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節
書迷正在閱讀:望梅不止渴、直播算命群、錦魚歡、我兒子在她手上.、蜜芽的七十年代、奪夢、筆直、[綜英美]羅賓女孩兒波特、救救這個美學渣[快穿]、心甘情愿
周文棠瞇起眼來,緩聲說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妨錯上加錯,收了這錯送的荷包,畢竟,也是徐府尹的一番美意?!鄙陨砸活D,他的語氣驟然冷了下來,“在下還有要事在身,徐府尹請回罷?!?/br> 言罷之后,他便頭也不回,足蹬靴履,沉步而去。徐三心下一嘆,哈了口氣,暖了暖手,心上空落落的,卻是有些無所適從。 她久久凝望著周文棠的背影,殊不知矮墻花窗之外,那如意紋的格子背后,也隱著一雙陰沉沉的眼,正在緊盯著她。 一聽說徐三進宮,宋祁就興奮得不知天南地北,忙不迭地將這個月的讀書筆記趕完,小心揣在袖中,冒著風雪來殿前候著她,想要告訴她,她送來的書,自己都認真讀了,甚至還提前寫完了。 徐挽瀾出殿之后,宋祁本欲現身,可誰知卻瞧見她拉來宮人細語,之后方向一轉,便朝著先農園行去。他隱于如意窗欞之后,只見在他心中,厲害而又強勢的徐府尹,到了周內侍的身前,卻是笑靨盈盈,暖融粉沁,與平常的模樣截然兩樣。 他看見她團了雪球,去和那人玩鬧。他看見周文棠抬手,為她拂去鬢邊落雪。他更還看見二人兩手交疊,徐三將甚么東西遞到了他手里去。她瞇著眼兒,笑呵呵的,好似雪中紅梅,昳麗無雙。 宋祁從沒見過她這副模樣。 少年隱在宮墻之下,睫羽之上滿是飛羽落雪。他握緊了袖中箋紙,心中驀然生出一種極為古怪的感受,沉甸甸的,叫他不知如何自處。 半晌過后,他緩緩抬首,望著頭頂之上,雪墮枯枝,眼眸幽然,再無少年的稚澀。 第157章 晦日忽驚雪墮空(一) 晦日忽驚雪墮空(一) 崇寧十二年,快得如同飛梭一樣。 徐挽瀾埋首公務之時, 忽而出神, 怔怔然提筆, 只覺得給周文棠送錯荷包之事, 好似就在眼前,就是昨天剛剛發生的事兒, 可她再一側首, 望向菱花窗外, 卻見庭竹驕陽下,清風偶過之——竟已是夏末秋初的時節了。 春種而秋收,周文棠三月時命京畿諸縣種下的御稻米, 如今已然早早成熟,結出了微紅色的米粒來。這御稻米成熟得快,一歲可以兩種, 味道也不差, 嚼起來香氣滿滿,民間亦是傳之為異寶, 稱之為“胭脂米”。 京畿的胭脂米收成不錯, 眼下朝廷正打算派遣幾位有經驗的官員, 前往北方其余州府, 將這御稻米推廣試種, 福澤北方百姓。 自打年節過了之后,這大半年來,大宋的國運很是昌順。一來, 有周文棠發掘出來的御稻米,在夏秋之交的當口兒成熟,一歲兩收,利民非小,絕對是可以載入史冊的功績。 二來,便是西北戰事,勢如破竹,節節連勝,西夏境內只剩下十余城池仍在茍延殘喘,最多再過上三兩個月,西夏這兩個字,只怕就不復存在了。 眼見得戰事即將落停,遠在北方的徐阿母也很是高興,近一個月里送了兩封信過來,又是暢想進京之后的快活日子,又說行李已經打包得差不多了,只等仗一打完,鄭七平安歸來,她就立馬坐上馬車,來京城享女兒的福。 她這人說起話來,帶著活潑潑的氣息,生命力十足,徐三每次讀她的信,也忍不住被她感染,輕輕勾起唇角來。 雖說母女二人,一見面就吵架,但那也算是她們特別的相處模式。有段日子不吵,倒還有些想念。 徐三憶起徐阿母即將進京之事,也忍不住生出幾分期待來。她稍稍擱筆,望著窗格子外,竹影花香,掩映于菱窗之上,正兀自發神之時,忽見梅嶺捧著衣物,緩步入內,說是差不多到時候了,讓她莫要誤了進宮的時辰。 自打過年之后,常纓也不知領了甚么活計,常常不在京中,至于唐小郎,一來為了驛館經營,二來,則是為了躲住在府衙中的羅昀,只在大清早和深夜這兩個時候,伺候徐三更衣洗漱,至于其余時候,卻是基本不在府衙。大多時候,徐三身邊,只有梅嶺及幾個官奴隨侍。 徐三自案后起身,在梅嶺的侍奉下,穿好官袍,扶正官帽,接著就坐著馬車,往宮城馳去。待到她下了車馬,由繡衣宮人引著,走到那金殿之前,便見宮門浩蕩,兩道大開,一陣話語聲自殿內緩緩傳了出來,卻是官家與宋祁正在細細交談。 這大半年以來,若說有甚么變化,一要說周文棠對徐三的態度,二就要說這宋祁在為人處世上的驚人轉變。 自打徐三那次送錯了荷包,還對周文棠東遮西掩,隨口扯謊,想要敷衍過去,這男人待她便遠不如從前親近了。無論甚么時候見了面,無論是在官家跟前,還是私底下獨處相會,周文棠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只當她是政治伙伴,至于從前那相依相靠的感覺,卻是煙消云散,無處可覓。 徐三對此,自是心中空落落的,找了好幾次機會,想要和他重修舊好,可要么就是她說不出口,要么就是周文棠顧左右而言他,對她所言置若罔聞。 再說宋祁,更是跟變了個人似的,不但讀書習字,極為認真,至于定省溫凊,孝悌忠信,更是做得面面俱到,無可指摘。久而久之,山大王這個諢名,無論是當著他的面兒還是背著他,都再沒有人提起了。 宮人內侍,滿朝文武,都漸漸對他起了恭敬之心,而宋祁待人接物,更是謙恭下士,不矜不伐,實在讓人大為改觀。 為了宋祁之轉變,官家還特地夸了徐三好幾回,說她盡心盡力,教導有方,還真將這個混世魔王給牢牢治住了。徐三受著這番夸贊,心中卻是有些發虛,她總隱隱覺得,宋祁的性子變得這樣快,前后相差如此之大,多半不是她送他那幾本書的功勞,定然是受了甚么不得了的刺激。 眼下徐三緩步入殿,稍一抬眼,便見那少年足蹬黑靴,一襲錦袍,立在龍案一側,正面上含笑,給官家親手剝著小橘子。瞧那副場景,倒是母慈而子愛,骨rou私情,其樂融融。 一聽見那腳步聲漸行漸近,宋祁不用抬頭,都知道是來者何人。他唇角輕勾,眼瞼低垂,面上笑容依舊,指尖卻是驟地一用力,將指甲深深陷入了橘皮之中。 少年垂眸而立,一邊輕輕撕開橘皮,一邊佯作漫不經心,對著官家笑道:“反正周內侍不在,兒臣就說他幾句玩笑話。兒臣瞧他那模樣,身強力壯,人高馬大的,怎么看都像是個閹人,也不知當年到底割干凈了沒?!?/br> 官家看似對他格外嚴厲,實則對他甚是寵信溺愛。若是旁人像這樣開周文棠的玩笑,問起這不該問的舊事來,官家定然是要發脾氣的,但說話的人若是換成宋祁,官家卻是無心追究了。 那婦人坐于龍案之后,一邊拾了一瓣橘子入口,一邊眉頭微蹙,漫不經心地應道:“朕當年親眼瞧見的,如何做得了假?那物就擱在銀盤之中,血rou模糊,甚是粗長的一段,不止朕瞧著了,旁邊的王公大臣,也都看了個一清二楚?!?/br> 宋祁聽著,心下稍定。他暗暗冷笑一聲,接著緩緩抬眼,不動聲色,瞥向立在殿中的徐府尹,只見那女人身著官服,垂手而立,面上笑意輕淺,仿佛完全不曾聽見二人提及周內侍之語。 宋祁見狀,暗自不忿,低低嗤了一聲,心上沒來由地生出一股恨意來——就連他自己都不甚明白,那古怪的恨意,到底從何而來。 無論如何,他就是瞧不慣周文棠,更瞧不慣周徐二人相處。等他有朝一日,大權在握,定要叫那怪模怪樣的閹人狠狠吃癟! 官家見徐三來了,輕聲喚她近身,問了她幾句京中要務,又給她安排了幾樣差事,接著便命宮人給她看茶,口中則沉沉笑道: “雖說不曾過到明路上,但你到底算是祁兒的師父。年前的時候,祁兒還是個半大小子,懵懂無知,可這才一入秋,他就要去外地給朕辦差了,真是好大的長進,勉強算是出了師,所以才召你入宮,讓你給他吩咐幾句?!?/br> 一聽說宋祁要去外地辦皇差,徐三心中也有幾分詫異。她先瞇眼而笑,拍了幾句官家和宋祁的馬屁,接著才挑眉含笑道:“卻不知三大王這一回,領的是甚么好差事?” 官家那皺紋愈深的臉上,竟多了幾分罕見的慈愛。她緩緩抬袖,輕撫著宋祁的后腦勺,口中溫聲說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京畿諸縣的知縣,要去北方各地,傳授經驗,推廣御稻,祁兒也要跟著去了。朕不求祁兒立下甚么功績,只求你安安生生的,長些見識便好?!?/br> 從前宋祁不爭氣,頑劣成性,恣意妄為,官家每次見著他,都對他恨鐵不成鋼,心中自是氣得不行??扇缃袼纹铋L進了,知書達理了,官家對唯一子嗣的拳拳愛意,可謂再也遮掩不住,亦不想遮掩了。 徐三一聽說宋祁要去北方諸府,跟著推廣御稻米,心中也不由有些欣慰,趕忙順著官家的意思,叮囑了他幾句,叫他吃飯防噎,走路防跌,千萬要愛惜身子,安然歸來。 宋祁默然而立,聽著她那花言巧語,知道她又是在隨口敷衍,可他微微抬眼一看,又見她滿眼真誠,雙眸明亮,好似是真的在關心自己的身體一般。少年嗤笑一聲,移開眼來,心中卻有絲絲暖意,輕漾開來。 真話也好,謊言也罷,他已然全不在意了。 他只要結果,只看重結果。 就好像,哪怕她對自己并無風月之思,兒女之情,他也渾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他只想有朝一日,光明正大,無所顧忌,緊緊抱住她成熟的女體,叼住她肚兜兒的帶子,一把將那小衣咬得扯去,至于她心底是否愿意,全不在他的考量之中。 宋祁微微垂眸,把玩著手中那一小瓣甜橘,想著那快活光景,手上忍不住微微用力。 待他回神之時,那掌中甜橘,已然化作一團稀爛。 宋祁微微瞇眼,望著那稀爛橘rou,忽地抬起手來,將那不成形的橘瓣緩緩送入自己口中。他細細品著個中味道,忍不住微微翹起唇角來—— 便是沒了形狀,爛成一團,這橘子的味道,依舊是格外香甜誘人。 橘子就是橘子,爛了也是橘子。能吃就行,至于別的,倒是無須顧忌了。 第158章 晦日忽驚雪墮空(二) 晦日忽驚雪墮空(二) 因官家還要與六部官員議事,徐三便與宋祁一同退出殿外。時值夏末秋初, 天清日潤, 二人行于斜橋曲水之間, 隱隱可以聽見蛐蛐的叫聲, 此起而彼伏。 宋祁聽著那蛐蛐鳴聲,一時竟有些出神, 不知憶起了何事來, 徐三連喚了他兩聲, 他才微微蹙眉,轉過頭來。 十五歲的少年,望著眼前二十一歲的女人, 稍稍一頓,隨即眉眼柔和許多,口中溫聲說道:“三姐有何吩咐?” 他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山大王時, 叫過她姓徐的, 叫過她徐老三,后來他轉了性子, 一副溫文做派, 便開始親切地喚她為三姐, 實在讓徐三有些受寵若驚。她甚至還懷疑過, 宋祁是不是也被人占了身子, 為此而試探了他幾回,卻都沒有捕捉過任何破綻。 十五歲的男孩子,正處于青春期, 性子說變就變,似乎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至少對于徐三來說,如今溫和謙遜的宋祁,遠比從前橫行無忌的山大王,更適合成為一國之主。哪怕是裝出來的,那也要他裝得像不是? 徐挽瀾見二人身后,只遠遠跟著兩名內侍,便壓低聲音,輕輕說道:“你一去就是三五個月,待你回來時,便是壽寧節,官家的六十大壽。我為你備好了禮,再教你一番說辭,你到時候依樣畫葫蘆便是?!?/br> 宋祁微微頷首,溫聲說道:“不知乃是何物?” 徐三笑了笑,低低說道:“金銀珠寶,古董字畫,輪不著你送,送了反倒招致非議,惹人攻訐。我這兒有一匣獨花蘭的花種,稀世罕有,百余年來,世上只得三五株。官家乃是愛花之人,你送的這花種,既名貴非凡,又能使龍心大悅?!?/br> 獨花蘭在現代都被視為瀕危植物,被稱作植物中的熊貓。而這一匣獨花蘭的花種,乃是魏三娘當時為了鹽商之事,特地搜羅來送給徐府尹的。 她本想讓徐三來送,在壽寧節上出一番風頭,不成想徐三一心輔佐宋祁,卻是將這風頭轉讓到了他頭上。 宋祁垂眸道:“那我又是得到這花種的?” 徐三面上帶笑,一張嘴,就編了個故事出來:“殿下率畿縣官員,奔波于各州府間,推廣種植御稻米,偶然之間,聽村民說深山之中,有此稀世名花,便決心趁閑暇之時,親自探看。那蘭花生于山谷蔭蔽之處,殿下不畏艱險,忙中偷閑,連續去了幾日幾夜,總算是找著了這稀世名花?!?/br> 宋祁微微翹起唇角,接著又聽得徐三凝聲說道:“因那蘭花長在山中,不便遷移,殿下亦甚是憐惜,不忍動它花根,因此便將這花種帶了回來?!?/br> 這個故事好在兩點。 其一,表現出宋祁仁民愛物,宅心仁厚,一個連花都不忍心動的人,又怎么會是一個殘忍暴虐之人呢? 其二,宋祁忙中偷閑,連續幾日,都不忘了尋訪名花,這自然不是因為他也是愛花之人,而是因為他身為人子,孝思不匱,忠孝兩全。 宋祁細細聽著,見她如此為自己著想,還為自己編出了這樣一個完滿的故事,不由微微勾起唇角來。 他又低低問了徐三幾句,問那獨花蘭長得何等模樣,怎樣播種,何時開花,又問這獨花蘭,可有什么藥用價值。 徐三回想著魏三娘之語,微微蹙眉,緩聲說道:“送花種的人倒是提過,說這花可以入藥,能治瘡毒及蛇傷。具體該怎么治,怎么入藥,我也是不明不白的?!?/br> 她言及此處,稍稍一頓,隨即勾起唇角,含笑說道:“你要是想知道,可以去問周內侍。他蒔花弄草,諳熟此道,沒甚么他不知道的。我養的那碗蓮和通泉草,若沒有他幫我侍弄,哪里能養得這樣好?他還會把脈,還能給人開方子,你去問他入藥之事,他肯定比我明白多了?!?/br> 宋祁眸色微冷,瞥了她兩眼,只覺得她面上笑容愈發刺目。他面上不顯,只淡淡唔了一聲,接著便找了個由頭,大步辭別而去。 在政治斗爭上,徐挽瀾想的法子,往往都是如何提升己方實力,如何讓自己這邊表現更好。而宋祁,無論表現得多么溫文爾雅,謙恭下士,他的骨子里,都是那只狠戾乖張又記仇的小野獸。他心中想的,更多是該要如何將薛鸞踩到腳底下,讓那女人世世代代翻不得身。 譬如說這獨花蘭之事,徐三想的是如何通過這花,表現出宋祁的優勢,加深朝廷內外對他的好感。而宋祁更為上心的,卻是這獨花蘭可以醫治蛇毒之事。他已經開始暗中籌謀,打算日后引薛鸞入局,在此大做文章。 這兩個人,一正一邪,一明一暗,本是殊途,卻因時局之故,不得不并肩而戰,相依為命??傻鹊酱髾嘣谖?,塵埃落定,兩個人的路,勢必是要岔開來的。 徐挽瀾倒是不曾想到此處。她初次見山大王時,那小子才十一二歲,幾乎是在她眼皮子底下長起來的,她連他那被打腫的屁股都瞧見過,向來當他是個無知孩童,自然不會對他生出戒心。 宋祁去后,轉眼已是八月。桂子飄香,蘆花颯颯,這日里半晌午時,開封府衙內,徐府尹才審完了一樁大案,正歇在后衙,輕抿茶水之時,忽見梅嶺柳眉微蹙,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 這女人向來淡雅自若,徐三還不曾見她露出過如此神色。她心上一凜,擱下茶盞,才一站起身子,便聽得梅嶺輕聲說道:“官家來后宅了?!?/br> 官家來了? 今兒又不是甚么大日子,徐三先前也不曾聽過風聲。而且官家不是從前門來的,而是從后門進的,徐三一聽,心上不由生出不好的預感來。 她眉頭緊皺,沉聲問道:“后宅出了何事?” 梅嶺跟在她身后,一邊隨著她跨過門檻,往后院走去,一邊低低說道:“似是羅五娘不好了。她差人給官家送了信兒,讓人請官家過來,說是即將撒手人寰之際,還有些事放心不下。羅五娘還特地攔住了身邊伺候的人,不許他們給娘子送信,說要等官家來了,才能知會娘子?!?/br> 徐三一聽這話,當此停住腳步。 她心下一嘆,知道羅五娘臨死之時,仍是信不過她,對此實在有些無奈。 她負手而立,眼瞼低垂,口中緩緩說道:“先前不是請了好幾個御醫來看嗎?方子也開了,藥也抓了,大夫都說瞧著要好了,怎么這人,說不行就不行了?” 梅嶺見她面色憔悴,知道她心中也很是不好受,趕忙柔聲說道:“這人上了歲數,可就不是藥能救回來的了。羅先生如今腦子還清楚著呢,等到官家出來了,約莫還能再跟三娘說幾句話兒。三娘別急,咱先去院子里瞧瞧再說?!?/br> 徐三點了點頭,心上沉重,步子也愈發的沉。從后衙到羅五的住處,不過數百步,她卻覺得自己好似走了幾個時辰一般,心力交瘁,疲憊不堪。 她當年拜羅昀為師,一是因為李知縣之舉薦,二來,則是因為對于出身微末的她來說,疑似從京中來的羅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她認同羅昀的為人嗎?認同她的政治主張嗎?認同她薄唇上方,那兩抹古怪的假須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她不愿用謊言欺騙羅昀,所以無論是對她發誓也好,平常說話也罷,總是愛玩些文字游戲,將自己的本心,模糊成不清不楚的一團。她沒有騙,卻一直在瞞。 聽到羅昀將死,徐三在悲慟無奈之外,甚至暗暗松了口氣——她也會害怕,害怕有那么一天,她真的將朝綱顛覆,將羅昀極為厭惡的宋祁推上了權力的頂點,羅昀會失望,會憤怒,會指著她的鼻子,對著她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