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至于《蜀山》,不僅羅家和跟許城陽,就連溫向平也早就有了拿它當投名狀的準備。夜深人靜時,更是在腦海中細細構思其間囊括的數百年,遣詞造句也不經意間就思索清楚。 畢竟是溫向平在這里的第一本作品,他當初對之傾注的心血,不可謂不多,曾經打下的大綱現在還在書桌的抽屜里完好的保存著,字跡清晰如昨日。 溫向平并沒有徹底推翻曾經的設定,而是調整了時間線,加強了幾百年間、兩代人的遙相呼應和環環相扣,僅看大綱,就更覺血rou豐滿。 只新的大綱修好,就耗了溫向平兩個月,等溫向平前五章重新寫成時,溫蘇記在沽東的第一家店面,已經重新開張了。 先前在沽西的時候,蘇玉秀手里已經攢下不少錢,因此,在消費水平尚且略低一籌的沽東,蘇玉秀輕輕松松的在新周刊附近租下了一間不小的店面。 溫蘇記一如既往的以晉省菜做招牌,每周都有推薦,如今正值九月桂香,卻尚帶著夏日余威,溫蘇記的推薦主食是火辣辣的牛rou丸子面,吃一碗保管滿身汗,舒爽十分,推薦副食則是冰冰涼涼的水果撈,澆一勺自家發酵的酸奶或者蜂蜜水,很是爽口。 國人的模仿能力是出了名的強,溫蘇記之前推出的水果撈又不是什么有難度有秘方的,如今已經滿大街都是。清新舒心的裝潢方式也因著江家服裝店的崛起而在沽東逐漸流行開來。 總而言之,溫蘇記唯一還能叫特色的,就是門口的那塊小黑板了。也沒去打擾鎖在書房的溫向平,蘇玉秀就自己帶著兩個孩子寫寫畫畫,至于蜜果兒,在店內有她專屬的一角,專門收拾出來鋪著地攤堆著玩具。因著溫蘇記裝潢的溫馨恬淡,兀自玩耍的蜜果兒不僅不顯突兀,反倒更給溫蘇記帶來了人氣。 溫朝陽這陣子也不是白看了溫向平那么多廢稿的,再加上這幾年來的熏陶,如今寫出來的短詩也頗有韻味。加之溫朝陽也學著溫向平,有了寫札記的習慣,因此溫蘇記門口的小黑板上,有時也不是文縐縐的短詩美句,一兩句家長里短,稚子天真,倒是引得不少路人駐足,轉了腳步進去瞧瞧里頭是不是真有這么一個可愛的娃娃的。 溫向平之前買來的十六寸彩電自然沒舍得跟桌椅一起賣出去,還是擺在了店里一角,閑暇之余看個電視也算是打發時間。因著周圍居民區不多,大抵都是新周刊這樣商業性質的建筑,來來往往的行人都忙著上班,少能過來蹭電視看。至于隔壁店家,因著不熟悉,也就沒有冒冒然前來。 加之在這里不比在沽西忙碌,蘇玉秀和李紅枝二老完全能應付的來,順帶著看個蜜果兒也足夠,因此就沒再雇人。每個月的收入雖然比不上在沽西的,但應付一家人的支出已經綽綽有余。 溫蘇記漸漸進入正軌,同月,新周刊的新一期雜志上,目錄第五篇,正文第七頁,一篇標題為《蜀山奇俠傳》的小說開始連載。 新周刊總有一批龐大的讀者群,覆蓋上至五十下到十五的年齡段。 豐淑意是一家國企的會計,是新周刊的忠實讀者,期期必看。新出的一版文章一如既往的內容深刻,有些文筆不失詼諧,看起來著實吸引人。在翻到第七頁,瞥見標題右下角不甚顯眼的溫知秋三字時,豐淑意只覺著一陣眼熟,一時卻想不起來在哪里見過。 倒是題目寫的頗為新穎,奇俠傳?蜀山?豐淑意想了半天,并沒能猜測出來這篇是寫什么的,于是按捺著好奇心從正文第一行看起。 不過幾行,豐淑意就完全沉迷進了一個仙霧繚繞,劍光橫飛的世界。 白衣飄飄、斬妖除魔、千里傳音符…… 眼見著整個村鎮的村民都變成了行尸走rou的怪物圍攻單身只影的陸川柏,豐淑意的心正被提的高高的,一頁翻過,就只見《白水豆腐》四個大字印在頂上。 豐淑意一怔,以為自己翻多了頁,退回去再翻過來數遍,卻只徒勞的發現這刊上的《蜀山》確確實實只有三頁紙。 天哪,這也太少了吧?! 豐淑意滿心都是陸川柏一身白衣,御劍除魔的模樣,連晚飯也沒吃幾口下去。丈夫還以為她工作不順利,晚上很是小意溫存安慰一番,卻被豐淑意不甚在意的打發到一邊。 丈夫看著豐淑意從包包里掏出一本書,坐在燈下似嘆似驚,完全不想理睬自己的模樣,只能委屈巴巴的收拾了碗筷,一個人躺在冰冷的被窩里孤枕難眠。 而屋外客廳里,見異思遷的妻子正捧著一本書如癡如醉,無視了屋里一顆破碎的男人心。 第67章 新周刊并沒有一上來就像紅星雜志一般鋪天蓋地的宣傳自家的“小某某”, 只是無比低調的將溫知秋的新作加入了新一刊的版面。 唯一算給溫知秋開小灶的,大概是把《蜀山》的第一章排在了靠前的版面,正數第五篇。 也因此,時隔兩年,當溫知秋這個名字又重新出現在眾人的視野時,一開始并沒有激出什么水花。 被《蜀山奇俠傳》五個大字吸引的讀者們起初只覺著作家名字眼熟, 但大多注意力都放在了正文。等如癡如醉的讀完之后, 才恍然想起。 溫知秋――不就是寫了《紐扣》和《大惠山》,還一口氣翻譯了整本《格林童話》的那個作家么?! 到現在,溫知秋所譯的童話還是孩子們床頭故事的首選,他所著的《大惠山》, 更是什么《特殊作戰隊》、《三二五獨立團》的藍本。后來的作品雖也有寫的不錯的, 但大抵都無法和《大惠山》相提并論。 而這樣一位作家, 在轉入新東家沉寂兩年之后, 又憑借著《蜀山》以強勢的黑馬之勢重新闖入到了讀者的視野。 溫知秋向來是能帶給讀者驚喜的, 兩年前的《紐扣》和《大惠山》是, 如今的《蜀山》更是。 騰云駕霧、仙劍邪魔、人間正義無不是之前神話古籍中才有的,然從未有一本書能比得上《蜀山》如此細致,以一人視角代入整個仙人魔等六道并存的世界,親身感受玄幻若此的世界。 而僅在新一刊發行第三天,新周刊就迫不得已加印一次。 要知道,新周刊每次出刊前, 都會依著上一期刊本的發行量制定本期發行數。而為了不必要的損失, 每次加印不能超過當周發行量的一半。 也就是說, 僅僅三天,新周刊的讀者群就擴增了一半??粗凰愣?,可相對于新周刊龐大的讀者基數而言,這樣的發行數量倘若全集中在沽東,幾乎可以壟斷大半個沽東的銷售量。要是放在紅星雜志身上,估計都夠加刊兩次。何況這才只出了《蜀山》的第一章 。 雖然其中有多少人能最終落實下來成為新周刊穩定讀者群中的一部分還不能肯定,但這樣的結果已經足夠令新周刊欣喜一番。 不出則已,一出便攪動風云的溫知秋自然得到了新周刊上上下下的注目。 許城陽拿著新鮮出爐的銷售情況自是滿意,卻也并沒有多大的意外。 當初兩個少年那里看見《蜀山》的時候,許城陽就已經下了“不同凡響”的判斷。 仙俠之說雖然自古有之,可大多篇幅簡短,更不曾像《蜀山》一樣借著陸川柏這樣一個天之驕子的視角寫起,帶著讀者深入其中體驗其中種種,受挫或磨練,掙扎或決斷。 雖然自從《大惠山》發表以后,小說形式的作品層出不窮,但較為成熟的作品并不多。文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日積月累的深厚底蘊,哪怕是成名已久、德高望重的作家,也不能說在兩年內就完全摸熟一個新體裁,創作出滿意的作品。 在溫知秋的半隱退的兩年期間,也出了幾個有潛力的作家,小說也寫的差強人意。只不過如今《蜀山》一出,到底是力壓了群雄。 新周刊自然也有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好作家,也刊了不少的好作品,從而為新周刊鞏固了基數龐大的讀者群,可從短期時間、短期讀者數量來說,溫知秋卻稱得上是新周刊里最叫好又叫座的作家了。 但兩年前許城陽責令溫知秋潛心學習,不得參與外事,以至于到如今,還沒在雜志里露過臉。趁著這一茬,許城陽正好讓溫知秋認認人。 這么一個好苗子,許城陽自然要好好施肥。畢竟雜志里幾位大家在沽市作家協會里可都是掛了名的,甚至還有兩位在國家作家協會里也有一席之地。倘若溫知秋能和他們交好,自然裨益不小。 溫向平自然沒有不應的。穿著整齊,收拾的利利索索,在第二章《蜀山》堪堪發行前,站在了新周刊辦公大樓里。 許城陽也沒有搞得多正式,只是引著溫知秋依次見了見正好在雜志里的幾位一級作家,其中大多年齡在四五十歲,初初三十的溫知秋往人面前一站,自然是新的不能再新的新人小輩。 哪怕溫知秋已經有了幾本成名作,哪怕他正在連載的這本小說引起了轟動。 溫向平自然恭敬有禮,虛心以待。 就比如面前這位五十余歲,胡須半尺的老先生,最近這刊刊本里的《白水豆腐》便是出自他手。 這兩年溫向平也是期期新周刊必看,對其中一些大家自然是不甚敬佩,眼前這位自然是其中之一。 《白水豆腐》看似是寫了作者在冬日寒涼時,在樓下買了一塊豆腐自己煮著吃,實則表現了作者于世于時于人的種種看法,筆鋒看似溫和雋永,實則犀利不已。沒有點水平的人只怕看完全文也只是不知其所以然。 溫向平拜讀之后受益匪淺,也因此記住了這位老先生,自然恭恭敬敬喚一聲“前輩”。 幾位大家見溫知秋進退有禮,不驕不躁,加之有幾本不錯的作品,心中對他的好感自然不少。 在見過了雜志里幾位重量級作家之后,溫知秋就被責編羅家和接過手去,好好商談一下《蜀山》排版的問題。 “我給你找了個雜志里數得著的畫家,專門給《蜀山》畫插畫,你看看有什么要改動的?!?/br> 羅家和掏出兩張畫稿,放在溫向平面前。 只見其中絕大多部分都只有黑白二色,偶有幾處帶些彩色,占的區域也是零零星星,但卻頗有些畫龍點睛的意味。 除去彩刊成本太大的原因,文字為主插畫為輔也是新周刊著力強調的重點。 畢竟是雜志,不是畫刊。斑駁的色彩反而會分心讀者在作品上的注意力。 一看紙上線條勾勒,就知道畫手是下了大功夫的,溫向平自然也仔仔細細的瞧了每一張。 說實話,新周刊數得著的畫家真不是蓋的。人物有人物的細致,就如陸川柏眉眼間的悲天憫人和急厲交融的恰到好處,一瞧就是個斬妖除魔的世外人。場景有場景的生動,就如陸云二人被困尸鎮,面對尸人面不改色,一見就滿心揪起。 不僅比溫向平之前畫的衛華水平高出了不少,一瞧便知是有認真讀過《蜀山》才下筆的。 溫向平嘖嘖稱奇,自是沒有不滿。 “你估摸著,《蜀山》大概有多少章?” 羅家和小心的收好畫稿,等著拿去刊印。 溫向平答到, “雖還不能具體確定數值,但五百章是跑不了了?!?/br> 羅家和雖然早就窺得《蜀山》格局不小,篇幅不少,字數百萬倒也正常,只不過… “按著眼下一周一章的速度,只怕沒個兩年還登不完,還要考慮過年放假不出刊…” 羅家和心里飛快的盤算著。 雖然連載時間越長,按理來說會引來更多關注,可就像之前連載《大惠山》一樣,過長的連載周期只怕會引得讀者失去興趣,反倒不美。 溫向平也清楚這個問題,但早有了解決之法,胸有成竹的笑道, “《蜀山》的大綱我已經全部打好了,如今要做的無非就是擴展情節脈絡,豐富血rou,一周寫兩章并不吃力,等節假日的時候再多更一章,勉力也能寫出來。唯一有些麻煩的,就是年前的最后一刊,只怕得印不少章節才行,但下半年沒什么節假,我每周多寫一點,到時手里大概也能多攢五六章出來。如此,等到明年夏季,大概就能連載完整本了?!?/br> 羅家和聽著心動,可到底沒有立馬應了, “你當真沒有勉力而為?這可不是一周兩周,一月兩月。萬一哪一次你沒堅持下來,整個雜志都會因此蒙受形象損失和經濟損失,責任太大,你可要仔細想清楚?!?/br> 清楚羅家和對自己的一片愛護之心,溫向平直直迎上他的視線笑道, “當然,我一向都是量力而行,何況我手中如今還有五章的存稿,足以應付一些突發事件。只不過這事兒也不是我說了算的,雜志的版面是否能給我寬裕,能寬裕多少也不清楚?!?/br> 羅家和笑道, “這不叫事兒,雜志和…不一樣,多虧了你的《大惠山》,如今小說等連載體系的作品也算是盛行,每刊都有一個基本頁數,在此基礎上,倘若有寫的好但字數太多,或者當周要加更的,都會補相應的頁數上去。其間產生的空白部分,就拿來給雜志里的新作家們練練手?!?/br> 溫向平也是知道這些小板塊的,里面故事笑話一應俱全,有時不比大段的文章遜色,只不過沒想到來源竟是如此。 “你唯一要擔心的,就是稿子按時交上來,其余的都有我在呢?!?/br> 羅家和道。 溫向平從第一次投稿到現在一直深受羅家和照拂,加之這幾年的友好往來,更有一起跳槽回懟老東家的革命友誼,如今,見羅家和一如既往為自己掃平障礙,心中自然更是感動。 溫向平雖然跟妻兒說起話來偶爾帶著rou麻,可實際上卻更愛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想法。當下不僅一口氣上交了所有存稿,還提著蘇玉秀準備的吃食又給羅家送了去。兩家交往也因此更加緊密。 從《蜀山》連載第二刊起,讀者們就驚喜的發現,原本一刊一章的《蜀山》變成了一刊兩章,頁數直接翻出一倍去。 一時之間,街頭巷尾的報亭和書店前排滿了長龍,紛紛翹首以待,恨不得立馬搶上一本回家去以解相思之苦。而這樣的場景上一次出現時還是在兩年前,溫知秋的《大惠山》出刊之時。 可哪怕字數增多了,情節能多看些了,六頁紙也不足以撐過漫長一周的艱難等待。 白衣束冠的陸川柏,痞里痞氣的云霄,大小姐脾氣的白芨,在尸人遍布的尸鎮里舉步維。誰知道好不容易熬過了陸川柏揭穿白家對頭下尸毒只為私欲,又迎來了神秘藍衣女子,在眾人看不見之時竟化身紅鬼要取白芨性命… 讀者胸腔里的一顆心當真都要從嘴邊跳出來,故事卻偏偏戛然而止,引來不少叫苦連天,紛紛寄信給新周刊一抒內心的憤懣之情。 而只有這斷文的熟悉之感,才叫溫知秋起先的一眾讀者真真切切意識到, 苦心潛修的溫知秋,當真回來了! 兩年前,溫知秋突然刊登一句潛心學習,深造修習,從此沉默無聲,讓還在為《格林童話》和《太陽的公主》鼓掌叫好的忠實讀者吃了一大驚。 而聯想到溫知秋一夜之間突然和紅星雜志解約的事實,不少讀者紛紛猜測其中真相,心疼猜測溫知秋必然是在紅星受了天大的委屈,紛紛要求紅星出言給個說法。 雖然后來在新周刊和紅星雜志的cao作下,流言逐漸平息,但仍有不少溫知秋的忠實讀者開始抵制紅星雜志而轉身大力支持新周刊。 溫向平雖然潛心讀書,但也親耳聽聞他的讀者們為他爭一個公道,甚至還曾親眼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