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書迷正在閱讀:望梅不止渴、直播算命群、錦魚歡、我兒子在她手上.、蜜芽的七十年代、奪夢、筆直、[綜英美]羅賓女孩兒波特、救救這個美學渣[快穿]、心甘情愿
曹府尹為官二十余載,早將這開封府衙,養成了自己的宅子。而那曹氏婦人,官久自富,不缺銀子,打賞十分大方,而徐三的那些個銀子,養她自己和唐玉藻雖說綽綽有余,但若是打賞下人,增發月晌,那可真是塞牙縫都不夠。 便是因著這個緣故,后宅奴仆,面上對徐三十分恭敬,可背地里卻很不服氣,常常是說三道四,陽奉陰違。常纓平日去后廚偷吃之時,時而便能聽見有那嚼舌根兒的,她氣不過,卻也知道分寸,不敢亂打,生怕再給徐府尹招惹是非。 而最要緊的是,這些官奴的底子,徐三是摸不清的。她知道這些人中,定然有被旁人買通的細作,但她根基不深,無所倚仗,她一時半會兒還沒辦法將她們連根拔起。 再說了,她官務已是十分繁忙,每日里天還未亮,便要上朝議政,下了朝又要趕回府衙,忙著給手底下的小官及差役開晨會。行政雜務,經濟發展,科教文衛,開封府中大小事宜,都要聽她吩咐,由她點頭,底下人才敢放手去干。此外還有一些較為重要的案件,非得她抽出空子,親自審理不可。 徐挽瀾這么個大忙人兒,哪兒來的工夫cao心后宅瑣事?她倒是有無數應對之策、馭人之術,但實在是沒有時間付諸實踐。 這夜里她好不容易,趕在唐小郎睡前回了院中。唐玉藻連著幾日,都只在早上見過她一面,如今瞧見她,自然是高興得很,忙不迭地端來洗漱之物,邊伺候著她,給她沐足,邊低著頭,與她絮絮念叨起來。 徐三坐在椅上,半耷拉著眼兒,微微含笑,聽著唐小郎埋怨了許久其余奴仆,說她們分明也是賤籍,可對上他時,卻使勁兒端著架子,分明是瞧他不起。 那唐小郎手持巾帕,將她那一雙玉足擱至膝上,一邊細細擦拭水珠,一邊氣鼓鼓地道:“那些個碎嘴子,沒規沒矩,瞧不起奴也還罷了,竟還拿話兒戲弄奴,問奴是怎么伺候三娘的,可用了甚么房中秘術。三娘這閨中之事,豈是她們能說得的?” 徐三眼瞼低垂,輕聲笑道:“可你雖發了脾氣,卻也不曾明著否認,明擺著是想讓那些閑人,再多傳些閑話兒不是?” 唐小郎聞言,滿心忐忑,睫羽微顫,悄悄抬眼,留心去瞧她神色。他著實拿不準,三娘這是在跟他調笑,還是說她當真動了怒氣? 自打三娘做了大官之后,他再也瞧不透她了。 徐三斜瞥他兩眼,心下一嘆,轉而又輕聲說道:“我新官上任,公務繁忙,一時半會兒還顧不上后宅之事。玉藻,你聽好了,俗話說的好,一人得道,九族升天。你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你不再是壽春縣里任人買賣的唐小郎,你是徐府尹的人,狐假虎威你知不知?你這小狐貍,就該借我的威了?!?/br> 唐玉藻聽到她說自己是他的人,心上一動,竟有些忍不住笑意。 徐三卻已然半閉上了眼,靠著椅背,仰著頭,緩聲說道:“你先狐假虎威一陣子,待到七月底,我便有工夫治治她們了?!?/br> 唐玉藻甜甜笑著,趕忙應了下來,隨即端了錫盆,起身離去,出門之時,還不忘將門扇掩上。他心里清楚,按著徐三的習慣,她臨睡之前,還要再伏案片刻,或是讀書練字,或是處理公務,最是討厭旁人吵鬧驚擾。 唐小郎哪里知道,他這才一走遠,屋子里便傳來吱呀一聲,徐三一驚,睜眼一看,便見韓小犬立在自己身側,薄唇緊抿,直直盯著她的眉眼。 徐三皺起眉來,緩了緩神,疑聲說道:“可是中貴人有甚么吩咐?” 雖說她已不借住周文棠那小院了,但她當了開封府尹之后,時常便要入宮議事,可是沒少見過周文棠的面。只可惜她官務繁重,二人卻是再也未曾獨處過,似竹林小軒那般的閑適日子,一個隨清風翻書,一個于檐下拭劍,到底是一去不復返了。 韓小犬瞥她一眼,眸中隱隱帶著怨氣。他掀起衣擺,大喇喇地坐到另一把椅子上,眼神陰鷙,緊緊盯著她,口中則緩緩說道:“怎么?沒有中貴人吩咐,我就不能來找你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覺還是周末加更比較容易做到哈哈哈 第142章 涌金斜轉青云路(二) 涌金斜轉青云路(二) 韓小犬方才藏于窗下,屏息凝氣, 提耳偷聽了好一會兒。他早先便疑心徐三與那姓唐的不干不凈, 剛才聽見唐小郎提起旁人閑話, 心里頭火冒三丈, 幸而徐三接著出了聲,否認了這層關系, 連帶著還敲打了唐小郎一番, 韓小犬這怒氣才算是緩和了幾分。 這韓元琨出身名門, 心高氣傲,不愿似其余郎君一般,裝嬌扮媚, 對著女人百般逢迎,伏低做小。他底子極好,眉眼俊美, 膚如凝脂, 可他卻偏不想用這副皮囊討好女人,因此一行一止, 一言一舉, 都故意要逆著這個時代的審美來。 旁人喜歡白的, 他拼了命似的要將自己曬黑, 只可惜收效甚微, 依然是十分白皙。旁人喜歡纖瘦的,他就非要練出一身腱子rou,剛勁有力, 肌rou卉張。 因為桀驁,所以不馴,即是這韓小犬的性子。 “眾草共蕪沒,孤蘭生幽園”,徐三早將他這性子看透,對于他這股孤傲之氣,倒也有幾分欣賞。但是韓元琨這脾氣,即便是她,也有幾分受不住,只覺得他是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每日不知是要跟誰過不去。 她輕輕一瞥韓小犬,心下一嘆,無奈笑道:“你這小子,就不能和我好好說話嗎?” 好好說話?這四個字,對于韓小犬來說,與“曲意逢迎”無異。 但他坐在椅上,看了看徐三那略顯倦怠的眉眼,心上到底有些不忍,語氣緩和許多,沉聲說道:“我今日過來,是瞞了中貴人的。不為別的,是有個人要找你,我替她來傳話?!?/br> 徐三淡淡笑道:“哪尊活佛,竟能請得動你?” 韓小犬低聲道:“你可還記得那魏三娘?” 魏三娘,乃是徐三在壽春時的故人,干的是漕運買賣。那婦人看著很不起眼,可手腕極狠,先是使計讓二姐殺了親母,之后又挑唆四妹殺了大姐,最終獨自一個,坐擁萬貫家財,堆金積玉,富甲一方。 她是個極有眼色的商人。先前崔鈿愛吃西瓜,卻苦尋不至,她便時常給崔知縣送西瓜。官家巡幸壽春之時,也是她將魏大娘原先的府邸騰了出來,代為行宮,且為此倒貼了不少銀兩。 徐三一聽見她的名字,忍不住抬起眼來,定定地看向韓小犬,問道:“她來找我,所為何事?” 韓小犬扯唇冷笑,瞇眼道:“她一個商人,除了為錢,還能為甚么?這女人得了魏府家財,自然就想著多干些買賣,多賺些銀錢。她此番進京,就是想找找門路,打的主意呢,就是那酒和鹽?!?/br> 這個女尊男卑的宋朝,就和歷史上的大多數朝代一樣,對鹽和酒都實行專營專賣。若是平頭百姓,敢背著官府偷偷造酒制鹽,輕則罰錢,重則斬首。然而即便如此,譬如私鹽,仍是屢禁不止。 私鹽便宜,最要緊的是質量好,而官鹽呢,內里不知有多少門道,售價高不說,質量也十分粗糙。若是這從商之人,能得到官府批準,開辦國營鹽場,不知要有多少利潤,可比做甚么漕運買賣賺錢多了。 徐三一聽韓小犬之言,忍不住垂眸深思起來。 錢。魏三娘想要錢,徐挽瀾也需要錢。 而她也清楚,這世道畸形得很,這經商之人若是想賣鹽賣酒,老老實實來開封府上書申請,可是全然都走不通。賣官鹽的商人里,百分之一百,都是走了門路,托了關系,更有甚者,就是當地官員的親戚攬了這好買賣。 既然世道如此,規矩如此,徐三倒也不介意幫魏三娘一回。 她稍一思忖,這便對著韓小犬點了點頭,讓他回去跟魏三回話,待到休沐之日,酒樓相會,細細商討。韓小犬見她應下,卻并不急著離去,言語間磨蹭半晌,最后眉頭緊擰,隱含惱恨,對著徐三低低問道: “徐老三,你說老實話,那日在大相國寺,你是不是懷疑我了?” 他倒是沒想做,那天徐三還真是對他起了疑心。一來,他明明翻過那一摞書冊,卻沒有找出那本《華嚴經》,怎么想都覺得不對勁。二來,他才在那僧人身邊待了一會兒,那僧人就服毒而亡,徐三自然會對他抱有懷疑。 然而她雖起了疑心,卻也未曾多想。畢竟韓小犬也算是她的故舊,知根知底,他雖桀驁不馴了些,卻也沒那么極端,不像是會加入光朱的亂黨。再說了,周文棠知人善任,馭人有術,韓小犬是他手底下的人,約莫不會有甚么逆心。 眼下聽著韓小犬問起,徐三不由一怔,笑了笑,說道:“不懷疑了,現在不懷疑了。咱兩個相識于微末,彼此知根知底,我自然是信得過你的?!?/br> 韓小犬怒氣稍斂,卻仍是對此心有芥蒂。這小騙子竟敢不信他?她知不知道,自己待她有多上心? 先前她住在周內侍那后院里時,因為周內侍管治極嚴,他便是武功傲人,也沒辦法趁夜而入,潛進徐三的廂房。然而如今卻是不同了,他夜襲這開封府衙,便好似探囊取物,易如反掌。 他目光灼灼地盯著徐三,薄唇緊抿,半晌過后,自懷中掏出了一小罐膏藥,抬腕扔到徐三懷中,有些別扭地對她說道: “先前咬你,是我不好。硬塞給你吃食,也是我不識輕重。但不是我說,你練了這么久劍法,腕子還是那么細,稍一磕碰,紅痕久久不下,這可不好。我給你的這膏藥,乃是暹羅國的秘藥,無論對頭痛傷風,還是蚊蟲叮咬,都頗有效用,便是早上起來,聞一口都能提神。你先用著,若是不夠,我再送你?!?/br> 暹羅國的秘藥?徐三拔起瓶塞,稍稍一聞,心下不由了然。 暹羅國就是泰國,這所謂秘藥,倒有點兒像泰國招牌青草膏?,F代常見的很,但在這古代,實是難尋難覓。韓小犬能找來這個,可見也是費了心思。 他給她送藥,分明是想給她賠禮道歉,可是他怎么說的?他非要說她皮膚容易留痕留疤,這小子,實在太過別扭。 徐三勾唇一哂,領了他這份心意,又連連夸了他幾句,說他送的這膏藥正合自己的需要。韓小犬聽了半天夸獎,心中舒坦了不少,這才心得意滿,翻窗而去。 幾日過后,便是休沐之日。徐府尹脫了御賜官袍,換上裙裳常服,連帶著將每日束起的頭發也披散了下來,竟因此而有些不大適應。 她與魏三娘約的是夜里,因而白日便去了大相國寺,先跟寺中主持相談一番,再留下來用些齋菜,臨走之前,便又去了那紅陽禪院,來回兜兜轉轉,以期發現一些之前未曾留意的新線索。 其實這處禪院,最讓徐三起疑的,便是它的名字——紅陽。 亂黨名為“光朱”,乃是太陽的代稱。至于這紅陽二字,不就是紅色的太陽,指代的不能更明顯了。 但徐三也不敢妄下定論。畢竟釋迦牟尼佛又名紅陽佛,這禪院起這名字,也在情理之中,總不能搞文字獄那一套,單憑這名字就下令抓人罷? 這一次徐三負手而行,轉過了那已死僧人的禪房,接著便去了那僧人師父的禪房。 這僧人雖一文不名,但他這師父,卻是得道高僧,學通內外,佛法高深。那禪師法號妙應,年才三十出頭,卻精通諸門外語,翻譯了許多重要典籍,若論成就,是可以寫進史冊中去的。 他如今云游在外,據那寺中主持說,就跟唐玄奘似的,乃是為了取得更多圣典經書,帶回大宋京都,弘揚佛法,教化眾生。那主持婦人還說了,妙應自小于大相國寺長成,而那僧人卻是外來的,甭管懷疑誰,都莫要懷疑到妙應頭上。 但是這位妙應圣僧,當真沒有一絲嫌疑嗎?徐三難以打消疑慮。 她心中明白,為光朱制出加密之法的人,顯然是個智商極高的人。雖然老話說是“大智若愚”,但這不過是糊弄人的說法罷了,真正的聰明是藏不住的,不在此處彰顯,也會在別處突出。 若只會一兩門外語,還能說靠的是勤奮,但妙應精通多門外語,跨越多種語系,可見他的智商絕不會低。而他云游四方,誰也不知他現下身在何處,他完全有可能去了接壤藩國,和西夏、大金等商議勾連。 但這些也不過是徐三的憑空推理而已,她并無真憑實據,去證明妙應就是亂黨之首。 兜轉一圈之后,徐三如先前一樣,毫無所獲。她也不覺得失落,稍稍歇整一番,見天色漸晚,黃昏月上,這便出了大相國寺,往京中酒樓行去。到了那酒家之后,她才一掀擺入內,便有那跑堂的丫頭迎了上來,問了幾句,便帶著殷勤笑意,將她引至樓上包間。 屏風之后,魏三娘已然等候多時,見她過來,趕忙起身,迎她入座。二人也不多耽擱,寒暄一番,便開門見山,聊起了這官鹽之事來。 徐三倒不急著向她吹噓自己有大能耐,借此管她討錢。她抿了口茶,對著魏三娘緩聲笑道:“宰相主政,樞密使主兵,三司使主財,你想賣鹽,這要去找三司中的鹽鐵司。我呢,開封府尹,只管京都府里的事兒,出了這個圈兒,我就使不上力了。我初入仕途,又是寒門出身,鹽鐵司未必認我。我能替你做的,就是幫你投石問路,給你找找人,想想法子。若說拍胸脯,打包票,我可沒那本事?!?/br> 魏三點了點頭,溫聲謝過,不需徐三多言,她便低低笑道:“無論事成與否,徐府尹念著往日舊情,還愿草民一面,如此恩情,魏某沒齒難忘?!?/br> 言罷之后,她溫溫一笑,自袖中掏出一個小匣,交到了徐三手中。 徐三掂量著那小匣,勾唇一笑,卻并不急著打開,只輕聲問道:“這是何物?” 魏氏笑道:“此乃獨花蘭之花種,稀世罕有,百余年來,世上只得三五株。隔年乃是壽寧節,官家則是愛花之人,徐府尹若能進獻此花,定然能使圣心大悅?!?/br> 獨花蘭。徐三在前世也是聽說過的,這種花能治瘡毒及蛇傷,號稱是“植物中的大熊貓”,便是在現代也是稀有種,輕易見不著。而所謂壽寧節,則是官家的六十大壽。宋朝皇帝都有這規矩,必須要給自己的生辰起個名字,叫做某某節。 徐三這邊都還沒給準信兒,魏氏便出手如此大方,可見她也頗有誠意。 只是獨花蘭雖確實罕見,但徐三現在更需要的,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雪花白銀。 她稍一思忖,干脆也不要臉面了,抬起頭來,對著魏氏徑直說道:“如若我未曾記錯,當初你們姊妹分家之時,曾經提到魏府在京中有一處鋪面,因無人上京經營,那鋪面一直閑置著,又因為地方偏僻,賣了幾年也無人問津。你將這鋪子給我,這官鹽之事,我定然給你辦妥?!?/br> 那鋪子喊了多年的價,卻是怎么也沒賣出去。其間倒有那不會做生意的,租了這鋪面一兩個月,哪知因為這地方實在太偏,招不來客,最后實在撐不下去,只能關張大吉。徐三要這鋪面,相當于收個中介費用,實在不算過分。 魏三娘見她做了三品大官,卻也不曾獅子大開口,心上一動,立時便應了下來。只是徐三雖要的少,但她卻不能只給這么少,魏三這心里已然琢磨了起來,待到事成之后,要如何投徐府尹所好,再給她補些好處,哄得她心得意滿。 哪知便是此時,徐三眉眼一沉,又盯著她,緩緩說道:“我今日肯幫你,乃是因為我心里清楚,在做買賣上,你魏三娘是個實誠人,倒是不曾偷jian?;?。旁人我信不過,我連見她一面都不肯。魏三jiejie,你聽好了,你要是敢賣那粗糙雜惡之鹽,只要銀子不要臉,糊弄老百姓,這官鹽專營之權,我能給你,也就能收回來?!?/br> 魏三娘聽得此言,不由抬起頭來,深深看了徐三兩眼。她不復多言,只拱起手來,將杯中濁酒一飲而盡。 而徐挽瀾敢將這事答應下來,也是因為她心里已然有了主意。 開封府里,街上行人,十中有九,都是非富即貴。能在這米貴價高的開封府過日子,手里頭必須得有點兒撐門立戶的本事。 徐三做了這開封府尹,每日里不知要經手多少官司,而這些官司,多多少少都牽涉了名門望族。徐挽瀾是有原則的人,自然不會因為哪邊有權有勢,便判哪邊贏官司,她也從曹府尹那兒學了幾分邀功諉過的本事,有那要得罪權貴的官司,便放手讓少尹羅硯去審。 羅硯出自祥符羅氏,與羅昀同屬一門。開封府無論男女老少,都聽說過羅家人的脾氣有多倔,為人處世又有多不畏權貴,剛正敢言。那些有權有勢的,便是折在羅家人手里,也因為曉得這戶人家的脾性,雖有怨氣,卻也不會記恨報復。 恰如曹府尹所說,羅硯在羅氏族中也不算出挑的子弟。如今徐三將這類官司交到她手里,反倒恰恰成就了她的美名。 徐三沒得罪人,羅硯得罪了也沒事,官司也沒顛倒是非,如此一來,倒是三全其美。 自打韓小犬給魏三娘送了信兒后,徐三便開始留心,想著要如何跟那鹽鐵司使拉近關系。便是前兩日,她翻閱案宗,發現鹽鐵司使的親meimei,被人指控殺人,馬上便要被處斬。而這案子,乃是曹府尹還在時親自審的。 徐三仔細看了那案子,發覺其中有不少可疑之處。她費了許多工夫,總算是找出了翻案鐵證,又逼得那作偽證之人改了口供,終是讓鹽鐵司使的親meimei免于冤死。鹽鐵司使為此還特意給她送了書信,付上薄禮,以表謝意。 只可惜她趕在行刑當日,為鹽鐵司使翻了案,卻也因此得罪了那案子的另一戶大姓之家。有言道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那戶人家能讓曹府尹顛倒黑白,誣陷鹽鐵司使之妹,可見在京中也是有權有勢,輕易得罪不得。 但是徐三的害與利,自然與曹府尹不同。她既維護了正義之道,又和鹽鐵司使攀上了關系,這就是她的利。與這“利”相比,得罪大姓之家的“害”反而倒無足輕重了。 如此一來,不過幾日工夫,魏三的文書便給批了下來。打從當年八月起,整個壽州的官鹽,唯有她有權販售。 魏三得了如此好處,自然是對徐挽瀾千恩萬謝。她不但如約將那鋪面給了徐三,更還給她出了主意,說是這鋪面雖在京中,卻位置偏僻,若是賣吃用之物,遲早都要倒閉,倒不若辦間娼館。 娼館開得偏遠些,并不妨事,不影響財路。這男歡女愛,屬于剛性需求,只要這里的小倌足夠身嬌體軟,自然能招來不少yin蜂浪蝶,賺得盆滿缽滿更是不在話下。 徐挽瀾心知她這番分析,也算是有些道理,但她卻只是笑了笑,未曾多言,對于這個主意完全不加考慮。這夜里回了府后,她便將那鋪面的鑰匙交給了唐小郎,說他從前在壽春也開過豆腐攤子,如今更是能寫拼音能記賬,因而這鋪面,便都交由他去做主。 唐玉藻聞言,受寵若驚,手里頭緊緊握著那銅鑰,半天說不出話來。待他堪堪回神之時,眼底已滿是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