整個族中?!彼屆恳粋€衛氏族人都認清他們這次的失敗,認清正視他們自己,以免讓衛氏一族在他手上走上衰敗。 “你得了會元的消息,想必這時已經傳遍京中,除了明日的答謝座師外,這想要宴會必定不會少?!毙l遜看了看眼前的長孫,笑著道。 對于長孫得中會元,與他們來說,也算是預料之中。今年衛氏一族的會試差強人意,與顏家相差太多,不過,有了這會元的名頭,也不算是門面掃地。 認識道家族的不足和朝中的局勢是一回事,這家族的臉面是另一回事。 衛賾明白祖父的意思,直接答道,“明日拜謝兩位座師后,孫兒便會閉門謝客,全心準備十日后的殿試?!?/br> 在大齊,會試放榜后十日,便是殿試的時間,這中間的時間很短,所以中榜的學子很多都在家潛心讀書,這也是常態。 而衛賾如此,除了靜心學習外,一來是警示中榜的衛氏子弟,希望其亦能靜心讀書,在殿試中取得不錯的名次,這中榜的人數已經少于顏氏了,只能期望其在名次上不再如這次般輸的太過難看。 二來是遠離那些諂媚示好的宴會,少卷入紛爭和算計之中,以免著了什么道,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以往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這是衛遜的擔憂,畢竟衛家傳承百年,敵人總會有,而且現在又是太子母族,陷入奪嫡之爭,這想要陷害衛家繼承人的人,絕不會少,凡是還是小心為好。 雖然衛賾不怕,但他也不喜歡這樣的場合,他更愛清靜一些的地方,對于祖父的意思,立時就答應了。 和祖父又敘了些話,衛賾便離開了。 紫宸宮中,沈皎正站在屏風后,看著下方的兩位官員對天和帝回稟著這次會試的具體情況。 第73章 用人 紫宸宮中,天和帝翻看完手中的奏折, 對著站在自己下方的兩人道, “此次會試, 你二人辛苦了?!?/br> “為朝廷,為陛下效力, 是臣等的本分,陛下體恤臣等,是臣等的福分?!倍Y部尚書蘇弘的官位高于御史中丞許濟,所以率先答道。 之后,御史中丞許濟也緊跟著拜道, “謝陛下關懷,臣等感激尤甚?!?/br> 站在屏風后的沈皎不得不說,在大齊這個皇權極盛的時代,每一個做臣子的都有一套專門和帝王對話的言辭,且大多類同,沒有絲毫創新。她最近一段時間已經聽膩了,更何況她那位每天都要聽無數遍的皇舅舅了。 此時的天和帝正如沈皎所想, 對眼前這兩位重臣感激的話語, 沒有任何感覺, 在許濟話剛說完,不待其再說什么感慨,直接進入政事, “剛才的奏疏中, 列舉的各地中榜的貢生人數, 朕粗看了一下,好似比往年有些變動?” “回陛下,今年按照往常的慣例,依舊以詩賦經義為主,二者并重,所以這北方的士子比往常稍多一些,但依舊不如南方中榜的士子多?!碧K弘恭敬地答道。 沈皎知道,前段時間,朝中對詩賦和經義的側重進行了爭論,但最終天和帝卻要求,二者并重,不分主次。對于這樣不偏不倚的結果,再加上天和帝的態度堅決,眾人也不再吵鬧。 屏風外,蘇弘和許濟感受著帝王深沉銳利地目光射在自己的身上,冰冷而威嚴,心中不由顫栗起來,手心中泛著冷汗。 “這以往的會試的結果側重詩賦,如今這二者并重,為何中榜的南方士子依舊高于北方?”天和帝聽完蘇弘的回答后,問道。 蘇弘聽到這個問題,心中稍微鎮定下來,“回陛下,雖然南方中榜士子的人數多余北方,但北方士子的名次卻多靠前一些,且兩方人數相差也只有不到三十人,比之以往,已經多出不少?!?/br> 蘇弘的這句話,其暗示的意思沈皎明白,北方的豪門大族多,很多中榜的貢生都出自這些門閥之中,這些家族聘請名師,對家中子弟的教養肯定比南方寒門的士子要好的多。 所以凡是被錄取的北方士子,名次多靠前一些。 且經義本就比詩賦來得要簡單的多,在經義上想要拉出差距,本就很困難;而在詩賦一道上卻要困難的多,想要比出差距也容易的多。 所以,南方士子比北方士子中榜者多出三十人,但北方士子的名次靠前的結果是正常的。 沈皎能想明白的問題,天和帝自然也清楚,身上的凌厲之氣慢慢消散,站在下方的蘇弘和許濟二人也明顯感覺到身上的威壓驟然減輕,殿中的氣氛緩和了不少,心中都暗暗松了一口氣。 “如此,也是不錯?!碧旌偷埸c了點頭,不再問答會試的事情,該知道的其它情況,奏疏中已經明了。 “蘇卿,許卿?!碧旌偷鄣穆曇粢琅f威嚴,但語氣卻緩和了不少,“十日后,便是殿試,當日的安排交由蘇卿,許卿從旁協助?!碧K弘身為禮部尚書,而此事本就應由禮部安排。 “臣等遵旨?!碧K弘和許濟躬身行禮領命。 “敢問陛下,殿試當日的題目,應是如何安排?”這個問題,還是提前問清楚的好,殿試時的題目很少由帝王親擬,畢竟這文采方面是很大的問題,“是陛下親擬,還是由崇文館,翰林院,文淵閣等殿的學士擬好,送交陛下選出?”既然是他負責,蘇弘覺得首先要理清最重要的問題,“臣請陛下示意?!?/br> “朕已有決斷,已經讓人擬題了?!碧旌偷蹜?,他身為帝王,身邊文采好的臣子太多,他又何必在這里浪費功夫,他只需給出殿試的考教主題,剩下的自有人辦好,不然他白養這么多人了?在其位謀其政,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你放心,五日后就派人送到你那,不會晚了謄錄?!碧旌偷壑捞K弘擔心什么,直接點出。 “臣謝陛下體恤?!碧K弘謝恩道。殿試考教的多是時務策,其題目有時幾百字,有時多達千字以上,所以在大齊,每次會試的題目都會由禮部謄錄,參加殿試的貢生多少人,禮部就要謄錄多少份,且參與謄錄的人數不能多,以免泄露題目。所以,這時間必不會短。 之后,天和帝和二人又交代了一些殿試的事宜,便讓二人退下了。 沈皎便從屏風后走出,走到天和帝的身邊,“皇舅舅?!?/br> “看看這個?!碧旌偷蹖⒅疤K許二人呈上的奏疏,遞給沈皎。 沈皎連忙接過,恭敬地道,“是?!敝?,認真地看了起來。 “如何?”天和帝在外甥女看完合上奏疏后,問道。 “一切如皇舅舅之前所愿?!鄙蝠靼走@樣的結果,正是天和帝想要的,門閥之爭,南北士子之爭,都如之前天和帝的意愿—— 幾乎都處于平衡之中。 “不錯,將讓朝中的局勢相護制衡,相護牽制,確實是朕的意愿?!碧旌偷壅f完后,眼神變得銳利起來,“但,元嘉,你要知道,讓取士的結果維持這樣的局面,朕并不喜歡?!?/br> “無論是重經義還是重詩賦都不重要,這些真的于朕,于百姓,于大齊有多少用處。朕要選的不是才子,而是官員,你明白嗎?” 聽到天和帝這樣的話,沈皎絲毫不意外,能寫出絕世文章的才子,不一定會是個好官,不一定會有治國安邦之策,而天和帝要的是能做官的人,而不是文采斐然的才子。 “元嘉明白。所以殿試上的時務策才是皇舅舅所重視的?!鄙蝠ù鸬?。 在大齊,雖然經義也有部分涉及治國之道,但多是大的方向,且于很多具體的情況下并不適用,且圣賢之言,人所廣知,很多學子對其的作答中規中矩,只求不出錯罷了,并無新意。 天和帝點了點頭,沒再說什么。 可站在一旁的沈皎卻是再度開口,“皇舅舅,為什么不讓會試時也著重考教時務策呢?” “元嘉,這天下的士子并不是人人都能關心時務的,若是著重考這個,只怕這天下能成為貢生的會大多都為世家子弟,那要這科舉還有何意義?”天和帝看著女孩,嘆了一口氣。 沈皎想起,這科舉的由來,本就是為遏制世家,打破世家對朝局的壟斷而出現的。所謂時務,便是時事政務,而能對時務了解的士子,大多都是官宦子弟,普通的寒門士子并不多,畢竟他們沒有這個條件。 她已經忘了,這不是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教育十分落后,教育的資源也多籠絡在高門之中。 所以,果然,無論何時,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元嘉明白了,謝皇舅舅教誨?!鄙蝠ㄏ朊靼缀?,躬身應道。既然知道這教育是問題的所在,這就只剩下解決了,可是教育這樣的問題,也要依托于時代經濟發展的狀況,而這個時代的經濟狀況,顯然要量力而行。 “可元嘉還有一些想法,還請皇舅舅指正?!鄙蝠粗旌偷埸c頭,便接著往下講,“科舉取士,選用賢才,而對于朝廷來說,除了多設官學,培養更多的士子外,人盡其才才是現在最為重要的。很多的士子沒有成為重臣,成為宰輔的能力,但卻未必沒有成為一方縣令或是編纂書籍等的能力,所以人盡其才應是現在最重要的?!?/br> “不錯,所以這也是殿試后,二甲和三甲的進士再進行選拔的原因,而這次的選拔,朕也要親自參與?!碧旌偷蹖τ谕馍幕卮?,很滿意,“最近長進不少,你要記住,人盡其才是用人的最根本道理?!?/br> “元嘉明白?!鄙蝠ㄖ?,這也是今日天和帝對她的考教——用人之道。 最近,天和帝對她的考教越來越隱晦,不直接問答,而是讓她自己發現問題,然后思考,而她也越來越適應這種方式。 她覺得,她家皇舅舅,若是不當皇帝,也許成為一個教育家也是有可能的。 天和帝又對著外甥女講解了一些用人之道,看了看天色,便讓其回去了。 淑惠長公主府正院 沈皎看著母親和自己提及衛賾得中會元的事情,還不忘數落著自家三哥。 “你看看阿賾,如今得中會元,名滿京城,你若是也能如此,這婚事還要我費什么心?”淑惠長公主看著自家不爭氣的三兒子。 沈長映也不生氣,笑著道,“母親,這會元三年才出一個,兒子自問學問比阿賾差的遠,沒這個可能?!?/br> “你若是能中榜也是好的,我也從沒期盼你能中會元?!笔缁蓍L公主看著不爭氣的次子,這京中的勛貴人家的貴婦,若是能有個進士的兒子,也是很有面子和自豪的事情,畢竟勛貴子弟多不善讀書呀。 淑惠長公主和沈邦靖曾經在次子身上傾注了不少期望,可事實總是不如人愿,雖然后來想開了,次子在大理寺做得也不錯,他們也看開了,但在今日,淑惠長公主依舊還是忍不住幻想一下。 這次子若也能如阿賾般得中會元,這婚事還能不順? “你知道自己沒這個本事,還不努力些?”說道這,淑惠長公主斜了眼次子,“我最近給你的書學得如何了?” 沈皎聽到這句話,嘴角一抽,那些書…… 一言難盡啊。 第74章 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