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
阿秋聞言丟開自己那杯,正要幫他家小郡爺吹吹,就見眼前光影一晃,七分滿的茶湯晃出一道亮黃的光線,沈楚其已然將茶碗戳到杜振熙眼前,咧著大白牙無聲笑,“熙弟,你幫我吹一吹?!?/br> 杜振熙瞪著近在咫尺的茶碗,一雙星目直接瞪成斗雞眼。 沈楚其當自己還是小孩子么,小時候要她哄著吃藥,現在老大不小了,居然還要她幫著吹涼茶湯。 才兩三天不見,沈楚其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杜振熙腹誹歸腹誹,其實有些扼腕杜振晟愛裝小大人,沒能讓她享受到做“哥哥”照顧弟弟的樂趣和滿足,遂也不介意移情到沈楚其身上,拿他當弟弟照顧,口嫌體正直地默默接過茶碗,鼓著腮幫子幫沈楚其呼呼。 她垂眸嘟嘴,長而翹的睫毛如蝶翅輕顫,微微嘟起的唇峰吐氣如蘭,吹得茶湯漾出一層層波紋,倒映著她面頰碎光晃動。 茶湯清亮,吹茶湯的人同樣清美。 明明只是個再尋常不過的簡單動作,卻令人覺得賞心悅目。 沈楚其無聲笑。 阿秋不忍看他家小郡爺笑得像個傻子,端起茶碗呲溜啜一口,果斷破壞靜謐的氣氛,努力板正被他家小郡爺歪掉的樓,“可不就是七少這話。余文來手握兵權回歸的消息,滿廣羊府知情的不超過一只手?!?/br> “除了父王和知府大人以外,我父王的親信幕僚算一個,陸四叔只怕也要算知情人之一?!鄙虺滹h搖的神思歸位,略顯不自然的掩唇佯咳一聲,不再盯著杜振熙看,錯開視線看著茶船里繪著四季花開的茶具,一邊理順思路,一邊接過話茬道,“熙弟之前猜的不錯。陸四叔四時八節不忘給府里門房隨禮,京城那里調派武將的動向,確實是府里門房透漏給陸四叔的。 不過,父王手中關于余文來的來歷底細,卻不是府里幕僚或是知府大人查探的。而是陸四叔讓明忠送去的。一好還一好,門房能透漏消息給陸四叔,是受父王幕僚之意,回頭陸四叔就將余文來的簡歷悉數奉上。 照這么看,陸四叔應是得知確切消息后,曾私下聯絡過余文來,得知嶺南、閩南、江南三地的沿岸海防將有變動,這才選在這個節骨眼上,放出瓷窯競標皇商的權,又大力收攏總賬,挪到奉圣閣重開、鋪排錢莊鋪面之上……” 杜振熙將吹涼的茶碗送到沈楚其嘴邊,挑眉道,“這么說,朝廷真的要重開海禁?” 如果誘惑不夠大,利潤不夠厚的話,陸念稚豈會棄穩扎穩打的杜記瓷窯不守著,而選擇頂著三分風險七分不穩定因素,試圖搶先占據各地口岸的地利,準備砸下血本拿捏住真金白銀的出入口,好坐等三地商賈、高門后知后覺,一時心急手緊,多半要走錢莊湊本錢的漁翁之利? 這做法略投機取巧,勝就勝在先機占盡,于往后錢莊做穩做大更是百利而無一害。 且杜府作為錢莊東家,能賺別人的錢也能謀自家的利,想咬一口海禁重開的肥rou,必定能咬得又大又準。 不怪陸念稚敢想敢做。 杜府大爺當年就是死于海難,彼時朝廷雖禁止海上貿易,但架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杜府早在老祖宗暗中販賣私鹽時期起,就有自己的商船和船隊,杜府大爺打著南貨北販的名頭,利用自家商船不知私下成就過多少暗處買賣。 杜府大爺丟了自己的命,也連帶著令大房悲慟之下絕了戶,換來的是杜府自老祖宗去世后沉寂多年后的第一桶金,自那一次聲勢駭人的海難之后,當時還在世的大老爺和大夫人,就下令解散船隊,將商船盡數封存,存放在廣羊府口岸的私家庫房里。 杜振熙腦中晃過家族舊事。 沈楚其腦中也同樣晃過杜府大爺遇難而死的舊事,他小口小口啜飲他家熙弟為他吹涼的茶湯,只覺清甜無比,越發不欲他家熙弟傷懷,故作出一副不以為然的笑臉,語氣輕快道,“可不就是要重開海禁。也就現在還能瞞得住,不用等打頭陣的余文來進嶺南,只要他帶著朝廷的人馬一入江南地界,重開海禁的消息就會傳得人盡皆知。 這海禁都禁了多少年了,對沿岸民眾來說,也算是好事。陸四叔想做這項營生,也不算莽撞。父王既然能讓幕僚透漏消息給陸四叔,想來是有意給你們行個方便。就像當年你們老祖宗在的時候,杜府能得好,我父王也不吃虧?!?/br> 杜府老祖宗當年能打通人脈、偷販私鹽,瞞得過誰,都瞞不過土皇帝定南王。 古往今來,藩王和朝廷的關系一向“和諧”得很微妙,朝廷分派給各地的鹽引有定數,各地鉆空子販賣私鹽的同樣不在少數,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定南王府睜只眼閉只眼,曾看在老祖宗的面上給杜府放水,后又要陸念稚、杜振熙對沈又其的救命之恩,如今趕上海禁重開,再放手拉拔杜府一次,不在話下。 “水至清則無魚。父王能抬舉別家,自然更愿意抬舉杜府?!鄙虺淙烁唏R大的身影一晃,挨近杜振熙排排坐,壓低聲音笑道,“門房能透漏消息給陸四叔,足可見父王的態度了。依我看,陸四叔私下里,指不定已經和父王達成了協議,不管是錢莊還是商船,你們家要是真肯做,多半穩穩當當的,出不了岔子,也虧不了本錢?!?/br> 他能巨細靡遺打探到這么多細節,也足可見定南王的態度了。 杜振熙微微頷首,偏頭盯牢沈楚其,疑惑道,“既然要重開海禁,必然要在各處口岸設置市舶提舉司。聽你這意思,余文來只是來打頭陣的,后頭還有相關的官員要來?怎么,海禁這事兒,朝廷打算全權捏在手里?” 不論大小城鎮,只說嶺南、閩南、江南三地各有統管各地政務、軍務的總督,如果朝廷不打算將市舶提舉司交由各地總督把總,讓市舶提舉司依附各地總督府而行事的話,怕是要另外置辦官衙官位,將市舶提舉司分離出來,獨立自成一派,直屬于朝廷。 不聽各地總督的,那就只聽皇帝的。 嶺南又和閩南、江南不同,總督形同虛設,真正把持政務、軍務的是藩王定南王。 皇帝是想一視同仁,還是木藏于林,想空降個市舶提舉司來分定南王的政權、軍權,就照著遠近順序,先是江南后是閩南,輪到嶺南總不好厚此薄彼,定南王就算不情愿,也不能特立獨行,反對朝廷“一碗水端平”的舉措。 市舶提舉司是來分權還是來分錢的,差別相當大。 代表朝廷的官員,代表的就是皇帝。 余文來之后來的是什么人,又是什么來頭,十有八、九能借其身份管中窺豹,咂摸咂摸皇帝的“上意?!?/br> “龍椅上那位的’上意’,真是越來越招人嫌了。開個海禁派個官員罷了,多大點事兒,整得跟做賊似的鬼鬼祟祟?!鄙虺錆M臉不屑的撇嘴,冷哼道,“照著輩分論,皇上還得喊我父王一聲’皇叔’呢。先帝爺去后倒是不針對父王了,光折騰我大哥,還防著我大哥往廣羊府送消息。 我大哥都不知道后頭來的會是誰。倒是知道一件事兒,六部官員沒什么動靜,外地的官員就更排不上號了。照著皇上這藏著捂著,不想讓外人提前知道的作派,怕是要選個信得過、關系近的宗室中人來吧?!?/br> 這卻是定南王的推測。 沈楚其現學現用,掰著指頭道,“皇上要是想排擠我父王,不讓我父王插手市舶提舉司的事,那不得派個夠份量的來?那些跟我父王同輩的皇叔,藩地都在犄角疙瘩里,管不來也不能管。再往下數,宗室里的郡王倒有那么兩三個,就是不知會是哪一個?!?/br> 左右來的必定是貴人,且貴到定南王也得給三分薄面。 杜振熙能問,卻不是她能管的事。 既然陸念稚一口一個好處,顯然是有把握余文來就算不向著定南王,也會因為陸念稚,而向著杜府。 余文來身后的貴人想分權,杜府不能跟著瞎趟渾水。 但分一杯重開海禁的羹,杜府的好處沒跑了。 杜振熙心神一振,喃喃道,“也不知這余文來品性如何,如果是個好交際、好來往的,對杜府和王府來說,至少也有五分好處?!?/br> 兵權握在余文來手上。 將在外令有不受,定南王府要是能越過余文來背后的貴人,拉攏住余文來,十分被動也就能轉換成五分主動。 想來就是因著陸念稚和余文來有舊日同窗的關系,定南王才有意給陸念稚開后門,給杜府行方便? 杜振熙面露沉吟,忽然覺得哪里不太對,斜睨著沈楚其奇道,“阿楚,你說話就說話,挨這么近干什么?” 不知不覺間,沈楚其已經從和她對面而坐,挪啊挪挪到了她身側。